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民艺博物馆

- 项目背景 -

项目地位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这里曾经是一片茶田,设计任务是在曾经是茶田的坡地上建一个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致力于表达中国手工艺文化的承继、活化和再生。

- 设计师 -

隈研吾,日本一级建筑师,建筑作品散发日式和风与东方禅意,在业界被称为「负建筑」;又以自然景观的融合为特色,运用木材、泥砖、竹子、石板、纸或玻璃等天然建材。

- 建筑方案 -

设计师希望这座占地 4970 平方米的大型建筑能够像自然生长出的,不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的,融入其中的一个体量。

而茶田地势绵延起伏,因此设计师想到顺应地势,让建筑贴著地面生长,和山水相融。

整个方案的设计思路都来源于一个最为普通,也最「中国」的建筑材料——瓦。瓦暗含著历史气息和印记,成为整个建筑的灵魂。

瓦的屋顶,瓦的外立面,瓦的地面铺装,甚至建筑的形式——瓦的四边形。

选择以四边形为单位的切割法,使建筑能够延伸,扩大,重复,为建筑的起伏形式提供了基础模块。

同时经过精确的计算,屋顶像中国传统建筑一样,弯曲的瓦片随著四边形的起伏而层层落上,巧妙的融合于四边形之中。每一个起伏的四边形的屋顶,便形成了一个中国传统「村庄」的景观。

外立面由不锈钢丝网拉成同建筑一致的四边形,将瓦片阵列排布,这样即使整个建筑统一在一种语言之下,同时也起到控制采光的作用。

瓦片根据不同功能区采光需求,其排布形式与密集度都会相应调整,使外立面自然的形成韵律与渐变。

阳光透过瓦墙,使室内呈现斑斓的光影效果。

被铁丝网拉住的瓦片呈现漂浮的状态,像是构成建筑最基本的单元,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 室内方案 -

整个博物馆主要的功能包括1700平方米大小共7个的展览空间、200人的多功能厅,以及大小会议室和放映厅等。

整个室内空间如同建筑一般,是一个连贯的,一气呵成的整体,并不存在明显的空间划分。伴随一种中心的消解与界定的模糊,而呈现出一种整体开放的态势。

惯常的台阶也被坡道所取代,使外部空间的地面形式进入空间,使游览者像在小镇中蜿蜒上行,由于空间的开敞,上坡时能够看到下方的路,也能看到上方的展馆,力图营造一种村落中漫步的动线体验。

馆中7个展览展示空间也没有做出特别明确的界定,寻求一种不经意遇见的可能性。

将粗糙的金属网作为室内的天花,是为了呼应了室外瓦的质感与体验。

无论是低矮的建筑形式,还是带有历史传承意味的材料,都是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一种回应与再生,这也顺承了隈研吾本人提出的「负建筑」理念,让建筑「消隐」,消弭它与环境的隔阂,与自然浑然一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