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关于贾瑞的死,之前本人也作过分析。王熙凤虽然本性狠毒,但如果没有人招惹和冒犯她,她也不会无缘无故去虐杀和迫害谁,偶尔还会表现一点人性善的一面,比如对待刘姥姥的态度。贾瑞的死,主要责任在他自己。他对王熙凤的非分之念,愚蠢到了极点。王熙凤在贾府属于高层中的一员,而贾瑞却处于贾氏集团的边缘和底层。王熙凤最看重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阶层高下,她跟自己的婆婆邢夫人疏远,却跟王夫人亲近,就是因为邢夫人家庭背景很一般,而王夫人除了是自己的姑母,其家庭背景也是当时风头正盛的四大家族之一。赵姨娘不管怎样也是姑父贾政的妾,王熙凤却从不掩饰对她的鄙视。贾瑞弄不清自己在贾府的位置,对王熙凤的欲望就是对她的冒犯,因为不自知,死得都不明不白。但王熙凤也不是一点责任没有,她完全可以对贾瑞严词拒绝,不必置之死地而后快。就是因为觉得自己是受到了「下人」的冒犯,贾瑞便成为她狠毒一面的牺牲品。


贾瑞之死,虽然是自作自受。作为王熙凤也不是没有一点责任。

王熙凤主要责任是知道贾瑞对她有觊觎之心时,开始也是拒绝,躲避的。后来看到贾瑞贼心不改,就开始使手段,耍弄贾瑞。

一次又一次的暗示,让沉浸在王熙凤美色和权威的贾瑞,色胆包天。若开始看到贾瑞的骚扰,王熙凤义正言辞的拒绝贾瑞,贾瑞后来也不可能抱著奢望之心。王熙凤本性恶毒,手段毒辣,又狂妄自大。看到贾瑞如此对她,她理解不了贾瑞对她的沉迷,她觉得贾瑞不知道她的手段。

从一开始她就给平儿骂到,叫贾瑞几时死在她手里,才知道她的厉害。然后她就设计下套,把贾瑞一步步的套住,死都不知悔改。贾瑞到死都赖不到王熙凤身上。这才叫借刀杀人,借对方的刀杀死自己,这才是王熙凤的手段。

若换李纨身上,李纨最多骂贾瑞几句,或者告到老太太跟前。贾瑞名声扫地,应该能保住小名。他偏偏招惹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不作死是什么?


这是我新近发的头条中有关贾瑞的解读,与大家探讨探讨。

其实,贾瑞的死,是许多人努力的结果,先分别说说,最后给王熙凤定罪。

第一个人得怪秦可卿。怪她病的不是时候,使贾瑞的「爱情」之花,开在了不该开放的季节,只好过早地凋谢,并带走了他的性命。

秦可卿卧床不起,危在旦夕,凤姐自然知道她的病因在哪里,连焦大都耳熟能详,怎么能瞒得过凤姐去?这影响了王熙凤的心情,拒绝接受贾瑞送上门的「爱情」。不然,就凤姐的作风,说不定要打这份野食吃,反正闲著也是闲著,好歹贾瑞也是贾家的人。

要怪主要怪贾瑞,怪他太投入了。他只看到王熙凤遍地留情,没弄明白她为啥如此。凤姐是为了娱乐自己,为了争权夺利,拉笼关系。用现在的话说,叫权色交易,她绝对不会为了感情误了她自己的正事。贾瑞能够给她带来什么?除了身体之外,一无是处,怎么能入熙凤的「法眼」?

再怪得怪平儿。当凤姐把贾瑞的举止告诉平儿的时候,平儿说:「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价值观很明确,态度很明确,目的很明确:你的资格不够,你不知好歹,你不知死活,弄死你!

