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一夜雨,到處掛飛泉。近日,黃山風景區經過了連日雨水的洗禮,山間的瀑潭溪泉水量充沛,它們或像綢緞一樣懸掛在崖壁上,或像碧玉一般沉在山底,為遊客呈現別有一番風味的黃山。

黃山千米以上的高峯有80多座,羣山巨峯極易擋住暖濕氣流,遇冷凝結成雲致雨。山上全年平均降水日數達179.2天,年平均降水量為2321毫米,5月、6月常有暴雨,充沛的雨水加上陡峭的山體,形成了如人字瀑、百丈泉、桃花溪等著名的水景。目前,黃山漸入汛期,這些溪潭瀑布也迎來了最佳觀賞期。

人字瀑

雨後黃山水景佳,觀瀑看泉好時機 新聞 第1張

人字瀑 張濤 攝

人字瀑位於溫泉景區硃砂峯、紫雲峯之間,由紫石、立馬諸峯之水下瀉紫雲崖而成。瀑布一源兩流,形如“人”字。瀑布斜長130米,落差約80米,如同兩條白龍飛舞,散珠濺玉,氣勢磅礴。瀑布中間的巖壁上,有古代登山石級,名為羅漢級。對面桃花峯麓的觀瀑樓,是看人字瀑的最佳位置。

百丈瀑

雨後黃山水景佳,觀瀑看泉好時機 新聞 第2張

百丈瀑 蔡季安 攝

百丈瀑位於紫雲、清潭兩峯之間,從溫泉前往雲谷寺的公路左側。每當大雨過後,山水從崖壁急流直下,如白練長垂,銀河掛落。久晴少雨之季,瀑流成泉,如輕紗薄霧,故又名百丈泉。觀瀑亭是觀賞百丈瀑的最佳位置。

桃花溪

雨後黃山水景佳,觀瀑看泉好時機 新聞 第3張

桃花溪 蔡季安 攝

桃花溪在桃花峯下,位於青化橋至名泉橋之間。舊時桃花凋謝時,溪中到處是落花的花瓣,故名桃花溪。此時的桃花溪像是個歡快的孩童奔流而下,兩岸的樹木繁茂蔥鬱,深吸一口山間的空氣,頓覺神清氣爽,煩惱和憂愁也被溪水沖走了一樣。

白雲溪

雨後黃山水景佳,觀瀑看泉好時機 新聞 第4張

白雲溪 張濤 攝

白雲溪在雲際峯下,水東流匯合硃砂溪、桃花溪、湯泉之水而成湯泉溪。現丹井旁崖壁上石刻“白雲溪”三字,仍清晰可見。唐開元中,歙人吳鞏有《白雲溪》詩:“山徑入修篁,深林蔽日光。夏雲生嶂遠,瀑水引溪長。秀跡逢皆勝,清芬坐轉涼。遙看玉尊夕,歸路賞前忘。”

鳴弦泉

雨後黃山水景佳,觀瀑看泉好時機 新聞 第5張

鳴弦泉 蔡季安 攝

在醉石附近。從虎頭巖沿湯嶺古道上行1公里許,可見右側山崖有一石橫臥,長約9米,高約1.5米。石條中空,狀如古琴,水沖泉鳴,宛如琴聲,故名。泉旁石刻“鳴弦泉”、“洗杯泉”,傳為詩仙李白手書。明許志古有《鳴弦泉》詩:“有石橫臥如橫琴,瀑泉激石彈清音。我攜焦尾寫其調,一曲未終風滿林。”

三疊泉

雨後黃山水景佳,觀瀑看泉好時機 新聞 第6張

三疊泉 蔡季安 攝

近鳴弦泉。泉水下瀉,沿石壁流經三個陡坎而成為三疊,故名“三疊泉”。泉側岩石刻“三疊泉”三字,據安徽通志館《金石調查錄》載,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羅淵章所題。

翡翠池

雨後黃山水景佳,觀瀑看泉好時機 新聞 第7張

翡翠池 張濤 攝

翡翠池在疊障峯下,芙蓉居至鬆谷庵路旁。長15米,寬8米,深10米,池水碧綠,色如翡翠,故名。池旁石壁有“佛”、“翡翠池”等石刻。

雨後的空氣格外清新,加上飛瀑的沖擊,黃山成為一個“天然氧吧”。在此觀景,不僅是視覺的盛宴,更是身心的一次健康之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