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千里马兄之邀。欧楷之美,确实可以说是冠绝今古。抱庸以为,颜柳欧赵楷四家,虽各有特点不分伯仲,但从形貌神态而言,欧楷更符合方块字的美感,更为耐看。正因于此,不仅当今书家对欧楷尤崇,自唐以来,古人学欧者亦甚众。

欧楷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欹侧险峻,严谨工整,其精髓十分宏阔宽厚。当代学欧的,学到精华的肯定有,但能绝其学的几乎没有。田英章自评学欧不及十分之一,确是谦虚了,抱庸觉得,若以欧楷精华「十六字论」,田英章得其十之四五是有的。

历史上的欧楷名家很多,如文征明、黄自元、王维贤等人,欧楷均有很深的造诣。今日书法界的二田、卢中南可谓是欧楷中的翘楚,虽不能与欧阳询摩肩而论,但还是颇有心得的。我们对待古人,敬畏之心不可无,但跪谄之心不可有。客观上,当今能与古代名家在实力上一较短长的几乎没有,但今日书法也远非一些人鄙夷的那么不堪。

抱庸浅谈。图片均自网路。


提及当今书坛的欧楷名家,似乎总是绕不开田蕴章、田英章兄弟和卢中南等寥寥几人。甚至总有人热衷于拿田氏兄弟的欧楷和卢中南的欧楷做比较,所持观点莫衷一是,甚至是泾渭分明。

惊龙轩以为,无论是田蕴章兄弟,还是卢中南,虽然一直致力于欧楷的研习,却都难言得到了欧楷之精髓。

首先,在田氏兄弟和卢中南先生的教学视频中,对于欧楷笔画及结构把握的不精准随处可见。

在欧楷的教学方面,表现最为活跃的应该要属田英章先生。除了大量的视频教学外,田英章先生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组织面授,虽然课时费并不便宜,还是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

客观地说,田英章先生的楷书还是很有特点的,非常符合普通大众要求的规范美观的审美习惯。恰恰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习惯,才使得田英章先生有意识地放弃了欧楷本身具备的丰富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笔画上保留的隶书、行书甚至草书笔意,结构上除了方正,更突出「险绝」的特点。在田英章先生的楷书中,这些丰富的变化基本都被舍弃的,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经过美化处理的笔画和结构模式,是一种有利于教学和复制的固定书写模式。

必须承认,田英章先生在推广楷书的基础教学领域还是取得了很大成果的。无数书法爱好者喜欢上了这种规范美观的楷书,并从中受益。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田英章先生最得意的弟子诸如荆霄鹏、夏梁等人的作品中,我们无奈地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产生的结果就如同开动了一台复印机,千人一面,不看落款的话,一般人很难分辨到底是谁的作品。这样的楷书,网友称之为「田楷」还是比较恰当的,与欧楷却已经相去甚远。

田蕴章先生的楷书风格与田英章先生基本差不多,不知道这是不是津门欧楷传承的特点。不过田蕴章先生主要致力于视频教学节目的录制,时常言辞犀利地评点当今书坛的各种乱象,无论是作书还是处世,显得更为务实。

相比之下,卢中南先生的欧楷教学更为尊重原来的书风特点。在笔画、结构的表现方面,卢中南先生都尽量理解原有的内涵。可惜的是,我们不时看到卢中南先生在临习过程中出现反复添笔,甚至因为结构把握不好重新书写的情况。欧楷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作为欧楷名家,要说卢中南先生得到了欧楷之精华,还是有些牵强。

其次,田氏兄弟和卢中南先生创作的楷书作品,虽然保留了欧楷的外形特点,实质上都已不自觉地偏离了欧楷的轨道。

田氏兄弟的楷书受到津门欧楷传统的影响,在他们之前的王维贤,有「津门第一欧楷高手」之称。但是,我们现在看王维贤的欧楷作品,还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欧楷的原貌。反观田氏兄弟的楷书,虽然更为美观实用,其内涵发生了诸多变化,已然是一种新的楷书书风——田楷。关于田楷艺术价值的争论在这里不再赘述,至少有一点,田楷与欧楷虽有传承关系,却早已不在同一轨道上了。