换句话说,如果贾瑞不是癞蛤蟆,或者王熙凤不是白天鹅,或者换一下地位,像贾琏与多姑娘,说不定会是一桩很有诗意的第三者插足的爱情故事。平儿在推波助澜。

当然主要得怪王熙凤了她要担七成责任。她面对贾天祥的讨好,态度暧昧,越发逗的贾瑞欲罢不能;她不该欲擒故纵,使贾瑞「知其不可而为之」地努力;她不该落井下石,不给贾瑞泄火,反而寒冬腊月泼尿屎;还让贾蓉兄弟二人趁机发了笔小财,逼迫的贾瑞首尾难顾。

所以贾蓉兄弟俩也脱不了干系。


谢谢邀请。我认为贾瑞之死,除了身体虚弱之外,王熙凤应该占全部责任。

贾瑞又名贾天祥,是贾府远房玉字辈子弟,父母早亡,由祖父贾代儒教养。他的家境一般,做人做事又不争气,被许多人看不起,闹学堂时贾宝玉身边的仆人都能辖住他。这种人除了有名义上的身份之外,根本入不了王熙凤的法眼。但是如此天壤之别的两人却硬生生的有了交集,身份低微的贾瑞为何敢打王熙凤的主意,为何至死不悟?真正的原因是王熙凤身上的一个「毛病」让贾瑞至死也执迷不悟。

红楼梦第11回里,王熙凤从秦可卿房间出来后,贾瑞在花园后的假山石后走出来假意向王熙凤请安。言语之间,贾瑞道:「也是合该我与嫂子有缘。我方才偷出了席,在这个清净地方略散一散,不想就遇见嫂子也从这里来。这不是有缘么?」贾瑞的话里透著暧昧。但没想到竟然王熙凤这样答复:「怨不得你哥哥时常提你,说你很好。今日见了,听你说这几句话儿,就知道你是个聪明和气的人了。这会子我要到太太们那里去,不得和你说话儿,等闲了咱们再说话儿罢。」王熙凤的话里有明显引诱的意味,她为什么要这样答复?

因为她在外的名声历来如此。红楼梦里对她的生活作风有多次描写。一个是,她和贾琏「午嬉」,下人周瑞家的并不忌讳,在他们夫妻恩爱之后立即送上了宫花。下人们言语自然不会有遮拦,这种行为自然会在贾府里传得沸沸扬扬。另一个是宁国府的焦大,在醉骂中提到的两种人,除了骂贾珍和秦可卿之外,所谓「养小叔子」之人,最大的嫌疑和指向就是王熙凤。所谓物以类聚,秦可卿的男女生活不检点,她的好闺蜜王熙凤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第三个,刘姥姥打秋风时,贾蓉闯进来借炕屏,两人言谈之际,举止过于亲昵。第四个,王熙凤的老公贾琏也是有这种看法的。贾琏就曾经对平儿说过,王熙凤不允许自己与女人来往,她却天天和贾家的子侄们说说笑笑。这些其实都说明王熙凤身上的一个问题:生活不检点、作风不正派。

看透了王熙凤身上这个问题,再看王熙凤和贾瑞的对话,不难发现,光天化日之下,王熙凤之所以不严词拒绝贾瑞,是因为她的名声不好,想装正经也不会,即使装了贾瑞也不会相信。事实上,贾瑞正是认准了王熙凤是这种不正经之人,所以尽管三番两次受到捉弄,也不知是计,直到病入膏肓之后,仍然对她保持了一份执念,最终在幻想中死去。

一家之言,仅供闲看。


贾瑞之死,书中写得比较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交代得比较完整,贾瑞死于一个「淫」字。贾瑞之死,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在男女感情上不懂得深浅高低、只知道一厢情愿付出的人是怎么死的。

字面故事上,贾瑞的死,基本上只能怪他自己。一是看错了对象、找错了人,却不自知,二是情商似乎很有问题,遭到两次重大打击之后,仍然意识不到凤姐对他的真实态度。

然而不能说凤姐完全没有责任,如果认真追究的话,凤姐对贾瑞之死负有很大责任,甚至可以说,实际上就是她杀了贾瑞。只不过她很有手段,能够做得雁过无痕、不留任何把柄。

这一回所写的「风月宝鉴」的故事,脂砚斋批语里说了,原先是有一个单本的《风月宝鉴》,后来被曹雪芹收入《石头记》,或者《红楼梦》,作为其中的一回。所以我感觉这一回的内容和文字都很重要,需要反复阅读和体会。


许多看过没看过《红楼梦》的人,都把贾瑞之死当作凤姐儿的一大罪孽,我倒是想问下:王熙凤在此事上罪从何来?

