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60613.JPG  

台湾市场比较受到欢迎或耳熟能详的风格名词

以下是台湾市场比较受到欢迎或耳熟能详的风格名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才能与设计师共同创作出彼此共融、完美理想的空间设计喔!

*极简主义        Minimalism
*
后现代主义     Post Modernism
*
地中海风格     Mediterranean Style
*
维多利亚风格  Victorian Style
*峇里岛风格     Bali Style
*
中国古典风格  China Style
*宫廷皇家       Europe Royal
*古典风华       Neo Classicism
*简约奢华       Minimal & luxury
*地中海风       Mediterranean
*
原野风采       Wild West
    

----------------------------------------------------

近年来受到年轻族群欢迎,以基本空间风格为主体,衍生、混搭所成之非正式归类的「延伸性风格」,也很适合引为参考喔!
*
挑高无墙阁楼风        Loft Living
*
慵懒夜店风             Lounge Living
*
新亚洲风                New Asian Style
*静谧沈稳的极简主义   Minimalism

 

极简主义(Minimalism

缘起于60年代纽约的一项艺术运动,重点在于强调理性、直线、几何、对比等形式;这些极简的艺术概念后来在绘画、文学、建筑、音乐等方面都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进而衍生出近代许多重要的艺术派别。极简主义某个程度上与东方禅学的意味不谋而合,所以后来在东方也产生了很高的接受度。
   

近年来台湾市场上沸沸扬扬地大量出现「极简主义」这个名词,说穿了跟纽约缘起的艺术运动本质早就脱了钩,反而是受到在台湾具有相当知名度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Tadao Ando)影响颇大;即使不认识安藤的一般人,大概也曾在泛滥的房地产广告里头,阅读过移植自Tadao Ando的作品图片或导览文字。
   

台湾民间与日本文化的渊源其来有自,从房地产以「坪」计算与家家常有的「和室」来看,代表日式禅风味道的极简主义大受欢迎,显见这种室内设计风格颇为适合台湾市场的口味。
极简主义能被台湾广泛接受其实也反映了美学品味的成熟与良性发展,朴实自然的清水模、刷石子、实木板等,取代了以往惯用的雕刻线板、大理石、壁纸材质,足见不重视过度装饰的自然环保意识,开始在过度文明发展的现代人心中发酵。


当然,室内设计并不只是采用朴实材料这样的做法而已,讲求简单纯粹美感的同时,在施工品质上可是千万马虎不得。比方说以往惯用装饰线板去遮掩不同材料介面的痕迹,强调极简主义没有过多装饰接头的作品,施工上必须格外精准以强调这些几何理性的线条。
此外,喜欢华丽收藏(如英国维多利亚瓷器)或感性建材(如浪漫的蕾丝薄纱窗帘)的屋主,就不太适合这种讲求单纯理性的室内空间;反之,消费上偏好干净俐落的设计线条,喜欢低彩度颜色(如黑灰白)并且没有太多无谓装饰搜藏的人,就蛮适合以这种风格做为整体设计的基调。
在灯光照明、窗帘壁面等方面,更能以光与影强化极简主义这种纯粹美学的意象。切记不要一开始喜欢简约风格,施工过程空间逐渐成形时感觉太过单调而又东加西改的;建筑现代主义大师密斯(Mies van der Rohe)的名言「简约即是丰富」(Less is More),应该可以做为极简主义的良好注解。
就站长Geoffrey的立场来看,良好的极简主义风格设计作品,会呈现出相当具有深度内涵的意象;与强调华丽装饰的古典主义相较,更能够衬托屋主自然理性的个人特质。在更加了解「极简主义」这项设计风格的由来与内涵之后,您是否也有意将新屋旧居或办公室,塑形妆点成如此的迷人风貌呢?

 

绚丽又带点趣味的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
   
在所谓流行风格、设计主义充斥的台湾室内设计市场,确实有必要将常见常听的一些字义内涵弄清楚;当身为一位服膺某种设计风格而希望复制体现这样的室内空间与生活品味的屋主时,确有必要利用深入浅出的文字事前深入理解一番。
  
「后现代主义」正是充斥台湾市场、令人琅琅上口的辞汇,但是「后现代主义」究竟代表著什么样的风貌,大多数人却是说不上来。
   
其实「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要从它的原文理解起来比较快,post-是常用的英文字首,代表著「在之后」的意思;与惯见的pre-「在之前」的意思相比,刚好是互为不同的相反词。因此,Post Modernism就被中文翻译为后现代主义。


   
这个翻译方式其实容易产生误解,与其说照字面上的「在现代主义之后」这样的意义解读,倒不如说是「反对或颠覆现代主义」来的明确一些。后现代主义其实指的是,艺术运动推动者不认同或反叛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风格,而在之后所衍生酝酿的一股反动风潮。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人开始扬弃当代流行的「现代主义」风潮(直接以字面解读,亦即理性、一致、反装饰的风格),将艺术运动转向趣味、多样、复古装饰的解放,统称为「后现代主义」风格,其中又以美国纽约为其大本营。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十分广泛且难以归类,普普艺术、解构主义都可以算做其中的一个支脉。但在台湾市场上琅上口的所谓「后现代主义」,其实没有这么深奥的内涵,充其量是在表象上就后现代主义里头比较广为人知的特质去发挥而已。一般来说,「后现代主义」在台湾市场上的卖点,多在于古典元素的拆解、装饰趣味与娱乐化这两方面上头,多下了一些工夫罢了!
   
古典元素的拆解,指的是古典元素(例如柱头等)重新运用在空间设计上,但并不是复制它的特色或本质,反而是以拆解、易位的方式来做全然不同的处理,让人产生了一种意外的差异感与趣味性。比如说古典柱头应该是立柱支撑横梁的结构意义,但是却被单独移位到了墙上或翻转彩漆装饰,制造与原先截然不同的古典戏谑与讽刺效果。
   
装饰趣味与娱乐化,指的是为了脱离现代主义的抽象冷漠,建立大量的复古与工业结合的装饰效果。并且使用鲜艳、对比的色彩去强调物件元素,让整个空间设计发挥十分抢眼的娱乐效果。


以上两个特质可以算是「后现代主义」的简单风貌,所以读者可以发现,它其实是比较适合商业空间更甚于住宅设计的。站长Geoffrey认为,住宅室内设计引用「后现代主义」的精神虽然并无不可,但毕竟是为了温暖的居住生活而设计;服膺后现代主义的屋主所enjoy的应该是其中的放松与不严肃的精神,因此在住宅室内设计上可以配合鲜艳的漆色、具装饰性的灯具或家具,获得意想不到的趣味空间型态。


   
简单提到这里,原本绕口的「后现代主义」一词也显得不再那么生硬冰冷,而成了容易理解与入门的风格。其实,如果您希望的居家生活是放松慵懒、破除严肃的型态,欣赏与接受如Lounge Bar、美式Café那样的空间风格,喜好普普艺术、行动画派这类实用挂帅的搜藏品;当然一定也会是个适合接受「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的屋主。
   
心理准备好了、资讯理解充足,热情拥抱自己enjoy的风格,正是妆点生活空间的必要前提。当然,如果您正伤脑筋的是商店、展示、餐饮之类的商业空间设计时,那么可以充分体现趣味性与丰富性的「后现代主义」,应该也是优先考虑的首选风格啰!


