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襄阳人。他一生除了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在北方做过一次旅行外,其余的时光大部分都是在故乡鹿门山隐居,或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孟浩然现存诗二百多首,五言居多,其中五律和排律且最多。他运用格律严格的形式写出了大量的山水诗。其诗清远恬淡,飘逸明丽,笔触细腻处外可见其用心。他的诗作很受同代人和后代人推祟。李白赞他为"风流天下闻",杜甫也称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这足以见他的影响力。


文才斐然却终身布衣的孟浩然是个怎样的人?我对「诗隐」的研究不深,答案也很难令人信服,只能简单地说说我的观点。在盛唐时期,除了李杜两位巨星,孟浩然让大家最熟悉,因为他开创了唐代的一个重要流派——山水田园诗派,他的那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大都耳熟能详。按理说,这样一位文武双修、才华横溢的人,混个一官半职也理所当然,但他却芝麻大的官也没捞到,终身布衣。有人说直接原因是因为他写错了一首诗,把唐玄宗给得罪了,其中一句「不才明主弃」唐玄宗不高兴,所以他便终身与官场无缘。在我看来,还是他的性格使然。孟浩然心高气傲,率真任性有时不近常情,这在他的诗词中多有流露。试想,在封建社会,你不为统治者歌功颂德,而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未遇到明主,又有哪个统治者会高兴呢?!


孟浩然生于武则 天永昌 元年 ( 六八 九) , 卒 于玄宗开元二十 八年 ( 七四 o ) , 享年 五十 二岁。一 生经历了武则天 、中宗、睿宗、玄 宗四 个朝代 , 科 举不 第,终身不仕 ,以隐逸漫游为主 , 一生夹在仕与隐的矛盾之中。

本文以孟浩 然人生 的三 个阶段 为轴 心, 分析其思想变化和仕隐矛盾的发展过程。

一、读书阶段 。孟浩然人生经历简单 , 但他早年所受的思想影响极为复杂。唯先自邹鲁 , 家世重儒风。诗 礼 袭遣 训, 趋 庭 绍 末 躬。(书 怀 贻 京 邑 故人)孟浩然出生 在敬重 儒风的 家庭 , 以大 儒孟 子的后裔自居 , 从小浸润 在正统 儒家思 想的启 蒙和 教育中。后来的学习生活更是如此 , 诗人学习书剑 , 习礼诵诗。大唐 帝国以科举为主的举士制度大大激发了文人的政治热情。孟浩然青年时期就有了强烈的功名抱负和积极的用世 思想 :俱怀鸿鹄志(洗然第竹亭) ,忠欲事明主(仲夏归南国寄京邑旧游)同时, 孟浩然久居 襄阳 , 并 隐居鹿 门, 必然 受到襄阳古代隐逸高风的 熏染。近 代学者 认为 , 孟 浩然还受到了儒家无道则隐思想、释道诸家思想、 历史上消极遁世思想和襄阳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导致了孟浩然仕进思想之外隐逸思想的形成。总之, 青少年时代 , 孟 浩然 秉承家 世儒 风, 学习书剑 ,习礼诵诗 , 树立了强烈的功名抱负和积极的用世思想。诗人这 一 阶段 的 隐逸 带 有 强烈 的 功利 目的,即为了出仕而隐逸。

二、求仕阶段 。从孟浩然的生平经历看 , 从青年时期他便开始寻求入仕的终南捷径 。随著诗才的增长 ,他开始积极 地以诗 文干谒 权臣 官友。开 元五年作临洞庭一 诗干 谒岳 州刺 史 张说 ,欲 济无 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 徒有羡鱼情。字里行间表达了渴望得 到 荐引 的 强 烈愿 望。开 元 六年 作书怀贻京邑故人、田园作, 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的学业 :诗礼袭遣训 , 趋庭绍末躬。昼夜常自强 , 词 赋颇亦工。表达了强烈 的仕 进愿望 :感激 遂弹 冠, 安能守固穷 ?

