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生活,重要的適應之一就是必須交新朋友。

本來我以為,在德國沒朋友也沒關係,老娘在台灣有的是朋友呢(挺)

後來慢慢覺得,在當地真的要有朋友比較好,不論朋友是否來自不同的國家和說著不同的母語。

其中又以家鄉(台灣)的人最優,因同文同種、有相似生活背景的特性,相對容易認識,比較快交上朋友,也能互相幫忙。

總之,在異國生活,交家鄉朋友的好處有:

一)一起煮飯,分享家鄉味

我認識一些台灣女生,他們的德國先生不是那麼的亞洲胃,這時有同鄉的朋友可以一起煮飯分享平時無法和老公一起吃的食物,很是開心呢。

二)可以輕鬆說母語

以德國為例,多數的異國婚姻仍以德文或英文作為夫妻間的溝通語言,若剛好先生會說流利的中文,在家裡全中文溝通,那那那,可是胎胎們好幾輩子修來的福氣啊(羨慕狀)~

在家不是講母語的話,這時候有說中文的朋友就很重要啦,可以聊天抒發心情,或是一起唸老公、偶爾在咖啡店用中文偷罵旁邊的德果人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的~(誤)

三)跟老公吵架有地方去

很多女生跟老公吵架,可以「包袱款款」回娘家住個幾天冷靜消氣,但我們的娘家太遠而且機票貴森森,頂多只能找朋友陪伴,這時有熱情和溫暖的台灣朋友,可以幫助我們在婚姻這條無間道?路上相互支持,更有力量往前走。

 

妮看看~遠親不如近鄰啊,生活在異鄉,有自己家鄉的朋友還是很讚的!

只是呢,代誌不是我們憨人想得這麼簡單的。。。

畢竟我們跟這些異鄉的故鄉人,沒有參與過彼此的過去,只有「住在德國」這個共同特質,

初次見面大家客氣都還好,但「日久見人心」,當一群女人聚在一起嘰嘰喳喳時,不論本國異國不論天涯海角,就容易成了個是非之地了啊啊啊。。。

 

我自己運氣還不錯,目前在德國認識的女生朋友都是好人,但綜合朋友們的經驗,可以歸納跟幾款主婦聊天,會讓人在心裡翻上白眼,覺得跟對方「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比較妥當的啊!

一)愛問隱私&愛聊別人的事

每次遇到這種「隨口聊起別人的事」的人,有的甚至不把當事人模糊處理,實在令人頭皮發麻,內心O.S. :「妳這麼愛聊別人的事,會不會哪天妳也把我的事情說給別人聽啊?」例如,那個誰誰誰買房子了、買車子了、生孩子了、跟老公吵架了、去哪旅行了。。。要知道,有時八卦和關心只是一線之隔,夠熟的朋友大家聊天知道彼此有分寸,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不夠熟的朋友卻這麼八卦,常會給人一種「跟妳說太多,哪天會不會被妳的大嘴出賣了」的戒心哪。

二)愛比較

主婦們的閒嗑牙有時真的很沒營養,有些人特別愛問「妳老公賺多少錢?」這大概是翻白眼話題第一名了。我聽過一個很扯的真實故事,有台灣媽媽一家人去度假,她的朋友驚訝問她:「你們一家人怎麼這麼常出去玩啊?我算了一下,妳老公沒賺那麼多啊!」XDD 像這種「過度關心」別人家事的女性朋友,絕對是我的拒絕往來戶。好笑的是這些人還總愛拿「我就是跟德國人一樣,講話直接啊!」來當擋箭牌,其實只是把白目當直接,本質其實是沒禮貌。

三)愛佔人便宜或愛麻煩別人

我遇過在德國很客氣和禮貌的朋友,在我回台灣時,剛好他們有急用台灣的東西,希望我幫他們買回德國,在我行有餘力的情況,我通常會答應,有時還會主動問幾個好朋友,看他們需不需要我幫忙買台灣的東西回去,通常比較正常的朋友,都會希望妳好好玩,除非他們真有急用,不得已才會使用友誼存款,希望妳能幫忙帶,幫忙後這些人還會很客氣請妳喝咖啡或吃飯,就是朋友相處有來有往,這些都屬正常。

但也聽過很扯的狀況,有人妻回台灣度假,被「住德國的台灣朋友」開出一串清單,請她幫忙在台灣購買。而且買完還沒結束,因為清單上東西太多隨身行李裝不下,還得把這些東西包裝、拿去郵局海運寄到德國。。。雖然對方「很客氣」的說:「買不到沒關係、太麻煩就不要了」,但這種人情壓力還是搞到那位原本可以好好度假的人妻很想崩潰。。。

 

所以來到德國後,才更能理解,為什麼很多住在國外的人,寧可修身養性忍受孤獨,也不願依附在一群台灣(媽媽、人妻、學生)團體內,以免徒增這種團體、同儕或人際壓力的困擾,畢竟,交朋友是需要時間醞釀,機運和緣分的。朋友,不求多但求好,友誼,要細水才能長流,不是每天一起出去吃吃喝喝交換情報,就可以把對方當朋友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