异国风情的遐想--地中海风格(Mediterranean Style
   
相对于以上介绍的「极简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这种由艺术运动为源头所衍生的设计风潮(-ism),著重在概念与理论的传达,比较难有一个实质的具体印象可以囊括。也因此,「某某主义」这样的设计概念,某种程度上对于屋主也代表著一种抽象意涵,多少会产生一些认知上的距离感。
   
而「地中海风格」(Mediterranean Style)这种所谓风格、式样(style),感觉起来就平易近人多了。没有繁复的艺术运动理论与规则,代之的便是直觉上的体验与感知,以「地中海风格」而言,说的便是所有泛地中海沿岸的建筑、室内、空间经验的综合呈现。


   
这种风格当然容易理解与吸收,对于每位怀抱美好旅游经历、向往当地风土质感的的屋主来说,这就是转换成空间设计的原始动力与元素。即使是从书上偶而撕下的一页引人神往的地中海图片,都可以幻化成美妙乌托邦梦境的实现。说起来,某某风格(style)显然是比某某主义(-ism),更容易贴近一般人的心灵空间。
   
相当简单地,「地中海风格」所需要的设计元素很容易被汇整出来,比较显而易见地便是手工漆刷白灰泥墙、海蓝色屋瓦与门窗、连续拱廊与拱门,以及陶砖、铸铁、马赛克等等的建材细部,构成了一幅引人联想拉拔到半个地球以外的画面。


   
话说回来,形塑一个「地中海风格」的空间风貌,难道是拼凑一些眼熟的意象就可以了吗?当然以高度的设计内涵来检视这个标准,的确是既不足也不能鱼目混珠的,一种设计风格的价值是根著于「内涵」的深度来提升,否则仅是一些表象拨离后的重砌,那跟「后现代主义」嘲讽式地重组古典元素岂不就相似了?
   
地中海沿岸的几块具有强烈风土人情的区域,同时也是旅行者热爱的地点。例如南义大利、西班牙、北非,以及伴著薰衣草流行意象而在近期台湾大卖异国风情的南法普罗旺斯(Provence)等,都可以算是所谓「地中海风格」的成员之一。


   
这些地点不见得拥有完全相仿的风貌,比方说农庄著称的南法蔚蓝海岸,印象上未必可与盛产陶、铜与原木的沙漠北非相比拟,但「地中海风格」所共有的意像在何处?
   
终年少雨艳阳高照,阴影庇荫的需求塑造了半户外回廊的诞生;灰岩的盛产,造就了灰白手刷墙面绵延的风貌;蓝天碧海的色泽,感染了白墙之外的瓦窗门栏一片蓝色景致;手工艺术的盛行,提供铸铁、陶砖、马赛克、编织等装饰的温床。


   
每个风格的形成都是其来有自,端看设计师能否替屋主寻出深刻的风貌内涵。也因此,自然光线的采集与阴影表演、自然素材融入于装饰细节之中、白蓝色泽与原木建材搭配、带点朴质决不过度修饰的表漆涂装,这些都是完成一个良好而不做作「地中海风格」充要条件。


   
寻求风格的定位,创建融入个人偏好的室内设计空间,应该是每个屋主梦寐以求的理想。追求风格的同时,必须记得肤浅式地移植表象很容易适得其反,每个屋主花一点精神深究未来自己所欲塑造与面对的室内空间,真的是百利无害之举。当然,这也正是本站的宗旨,让每位现在或未来的屋主轻松简洁地了解每一种式样的内涵,更有机会让设计师与屋主双方共同营造一个完美的设计个案。


  
「地中海风格」这个字眼其实在民国六十年代就早已进入台湾设计市场,历久不衰所反映的,其实是国民潜意识对于同为海洋亚热气候区域先进国家空间风格的追求与复制;同时,也显示自然朴质不一定亚于精致古典所体现的魅力。时至今日「地中海风格」依然在台湾市场颇受欢迎,心仰蓝天碧海、艳阳风情的屋主的确值得将空间内涵复制到自己每天所面对的空间之中。

 

重拾正统古典的堂皇--维多利亚风格(Victorian Style

    台湾市场时常可以听到「欧洲古典」风格一词,但其实「欧洲古典」这个名词太过笼统与空泛,反而无法描绘出风格本身应该带有的具体印象。比方说,规律的北欧与慵懒的南欧风情、古希腊罗马的理性与巴洛克的热情、古典与新古典的同质与差异,大概没有人能够用一个「欧洲古典」风格以囊括大半吧?


   
所以,「欧洲古典」这种似是而非的名词,本来就是台湾房地产市场的怪异产物;这点从广告里泛滥的类似词汇,意图引人联想到异国典雅文化的风情而去,便可以窥见一斑。
   
那么,要怎么定义一个拥有传统欧洲古典风味、富含华丽浪漫装饰色彩的设计作品或陈设;我想,也许英国「维多利亚风格」(Victorian Style)是个用来解释台湾市场常见类似式样的理想答案。


   
怎么说呢?首先要来探究一下,欧洲的所谓「古典风格」这个语汇,对应到了哪些艺术运动的范畴?十五世纪之前,欧洲的社会规范一直受到教会的制约甚深,直到十六世纪以后,在教会对于政治与人民的控制力量逐渐消褪之际,贵族与民间开始产生了一种艺术解放,以追求古典的艺术成就来反应长久遭受禁锢的心灵。因此,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运动由义大利诞生,而后陆续影响了整个欧洲美学文化的质变。


   
十七、十八世纪,由巴洛克(Baroque)到洛可可(Rococo)的追求仿效古典运动没有停过,式样更从文艺复兴时代的典雅内敛,转变成为了更加富丽外显的形象,从而达到古典式样的矫饰极限。但是十八世纪中叶以后的工业革命却改变了这一切,由于科学成为知识主流以及机械变成效率工具之故,代表纯理性、反装饰、反古典的艺术论点推翻了长久以来以古典美学做为主流的价值观。
   
近代艺术史的观点经常在古典、反古典之间反复辩证,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在位期间形成了艺术复辟的风格,做为重新诠释古典装饰、扬弃机械理性美学的代名词,称为「维多利亚风格」。


