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为什么哲学性的思维都喜欢否定的形式?有没有一种合乎佛法与道德的(世俗的)方法论?为什么究竟都带有自我否定性,最后达到了答空性?


先不论道德,人一定有著某种倾向,这种倾向让人们普遍觉得是「好」,所以人们把符合这种倾向的做法称为道德。所以并不是先有一个道德标准,然后人先天就有著符合道德标准的内在禀赋,而是人的禀赋规定了什么是道德。所以表面看去,人似乎有著先天的道德性。
这个问题200多年前的大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在他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已经清楚的诠释过了。

人生下来就具备很多先天的能力,比如吃东西,认识妈妈,简单的情绪表达,哭、喊、笑,和一些基本逻辑能力,1+1=2,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形状的认知,三角形,正方形,康德认为数学的先天的,因为它不需要经验你也无法证伪。

康德认为人作为高级动物,还有先验的能力,简单解释就是先于经验存在的能力,本人理解就是存在于你的潜意识中的能力,靠后天的环境激发出来,这个是人的特殊能力,比如识别「猫」是什么,小孩子教他几次就会明白什么是「猫」,人工智慧就不行,要把几百万的「猫」的形象图片动作叫声都输进来,它才能明白什么是猫,而且还会失误,所以「猫」这个概念其实在人的潜意识里是有的,需要教育和激发。再比如你会不会见到某些人或者某些场景似曾相识?这些都是先验能力在作怪,因为潜意识中DNA遗传刻录了这些人和场景,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天生就对一些人有好感和厌恶感。同理「道德」也是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的,也是先验的,有人潜意识中有高尚的品德,再遇到温暖的环境就激发出来了,我们经常说「三岁看到老」三岁的孩子能有什么道德感呢?也是先验主义在起作用。
还是在思维的层面折腾。思维的东西能超越思维本身?

个人认为,人是社会性的,不存在生来就有的道德,生来只有性格倾向和体质类型,人的认知和道德都是后天形成的,人生下来就像是一片土壤,土壤上长的是什么跟播下的种子有关。不知道有没有天生就很极端的性格倾向,有的话应该概率极低。狼孩、猪孩应该没有社会人的认知和道德吧。

社会道德的形成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不太懂,也说不清楚。人类社会的道德发展与个人的道德形成不是一回事,只能说个人道德的形成是受家庭和社会道德氛围的影响的。哲学上,社会道德中的善恶好坏判断的形成有它的原因,尼采好像有本书专门讲这个问题。个人认为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道德是不同的,社会道德也是会变化的,在这点上,社会道德跟人有一定的相似性,人的性格随著环境的变化和个人的成长也会发生改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道德也是随之而变,两者维度不同

如果说因为社会道德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某种必然,而社会对人的影响也存在某种必然,那个人的道德形成似乎就有了某种宿命的感觉,但是这种宿命能否说是人先天就有,实在不敢妄言
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自我否定。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社会意识的一部分,人的一些本能行为会上升为道德的范畴。


这就是佛陀转世轮回理论基础之一。

也就是前世的部分习气会带到下一世。


本能是进化出来的


在佛法里,生来而有,以及未生而又的东西有很多,比如业力,欲望,无明……十二缘起里「生」之前的前十支都是出生之前就已经具备的。这什么都说明不了,缘起就是这个顺序,法尔如是。

估计这个答案你不太满意,因为你想要一个哲学化的答案。康德提出人的认识形式是先天的,叔本华提出人的生命意志(欲望)是先天的,虽然这其中有和佛法相通之处,但是提醒你,不要用研究哲学问题的思路来学习佛法。

为什么呢?正如你说的,哲学的思维是辨证的,自我否定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哲学的目的是找到终极存在,终极真理,终极规律,但是哲学不管怎么辨证都达不到「究竟」,都达不到空性,甚至只能发现那些已有的观点是有漏洞的,最终是失败的,当然并不否认某些哲学观点和佛法甚至第一义相似,但也仅限于观点,从这些观点所组成的体系上来看,西方的形而上学并没有达到最初的目标。

「究竟」都带有自我否定性,那是因为在这个层次上,哲学找不到能「肯定」的东西,换句话说,任何能被「肯定」的东西,都不是究竟,所以如果你用哲学的辨证思维来寻求,想奢求一个「终极的」方法论,一个「终极的「认知,「终极的」道德,你也不会有答案的。

但是在佛教里是有的,也是可以寻求的,佛陀在菩提树下已经亲证如来藏,但这必须要观察五蕴无我,观察十二缘起,反观自性,逐渐破除无明才能达到。
生来就有的认知和道德就是生理需求!决定了人能否活下去的先决条件!

