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亚青运主办权遭取消之后,传出台湾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人选也可能生变。尽管真相如何仍待厘清;但谁是「领袖代表」?其实都无关紧要,真正值得重视的是,台湾在区域经济整合被边缘化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而且日益恶化。

APEC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多边官方经济合作论坛之一,涵盖包括东北亚、东亚、东南亚、大洋洲、北美及中南美地区共二十一个全球重要经济体,总人口占全球四成左右,国内生产毛额占全球近五成,贸易总额占全球近四成四;堪称目前台湾参与最重要的国际多边机制。

台湾虽与大陆在1991年同时加入APEC,但一直未能与其他会员享有同等待遇。按照1991年在汉城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各个经济体成员举行部长会议时,台湾方面承诺外交部长不出席,只派财经首长出席。至于「领袖峰会」,虽不受备忘录规范,但在中国大陆的强烈反对下,台湾领导人始终无法岀席,只能依照1993年美国总统柯林顿主办西雅图峰会的惯例办理;也就是在当年年会主办国领导人邀请后,由台湾领导人指派「领袖代表」出席,并向大陆方面征询是否同意人选。

在台湾过去十一位「领袖代表」中,最高层级的是前任副总统连战及萧万长。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两度指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为「领袖代表」岀席,虽无突出表现,但能够参与就达到民进党政府预设目标,宋楚瑜个人更把与中国大陆及美国领导人寒暄,视为重大成就。今年APEC部长级会议和领袖峰会,预定11月12日至18日在南太平洋的巴布亚纽几内亚举行,邀请函还未收到,突然传出宋楚瑜再度出席意愿不高,总统府方面也迟不表态的消息。

外界揣测,如果宋楚瑜不去,民进党政府可打之牌不外有二:一是派出财经首长或企业家与会;要不然就搬出民进党大老当「领袖代表」。以当前两岸情势判断,前者大陆可能接受,后者则必然遭到否决。

事实上,谁当台湾的「领袖代表」?其实都无关宏旨。因为以台湾目前的国际地位与经济实力,在APEC本来就只是配角。我们的代表就算跟其他所有领袖都握手寒暄,也无从影响APEC决策,更削弱不了大陆的强势地位。真正值得关注的,毋宁是亚太区域经济整合中,台湾的角色。

在1994年以前,全球自由贸易协定(FTA)只有五十一个,此后快速成长,从1995年到2017年8月间,新增三八六个,目前全球合计将近四百五十个FTA;值得注意的是,在1999年前,跨区域FTA仅有二十八个,从2000年到2004年间,增加三十三个,2005年到现在增加一三三个,足见区域经济整合已经十分普遍。

问题是,台湾在所有亚太区域经济整合,都不得其门而入。东协不管十加几,一直都没有台湾的份;台湾原本寄望甚深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在川普宣布美国退出后,台湾顿时失去靠山,纵使现在另起炉灶,成立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台湾也依然很难加入,因为不管TPP或者是CPTPP,新会员加入都要采取「一致决」,必须所有会员都同意,而大陆对其中ㄧ半以上国家,都有强大影响力。至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更是如此,台湾完全被排除在外。

这这样的困境,并不是绝对没有解决的空间。在马英九执政时期,台湾就分别与纽西兰及新加坡签订FTA,大陆也同意就台湾参与国际空间问题,做「合情合理的安排」,因此RCEP并非没有可能,只是在民进党的阻挠下,服贸、货贸协议都无法通过实施;蔡英文上台后,两岸关系更急转直下。可以断言,只要两岸关系持续恶化,台湾非但在亚太区域经济整合中会被彻底边缘化,跟其他国家也很难签订FTA。

显而易见,对于以外贸为经济成长主要动力的台湾来讲,如此困境才是致命伤,台湾能不能振衰起敝,其关键也正在于此。要想突破而不搞好两岸关系,无异是痴人说梦。可悲的是,民进党当局竟然还想打悲情牌,企图拿APEC「领袖代表」人选做文章,这才这是台湾的悲哀!

  

【大华网路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