  
「维多利亚风格」并非像文艺复兴等艺术运动一般,拥有相当理论依据的知性式样,反而因为经历工业革命之后的文化反刍,产生了以折衷古典做为主体的成果。所谓折衷古典,便是融合了诸如新型态的歌德、文艺复兴、巴洛克等风格的重现,以及对于过度追求机械美学的省思与反动,所以此时期的各项古典风格也被称为新古典主义(Neo Classicism)。
   
维多利亚风格的影响无论在平面印刷(字体)、手工艺(瓷器)、画作技巧(油画)、建筑式样(外观)等方面,一直到现在都还受到西方社会的演进与接纳。繁复矫饰的风格反而有助于现代人逃脱冰冷严肃的工业科技生活,去追求中世纪浪漫年代西方社会所代表的优雅与高贵。更重要的是,「维多利亚风格」经历了工业革命与现代艺术的洗礼之后,这种辩证的冲击与思考,也具体传递了古典美学在现代社会所理当呈现的合理角色与姿态。


   
站长Geoffrey这样解释之后,相信读者对于为什么舍笼统的「欧洲古典」而就「维多利亚」风格来说明,有了比较清楚的答案。当在室内空间中选择以西式古典风格去设计时,硬要移植如希腊罗马正统古典当作语汇运作之时,稍一不慎就容易流于「后现代」的牛头马嘴失误,反而让纯粹古典味道尽失;相反地,维多利亚风格这种经历理性冲击的产物,至今仍风行于部分西方社会的精致式样,应用在台湾这个东方现代社会之中,反添流畅减少突兀之感觉。


   
的确,「维多利亚风格」在当今台湾室内设计市场之中,仍是具有相当份量的设计方向;虽然并不受年轻、强调理性的族群欢迎,但对于欧洲印像有强烈喜好的屋主而言,不啻是个统合整体的理想风格。矫饰古典细部配合繁复线板及壁炉,搭配水晶灯饰、蕾丝窗纱、彩花壁纸、精致瓷器和细腻油画,这些都是体现维多利亚风格缺一不可的要素。


   
风格式样的喜好,本就是因人而异,设计者的立场在协助屋主完成理想的主观价值朝向,从而运用美学的设计理念来融合成作品。「维多利亚风格」的确未必受到所有族群的青睐,不过它也确实能够具体突显被设计空间的堂皇贵气,从而达成屋主所寓意隐含的空间精神及效果。

---------------------------------------------------------------------------------

 

迷人的热带岛屿风情--峇里岛风格(Bali Style
   
「你可曾听过有个峇里岛,就在那印度尼西亚......」,听到峇里岛这三个字,很自然耳边就会流来这段优美的旋律,四、五年级的同学大概对这歌声都耳熟能详,也自然好像就拉起了跟这个异国热带岛屿的梦幻联想。
   
不知从何而起,台湾房地产行销与室内设计市场这几年窜起了一股热门主流趋势,也就是「热带」、「水岸」、「渡假」、「休闲」这类的风格云涌而生;但从台湾正式踏入周休二日的例常作息开始,配合雨后春笋般的民宿、卖到狂热般的SUV(运动式休旅车)来看,也许这样的风格流行又不会令人感到太过意外吧!
   
台湾市场偏好的岛屿旅游地点,从马尔地夫、关岛、帛琉一路变到了峇里岛,印象中峇里岛的行程对于台湾旅游吸引力真是历久不衰,即使连老外也经常流连忘返。反映在空间设计型态上,在东方或西方也都出现了Bali Style这样的风格,成为期望复制「热带」、「水岸」、「渡假」、「休闲」这些感受的屋主,重现旅游经验的一个心里投射成果。
   
然而,为什么没有「马尔地夫风格」、「关岛风格」之类的设计,而却出现峇里岛风格(Bali Style)这样的流行?显然是因为峇里岛上的人文、建筑、材料特色,足以强化凸显成为一种空间设计的流行主宰力量,成为风靡东方与西方的一项显性风格。


   
正如之前我们所讨论过的「地中海风格」一样,「峇里岛风格」乃是设计师萃取了一些当地元素融合设计手法的产物,并非原原本本的复制仿袭,试想台湾有多少户人家有条件做出一个户外SPA浴池与茅草发呆亭呢?保留抽象意象、融合屋主需求、配合当地建材、再加上设计者的一点巧思转换,一个兼具迷人美妙的峇里岛感受、满足实际机能的台湾当地空间设计作品,才适合能够不突兀、不矫饰地出现在本地市场之中。
   
若要真的行文列表把所谓峇里岛风格(Bali Style)的设计元素抽离出来,大概就是还原素材、低(无)彩度、大面积开口、手工装饰等等这样的原则;不过,用一句更好的足以一言蔽之的话来形容,那应该就是「与自然的联系、融合与共存」。
   
对了,Bali Style之所以展露迷人风采之处,就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消失了,唯有居住在人造空间但又能具有深刻的自然感受,才是所谓「峇里岛风格」的真正精神体现。也因此,室内设计并非搬几个当地石雕、弄几个原木梁柱来就表示能够让屋主拥有还原自然的环境;真正的重点其实在,把「自然带入室内」(或说「把人带到室外」)这样的精神,才是空间设计的精髓作法。

 

因此,原木、石砖、藤麻、陶饰这样的材料都是点缀Bali Style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更重要的,设计上要使屋主拥有与材料之间包含视觉、触觉的互动感受,才能将峇里岛风格这样的设计质感,往上提升到人文、精神的层次,而非劣质粗俗的仿袭而已。
  
所谓互动感受,是要了解Bali Style之可贵不在于它是像个维多利亚风格那样的宫廷文化产物、而是个住民生活文化形成的庶民风格体现,Bali Style没有矫作的装饰、不需华丽的色彩,所有空间元素都不是设计用来「远观欣赏」、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接触」。
也因此市场上也出现了蛮多顺势流行的Bali Style装饰产物,但相对地它们也都是以实际观点产生的用品;可以脚踩感受的编麻地毯、让人Relax的藤制沙发、手工木雕的灯具、可以做为布饰的沙龙,绝对与强调机械生产、理性精致、摆著看也赏心悦目的欧洲家饰设计导向大异其趣。站长Geoffrey并非说峇里岛风格就代表不重视精致,而是热带庶民文化之中的朴质、风土特色才是它赖以名迩东西方的精髓,现代人享惯细腻精致反生的缺点以外,反而往往逆向去追求人本与自然的源头......这,才是 Bali Style的真正精神。
   
