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会副主委陈骏季提出农业面对天灾的因应作为。(图/记者陈俐颖摄)

看天吃饭的农民常常会面临极端气候的骚扰,尤其在每年的5月份,进入防汛期梅雨来临,因此事先的预防加上灾后勘灾也十分重要,而今(9)日农委会副主委陈骏季表示,从1996年开始都有大大小小的农业灾害,而现在也可以用无人机来检查农损等,加上其它新科技的辅助,能提早做好灾前准备。

陈骏季说明,看著历年来的报纸,可以发现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农业灾害发生,像是2017年,台风就严重造成农产供应不足,在市场端也会产生波动,而现在农委会也在灾前、灾中、灾后都提出解决方案,希望减轻农民负担。

农委会表示,由于农业需要土壤、日照量等资讯,因此与一般的气象资讯不同,因此目前已经建置的130个农业气象测站,为57个重点栽培区提供精致的气象资料,让在灾害来临之前,有办法先做因应。

而今年上路的,则是利用无人机进行勘灾及农损推估,利用科学技术辅助,并减少人力,陈骏季表示,目前针对于平地作物的效用较强,可以盘查12种作物,包含凤梨、水稻等等,而在渔业部分,也能清楚了解浅海牡蛎养殖的灾损情况。

农委会指出,灾害来临农民一旦受灾,最需要的就是复建资金及时到位,近年积极推动计14项农业保险,以风险分摊力量补足原有天然灾害救助之缺口,帮助农民度过难关。农委会强调,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防灾减损是农业产、官、学界无可规避的使命,也须全民、全产业共同参与,以确保农业防灾战力无虞,共同抵御农业灾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