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意義何在?

近日,2019年全國文化和旅遊廳局長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指出2018年我國旅遊消費持續增長,全年國內旅遊人數預計達55.4億人次,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預計達1.48億人次,預計實現旅遊總收入5.99萬億元。同時文化和旅遊部方面表示,今年將不斷豐富產品有效供給,推進國家文化公園試點建設,重點打造長城、大運河、長徵三個主題的國家文化公園。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國家文化公園。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意義何在? 新聞 第1張

何為國家文化公園?

國家文化公園是以保護、傳承和弘揚具有國家或國際意義的文化資源、文化精神或價值觀為主要目的,兼具愛國教育、科研實踐、娛樂遊憩和國際交流等文化服務功能,經國家有關部門認定、建立、扶持和監督管理的特定區域。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意義何在? 新聞 第2張

“十三五”時期,我國在文化建設中首次提出了建設國家文化公園。國家文化公園是一類文化資源的典型代表,對於闡釋、解說或研究國家遺產的自然或文化主題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是國家文化財富的寶貴載體。國家文化公園也是國家形象特徵和文化傳統的標志體現,飽含了一個國家的歷史起源、民族精神與國家價值觀的滲透。2017年5月,《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我國將依託長城、大運河、黃帝陵、孔府、盧溝橋等重大曆史文化遺產,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文化公園,形成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識。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意義何在?

立足國家戰略高度,以國家力量創建各類國家公園,能夠確保具有生態、文化、美學價值的自然資源、人文景觀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提高國家意識和民族自豪感,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設國家文化公園,藉此推動國家代表性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承,促進愛國教育與國民文化涵育,豐富國家文化服務供給,構建起對外交流的國家文化窗口。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意義何在? 新聞 第3張

一是遺產保護與開發並重,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文化遺產是發展現代旅遊業的核心資源,旅遊開發也是實現文化遺產有效保護與活化的重要手段,2018年兩會期間正式成立的文化和旅遊部開啟了文化和旅遊業融合發展的新時期。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有利於將遺產保護與利用之間的矛盾轉化為合作共贏關系,形成新型的國家文化公園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意義何在? 新聞 第4張

二是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提升國家文化自信力。 以國家文化公園為載體,凝聚主流價值意識,培育現代文明與生態保護的價值認同,關系人民福祉,更關乎中華文化未來的發展。國家文化公園擁有獨特的文化資源和精神內涵,既是國家精神的莊嚴象徵,也是傳統文化傳承的優秀載體。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有利於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正能量,帶動全社會的民族身份認同感和國家文化自信力的整體提升。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意義何在? 新聞 第5張

三是豐富文化產品與服務,促進產業供給側改革。 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面臨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問題的環境下,“供需錯位”成為文化產業發展中最突出的問題。從供給端入手,以創新形成更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是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的着力點。建設國家文化公園,可以整合提供具有國家代表性、經典型的文化休閑服務體驗,從而形成更高質量的文化服務供給,擴大和引導公共文化消費,增進人民的文化福祉。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意義何在? 新聞 第6張

四是推動對外交流與展示,彰顯大國文化軟實力。 國家文化公園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中國傳統山水文化與東方文明智慧的結晶,肩負着中國與世界文化相互交流、認同、促進、融合的重要使命。在全球文化交流與競爭日益頻繁和激烈的今天,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有利於彰顯我國文明古國的文化魅力和中國人民的智慧力量,從而顯著增強我國的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意義何在? 新聞 第7張

在未來,規劃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應堅持特色引領、傳承弘揚、雙效統一、科學統籌、內聯外引、以人為本的原則,正確處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的關系,統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文化保護與科技創新之間的關系。結合當今時代要求,注重文化普惠與文化共享,突出國家文化公園服務的親民化、標準化、規範化,積極推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發展,打造充滿人文關懷的國家文化公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