事实上孑然清楚的风格也未必合适于每一个人,室内设计市场上也流行著混搭(mix & match)这样的手法,就像新古典、新中国风这样的「新」风潮兴起一般,峇里岛风格也在现代人必要的机能需求条件下做了一些设计上的折衷与协调。例如,将庶民化「峇里岛风格」融入禅味风「极简主义」的设计方式,取其二者尊奉自然的共通精神,以热带粗犷Bali混搭寒带细腻极简的空间设计,或可以稍褪现代生活vs原始住民风格的格调差异。


   
市场上充斥著许多强调类似峇里岛风格的「热带水岸」、「渡假休闲」这样的产品,坦白说究竟它是不是真正的Bali Style,对站长Geoffrey来说倒不觉得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风格的产生切忌流于只是Fashion的表象追求或欣赏,正如前文所言「自然」二字必须进入生活体验之中,否则什么渡假、休闲恐怕都只能成为地产文稿才能阅读到的境地而已。
   
让读者了解、喜欢一种艺术主义或设计风格,从而配合设计师将前者融入生活成为居住空间的一部份,是本报与本站设立的最主要宗旨与期待。也期许读者在一片堂皇的类似文字描绘以外,找到真心呈现的 Bali Style,而非只是像流行一样穿在身上过两年就必须脱掉的过气尴尬,这才是一个优质而有深度的空间及室内设计作品喔!

 

20120208172910613 20120208172855508 

20120208172856320 20120208172858586 

20120208172900684 20120208172903865 

20120208172905600 20120208172907166 

20120208172908774 20120208172909184 

20120208172910538 20120207093619957 

20120207093557198 20120207093600959 

20120207093601390 20120207093601830 

20120207093602348 20120207093603314 

20120207093604791 20120207093605196 

20120207093605958 20120207093606909 

20120207093607982 20120207093608377 

20120207093608533 20120207093609721 

20120207093610164  20120207093611537 

 

20120207093612509  20120207093612747   

20120207093613797  20120207093614825 

20120207093615386  20120207093615453 

20120207093616253  20120207093617161 

20120207093618435  20110624160611538   

----------------------------------------------------------------------------------

 

东风西渐、华风再现--中国古典风格(China Style
   不知何时开始,近几年来世界潮流变成多了那么一股东方味道,从媒体的「卧虎藏龙」开始、时尚品牌的东方设计导向、涌进上海与北京的西方投资热潮、当然还有空间设计的大量中国摆饰;孙文先生说的「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看来这句话开始要在对岸验证它的准确性。

中国古典风格(China Style)的兴起,不仅是在以欧美为主流的设计或装饰境界,与中国文化有脐带关连的小岛台湾,所感染的热度却也不曾稍减。这几年来在台湾室内设计市场风行的「中国古典风格」,也蔚然成为风气并且引领了某些周边市场(比方说中式家具)的带动。
   
前几期电子报谈到所谓台湾市场的几种主要风格(Style),包括地中海、维多利亚、峇里岛等类型,其实都是对于「异国文化」的崇仰与热衷所产生;而中国古典风格比较不同的,是台湾市场对于它的接受与认知其实是很微妙的,有点像「异国」又像「本土」风情、感觉距离遥远却又似乎亲切倍增。要完全解读「中国古典风格」在台湾市场的风尚其实是相当复杂的,毋宁说是类似追逐「日本禅风」味道一般的,实际上是在落实台湾本地相对比较缺乏的一种东方文化内涵与深度。


坦白而言,早期「入侵」台湾市场的所谓「中国风」并不是那么地讲究文化层面的意义,比较明显的例子是随处可见(尤其是餐厅等商业场所)到近乎滥用的花窗雕门、仿形不仿工的所谓酸枝木书桌家具,配上一堆大量倾销来台的仿古摆饰,似乎便成了思古幽情的最佳写照。表象层次的复制,那段时期的市场真是莫此为甚。
   
室内设计的概念与内涵逐渐地随著台湾社会的进阶与对于人文的重视而逐渐有了改变,花窗雕门的滥用少了、尊重皮壳的惜古态度多了,「古物」的存在有其历史背景与机能意涵,借用或反讽的设计手法不是不能执行,但应该先有对于文化的尊重与了解之后,才能延续与发挥所谓「古典」或是「复古」的意境。
   
简单地说,「中国古典风格」(China Style)需要许多中式家具与摆设来衬托、或者说空间风格由这些活动元素所构筑的比例相当大,这与其他的地区或异国风格的建立有些不同。因为,中国风格的空间需要相当宏观的尺度才能表现,这并非三房两厅的室内设计格局所能充分展现,所以活动元素相对地就扮演了相当重要的画龙点睛效果,才能弥补无法呈现进深、景深的这种空间气度。


所以,并非买些「看起来很中国」的家具摆设放在家中就称之为「中国古典风格」的表现,中国的悠久历史对应到每种家具繁文缛节的故事,没有深入之前便切忌随意与随性的移用。虽说「设计」本来就是在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意,但碰到深度文化累积而成的风格方向,也不能不尊重它们既有的基础与规范。
   
幸好,正如前述所言,近期来「中国古典风格」(China Style)的表现已经不再过度著重于雕梁画栋的枝微末节表现,而是根基于文化面来呈现这样的设计风格典型。比方说,应该放在卧室的家具就不适合放在书房(现代家具可能没有这样的禁忌)、盛水石器的景观位置有其风水与视觉的要求、小空间就不适合置入过多的装饰花窗或屏风、老件软木或硬木家具就该有其对应的使用机能......这些乍听起来有些绑手缚脚的原则,其实只是对于表现一种古典风格应该事先具备的立场罢了!
以往会将中国风做为居住风格主题的屋主似乎多以中高年龄层为主,但就在东风大力西渐的这个时代、时尚风潮华风再现的趋势之下,很奇妙的转变自然发生。年轻世代对于中国风格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市场上出现了所谓「新中国风」的论调(与所谓「新古典主义」出现的背景类似),以期网络这个族群对于东方复古的喜好与共识。
  
「新中国风」尚不像「新古典主义」(Neo Classicism)已然成为众所接受的设计风格,前者还在市场中为自己的生存找出定位与方向。为了满足年轻世代的审美价值,过多的装饰多半是被弃置不用的(斗栱雀替等将不复出现),反而在主体空间表现简约的东方味道、配合相当的建材质感(例如花格砖、粗石面、原木料、陶瓷面材),置入保存完善的老件家具与摆饰,从而造成对于中国接触频繁的此一消费世代之吸引。


    
室内设计其实是「艺术创作」与「现实机能」的折衷产物,两者天平的平衡端赖设计者的功力与智慧,但最终无法完全脱离现实而独自存在。所以,古典风格往往因应消费族群年龄层的下降而产生量变与质变,出现在代表西方古典的「新古典主义」与代表东方古典的「新中国风」皆然,旨在创造消费市场更大层面的接受度。
   