怎么会没有原因?有生理机制啊,认识完全是生理决定的,从感性层面说,靠神经感受器,传入传出神经,神经中枢,至于为什么是这样不是那样,那可能完全是大自然的偶然,而这些最初也只是大自然设定开让人求存的,如果没有这些适应自然的生理,人早就完蛋了。人的脊髓就能做出简单的反射适应生存。知性层面都然可能更复杂点,是在复杂的大脑里发生的,你可以看些科学文献对大脑的研究。

道德有情感原因啊,你对一个生出怜悯心,就会做出道德行为。还有仁爱心,公正心,羞耻心,都是做出道德行为的情感。

还有理性原因啊,你追求某种人格理想和道德理想,这就成了你的道德标准。

说个现象,南极企鹅在天气极冷的时候会围成一个大圈,这个很好理解,抱团取暖,但是离奇的是,每过一段时间,圈中间的企鹅会自觉地向外围扩散,而外围饱受寒冷的企业也会慢慢走向圈内,如此轮回,保证了全体种群利益的最大化,没有领导组织,没有所谓的谴责。自然界中,螳螂蜘蛛吞噬配偶,幼蝎以母亲为食,这也是道德,或者说天道。我们所说的」道理,要么归于本性,要么归于制度,从来没有你所理解的那些发自人性深处的光辉。


首先这个问题是不能回答的,或者说是一个不可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或者说可以完全虚构一些你无法反驳的答案(比如上帝这么安排的)。就如同问为什么人生来就只能看光的有限光谱范围,而不能直接看见电磁波,或者为什么人要长2只眼睛而不是3只一样。所以研究佛学或哲学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什么是合理的问题,我们的心灵应该在哪个范围内去追求它的归宿。哲学思维不是「否定」的形式,而是批判的形式,即是考察结论的根据是否可靠,论证的方式是否合乎逻辑,通过这种方式来检验真知。同时它承认很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超出我们认识能力的,同时它提出什么是我们可知的,并且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康德将人的知识本源分为来自先天的和后天的(经验的),而形成的具体知识分为分析的和综合的。他将人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他认为首先人能先天地感知空间(外感官,广延)和时间(内感官,相继),而感性的直觉使得我们能辨认各种感官现象中的对象,而知性能将其中一些对象形成概念(范畴,其中有些范畴是先天具备的,比如整体与部分),而理性是远离感观世界直接面对知性概念进行思维的能力,我们的正确或错误的判断都是由理性造成的。康德的论述很有说服力,但他的更大的贡献是划出了思维的边界,令人赞叹,非常值得研读。此外他对「道德」的解读远远超出一般日常(世俗)的理解,他将其置于理性的自由王国的顶端,令人惊叹,高山仰止。
没有原因的话,那就是「自然」。9
现象与规律永远隔著一层迷雾,道德更像是一种现象,是由人类风俗和利害经过长久的演化而来,而规律隐藏在演化的脉络之下。人类只能通过理性去认识现象背后的规律,各个宗教若要试图解读终极问题,那么理性陷入的困境,因为这个问题是理性没法回答的。我觉得佛家、道家认为理性背后还有一个更空明通彻的存在,要通过后世修炼或顿悟才能获得,这个跟道德比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
先回答为什么,首先人类不单纯的是肉体的存在,人类有灵魂,有前世还有不同的人格片段体,简单的说人有两个意识,一个自我意识,一个潜意识,潜意识有一个先天的认识和行为准则(例如刚出生的孩子就会吃奶睡觉),这些问题说明了我们的认知是有局限性,有好多内在的潜能还没发挥出来,所以说人类的发展方向不应该是向外求,而是向内发现更深层的自我


奥修:「空并不是否定的」

问题:

  你知道我是谁吗?奥修回答:  不,先生,我根本不知道。因为你不存在。你是一个空——不,先生。你在表面上或许是某一个人,但是我并不关心你的表面。在最深的核心里面,你只是一个没有人(nobodiness),甚至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而是一个没有人。我怎么可能知道你呢?

  而美就美在这里,因为如果我能够知道你,我就已经定义了你,我就已经用我的知识限制了你。如果你可以被知道,你就马上变成一个对象,你不再是一个觉知。如果你可以被知道,你就不能是无限的,而在你的空里面,你是——无限的。我怎么能够知道你呢?连你自己也无法知道。不存在自我认知(self-know-ledge)这样的东西。当你了悟它的时候,它是一个没有自我认知(no-self-knowledge)。当你对此安定下来的时候,你突然觉知到那个知者和被知者都已经消失了——只有空,一个广阔的空间,无始无终——一个无限。那就是你——它怎么可能被知道呢?