望断金马门 ,劳歌采樵路。恳请友人 引荐自己 :当涂诉知 己, 投刺 匪求蒙。谁能为 扬雄 ,一荐甘泉赋 ?然而迟 迟不见 引荐 和征召 , 诗 人不 禁哀叹世途 皆 自媚 , 流 俗寡 相 知。(晚春 卧疾 寄 张八) ,乡曲无知 己, 朝端 乏亲 故。(田园作) 。 甚至认为自己命运不 好,三 十既 成立 , 磋 吁命不 通。(书怀贻京邑故人)人生虚度的惧怕涌上心头 ,常恐填沟壑 , 无由振羽仪。(晚春卧疾寄张八) , 诗 中最后两句 , 穷通若有命 , 欲向论中推折射出了诗 人脑海中隐逸遁世的消极思想。开元十二年十一月 至十五年十月 , 玄宗居洛阳 ,所以孟浩然开元十二年 至十四年滞留洛阳 , 寻求出仕之门路 , 仍一无 所获。终 南捷径走不 通, 年近四 十的 孟浩然 只好 上京赶考。开元十五年 ( 七二七) 冬, 孟浩然辞乡北上。开元十六年初到达 长安 , 写下长安早春:鸿渐看无数 , 莺歌听欲频。何当桂枝摧 , 归及柳 条新。一种成功的自信和 激情激 荡在诗 人的 胸中 , 他渴 望著及第并尽早还 乡。结果却 令他 意想不 到, 他落第了。

科场失败的羞恼使他发出了,欲随平子去(题第安主人壁)的呐喊。但诗人的内心是复杂而矛 盾的, 他对落第的结果不甘心 ,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 抱以希望和 期待 , 于 是 继续 留在 长 安寻 求出 仕 门路。可能是在友人的延引下 ,闲游秘省 , 秋月新霁 , 诸 英联诗 , 次当浩然 , 句 曰:- 微 云淡 河汉 , 疏 雨滴梧 桐。.举座磋其清绝 , 咸以之 筮笔不 复为缀。( 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 )此次秘省联句使孟浩然誉满 京师。但到了九月求仕的努 力仍无 所获 , 诗人 火热的 求仕 热情开始减退 , 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黄金燃桂尽 ,壮志逐年衰。(秦中感秋寄远上 人)授衣当九月 ,无褐 竟谁怜 !(题 长安主人壁)跃马非吾事 ,押鸥真我 心。(秦中苦雨思归 赠袁 左丞贺侍郎) 自叹身在权威之地而才能无人赏识 ,今日龙门下 ,谁知文举才。(姚开府山池) 进而寄言当路者 ,去矣北山岑。(秦中苦 雨思 归赠袁 左丞 贺侍郎) 决计离开长安。是年冬天孟浩然离京。或许是想从遨游山水 中得 到心灵 上的 慰藉 , 孟浩然出长安后往游蓟 门、洛阳。秋 天离开 洛阳 前往吴越游览。一路走来 , 诗人游览了名胜古迹 , 结交友人,诗酒唱和。

开元十 九年冬 到达 乐城探 访老 友张子容。第二年春 往游 永嘉 , 五月回到家乡襄 阳。山水的静谧优美掩饰不了诗人求仕失败的失意和漂泊无依的孤独 :别后能相思 , 浮云 在吴 会。(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笑语 同 今夕, 轻 肥异 往年。晨风理征棹 , 吴 楚各 依然。(临涣裴 明府 席遇张十一房六)谁怜问津者 , 岁晏此中迷。(浙江西上留别裴刘二少府)移 舟泊 烟渚 , 日暮 客愁 新。(宿建德江)诗人一 路走来 , 慨叹自己的漂泊无 依、思想落拓之悲。世途的艰难竟使孟浩然谢绝了曹三御史的推荐 ,白 简徒 推荐 , 沧州 已拂 衣。(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 甚至希望好友辞官后同游。