卢中南先生学习欧楷,虽然没有尽得其精髓,倒也是主动求变。在卢中南的楷书作品中,我们更多的看到了虞世南楷书的冲和,以及魏晋楷书的含蓄儒雅。

总之,当今书坛虽然推崇欧楷者甚众,能得其精髓者鲜有其人。

田氏兄弟和卢中南先生都在书法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这也直接推动力欧楷在书法爱好者当中的受欢迎程度。放眼当前的楷书教学,已然是欧楷和颜楷的天下,研习柳楷和赵楷的人甚少。其实欧楷本来就有「楷书极则」之称,能够推动欧楷教学在传承传统书法方面还是颇为可取的。

需要注意的是,自清以来,成亲王、林则徐、黄自元、姚孟起等欧楷高手层出不穷,却无人在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当今书坛的欧楷名家不少,却无人能与前面几位书家比肩,这是不争的事实。动辄当今「欧楷第一人」、「津门第一欧楷高手」头衔满天飞,对于本就被功利心驱使,乱象丛生的当今书坛百害而无一利。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今人尚妍,喜欢俊美而妍丽的书法作品,就像看人喜欢看外表、长相和穿著一样。不可否认很多人都是外貌协会的。对于一个人,在你对他还没有最基本的了解之前,以外貌来评价也无可厚非,当然偶尔也会出现一个个例,比如现在还非常火的「流浪大师」沈巍,他的外貌和穿著就是一个流浪汉和乞讨者的形象,可他却很有文化,这种反差也是他从流浪大师变成流量大师的原因。

同样,著名的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也是因此而火,参加我是大明星初赛的时候,他给人的印象是普通的一件军大衣、淳朴的山东方言、破旧的毛衣,可是一开口,他的歌声却和他的形象产生了很大的反差,让人更加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形象和内容完全不符合,连评委都是质疑他是专业歌手故意打扮成这样的。

正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喜欢妍美,这种以反差的才艺才会火,我们越看重外貌,外貌普通而有才艺的人越容易让人印象深刻。喜欢妍美这一条可能一时半会难以改了。也因为如此,很多人失去了真正了解一个人的耐心。

于书法也是如此,我们今人喜欢欧体,正是因为它的妍美,但是欧体并不是书法的全部,历史上有很多书法作品是我们值得去了解的。

关于当今欧体高手,其实有很多,但是出名的似乎大家只记得田英章、田蕴章、卢中南,我也是。


当代几乎无人称得上书法家,也几乎无人理解前人书法的意义与价值,因而也无人把前人的精华体现出来。对欧阳询来说,也是如此。

1、当代书法家是个尊称、谀称。看其作为,不是书;看其水准,没有法,看其追求,没有意。如何称上书法家?!

当代把书法当作艺术,艺术变作娱乐。把书法归入美术,以线条、笔墨为本质。这些都脱离了书法的根本,离开了书法的主线。

当代文化在历史中处于低谷中的小草水平,很难长出高山巨松。几十年来,从没文化、反文化,到忽略文化,文化已成沙漠。现在提出传承、复兴,正是对现状的校正。

2、史上站得住的书家,没有学好一人一体而能成家的。都是对文字、书写有了真知卓见,形成一套方法体系,并能通过笔墨手段充分表现出来,在外得到人们充分认可,饱受冲击而能屹立不倒者。有意有法有表现,还能自立,乃称得上书法家。

王羲之是书圣,王献之还要出新体。欧阳询已卓立,其后又强出颜柳。

3、成为书法家很难,学书法家、书法成为生活、成为修养之鉴,亦可行之。

学好一人一体的价值是再现、保持,是书法家再世。作为老师,能演出书法家的样子,有意、有法、有风格,对学生而言,惠莫大焉。学书法不仅仅是面对碑帖,而是活的表演,进步定然通顺。

作老师,演书法,也是一种功德!