  没有认知的可能。而且你最好是不能被知道的,否则科学就会知道你,一旦你被知道了,你就是一个对象、一个东西了。你就会丧失你的神秘。所以我一遍又一遍地说,科学永远无法知道在最深的核心,因为那个最深的核心是一个无(non-being)。你就像一只洋葱——一层一层地剥下去。一层一层剥下去;新的一层出现了,又是新的一层,又是新的一层,然后突然整个洋葱都不见了:你的手上只有空。那就是你。

  然而这个空并不是否定的,所以不要误解我。空这个词看上去仿佛是什么东西不在了。不,不是的。它是某种无限的东西的在。它不是不在,它不是否定的,它不像黑暗;它是一个肯定的现象。你是一个无我。这个肯定必须被记住,因为空这个词可能给你一个错误的观念,你可能认为它只是空的。我并不是说有一个什么东西的空,我并不是说有什么东西的不在——不。它就是空,它就是那个空,它就是空本身。空一直被用作一个否定的名词,当它是肯定的时候,它就完全不同了。

  你只在否定的方面了解了空。你走进房间,里面没有家具,你就说房间是空的,没有东西。你出来以后,如果我问你,你在房间里看见什么了,你会说它是空的没有家具,墙上没有画,什么也没有——就是空的。你走进房间,然而你只看见否定的部分。房间充满了你没有看见的空间。房间就是空,房间意味著空间。你可以把某些东西放进去,因为有空间、有空。家具可以放进去——有空间。你没有这么去看它。否则你就会过来告诉我,房间是完整的,没有东西,只有空,那个房间准备接收任何东西——它有空间。这样你就看到了肯定的空。

  看一看天空。在没有云的时候,天空是一个肯定的空。如果你把天空看成一个云的不在,那么你就是从否定的立场来看它。如果你把它看成一个空间、一个蔚蓝的空的在,而且从那个蔚蓝的空里出现每一样东西,那么它就不可能是否定的。它是世界上最肯定的东西,它正是存在的背景。无正是存在的背景。每一样东西都来自于它,每一样东西也都逐渐地回归于它。你生于它,你也将死于它。

  我怎么可能知道你呢?知识将变成一种定义,而你是无法定义的。不,我不知道你。我不知道我自己。

  我想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我很爱这个故事,我已经讲过很多次了,千百万次了,但是每当我想起它的时候,它又是这么新鲜。

  菩提达摩来到中国——他的手里带著佛陀的空。菩提达摩把本质的佛教带到中国,因为那里出现了大乘气象。因为菩提达摩,老子的整个立场——老子的生活方式——和佛陀的了悟相会在一起,一个最美丽的东西诞生了。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这样的东西——那就是禅。禅是一次相会,是佛陀和老子的一次交合。菩提达摩是助产士,他把佛陀的种子带进老子的子宫。

  当他来到中国的时候,他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神秘家,他的名字传遍整个东方。当他来到中国的时候,皇帝亲自在边界迎接他。皇帝向他问了几个问题。他问:我造了很多寺庙——成千上万个。我有什么功德吗?

  如果他拿这个问题去问任何其他普通的和尚,他都会回答:「皇帝陛下,您功德无量——您肯定要升天的,可以保证。然而他问错人了。菩提达摩说:「功德?什么也没有。相反,你已经积累了很多罪恶。」

  皇帝惊呆了,他简直不能相信。他说:「为什么?你在说什么?我造了很多寺庙。我印了很多佛经,把它们分给千百万人。我每天都要养活成千上万的和尚,而你却说我在积累罪恶?你究竟是什么意思?」

  菩提达摩说:「你这个积累功德的想法就是一种罪恶,它是非常自我主义的。你是肯定要下地狱的,皇帝。你将下到第七层地狱——第一层还不行。」

  皇帝无法相信这一点。同时他也感到有点生气了。他说:「我有一个问题请教,谁在我的里面?我是什么?——还有你已经问过了的同样的问题,你知道我是谁吗?」

  菩提达摩说:「一个广大的空,一个没有。」

  这下皇帝真的生气了。他气呼呼地问菩提达摩:「那么你是谁呢?是谁站在我的面前呢?」

  菩提达摩说:「我不知道,先生。」

  我不知道。你怎么能够知道空呢?你可以是它,但是你不能知道它。知道意味著你和它是分离的,知道需要距离。你怎么能够知道你自己呢?如果你知道,你就是二分的,知者和被知者。当然被知者永远不可能是你,只有知者,所以不管你知道什么都永远不可能是你自己、不可能是知者。而知者是无法减少的,它无法被知道。你怎么可能把自己放在自己的面前呢?你做不到,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做到了,那么它就是某个别的东西在你面前,而不是你。你总是在后面——那个知者。总是知者,永远不是被知者。