渐渐的 , 孟浩然早年所受的隐逸思想开始膨 胀,他开始考虑 放弃仕途 : 我爱 陶家 趣, 园林无 俗情。(李氏园卧 疾)且乐杯中酒 , 谁论世上名 !(自洛之越)挥 手弄 潺 氵爰 , 从 兹洗 尘虑。(经七里滩)甚至表示将修道不返 , 遁世求仙 :羽人在丹丘 , 吾亦从此逝。(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 但深藏鸿鹄志的 内心终究 不能平 息仕进 的渴 望。未能忘魏阙 ,空此滞秦稽。(久滞越中赠谢南池会稽贺少府) 随著张九龄、王昌龄等友人得到擢用和升 迁,孟浩然再次萌发赴京 求仕之 意,寄 语朝廷 当世 人,何时重见长安道 ?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开元二 十二年 ( 七三四 ), 孟浩 然再度 到长 安求仕,然而面对的仍 是失败 的结果 ,寂 寂竟何 待?

朝朝空自归。(留别王维) 诗人深 刻地感到当 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同上) 不得 不作 出了只 应守寂寞 ,还掩故园扉。(同上) 的无奈决定。出关后 , 在旅亭作初 出关 怀 王大 校书 , 诗 人 深感 孤独 寂 寞,客中无偶坐 , 关外惜离群。且以己身之痛而怜及好友王昌龄久滞不迁 , 官位卑下 ,永怀蓬阁友 , 寂寞滞扬云。(同上)入 冬归至 南阳 一带 , 见天 降大 雪而更感悲凉羞愧 ,十上 耻还家 , 徘 徊守 归路。(南阳北阻雪)白发催年老(岁暮 归南山) 却不 才明主弃(同上) ,诗人不 禁永怀愁不寐 (同上) 。他开始回 忆 前半 生的 经历 , 幼闻 无 生理 , 常 欲观 此身。心迹罕兼遂 , 崎岖多在 尘。(还 山贻 湛法 师) 诗 人好似彻底破灭了用 世的愿 望, 开 元二 十三年 春任 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的韩朝 宗想约他赴京加以推荐时 , 他也未践约而行。总之 ,孟浩然在仕进努 力中屡受挫折 , 诗人备感社会的不公和求仕的无望 , 早年所受的隐逸思想萌生并膨胀 , 无奈而隐。

三、入幕和卧 病阶 段。孟浩 然在 无奈的隐逸生活中又迸出了入仕的思想火花 , 但现 实的不 理想 使短暂的入世思想即刻逝灭 , 卧病抱憾而终。孟浩然既拒绝了 韩朝宗 , 但 从政 的渴望 一息 尚存,犹怜不调者 , 白首 未登 科。(陪 卢明府 泛舟 回岘山作) ; 甚 至希 望 阎防荣居显位能 够提 携 自己 ,迟尔为舟楫 ,相将济巨川。(洞庭湖寄阎九) 正 是在这样的矛盾彷徨 中, 当开元二 十五 年被贬 荆州 长史的张九龄召他入 幕时 , 他很快 就进 入了张 九龄 的幕府。他随张九龄 车骑 游猎 , 冠盖 祠山。他 为自 己能够得到张九龄 的赏识而 欢欣 鼓舞 , 观止欣 眉睫 ,沉沦拔草莱。坐登 徐孺 榻, 频接李 膺杯。(荆门 上张丞相)客中遇知己 ,无复越乡忧。(陪张丞相 登篙阳 楼) 然而 , 诗人 渐渐 感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从禽非吾乐 ,不好 云梦 田。岁晏 临城望 , 只 令乡 思悬。(从张丞相游纪 南城 猎戏赠 裴迪 张参军) , 甚至对幕府生活的无聊感到厌倦 , 再度萌发隐逸思想 ,返耕意未遂 ,日夕登城 隅。谁谓 山林近 , 坐 为符 竹拘。(和宋大使北楼新亭 )我来限于役 , 未暇息 微躬。淮海途将半 , 星霜岁欲穷。寄言岩栖者 ,毕趣 当来同 !彭蠡湖中 望庐山)开元二十 六年夏 孟浩 然患背疽 , 隐逸襄阳。拖著一副老病之躯 , 诗人仍在 为自己的鸿鹄志 而奔走 , 却只听 凉蝉悲 (家园 卧疾毕太祝见寻), 他悲的 是自己壮图哀 未立 , 斑 白恨吾衰。(同上 )这一 声哀叹 ,承载著诗人五 十一 年来的苦苦追求 ,更饱含著诗 人内心的无限悔恨。 翌年,孟浩然因食鲜疾动,带著无限遗憾离开了人世。