如果您是对于东方文物与历史具有崇仰与偏好的屋主,「中国古典风格」(China Style)是个可以被用来做为室内设计方向的一种考量。差别在于,屋主所能在自己居住环境之中所接受的古典元素的比重与层次有多少,毕竟满屋的华风复制并不完全适合每位现代人的生活起居。
   
将一种古典风格「简化」、取某些现代风尚「注入」,的确可以兼顾创作与现实的平衡,这也是「复古」二字可以在设计界历久不衰的关键之一。最重要的,任何设计都该事先深入文化内涵的层面、摒除肤浅表象的滥用与仿制,如此,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内涵而且百看不厌的最佳空间作品

 

06  11  20110816SNUPER10C41  20110816SNUPER20C41DSC00240  DSC_5273  

 漂亮家居设计家 http://www.searchome.net/

 

------------------------------------------------------

 

宫廷皇家 Europe Royal
把古典欧洲文明的人哲思考融入设计语汇重新诠释欧洲宫廷皇家的华丽风格
金碧辉煌浪漫色彩和富丽外显的装饰文化搭配优雅高贵、精致细腻线板及电视壁炉、水晶
灯饰、蕾丝窗纱和精致瓷器..等巨细靡遗设计巧思、圆融精进的施工技法
挑起您蛰伏内心的感动,彰显无比尊荣专为品味顶级,功成名就
晋身层峰领袖的您量身打造可堪匹配的私密国度
为自己人生加冕,为家人相爱加分

------------------------------------------------------------- 

 

古典风华 Neo Classicism
将古典元素素材融入现代浪漫里带点新潮虽历经长远历史的传递与滋润   

依然以无比的魅力展露不同的样貌任时空、世代交错而过唯有家,跨越时空藩篱
在心灵深处闪闪生动.... 满足独特个人居家生活的梦寐渴望
东方文化与现代居家生活具体结合藏露之间,一种捉摸不定的
规则、逻辑与美感萃炼出东西美学新古典主义的内涵与深度

A_客厅_02_resize  photo-1 45786  A_客厅_08_resize  photo-1 45794photo-1 45806  photo-1 45812  

漂亮家居设计家 http://www.searchome.net/

-----------------------------------------------------


简约奢华 minimal & luxury
返朴归真,回归极简设计风格运用原创素材的切割组合大家风范奢华内敛的设计语汇
创造原创生活空间的诗意美学透过材质组织手法与操作组合运用光影反差效果与明暗对比
捕捉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的角度里所呈现的色彩缤纷与变化
制造光线和线条阴影交织的垒影层次运用光线的挤压与释放,让光线与材质对话
过滤光线对空间产生的影响、吸收或吐纳捕捉光影对物体的色彩及形体上的影响
产生渗透、折射的光影视觉变化形体自然地融于光的芬围中
摹写出光影在空间里的美学诗篇营造出简洁朴素的生活人文空间

A_客厅07  A_客厅03  D_餐厅07  B_书房05C_玄关01  B-阳台_02_resize

漂亮家居设计家http://www.searchome.net/

----------------------------------------------------

地中海风_Mediterranean
以精纯简洁的设计语汇,赋予材质新面貌营造出简洁朴素的生活人文空间
无论格局规划、生活动线、使用机能色彩计划、灯光照明、家具选购、软体搭配
将空间具象与抽象元素加以整合、切割、转换将实用机能和修饰构材巧思结合呼应
架构空间整体感和协调性以产生空间层次变化和趣味张力
凸显开阔、明快流畅的节奏感丰富人与空间的互动和感动

 

20110504092624709   20110504092626482 

20110504092627410   20110504092628605 

20110504092630467   20110504092631486 

20110504092632394   20110504092633755 

20110504092634297   20110504092635635 

20110504092637325   20110504092640633 

20110504092641823   20110504092645914 

20110504092643617

原野风采 Wild West
家虽然被安排在,纷乱迷离的都市丛林    却可经过巧思设计
建立一个可以舒坦的生活空间 创造一个无限想像的精采情境
不刻意强加设计师自我意识的视觉图腾    依个人不同生活习性、自我主张、思考作息行为
刻画在生活的空间里,传达业主个人生活美学    构筑专属业主个人需求,而延伸的居住生活空间
运用丰富巧思的设计语汇      没有多余的符号,找不到无谓的赘饰,丝毫的虚坪
将每个区域和角落,发挥到最极致的潜在机能    赋予空间生活个性美学,留下感动、留下轮廓

 

----------------------------------------------------------------------------------------------


挑高无墙阁楼风/Loft Living
Loft Living、听来多么迷人的生活风格
   
近期台湾房地产市场(包括对岸大陆也是如此)突然流行起了Loft Living这个字眼,雾里看花的结果总是让人越看越有朦胧之美,不知不觉就堕入了行销广告的美妙情境。其实,Loft这个字眼原意仅是阁楼、厂房之类的称呼,为什么会突然跟迷人的生活风格混而为一,那还是要从「艺术」这件事情开始说起。
   
近代艺术重镇纽约的最具代表性地盘,响当当的名号若非SOHOSouth of Houston)莫属。五、六十年代开始,在一个偶然机会之下艺术家往位于曼哈顿半岛的纺织工厂集中迁徙,除了逃避市区日益高涨的房租以外,重要的是这些废弃多时的厂房意外地提供了较一般公寓更高更宽更广的空间,让艺术家们的创作在尺度上更能无限挥洒,也带动了近代艺术在纽约一股推波助澜的风潮。从那时起,SOHO这个缩语俨然成为了近代艺术专区的一个代名词。
   SOHO
的起源并非政策刻意塑造,这种艺术原生的构想投射到空间搭配的创意,很自然也感染了其他国家地区具有类似灵魂的近代艺术家们,于是一处处近似SOHO艺术专区的空间也纷纷衍生,甚至不避讳地挂上SOHO这个缩语的招牌词汇。


   
以我们比较熟悉的地区文化领域来举例,台湾台中的火车站20号仓库、台北的华山艺文特区都有类似的意象。前者原是铁道仓库、后者则是酒厂,与SOHO的纺织工厂当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SOHO为艺术家自觉式地群聚、生产创意之地,但台湾仰赖前期规划、刻意促成且主要提供为艺术展示而非生产的空间安排,还是有那么一点味道上的不同。
   
另一个比较熟悉的地区,对岸大陆在上海苏州河畔仓库由台湾设计师登琨艳引领而起的艺术专区,还有北京798仓库大山子艺术区所夺取的国际目光,在规模与创意上则展现了更为宏观的企图。重要的是,两者的成立都跟纽约SOHO的缘起类似,是由艺术家自觉式地都市分区游牧移动「无心插柳」的惊喜成果,这一点让专区的成立更多了一点艺术自主的成分。
   