  我不知道我自己……这就是自我认知。它看起来自相矛盾、似是而非,然而它就是这样的。你对此无能为力,这正是事物的本性。所以一个自我认知的人永远不会宣称他是知道的。因为谁会来宣称呢?他变得像一个无知的人。他说:「我只知道我不知道。」

  向内移动。有一天你会碰到这个空——轮子的轴心。轴心是空的,但是它支持了整个轮子;轴心是空的,但是没有轴心,轮子就会消失,它就会四分五裂。你只知道轮子——到目前为止,那是你的个性、你的名字和形式;你已经知道你的轮子了。当你更深地进入自己时,有一天你会碰到这个轴心:那就是anatta、无我、空,但是你要再次记住:它不是否定的,它并非某样东西是空的意义上的空。它就是空本身。它是存在里面最肯定的东西。它就是存在本身。印度教徒称之为的tchitanand;t——它存在;chit——它是觉知的;anand——它是喜乐。记住,它不是喜乐的;否则它不会是空的。它是喜乐,而不是喜乐的。你不会充满喜乐,你会突然发现你就是喜乐。

  空具有喜乐的本性,具有存在的本性,具有觉知的本性。并非觉知充满了它;它并不像一盏灯在房间里面燃烧,于是光明充满了整个房间。你可以把灯熄灭,然后光明就消失了,你无法熄灭觉知。它正是那个内在的空的本性——并非它充满了它。你无法毁灭它。你怎么可能毁灭空呢?你可以毁灭世界上的每一样东西;你无法毁灭空。所以你不可能被杀死。没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你并不存在。刀可以杀死轮子,然而轴心呢?——轴心依然完好无损。它无法被毁灭;首先它不在那里。

  存在(isness)是内在的空的本性;觉知是内在的空的本性;喜乐是内在的空的本性。那就是人们在进入静心的时候所感觉到的恐惧。当他们进入静心的时候,他们变得害怕,他们开始发抖。他们产生一种深深的内在的颤抖。产生一种深深的焦虑和痛苦。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在靠近一个喜乐的状态,靠近一个警觉的、觉知的意识,靠近存在。你为什么害怕死亡呢?你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变成空的。你只知道怎么充满,你不知道怎么空。你不知道怎么死,你不知道怎么死却个性、怎么留在内在的空里。你不知道。当你向内走的时候,念头开始离开你,突然,恐惧出现了。你要到什么地方去?你觉得自己好像正在消失,你觉得自己好像正在死亡。一种不存在抓住了你仿佛你正站在深渊的边缘,你往下看,下面深不见底。你开始发抖,你的每个毛孔都在出汗。你碰到死亡了。

  如果你从这一点逃跑的话,你就永远不能静心了。所以需要一个师父。当你开始害怕的时候,他可以劝你不要害怕,他可以帮助你:你看我。我已经经过这些了,而我还在。我已经空了,而我还在。我比你更多,比整个存在加起来还要多。你需要一个人,在他的眼睛里面你可以瞥见你在自己的里面所碰到的空。而你仍然可以看见他存在著,他完全地、绝对地存在著。所以不要害怕。他的存在给你勇气。事实上,一个师父什么事情也不做。他是一个催化剂,单单他的在;就足够了。一旦你掉进那个空里,你就会笑起来,你就会说没有死亡。我在毫无必要地害怕,毫无根据地害怕。经过死亡,你就变成了不死。

  我所能告诉你的就是:你是一个无我。变成一个无我,而无我并不是任何否定意义上的空,它是最大的肯定。

感觉你思维有点乱,应该先捋一捋自己的头绪。

我就说一下关于空性的问题。空性是超越思维、逻辑范畴的,所以没法用文字直接描述出来,描述出来也只是片面,也是错的,所以只有通过告诉你什么不是空性这样的方式来让你理解。


恕我直言 题主的问题真的是问得有些不明不白

认知和道德本身就是后天才慢慢出现的 先天赋予你的只有一具身体和一些本能 其二下面的这三个问题也没有什么逻辑性可言,第一个问题,是思维的哲学性,而不是哲学性的思维,只能说带有哲学性的思想。第二个问题,佛家与世俗道德或许有一些联系,但是大部分不是息息相关的,而佛法更是扯远了,第三个问题更是有些摸不著头脑,究竟?是什么东西,是讲一个事物本质?还是一个理论的最终定论?自我否定了什么?还有,最后的答空性又是什么?感觉题主是随便那么一问的吧。
可以理解为第八识通过轮回转世的日积月累。其实求证这种事本身就要先做出一个假设否定的反面吧,这样才能够论证命题的正确。
投胎成人类肯定是有原因的……
民科的大胆猜想:中性突变+遗传漂变=无意义也无害的性状。这个公式是不是不仅适用于基因,同样适用于民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