孟浩然的一生是 广大下 层士 子求仕 无门 , 贫 寒而终的悲凉人生的真实写照 !

[ 参考文献 ][ 1] 刘文刚 . 孟浩然年谱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95.

[ 2] 徐 鹏. 孟浩然集校注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89.

[ 3] 闻一多 . 唐诗杂论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8.

[ 4] 傅漩宗 . 唐才子传校笺 . 中华书局 , 1987.

[ 5] 宁松夫 . 论孟浩 然隐逸 思想 的成因 .


唐宋诗人孟浩然喜好隐居,孟浩然的诗很大多数写的是山水风光,比如在孟浩然《春晓》中的名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还有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的名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

作为诗人孟浩然早已声名在外,他前半生主要在家读书,写诗自娱,他的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等题材,体现了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然他的诗境界不是很广阔,但是有著独特造诣,让人感觉清淡简朴,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比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

他的田园诗读起来淡而有味,意境清旷,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场面壮观震撼,孟浩然的诗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算是唐诗上的一滴晶莹露珠,充满魅力与特色的诗风在盛唐文化中独树一帜,给我们读者留下来很深的印记。

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冬天树上叶子飘落,大雁飞向南方过冬,北风呼啸,江水更是寒冷刺骨,诗人住在襄水弯路处处,此时想念家乡的泪水止不住了,遥望江面上的孤舟,在江水与海水接壤处,不知道迷离的渡口在哪里。

《早寒江上有怀》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诗的开头借助鸿雁南飞,从而引起异乡思乡之情,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思乡之泪油然而生,思乡之情深沉含蓄,这首诗抒写了怀念故乡的深情。


一个SB!

一个二货!

一个只配写诗的痴人!

但凡有一点脑子的人都做不出来他能做出的那些混帐事!明明想当官,明明隐居就是为了给自己镀金,明明四处交友就是为了拓宽人脉,每一件都做得极为妥当,偏偏临门那脚,一记天外飞仙把球踢进了自家的大门里!

要有多傻才能做出那种三炮的事情!明明已经在长安城里凭借诗歌大杀四方,败尽英雄,成功吸引了唐明皇的注意。您倒是悠著一点啊!当唐玄宗前来一见的时候,肯定想要听一听你的诗。你要不愿意拍马屁说风景说朋友哪怕说青楼泡妹子打架都可以,你丫说什么不好,偏偏说「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你有傲骨你装B都可以,可总不能无事生非,无中生有,给皇帝陛下扣一个屎盆子吧?

唐玄宗没有说错,你没有入仕,朕何来弃你之说?我只听说过臣子为皇上背锅的,可从来没有听说过让皇上替平民背锅。结果这一出狗血剧情,偏偏就发生在孟大哥身上了。

说他蠢,一点儿都不冤!

