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夏了,但溫度還沒有立冬時的溫度高,真是神奇的城市。作為北方人的我,還是頭一次遇見,好了,說完日常閑話,進入正題。

上文介紹完了交流充電,今天繼續介紹直流充電介面。相比交流充電,直流充電更純粹些,沒有那麼多分類,就只有一種充電模式、一種連接方式。

車輛直流充電介面定義如下圖(插座端),它一共有9個PIN,其中CC1和CC2都是充電連接確認引腳;A+和A-為低壓12V輔助電源,其實車輛很少採用它來供電,但可能用它來做喚醒用;在插頭與插座的互插過程中,CC2與PE最先連接,接著是直流供電正負,然後是低壓輔助電源正負,最後是CAN通信和CC1;

接下來看一下非車載充電機、車輛介面和汽車三者之間連接後的電路;如下圖,其中在直流充電槍連接後,CC1信號沒有連接到車輛內部;整個控制導引電路共有五個電阻R1R2R3R4R5,一個開關S,兩個檢測點1、2組成。

R1:布置在充電樁內部,標稱值1K;

R2R3:布置在充電槍內部,標稱值都是1K;

R4:布置在車輛插座處,標稱值1K;

R5: 布置在車輛控制器內部,通常是BMS上,標稱值1K;

開關S:布置在充電槍內部,與機械鎖聯動,默認是閉合狀態;

U1U2:12V電壓源;

檢測點1是由充電樁內部進行檢測,它有12V6V4V三種電平狀態,4V代表充電槍與車輛完成連接;

檢測點2是由BMS進行檢測,它有12V6V兩種狀態,6V代表車輛與充電槍完成連接;

可以看到,直流充電比交流充電的導引電路要簡單很多。

上圖是直流充電連接控制時序圖,與交流充電一樣,要經歷連接確認的過程;它比交流充電多了一個充電樁自檢的部分,期間會進行絕緣檢測;具體過程是,當充電樁確認充電槍完成連接後(檢測點1為4V),就會閉合K1和K2,進行絕緣檢測,檢測合格後,對母線殘留電壓進行泄放,最後重新打開K1和K2;等車輛端完成連接確認後(檢測點2為6V),二者之間通過CAN通信,進行充電握手;然後K5和K6閉合,充電樁對電池電壓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後,閉合K1和K2,開始進行充電。

同樣地,除了機械鎖外,也存在電子鎖;不過這個電子鎖是布置在充電槍上面的,而不像交流充電那樣,布置在車輛的充電插座中,它由充電樁進行控制與檢測。

總結:

終於把直流充電的介面和連接也簡單介紹了一次,基本都是標準上面的內容,這裡只是給大家總結了一個基本的框架,剩下的大家看標準即可。寫完這篇,關於充電的總結就先告一段落了;以上所有,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