说了这么多,到底艺术专区跟Loft Living的关系是什么?让站长Geoffrey赶紧切入正题解释一下,那就是从纽约开始的SOHO厂房式艺术生产、展示空间的「波西米亚」自由味道,无形中感染了纽约另一边另一群属于「布尔乔亚」特质的菁英阶级,于是厂房式高宽无边无际的空间属性、180度翻转成为豪宅大户的最爱个性。「波西米亚」浪漫与「布尔乔亚」高雅居然冲撞出了一个融合两者的Loft Living生活兼设计风格,大概也是无形参与其中的艺术家们始料未及之处。


    Loft
所代表阁楼、厂房的蓝领阶级意象意外成为菁英阶级的空间代表,习于贩售空间行销风貌的建商当然不会放弃这种时代风尚的节奏,台湾房地产市场也多了许多雨后春笋般的所谓Loft产品。但是,读者可曾想过,这种除了大就是大的大陆型城市空间常见的居住尺度,硬塞到地狭人稠、坪价又贵的吓人的台湾房地产市场,可曾会碰见水土不服、东施效颦的笑话?
   
印象中没有哪位足够份量的人物曾替Loft Living下过白纸黑字的注解,若窃以站长Geoffrey自我的主观想法来看,起码要具有以下的空间特质才称得上能跟Loft Living产成一些联想。比方说垂直挑高的尺度、水平延展无遮的视觉,或甚至配上强调空间解放的设计精神、带著一点工业味道的材质暗示,或许才足以描绘一个比较完整Loft Living精神。
   
用比较直接的语汇来描述,Loft Living是「几乎不该有」隔间墙的存在(甚至卫浴隔间都要简化轻化穿透化),一目四望除了偶一为了机能存在的独立墙体、最该看到的大概会是整片落地景观或是满墙展示艺术了!当然,既然称为Loft就不能出现蹩脚的公寓高度,34米以上的净空间高度才足以挥洒这种生活风格的能量。由此观之,台湾房地产市场挂著Loft羊头的产品,恐怕都很难以经过细腻的检证,只是再度沦为另一个「用过即丢」、「不知其可」的行销时尚名词罢了!


   
就像 SOHO艺术家当初因为逃避高昂房租来到当地,SOHO现在摇身一变成为时尚商业的聚集之地,艺术家们再度被迫往Chelsea区域进行都市游牧的宿命。北京堪称颇有东方SOHO格局的798仓库,也逐渐因为旅游商业涌进而排挤了无法支付高涨房租的艺术家,再度在北京城里流离失所地寻找下一个心灵与艺术的栖地。
   
艺术被商业驱赶出了原生创作的空间,这是多么讽刺与无奈的戏码;若不知Loft Living内涵仅是玩弄时尚名词创造行销意象,那也是另一个「鸠占鹊巢」的怪象而已。与其被漫天不知所云的行销意象所混淆,不如提升知识来强健自我辨识谎言的能耐,这正是本站一向以「设计」主题为宗旨而所欲向读者传达的主题之一。


120930_keijidesign_0   120930_keijidesign_4 

120930_keijidesign_3   120930_keijidesign_7 

120930_keijidesign_6   120930_keijidesign_5 

20120928205228894    20120928205231838   

20120928205233241   20120928205233623    20120928205235935

20120928205230945 20120928205234797  20120928205235835

       

20120928205236708   20120928205237401  

-------------------------------------------------------------------------------------------------------------

慵懒夜店风/Lounge Livin

Lounge Living、把夜生活情调搬回家里
   
除了前页所提示到的Loft这个字汇,成为近期空间设计的一种时尚象征以外,另一个拼字相似的Lounge,俨然也成为深受欢迎的新宠。Lounge living的起源除了来自于美式生活风格在台湾某些族群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外,另外一个重点,当然是因为近几年来都会区域夜店文化的兴起所致。
到底什么是LoungeLounge兼具动词与名词的意涵,但字义基本上指的本质都是「慵懒」的味道,所以在音乐上有所谓Lounge Music、在家具上有所谓Lounge Sofa,但真正跟「生活风格」可以产生联想的,当推Lounge Bar这样的一个情境空间。


    Lounge Bar
伴随著雨后春笋般蔓延的夜店文化,开枝散叶地发展它在人际、饮食、生活、空间的影响力;由于都会区域下班后的商业空间(尤以饮食空间为主),多旨在提供担负过多压力上班族的身心解放处所,所以「慵懒」自然能够成为空间设计的主轴意涵,不自觉地打入每个来客的内心世界。接著再加上一点杯觥交错的情趣引导,Lounge Bar 赫然能够急速成为某些年龄客层追求的理想生活空间风貌。


   
正如同Lounge Bar已经不止出现在习见的酒吧,连高级餐厅、VIP Club等商业空间都开手热情拥抱之际,Lounge Living也不再只是夜生活的浪漫情调而已,转而成为空间设计的时尚导向之一。越来越多人愿意也希望能够把这种慵懒、放松的空间情境搬回家中,因此住宅的室内设计逐渐地成为下一个Lounge Living进攻染指的范畴。
   
不过,Lounge这种商业味道十足的风格,要转换成为理应相对敛隐的私人住宅之用,的确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平心而论,多数对于Lounge文化感到心向往之的年轻屋主,未必是真心想要把整个Lounge Bar搬回温暖家中的那种感觉。商业空间有它必要的炫目光彩,不过引用到住宅设计却只需要它的慵懒放松本意,推敲转折之间,考验设计者如何满足年轻屋主所给的这种矛盾难题。


其实撇开Lounge Living这种生活风格在台湾夜店或饮食空间的大量滥用,Lounge的本质是非常有趣的,意在提供一个「慵懒地消磨时间」的地点。这时候空间的环境反而不是重点,关键反而在于陈设与摆饰,比方又大又深又软的沙发、昏黄但不至于影响视线的灯具、偏向现代或后现代系列的色彩、以及绝对少不了的酒柜与吧台,把实体的元素透过设计的抽象转化成为住宅室内的空间演出角色,自然能为屋主创造出将Lounge Living搬回家中的浪漫遐想。


   
其实,Lounge与上一期所提示的Loft类似,已经超脱它们本来代表的制式意涵,因为社会不同层面所赋予的崭新角色,不自觉而成了某些族群心目中空间风格的时尚象征。但既然称为「时尚」,代表它们不可避免的「追求流行」可能,Lounge Living的产生并非具有如后现代、极简风格之类肇基于文化艺术的内涵,也缺乏峇里岛、地中海风格之类的强烈地域人文风貌的特质,纯粹是由商业机能与空间偶然撞击所产生的火花,当然也可能无法摆脱热情一旦消褪的退时困扰。
   