天上掉下来那么大一个馅饼,面且还是自己二十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美味馅饼,硬是让他抬起脚来给踹飞了。

结果最后灰溜溜地离开了长安。

老天爷还是厚爱孟大哥的,最起码比李白要多爱那么一点点,过不几年,又有一个高官好像叫韩朝宗愿意为举荐。都约好了日,孟大哥也屁颠屁颠地去了,结果半路和人喝酒喝大发了,旁人提醒他说,老孟啊,别特么喝了,你和韩总不是约好了么?潜台词就是正事要紧。结果这老孟蹬鼻子上脸,说我喝得如此嗨皮,哪有功夫管其它鸟事?

您瞅瞅,人犯一次二不容易,难得的连犯两次二!所以后来,就永远没有后来了。

老天是公平的,他要是让谁当一个诗人,一定会想法设法地阻挡在别的地方出头!

消停做诗人罢!


劝君莫笑孟浩然,二货原来就是你。

孟浩然出身于襄阳大族,十七岁参加县试,高中榜首,如果假以时日,发奋发愤,不可限量啊!但是,孟浩然却不顾家人劝阻,最终隐居家乡的鹿门山了。余亦乘舟归鹿门。(孟浩然诗)你说,才十七岁,隐居个什么鬼东西?

孟浩然任气慷慨,果然有浩然之气。其实,襄阳有一个高士,一一直影响著孟浩然,就是三国时的庞德公。孟浩然写道: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这个幽人就是庞德公,他的高洁言行召唤著孟浩然。

后来孟浩然就这么生活著。朋友圈里的名人也不少,王维,李白等等。李白对孟浩然可是尊敬称道不已: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目下无尘的李白对孟浩然评价可是很高的。他送别孟浩然到扬州,写下著名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孟浩然远走扬州,把李白的心也带走了。

孟浩然有两件事,被俗人耻笑,一是在王维家里遇见唐玄宗,抓不住机会表现,反而牢骚一大把,惹恼了皇帝。二是,著名的韩朝宗约他进京,韩这个人擅长推荐人才,可是孟浩然喝醉了,爽约老韩,让老韩不快。世俗的眼光,这个孟浩然二货无疑,难怪一辈子都是布衣。

我看孟浩然未必后悔,无论如何,我们只看见孟浩然写的那些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王孟诗派,田园诗派,好一个田园诗人!

我们其实还应该发现一个「诗的孟浩然」,他是一个把生活过成了诗的人。俗人的眼里只有功名富贵,于是孟浩然也被他们耻笑了。哈哈!


孟浩然的诗大家都熟悉,孟浩然隐居在鹿门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孟浩然的性格脾气大家更是都了解,本没有什么再可说的,但看到大家说得热闹,我忍不住也插个嘴吧。

我重点说说孟浩然的脾气。孟浩然和王维并称王孟,二人不仅齐名,交情也很深,有一次,玄宗去看王维,见到了孟浩然,帝遂向孟索诗,孟写了一首五绝,其中有两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玄宗看了很不高兴,说是你自己不愿做官,为什么却要说我不用你?

因此事,孟浩然就断了做官的想法。也是的,想做官,对孟浩然来说并不难,才华横溢,名满天下,想做官有何难哉?偏是这执拗的性格让他回不了头。

然而时间久了,静极思动,孟浩然心中那棵小官芽又萌动了,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韩朝宗的鼓动,韩朝宗是谁?是个大伯乐!李白何等清高?却写了「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诗句,表达了他对韩朝宗的敬重。韩朝宗喜欢人才,赏识人才,每有人才,他都会向朝廷大力推荐,这是李白敬重他的重要原因。

对孟浩然,韩朝宗自然不希望他老死牗下,希望他能为国家所用,而孟浩然,玩得久了,也渐渐觉得自己不能一生碌碌下去,便与韩朝宗相约某天于某地同行赴京。

然而孟浩然就是孟浩然,洒脱起来,是连命都不顾的,与韩朝宗相约那天,他与好友们喝了顿酒,酒喝得正高兴,从人却提醒他该行动了,他很不痛快,觉得与前程相比,还是今天的快活更重要,于是大吼一声,不去了!

