問題的由來是,多數同胞比較習慣喝溫水和熱水,導致一些國外的餐廳服務員看到中國面孔,直接倒溫水或者熱水。類似的,外國朋友去了外國的中餐館,中餐館的服務人員給同胞倒熱水可是給老外都倒冰水。以個人經驗來看,這本身確實比較符合中西方不同的生活習慣,服務人員的這種舉動確實提供了便利。可另一方面,又會覺得被貼了標籤,區別對待。

服務業中的這種以貌取人或者察言觀色,算不算是歧視?推而廣之,一些由實踐總結出的不同種族人羣的特徵(暫不糾結統計學上是否顯著),比如非裔可能體育和音樂較有天賦,亞裔可能學習較好,白人可能較高大,是否有必要過於糾結是否算是歧視?上文所述的「以貌取人」或者「察言觀色」,和歧視相比,是否有界限?如何劃分?


首先「以貌取人」的意思,本人理解為,以人的外表來判定一個人的能力。與題主文中所舉例子有根本上的區別。

本人也生活在外國,「歧視」的定位和感覺有時候也深有體會,但有時候也覺得是非常主觀的感覺判斷。就題主的例子,我倒希望冬天總倒熱水給我。在日本卻很難根據相貌判斷國藉,何況人各有喜好。但是隻要要求了,人家依然會給你弄來熱水或熱茶。再者「察言觀色」,對於服務業「察言觀色」是很重要的。日本的百貨行業甚至每天訓練你「察言觀色」以瞭解客人所需,然後提出最佳的方案,同時也避免退貨及投訴等風險。而這一類型的「察言觀色」與觀察對方行動,謹慎行事的感覺也不是一個意義。日本服務行業的人都很擅長瞭解客戶的需求,但那也是建立在巨大的數據收集的基礎上。比如:每天進店的客人數,購買人的年齡,外國人入店數,外國人營業額等等。

個人覺得題主的問題與「以貌取人」或「察言觀色」基本無關,更談不上什麼歧視了。

最後說句不好聽的,如果什麼都覺得自己被區別對待,回國好了,何必呢?

就好像之前一位大碼的歐美女士,突然在賣場大罵日本人都是傻子,就因為人家沒有大碼的襪子。日本人穿到M碼就夠了,人家幹嘛進更大碼,賣不完你又不全收了。那位女士言詞激烈,指著我也罵,只能心念「老孃連日本人都不是,關我P事。」(笑)生活在外國,多多少少有這樣的事,不要什麼都跟往歧視上想就好了。這是生活在外國的人的stress的一種,想出自己的方式應對。你總要承認並不是所有外國人都讓你有自己不一樣的想法吧。乗り越えてこい!(笑)


僅以問題中所舉的例子來看,算「偏」見,但不算歧視。以貌取人和察言觀色,如果只是停留在思想階段,都算不上歧視。

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上帝視角,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被大腦處理過的,而處理的過程就難免被個人的經歷、經驗所影響。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衡量事物的砝碼就不同,最終的結果自然不同,這就是偏見的來源。每個人都是有偏見的,說自己沒有偏見的,本身就是一種偏見,因為你已經將所有和自己不同的看法都定義成了「偏」。

偏見是一種思想或者觀點,本身無罪,也不可避免。偏見可能會引發歧視,也可能不會,但歧視一定是偏見造成的。

偏見和歧視的差別在於:「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歧視完全是主觀感受。

你以歧視心態對他,他沒有感受到,不會產生歧視歧視感受。

你以歧視心態對他,他感受到了,就產生了歧視的感受。你沒有以歧視心態對他,他也沒有感受到歧視,自然也不會產生歧視的感受。你沒有以歧視的心態對他,他誤以為你歧視了他,也會產生歧視的感受。

同樣意見事情,一些人會感覺受到歧視,另外一些人不會感覺到歧視,甚至會感覺到尊重。

作為服務行業,為了避免造成歧視的感受,最好的策略就是一視同仁,當然對於某些特徵明顯的玻璃心族羣,適當區別對待,我看最好。
個人認為,偏見是一種想法。但是歧視是一種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比如我長得醜,別人認為我醜不跟我交往,認為長相醜內心也醜,這是偏見。如果認為我醜,但是他發QQ來罵我或者人格侮辱我,這是一種行為,是歧視。

以下個人看法。

首先,「以貌取人」的釋義是根據外貌來判別人的品質和才能。含貶義,用於人。

其次,「察言觀色」是指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摩別人的心意。

服務員給中國同胞倒溫水熱水,給外國朋友倒冰水的確有很大的益處。既然已經提供便利滿足心意尊重文化差異了,為什麼還要說是被貼了標籤?「被貼了標籤」這五個字是包含貶義與不滿的。並且這個現象用「以貌取人」或「察言觀色」是不對的。

要是說,服務員看到客人長相有缺陷就覺得他一定內心一樣醜陋而區別對待,這個是以貌取人【相由心生不算,畢竟是兩個概念】。如果服務員觀察了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區別對待來解決矛盾,這個是察言觀色。

還有關於非裔的體育音樂天賦,亞裔的學習天賦等等,一方面是大多數人確實是這樣,另一方面來自於人們的刻版印象。不用糾結是不是歧視,個人感覺和歧視不太搭邊..

最後,關於區分,再複製補充一遍。

【以貌取人】:根據外貌來判別人的品質和才能。含貶義,用於人。【察言觀色】: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摩別人的心意。【歧視】:人對人就某個缺陷、缺點、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對待,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多帶貶義色彩,屬於外界因素引發的一種人格扭曲。emmm...大家能看出界限和區別了吧。
別人善意的幫助倒熱水反而會覺得自己被標籤化的人,這是有多自卑。另外白人高大黑人懶笨但是節奏感強之類(統計意義上講,當然存在個例)的本就是客觀規律,為了政治正確不敢承認客觀規律,虛偽的可笑。
社會本來就是如此,無謂對錯,只是理解這個現象後從自己角度揚長避短去應對吧
是題主自己曲解吧,這明明是對應需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