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蘋果造車”這個話題再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

備受關注的“蘋果汽車”

5月4日,有產業鏈媒體報道,蘋果正在為旗下的自動駕駛汽車尋找關鍵的電池供應商。並可能會和電池廠商一起共同打造AppleCar所需要的電池。

4月19日,有外媒報道稱,蘋果至少在跟四家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產業鏈企業進行供貨方面的磋商。目的是為自家的自動駕駛汽車尋找下一代激光雷達傳感器。據瞭解,此前蘋果在測試中的自動駕駛車隊上,已經使用了一種激光雷達系統。但該系統的掃描裝置為上一代機械產品,體積過大、難以大規模安裝在量產型汽車上。這次與四家公司談判,意圖在獲取體積更小、更精密的激光雷達系統。

電動(無人)汽車能成為蘋果的「新火車頭」嗎? 新聞 第1張

媒體還稱,蘋果公司在評估其他公司技術的同時,也在研發自己的激光雷達部件。

除了在硬件方面的供貨談判外,蘋果還在積極招募電動汽車高級人才。2018年底,蘋果將一度離開公司的DougField又請了回來。DougField以前曾經是“造車新勢力”特斯拉的工程主管,在動力系統研發發面的經驗相當豐富。4月初有媒體報道稱,前特斯拉工程副總裁邁克爾·施韋庫奇(MichaelSchwekutsch)也即將加盟蘋果汽車。

2018年,蘋果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強度也大幅提升。據媒體報道,蘋果在無人駕駛方面所做的測試,2017年只有800英里,到2018年已經飆升至8萬英里,預計2019年內的測試里程數將會更多。

看來,蘋果造車是動真格了。

蘋果為什麼要造車?

我們知道,蘋果當前的主營業務是iphone手機、蘋果電腦及周邊數碼產品。一家在“汽車”領域並不擅長的企業,為什麼要跨界進入新的賽道?

璽哥認為,蘋果跨賽道進入汽車領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是手機業務增長乏力,開始出現下滑,蘋果需要新的增長點。

據IDC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蘋果手機全球出貨量為2.25億部。這個數據雖然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但仔細分析則有些不妙——首先是在美國以外的市場,比如歐洲、日本、加拿大等傳統的蘋果手機銷售旺地,銷量雖然不錯,但消費者們普遍更願意選擇iPhone8、iPhone7、甚至是iPhoneSE等舊款型號,而對iPhoneX、iPhoneXR等新推出的型號興趣不大。這說明,蘋果公司的新產品、新技術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尤其嚴重的是,在全球最大手機市場——中國,2018年度蘋果的銷量竟然出現了20%以上的下滑。

電動(無人)汽車能成為蘋果的「新火車頭」嗎? 新聞 第2張

這種狀況讓CEO庫克極為擔憂,他在2019年1月3日發出的公開信中承認蘋果銷售情況不佳,並主動下調了2019年Q1的營收預期。這種情況在蘋果歷史上尚屬首次,引起市場震動。

很顯然,創新乏力、市場下滑的手機已經難以為蘋果帶來足夠的發展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庫克需要為公司尋找新的出路。

二是電動汽車,無人駕駛是未來發展趨勢,也是一個大市場。

近年來,隨着AI人工技術的迅速發展,各國都已經將自動駕駛列為國家戰略發展方向,加以空前的重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到2021年,全球無人駕駛市場規模將達到70億美元以上,並將持續保持高速發展。

足夠大的汽車市場,成了庫克為蘋果選擇的新賽道,為投資人講的新故事。

汽車能成為蘋果的新“火車頭”嗎?

庫克選擇的汽車“新賽道”看似不錯,但璽哥想說的是,蘋果想要在“新賽道”跑贏對手並不容易。

如上文所言,汽車是個大市場,而且無人駕駛、電動汽車也是發展趨勢。看中這個市場和趨勢的,不只蘋果。

實際上,各行業的巨頭早已佈局無人駕駛,電動汽車市場。歐美市場,谷歌、Uber等科技企業早就在無人駕駛系統方面投入巨資進行研發,以期在標準制定上佔據先機。在中國市場,百度、阿里、騰訊、華為等巨頭已早已進入無人駕駛領域。另一方面,奔馳、寶馬、豐田等傳統車企,也都在無人駕駛領域投入了眾多資源。而電動汽車大咖特斯拉,已在電動汽車領域深耕了15年。

原標題:電動(無人)汽車能成為蘋果的“新火車頭”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