也就是说,采用Lounge Living这样的住宅设计风格,即使酒吧或夜店商业文化并非刻意渲染的主题,但是Lounge Bar那种美式慵懒的味道当然还是绝不可少。也因此,这样的空间风格适合小众的(总不能三代同堂?)、年轻的、渴望解压的、热爱夜生活的族群,同时要能接受随时容易脱离流行的困扰。毕竟追求时尚就像停不下的火车,一旦你停下来就有被抛弃的机会,这也是希望把缺乏设计内涵支撑的Lounge感觉搬回家中的所有屋主,应该要谨慎扪心自问的题目。


   
或许,这正是Lounge Living这么浪漫的空间风格情境,目前多还局限在商业空间而少出现住宅设计的主因,但是随著都会屋主族群日益增高的接受度与向往性,类似的住宅风格也将迟早可能如商业空间一般的兴盛开展。Lounge Living,一听就是能让人堕入慵懒解压、身心放松的浪漫情境语汇,但究竟如何能与自己的居住生活空间真实结合一起,就有赖屋主及室内设计者之间的深度沟通与共识了!

 El-Sueno-Humedo-Lounge-Bar  Lounge 1600  Lufthansa-First-Class-Lounget  Luxury-Lounge-Interior-with-Beautiful-Lighting-Installation-4 

 Luxury-Lounge-Interior-with-Beautiful-Lighting-Installation-550x366  miami-blue-suite-hard-rock-hotel-interior-las-vegas-550x366  

 

漂亮家居设计家 http://www.searchome.net/

-------------------------------------------------------------

 

设计师不会告诉业主的10件事!!

买房子自住的人,几乎都会为新家装潢,无论你买的是新成屋或中古屋。买的是新成屋,装潢的范围可能小一点,买的如果是中古屋,就免不了要大兴土木一番。

照理说,新成屋应该不用再怎样装潢才对,如果还要花大钱动工,那就证明了,原本建商的设计「不适合人住」。其实,每个人对住家的需求不同,品味也各异,建商很难设计出符合所有人口味的房子,最后只能强调建材、公共设施和生活机能,而把室内装潢的细部工作,留给室内设计师去发挥。

学有专精的室内设计师会根据房子既有的条件与屋主的需求,在工程承包商,如泥水工、水电工和木工的协助下,打造出你期望的梦想家。装潢的费用会因为工程的大小不同,从几十万到数百万不等,对于刚花大钱买新房子的人而言,又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装潢工程从设计、估价、施工到交屋,每个环节都有许多细节必须注意,准备装潢的人,一定要彻底了解以下的10件事。


1.
只强调设计美学 不考虑是否实用

室内设计是一门学问,必须花许多年研读建筑结构、设计原理、空间规画和绘图等,并且在工地磨练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出师」,因此每个室内设计师都有自己的风格,也对自己的作品感到骄傲。但有时候就是太强调自我风格了,反倒牺牲了居家装潢的实用面,也可能会忽略了屋主真正的需求。进行室内设计时,一般而言,想像会比实际漂亮许多,在设计图上看,会觉得很完美,等到实际动工后,可能就不是那回事。

2.
只说这样做比较好 不说那样也可以

要装饰一面墙,可以粉刷、贴壁纸、绷布、钉三合板、贴磁砖……不同的工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但室内设计师往往有其坚持,通常不会告诉你所有的可能性,也不一定能给你最佳的建议。你必须自己先做足功课,才能在不同的装潢情况下提出问题,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装潢前必须知道的是,你自己才是房子的主人,室内设计师是让房子更完美的推手,该有坚持的是你,对设计师言听计从的人,到最后可能就会后悔。

3.
只说有设计才美 不说包工来做也不错

厨师煮的菜不一定比自己煮的好吃,室内设计师的规画有时候也不一定比你设想的高明,尤其是没动到拆除的小工程,找装潢工程的承包商来做,不仅省钱,也可能更有效率。其实,泥水、水电、木工、油漆等工程承包商本来就是室内设计师的配合厂商,对于自己专长的工程都有一定的底子,只要说清楚你的需求,或者找出可供参考的案例,没有设计师的协助,他们也能做出符合你期望的杰作,而且可让你省下不少钱。

4.
只给保守的估价 承做之后再来加码

室内设计师的装潢估价如果太高,你可能会无法接受,估价如果低一点,你大概就会点头让他动工。但估价低,不见得就划算,设计师有可能是把设计简单化,也可能会采用较差的材料。等到实际动工后,你才发现那不是你想要的效果,你还是不得不追加预算,以便让整体装潢符合你的要求。签约或动工前,你必须花时间搞懂设计师的规画和估价,可能的话,咨询一下刚装潢过的亲朋好友,才能了解估价是被高估或低估了。

5.
只说收监工费 不说厂商也会给折扣

室内设计费和监工费到底要怎么收,其实没有标准答案,通常设计费是以坪数计算,每坪数千元,监工费则以装潢总价的百分比计算,通常是10%。品质好,价格高一点,当然很合理。有的设计师会强调不收设计费,但你无法得知,设计费是否被灌水到监工费中,事先跟设计师问清楚,省得完工后还要来讨价还价。一般而言,建材厂商都会给配合的室内设计师特别折扣,这也是设计师的收入来源,屋主装潢前应先有认知。

6.
只说某家店的建材很优 不说也很贵

一分钱一分货,好东西当然不便宜,但便宜的也有好东西。为了展现格调和品味,室内设计师往往会建议你选择进口名牌的建材、配件和家具,看起来当然很漂亮,但也很贵。其实,预算拮据的人,也能从国产货当中找到许多高格调的玩意儿,如果你的设计师对平价建材不是很熟悉,你就要请他陪你去逛实体店面。网路上也能找到许多低价的建材,但切记眼见为凭,购买前要看一下实品,也要问清楚,施工费是内含还是外加。

7.
只说木工做很漂亮 不说买现成也很棒

一般室内装潢,最贵的就是工钱,尤其是木作,是以每尺好几千元来计价,多做就要多花钱。其实,很多固定家具买现成的即可,而且造型多变,可迎合每个人的口味,更重要的是,价格比木工来现场做便宜许多。另外,因为你看到了实品的模样,也不会发生木工做好后,才发现那根本不是你要的。

8.
只给概略的完工期 却一直无法完工

一般的室内设计师,手上通常有两三个工程同时进行,有时候他或你还会在工程进行中更改设计,因而延误到完工的时程,如果你已经安排好搬进新家的日期,工程延误将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困扰。在签约前,你除了要请设计师给个比较确定的完工期之外,也要事先预留适当的缓冲期,例如一个月,以免遇到无法抗拒的情况,如天候不良或建材缺货,而延误了既定的完工期。通常装潢工程都会发生延误,屋主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9.
只说这是特殊设计 不说是设计错误