首先,挑出事情的一方,不是王熙凤,而是他色迷心窍的贾瑞。在宁府花园遇到单独行走的凤姐,他轻挑地想戏弄攀扯,凤姐急于脱身拿话哄他时,也没想到他真会当真以后去找她。

其次,贾瑞既然把凤姐哄他的话当了真,前去找凤姐,被凤姐设计堵在荣府夹巷里一夜,受足寒冷吃了亏,就应自知,也应自省。可他没有,反而又去找凤姐,这不是自投罗网么?即使这样,凤姐也没想治死他,而是设计让贾蓉等去捉拿羞辱他。按理,到了此时,即使再糊涂的人也该明白了,但贾瑞并没有。

最后,僧道来为贾瑞治病,给他一面镜子,嘱咐他只可照正面,不可照反面。正面照时有鬼狼之物,实际是要他反省自己的过失。而贾瑞偏不听僧道之人,不看正面,要看反面,结果反面是王熙凤卖弄风情的形象,贾瑞一看就又色迷心窍了,生理有反应了,就那个了……。他明知这样不好,但他还是忍不住不断去翻看反面,结果一次又一次被弄得那个了,终于小命呜呼了!这怪谁呢?怪他自己色令智昏,迷途不知返!

从这整件事过程来看,王熙凤为要躲避贾瑞一而再再而三四的纠缠,只是被动地设计去惩罚对方,并没有要治死他的恶意。贾瑞之死,责任完全在他自己,也和他父亲的不当教育暴打有关,却怪不到包括凤姐儿在内的其他任何人。


谢谢邀请:

首先,先了解一下贾瑞是怎么死的?

一、无自知之明,单相思爱上王熙凤,伺机挑逗。

二、被王熙凤惩治,假意约邀,使其在寒风中受冻一晚。

三、因一夜未归,被爷爷责打,罚其跪地背书,饥寒交迫,身心俱创。

四、仍不知悔改,被王熙凤再度设计戏弄,捉奸敲诈,还被淋了一身屎尿。

五、不断被羞辱、勒索。

六、生病后依然执迷不悟,欲火焚身,自取灭亡。

其次,王熙凤占多大责任

如上所述:如果贾瑞之死外界因素占有10%责任,那么王熙凤与其自身则各占一半责任。

王熙凤责任:

一、面对贾瑞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王熙凤心里想的不是干脆的拒绝,而是「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我手里,他才知我的手段」。这估计也是贾瑞之死悲剧的根源。

二、故意用语言麻痹贾瑞,让他没有戒心,假意迎合,让其欲火更盛。

三、面对贾瑞的不知悔改,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设下圈套,狠狠整治了他一番,让他身心遭受重创。

四、贾瑞重病后,祖父为其求药,王熙凤只是将些渣沫泡须凑了几钱,命人送去。假药真病,更促成了贾瑞之死。

贾瑞自身责任:

一、身体羸弱。

二、身份低微。(贾府远房子弟,无父无母,家境一般。)

三、无自知之明。(被几次戏弄,仍不知悔改。)

四、色迷心窍,执迷不悟。(病入膏肓后,跛足道人本给了他一线生机,让他照风月宝鉴正面,几日可愈,但其色迷心窍,依旧不听规劝,最终断送了自己小命。)