结果,盛怒之下的韩荆州只好自己悻悻地走了。

说孟浩然洒脱起来连命都不顾一点不夸张,某天,他背上生了个大疮,痛苦不已,医生开药,外敷加内服,医生嘱他,用药期间,忌食海鲜,然而不幸的是,他在酒桌上见到了大虾,忍不住了,命算什么,还是快活要紧,管那么多呢!结果食后背疮发做,一代「诗隐」就这么隐退出了历史文化的舞台……


所谓「诗人」一词,往往都是一个「矛盾体」的存在:明明是想隐世,却又对仕途心有不甘。纵有一身才华,放眼古今~有多少不都是背后有团队在策划的?除了,李白以「自我营销」的方式去推广自己才有所成就(而不可否认的是李白先生确实是有这方面的才华)。所以说,诗人大多是落魄的……当得不到社会认可的时候,又变成了「愤青」。反观一下,就会觉得「这不是社会的问题,而是自己本身的问题」!所以,依我之拙见:要么平平淡淡过一生,要么轰轰烈烈活一次??但首先要做好自己……

此时此刻,我想作诗一首(共勉):

《游侠》五绝

功名何处有,负剑自吟游。

从此离乡后,魂归五十州。


有著『诗隐、之称的孟浩然生于公元689年--卒于公元740,字浩然,号孟山人。出生于今湖北襄樊,所以后世又称孟襄阳。只因他一生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活在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之下,痛苦失望之后,以隐士之身终老乡野。

孟浩然曾经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历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孟浩然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满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在诗坛很有盛名,曾写下『』欲济无舟揖,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传说此诗后传入唐玄宗耳中,惹得大发雷霆,认定牢骚满腹,不堪大用。因而官运很差,求仕而不得终老布衣。

孟浩然诗歌创作的题材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善写山水田园,长于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孟浩然的诗歌中,情和景的关系,彼此衬托,水乳交融,文采斐然,诗的意境单纯明净;诗的结构完美。

孟浩然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晚泊浔阳望庐山》《送王昌龄之岭南》等, 语言特点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春晓》无人不知,小儿能颂,流传千古。《宿建德江》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深远,富于生机,悠然恬静,读起来如行云流水!孟浩然见解独特,主张诗歌要用形象思维,通过语言塑造形象,甚至诗歌中溶入佛学和道家哲学思想,提倡诗歌创作的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孟浩然一生创作267首诗,六十余首古风诗体,余多为五言律诗。是盛唐诗人中写作近体诗的第一人,影响深远。诗仙李白也是他的粉丝,写下了: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山水诗人孟浩然,盛唐诗苑中一颗灿烂明星!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游览过无数的名声古迹,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开创了盛唐田园诗派,在其社会理想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他算著寄情山水,流连田园且关注其生活,清新、平淡、自然是其田园山水诗的意境和特点。他和王维并称,其在艺术造诣上独成一家。

孟浩然诗风清淡朴素,意境悠远深厚。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无奈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其诗歌创作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不满和羁旅的情思,到底是只能终生归隐,帐然的情绪只能是冷暖自知!

从孟浩然的生平来看。他作为一个布衣文人,有著最纯正的隐士血统,但从他的文学作品中反应出来的并非如此,向往田园,其做为一个隐士,他的内心是苦闷的。他做《临洞庭送丞相》一诗,是为了入仕做官求取功名而做的准备,这是一条他想步入仕途的终南捷径。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不能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而立之年却仍然没有得仕,心中充满了失落与痛苦。岁月蹉跎,苦闷的他只好选择了隐居。

其实,他的仕与隐并非一时意气,随心所欲,而是对生活的艰苦探求,在归隐中找到了真我。其一生都充满了仕隐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剥离,注定是一场悲剧;因此,无论是出仕还是归隐,都可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是在不同的层面罢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