总之,当代书法家称不上书法家,推欧、学欧也不知为什么。希望有人学到位、当老师、兴文教、做功德!


当代人推崇欧阳询的,一般指初学书法者。

不仅仅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也不乏追随者,这是基于初学者大部分都从楷书学起,而欧阳询颜真卿等都是楷书中的佼佼者。

要知道我们的传统书法包括真、草、隶、篆、行等五种主要书体,仅有楷书是不够的,因此说当代人推崇欧阳询只是在楷书这个范畴。几乎每种书体都有巅峰之作被后来人推崇备至。

那么后来人学习欧阳询有没有得到欧楷的精髓真正领悟到欧阳询书法真谛的呢?

清人姚孟起黄自元应该算是欧楷高手, 现代的田英章田蕴章兄弟、卢中南等都把欧楷的精气神写到了绝妙处。

但是由于欧楷结构严谨法度森严,容易写进去(入帖)却很难写出来(出帖),也就是说欧楷容易被写死、写僵。

所以,学习书法仅有勤奋努力是不够的,最需要的是灵性和悟性,一辈子只学某一个人某一本帖也是不够的。


是否学到欧精华,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因为欧楷虽为楷书。学的人都知道,其中奥妙之处不是轻易能掌握的。田蕴章先生曾经说过,他十多岁时誓言,三五年赶上欧阳询,到现在坦言,对欧体,只能高山仰视。先生是主攻欧的大家,他这样说,并非完全是谦虚。他是通过六十多年的临池教学实践来卜阐述欧字之高妙。在欧楷里,同一个字也有笔法变化,形态变化,而且构思巧妙。主攻欧楷有成就的如,任政,二田,卢中南等,他们写出来的楷书既漂亮又各有特色。后来攻欧楷的能学到六七成,七八成已很不容易了。


当代学欧的,以及学欧二三代的写家,均不能也无法超越黄自元丶姚孟起丶王维贤丶林则徐等欧二代名家。就拿田蕴章的自我解剖仅得欧体字不到百分之十的自白来说,又何尝不是……,这得分析多数写手不得欧体结构险绝真髓,把欧字写给了,马成了工楷印刷体不是。以门十昆仲工流字为例,卜万界及爱好者皆连呼可堵可悲,但并不抹杀二因二流之功。二闭大可不必瞪眼怒目!噗嗤!!!


这问题好试作一答。

当今之书法界提起欧阳询的楷书真是一个雷天下响,无人不知。所以学习书法写楷字书友都喜欢写几笔欧楷以小试牛刀,其不知欧阳询的揩书能流传千年是因为他写出了楷字的里程碑,可仰而不可越也。

从笔法上看欧继承的是王羲之的内厌笔力的笔法,字字流美而静。笔势优其精准楷字的用笔八八六十四笔划的安排运用妙不可言,无一败笔。就这功夫不是一班人能达到的。

学欧决不能只学字形,字形是静静的爬在纸上的,要使字动起来才行啊。

一点学书心得,方家教正。


欧阳询的楷书皇甫诞碑全然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的人性哲学的做人——刚健中正,潇洒自然;九成宫碑却全然体现了恭谦做人对皇帝勅令的诚惶诚恐。现时人的书法态度特别表现在二田的欧楷却是种漂亮的态度体现,人文精神内涵缺乏。


没有,一个也没有,连半个都没有。现在连一个能把欧楷基本笔画写的像的人都没有。他们连楷体笔画的笔法都不知道,画都画不像。写出来的笔画和真正的欧楷一对比,差了十万八千里,至今没有一个人写欧楷的笔法能得到全国书法家共同认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