谢邀!《红楼梦》中贾瑞之死与王熙凤没有因果关系,凤姐无需担责,其他人也不必担责。

悟空问答在去年就有网友提出"谁应为贾瑞的死负责?"这一问题,笔者鲜明地挑明了一切由他昝由自取,旁人不用担责的观点和立场。今天这个问题与去年那个换汤不换药。

1.首先贾瑞是成年人。虽未婚,但不会不清楚与王熙凤是堂叔、嫂关系,不是外戚。不会不清楚堂嫂已婚是有夫之妇。俗语:长兄为父、长嫂为母。一家子的亲骨肉不可冒犯。

2.贾瑞居心不良,一次次主动去挑逗勾搭。尤其在夹道里的那次,昏暗中错把贾蓉当凤姐欲强暴,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强奸未遂。

3.作为堂嫂的王熙凤,因碍于双方脸面,只是想被动教训他、教导他,要他悬崖勒马、迷途之返。

4.致死最关键的诱因是他自己的违疾忌医。因一夜受冻、受淋,天明又被爷爷代儒责罚染病后,跛足道人送"风月宝鉴"来救他。给他开的药方是:"照背面,千万不能照正面"。如他能严遵医嘱,是不致于弊命的。但他反其道而行之,这才是导致死亡的根夲原因。他的死应了一句老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与别人无关,让无辜的王熙凤来担责没有一点道理。

实际上作者曹雪芹也是这个意思。有关《红楼梦》书名,开卷就有"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第一回)这段文字。就是以贾瑞的典型事例告诫世人,要自律、自重、洁身自好。

由此笔者今天的回答,比去年又更进了一步。


人常说,一念地狱,一念天堂。贾瑞之死,始作俑者当然是他自己,正是他的一念之差,使他走向绝地,但要说王熙凤没有责任,那也说不过去。

贾瑞做为一个无父无母的学子,精力固然不该用在拈花粘草上,但当贾瑞向王熙凤伸出爱的橄榄枝时,如果王熙凤能严辞拒绝,用一瓢冷水浇灭贾瑞的异想天开,未必还会有以后的故事情节,但是王熙凤没有,而是假情假意的与之调情,引得贾瑞心痒难耐。

当贾瑞不断地用眼睛不住地偷看凤姐的时候,凤姐已明贾瑞之意,她不拒绝,反而向贾瑞假意含笑道:「怨不得你哥哥时常提,你说你很好,今日见了听你说这几句话儿,就知道你是个聪明和气的人了……」,当贾瑞表示要像王熙凤请安,也就是想与王熙凤约会时,王熙凤假意笑道:「一家子骨肉,说什么年轻不年轻的话」,这是暗许了贾瑞再去寻他。

通过王熙凤与贾瑞地推对话,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正在一步步的引诱贾瑞走向死地。后来,贾瑞去见王熙凤,王熙凤又假意殷勤,倒茶倒水,并定下约会地点,一次使贾瑞冻了一夜,一次又使贾瑞不但欠了银子,还被尿屎淋了一身,最后也因正看风月宝鉴而呜呼哀哉。

贾瑞之死,王熙凤到底站有多少责任呢?如果说有一大半,可能有人会不同意,但我觉得这并不过分。如果当时王熙凤不抱著要置贾瑞以死地而进行美色引诱,贾瑞畏于出身势利,很可能会悬崖勒马。


谢邀!

贾瑞之死,王熙凤应该承担绝大部分责任!

我知道目前很多人对贾瑞之死所持有的观点是:贾瑞的死都是自己作出来的。因为都是因为贾瑞自己对王熙凤不怀好意,他要是个正经人,就不会被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了,但是持这种看法的人无疑就将王熙凤置于一个绝对正确的道德制高点,一旦形成这样的看法,就会先入为主,无法客观看待事情的对错。笔者认为,贾瑞之死是典型的「黑吃黑」!

贾瑞固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书中真的没有体现贾瑞哪里特别坏,他除了在学堂里贪点小便宜,还真的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倒是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对尤二姐的前未婚夫张华因为害怕秘密泄露,竟然派人将其杀害,由此对比,贾瑞和王熙凤都不是什么好人,贾瑞是个小混混,而王熙凤才是黑暗boss!

