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采访陆奇时,陆奇自问自答的问题。

疑问:

什么是线性?与数学中线性概念一样吗?

非线性状态的书是什么样?

求简单生动易懂通俗解释。


这里的线性和数学上说的线性当然不是一回事。数学说的线性是指 forall x,y, hat{mathcal{O}}[x+y]=hat{mathcal{O}}[x]+hat{mathcal{O}}[y] 而这里的线性其实是说只能顺序表达的意思。其实在语言学中我们说句子是片语依照一定规律的线性组合,就是这个意思。

书是线性的这一事实恰好是人类语言只能线性表达的反映,事实上我们的思维是线性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学习程序设计是从面向过程开始学的,对多数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顺序思维。

当然你可以把书写成类似于OOP的东西,先在开头定义一大堆莫名其妙不知道哪儿来的东西,然后整本书的主干部分只有一页就完了,然后你看书的时候可以只看那一页,哦,我懂了,这样(其实好多数学书都是这样的23333)

比如你写小说:

1.老人(年龄,性别,......){
......

2.孩子(年龄,性别,体重......){
......

3.娼妓(年龄,胸围,颜值......){
......

......

正文(){
娼妓 露西;
老人 乔治;
孩子 鲍勃;
露西 抚养 鲍勃;
因为原因14以及原因12,乔治通过使用22和13杀死了露西;
全剧终;
}

你觉得你会看这本小说吗

当然啦,如果时间有两个维度你就会习惯啦

不过在那之前你要先学会构建3+2维时空的Lagrangian


谢邀,这里的线性和数学上的线性自然不是一回事。我觉得这里的线性的意思是书在一句话中往往只能表达一个意思,也就是它不能「同时」表达多维度的内容。按照路奇的意思是丰富度不够。

非线性的书?对不起,我的想像力不够,的确不能猜到那是什么样的。最重要而是,人类演化过程中我们接受信息的确是线性为主(特别是语言发明后)。

我觉得现有的媒体中画/照片那种信息载体是非线性的,比如一幅画就能表现出一个房间内光的丰富性。还有,思维导图也是一种非线性的表达。

问题不在于表达,问题是人在吸收知识的时候是线性的,我们的注意力一般也只能同时集中于一处,一分散会容易产生误解。

如果路奇真的能把非线性书籍带到这世界,我个人很有兴趣看看。


正常的书一般来说都是要讲逻辑的,逻辑是个有向无环图,否则就循环论证了。比如说A能推出B,B能推出C,如果又用C证明A,那就循环论证了。

有向无环图不是线性的(这里说的线性应该描述为良序性),因为不是一个全序关系,而是偏序关系。但是有向无环图可以拓扑排序,从而保证某一章的内容只依赖之前章节的内容。通常作者还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顺序,让相互依赖的内容尽量组织在一起,这样阅读起来就比较方便。

这就是我们一般看到的书的结构了:

引言

背景(前提)

引理

推论

主要论点

发散

总结

它是一个拓扑排序的结果,这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作者精心组织起来的,打破了它感觉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还有一个理解是书是一维的,只能从前向后,不容易跳著读,对于这个问题来说,wiki的确就比较非线性,可以从任意一个感兴趣的点入手,通过超链接访问到相关的内容,不同方向是不同的分支,这个属于媒介差异,书是做不到的,因为描述链接关系以及回溯起来不方便。


书的线性跟数学中的线性不是一回事。书的线性是指你只能按一条线索读下来。

非线性的书,我在小学的时候读过一套。它们都是探险类的小说,但读到某些节点时,需要读者来选择剧情,然后跳到特定的页数去。其中有几本如下:

冲浪猴 (豆瓣)?

book.douban.com图标超级明星 (豆瓣)?

book.douban.com图标最幸运的日子 (豆瓣)?

book.douban.com图标

现在的电子书,有好多其中带有许多链接,也可以认为是打破了线性。

不过话说回来,非线性的书不见得好读,有可能读著读著就晕了。


工具书且不算,单说小说,《忒修斯之船》,《哈扎尔辞典》了解一下。

至于陆奇提到的,对语言的不满意,那是人类的生理结构所限。一个场景的光照文件动辄几百M,而人类自身的CPU处理速度(大脑的编解码速度)和传输带宽(语言、神态、动作和五感)是无法在短时间完成这个密度的信息传输的,能在某些情况下利用某些封装好的演算法、函数进行有损压缩解压(好词好句,典故)都要谢天谢地了。

另一些回答提到的,思维是线性的,这是因为线性本身就是一个相对低熵的稳定结构,是连续的点状(注意「连续」),是之后一切稳定结构的基础,哪怕是面性的、树形的,也可以视为高并发的线性或者局部高并发的线性。比如说看电影,对声音、画面等等的不同处理其实也是高并发的线性思维过程(面状)。更进一步,电影中的声画同步一样,画面的各个像素也是同步呈现的;人即便在只能某一瞬态处理有限的信息,这些信息仍然呈现出并发的特征,而非孤立的。

可能还有人提到,这里的「连续」是有方向的,不仅是直线或线段,更是矢量;那么可以这么解释,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处理非线性内容,譬如之前提到的两本书,还有电影中的蒙太奇;但是这些信息的宏观呈现依然存在于时间轴上并且仍然存在并发性。结合上一段不难想像,我们处理信息的常规过程可以大致看做一个柱状体撞向一个薄膜(视界,光锥,或者别的什么)的过程。我们可以把这个带方向的柱子切开,再重新排列,或者变成什么其它的东西,但是它向薄膜撞过去的过程是难以改变的,用来描述它的长宽高也是难以改变的——而这,正是宏观世界的抽象模型。

更进一步发散,我们可以想像一下更高维度的非线性:这个柱子(事像)和薄膜(视界)的重合部分,就是我们常规情况下的观测,是高维在低维的投影。但这个描述相对于我们真正的宏观世界,是省略了若干维度的。我们只要再把这些维度加上去,就可以大略得想像更高维度的真-非线性处理的景象了。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