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提出農業面對天災的因應作為。(圖/記者陳俐穎攝)

看天喫飯的農民常常會面臨極端氣候的騷擾,尤其在每年的5月份,進入防汛期梅雨來臨,因此事先的預防加上災後勘災也十分重要,而今(9)日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從1996年開始都有大大小小的農業災害,而現在也可以用無人機來檢查農損等,加上其它新科技的輔助,能提早做好災前準備。

陳駿季說明,看著歷年來的報紙,可以發現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農業災害發生,像是2017年,颱風就嚴重造成農產供應不足,在市場端也會產生波動,而現在農委會也在災前、災中、災後都提出解決方案,希望減輕農民負擔。

農委會表示,由於農業需要土壤、日照量等資訊,因此與一般的氣象資訊不同,因此目前已經建置的130個農業氣象測站,為57個重點栽培區提供精緻的氣象資料,讓在災害來臨之前,有辦法先做因應。

而今年上路的,則是利用無人機進行勘災及農損推估,利用科學技術輔助,並減少人力,陳駿季表示,目前針對於平地作物的效用較強,可以盤查12種作物,包含鳳梨、水稻等等,而在漁業部分,也能清楚瞭解淺海牡蠣養殖的災損情況。

農委會指出,災害來臨農民一旦受災,最需要的就是復建資金及時到位,近年積極推動計14項農業保險,以風險分攤力量補足原有天然災害救助之缺口,幫助農民度過難關。農委會強調,農業生產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防災減損是農業產、官、學界無可規避的使命,也須全民、全產業共同參與,以確保農業防災戰力無虞,共同抵禦農業災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