人非圣贤,室内设计师也不是完人,总会有「秃槌」的时候,当设计或施工发生错误时,设计师如果马上承认错误,就要拆掉重做,不仅耗工费时,他也要承担再来一次的金钱损失,因此,能拗就拗,或许你到最后会接受这种「特殊设计」。其实,设计或施工上的瑕疵,设计师一定要设法弥补,外型上的不完美你或许还能接受,结构上的缺失,如漏水、龟裂,你就绝对不能放过,必须在付清尾款前,请室内设计师找工人来补救。

10.
完工交屋后 却一直无法收尾

新家的装潢工程好不容易顺利完工了,但难免会出现一些细部的小瑕疵,这时候室内设计师就要请人来收尾,对屋主而言,补漆、改插座、换灯具这种收尾小工程,应该很简单才是,但别忘了,跟设计师配合的工人已经去接手做下一个大工程了,要拨出时间来处理你的小case,可能就会很困难。如果你已经搬进新家,也不希望把大门钥匙直接交给工人,你或许要请假在家等。因此,除非不得已,最好等装潢收尾后再搬进新家。

  •  新现代室内设计风格介绍  

  比简约更加凸显自我、张扬个性的现代前卫风格已经成为艺术人类在家居设计中的首选。无常规的空间解构,大胆鲜明对比强烈的色彩布置,以及刚柔并济的选材搭配,无不让人在冷峻中寻求到一种超现实的平衡,而这种平衡无疑也是对审美单一、居住理念单一、生活方式单一的最有力的抨击。随著“80年代”的逐渐成熟以及新新人类的推陈出新,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前卫的设计风格不仅不会衰落,反而会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出人意料,夺人耳目。

  专家解读:

该风格强调个人的个性和喜好,但在设计时要注意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切勿华而不实。

 

-----------------------------------------------------------------------------------------------------------------------

  • 崇尚时尚的现代简约风格

  对于不少青年人来说,事业的压力、繁琐的应酬让他们需要一个更为简单的环境给自己的身心一个放松的空间。不拘小节、没有束缚,让自由不受承重墙的限制,是不少消费者面对家居设计师时最先提出的要求。而在装修过程中,相对简单的工艺和低廉的造价,也被不少工薪阶层所接受。

  专家解读:

材料的质感对于简约主义十分重要,如果在选材方面过于仓促,那么简约风格很容易沦为简单的设计。可以说,现代简约风格装修的选材投入,往往不低于施工部分的资金支出。

 

雅致风格再现优雅与温馨

“如果你喜欢欧式古典的浪漫,却又不想被高贵的繁琐束缚;如果你喜欢简约的干练,但又认为它不够典雅,缺少温馨,那么不妨尝试雅致主义的设计。”东易日盛装饰公司的车延冲先生这样开始介绍起雅致主义。雅致主义是近几年刚刚兴起又被消费者所迅速接受的一种设计方式,特别是对于文艺界、教育界的朋友来说。

   专家解读:

空间布局接近现代风格,而在具体的介面形式、配线方法上则接近新古典。在选材方面应该注意颜色的和谐性。

 

新中式风格勾起怀旧思绪

  新中式风格在设计上继承了唐代、明清时期家居理念的精华,将其中的经典元素提炼并加以丰富,同时改变原有空间布局中等级、尊卑等封建思想,给传统家居文化注入了新的气息。

  没有刻板却不失庄重,注重品质但免去了不必要的苛刻,这些构成了新中式风格的独特魅力。特别是中式风格改变了传统家具“好看不好用,舒心不舒身”的弊端,加之在不同户型的居室中布置更加灵活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专家解读:

多以中式产品和西式陈设为主。木质材料居多,颜色多以仿花梨木和紫檀色为主。空间之间的关系与欧式风格差别较大,更讲究空间的借鉴和渗透。新古典风格体现高贵

 

新古典风格

“形散神聚”是新古典风格的主要特点。在注重装饰效果的同时,用现代的手法和材质还原古典气质,新古典风格具备了古典与现代的双重审美效果,完美的结合也让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不可否认,新古典是融合风格的典型代表,但这并不意味著新古典的设计可以任意使用现代元素,更不是两种风格及其产品的堆砌。试想,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放置一个线条简单、形态怪异的家具,其效果也会不伦不类,令人瞠目结舌。

   专家解读:

注重线条的搭配以及线条与线条的比例关系。一套好的新古典风格的家居作品,更多地取决于配线和材质的选择。

 

欧式古典风格营造华丽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古典主义设计风格继承了巴罗克风格中豪华、动感、多变的视觉效果,也吸取了洛可哥风格中唯美、律动的细节处理元素,受到了社会上层人士的青睐。特别是古典风格中,深沉里显露尊贵、典雅浸透豪华的设计哲学,也成为这些成功人士享受快乐,理念生活的一种写照。

  专家解读:

古典风格在设计时强调空间的独立性,配线的选择要比新古典复杂得多。在材料选择、施工、配饰方面上的投入比较高,多为同一档次其他风格的多倍,所以古典风格更适合在较大别墅、宅院中运用,而不适合较小户型。

 

表达休闲态度的美式乡村风格

  一路拼搏之后的那份释然,让人们对大自然产生无限向往。回归与眷恋、淳朴与真诚,也正因为 这种对生活的感悟,美式乡村风格给了我们享受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美式乡村风格摒弃了繁琐和奢华,并将不同风格中的优秀元素汇集融合,以舒适机能为导向,强调“回归自然”,使这种风格变得更加轻松、舒适。美式乡村风格突出了生活的舒适和自由,不论是感觉笨重的家具,还是带有岁月沧桑的配饰,都在告诉人们这一点。特别是在墙面色彩选择上,自然、怀旧、散发著浓郁泥土芬芳的色彩是美式乡村风格的典型特征。

  专家解读:

美式乡村风格的色彩以自然色调为主,绿色、土褐色最为常见;壁纸多为纯纸浆质地;家具颜色多仿旧漆,式样厚重;设计中多有地中海样式的拱。

 

披著神秘面纱的地中海风格

  地中海文明一直在很多人心中蒙著一层神秘的面纱。古老而遥远,宁静而深邃。随处不在的浪漫主义气息和相容并蓄的文化品位,以其极具亲和力的田园风情,很快被地中海以外的广大区域人群所接受。对于久居都市,习惯了喧嚣的现代都市人而言,地中海风格给人们以返璞归真的感受,同时体现了对于更高生活品质的要求。

  专家解读:

色彩选择很重要,色彩多为蓝、白色调的纯正天然的色彩,如矿物质的色彩。

 

-------------------------------------------------------------

 以上文章,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