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室町时代(1338—1573),日本的禅僧为了能够抵抗寒冷和饥饿,会将烤热的石头放在怀中,称为「怀石」。茶室提供的简单膳食,功能如同「怀石」,故名「怀石料理」。到了江户时代(1603—1867),中国人围著八仙桌吃饭的习俗传入日本,日本民族称其为「桌袱(也就是桌布)料理」。江户时代中期以后,工商业的发达带来了餐饮业的繁荣,日本出现了宴席菜,也就是我们说的「会席料理」。日本料理是人们非常喜欢的饮食文化,逐渐成为世界的美食。

日本饮食文化主要划分为主食和副食两大部分。主食就是米,副食主要是指蔬菜和鱼,肉食对于日本来说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早在中世纪至明治时期的时候,因为日本受到了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对肉食有很大的抵触,直到明治以后才慢慢开始接受肉食。到第二次大战的时候,日本饮食文化开始呈现多样化,面包、肉类制品、乳类制品等出现在日本人的餐桌上,饮食文化中融入了很多西方国家的饮食。到了现在,日本饮食的特点更加突出,食料新鲜、油脂含量少、种类丰富、颜色鲜艳等成了日本料理的特点。

日本人在享用美食的时候也有很多讲究,吃东西好比在享受热水浴,既是享受,也可以锻炼自身的修行。量少而精,既可以避免浪费,也可以让人回味无穷。日本特有的饮食文化不仅传承了日本人的精神,也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味道。

文/GSN(图片来自网路,侵权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