闲言少叙,我们来分析下贾瑞如何一步一步被王熙凤害死的。

故事的开端,王熙凤和贾瑞在宁府后院里遇见,贾瑞不怀好意的眼神在向王熙凤暗示著什么,王熙凤在人情世故中摸爬滚打这么些年,如何看不出贾瑞心中的那点小心思,事情进行到这里,我不禁要问大家,如果你是王熙凤,你会怎么做?

相信大部分正常人的反应都会是当面斥责贾瑞,因为王熙凤乃是贾瑞的嫂子,而且还是荣府里的管家,她完全可以拿贾瑞问罪,甚至可以拉著贾瑞到王夫人以及贾母跟前为自己讨回公道,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如果王熙凤当时这样做了,那么根本不会有后来的「毒设相思局」,贾瑞也不会死得这么早了。王熙凤当时做了什么?她没有斥责贾瑞,相反,用一些暧昧的动作和言语让贾瑞误以为王熙凤也对自己有意思。

凤姐儿说道:「你快入席去罢!仔细他们拿住罚你酒。」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慢慢的一面走著,一面回过头来看。凤姐儿故意的把脚步放迟了些儿,见他远去。——第十一回

王熙凤到底不是一般人,在她看到贾瑞的一瞬间,一个毒计已经在他心中产生,只是傻乎乎的贾瑞还浑然不知。她先是让贾瑞半夜在西边穿堂等自己,结果自己爽约,数九寒冬的冬夜,让贾瑞一个人在院子里冻了一夜。

其实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对贾瑞还是留有余地的,她只想折磨一下贾瑞,好让贾瑞知难而退,可是没想到贾瑞却是一个天真的人,他竟然没有猜出凤姐儿的爽约其实是故意的。

此时贾瑞前心犹是未改,再想不到是凤姐捉弄他。过后两日,得了空,便仍来找凤姐儿。凤姐儿故意抱怨他失信,贾瑞急得睹身发誓。——第十二回

贾瑞二次来找凤姐儿,凤姐儿何等聪明,不仅不承认自己爽约,还说自己等了贾瑞一夜,贾瑞竟然全都相信了,还发誓说自己真的去了,看到此处,我们不禁感叹这个贾瑞真是傻得可怜。王熙凤并不觉得贾瑞天真,相反,她设计了第二次毒计,约贾瑞到小房里私会,实则却叫贾蓉、贾蔷两人去赴约,两人抓住贾瑞,逼著他签了一张五十两银子的欠条,五十两银子是什么概念,是贾府中小丫鬟们将近九年的工资!

另外,贾蓉、贾蔷还让贾瑞在墙根下等自己,然后从上往下泼尿粪来戏弄贾瑞,贾瑞大冬天一身屎尿跑回家,早已冻得身体僵硬,从此开始患病。病重期间,每天还得受贾蓉、贾蔷等人催逼欠款的心理负担,心中好不惶恐,最终在风月宝鉴正面的照耀下,纵欲过度,一命呜呼!

这还不算完,贾瑞病重期间,贾瑞外祖父贾代善曾经想贾府中寻求二两人参来帮助贾瑞熬药,但是王熙凤只照了些许参须碎末给贾代善,本来觉得此处描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直到后来接触到《本经逢原》山草部中对人参的记载:

参须价廉,贫乏之人往往用之,其治胃虚呕逆,咳嗽失血等症,亦能获效,以其性专下行也。若治久痢滑精,崩中下血之症,每致增剧,以其味苦降泄也。

从此部医书的观点来看,人参确实对贾瑞的病症有用,但是参须却是万万用不得的,因为只会适得其反,让贾瑞的「滑精」病症更加严重而已,由此可见,哪怕在贾瑞重病在床的时候,王熙凤也没有对贾瑞有任何的同情之心,相反,她想方设法想让贾瑞死!

王熙凤的种种作为都体现了她最大的特点——聪明,这一番手段下来,我们能看出凤姐儿的心狠手辣与谋略,但最终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正应了那句话「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可是凤姐儿的「一失」,失去的却是她的生命!

参考书籍:《红楼梦》胭脂斋批评本80回、《红楼梦人物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