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曾藐视玉皇大帝的权威,大闹天宫,为什么对唐僧却言听计从呢?是因为观世音菩萨教授给唐僧「紧箍咒」?是唐僧背后有神佛两界的支持?我觉得这些说法都有些牵强附会。孙悟空内心虽然了桀骜不驯,但是他爱学习,求上进,对他的老师或是提供过帮助的人,他没有不尊敬的,不管是西渡时打听路遇到的老者,还是灵台方寸山外的樵夫。孙悟空和唐僧之间是师徒关系,而且,唐僧在两界山搭救过孙悟空,并且是孙悟空第二个老师。孙悟空的第一个老师是菩提祖师,教授他武艺和、七十二般变化和长生不老之术。唐僧是孙悟空的第二个老师,教习佛教的教义、教法和为圣之道,并因此求得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菩提祖师教的是本事,而唐僧让孙悟空在精神方面的提升。一个教勇,一个授德。虽然但唐僧是凡躯一个,看似无能,可是他德才兼备,虚怀若谷,宅心仁厚,赢得孙悟空的尊敬。孙悟空对正道向往已久,一心想获得正果,可是光靠有本事是不行的,必须有德。所以每次唐僧宣扬佛法,他都欣喜若狂,洗耳恭听!德和才是让孙悟空尊重唐僧的根本。


悟空生来野性十足,有著与生俱来的天不怕地不怕精神。但因为大闹天宫被如来一巴掌拍下,判了五百年徒刑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加之猴头天性脑子聪明,适应性强,自然反判性收敛很多。唐僧手无缚鸡之力,性格懦弱又无是非准,整天的婆婆妈妈叽叽歪歪,悟空根本瞧不起他更谈不上怕他。但他背景强大代表的是如来佛祖,名誉上又是悟空师付加上所谓的救命恩人,更重要的就是会念紧箍咒。就是因为唐僧好几次人妖不识是非不分又屡屡听信八戒谗言,动不动就念紧箍咒彻底惹恼了悟空,悟空惧怕唐僧后台如来的强悍又耽于师徒名份,悟空就心生一计变出个假悟空来狠狠揍了这厮一顿才算出了口恶气,最后闹到如来那儿也是看透不说透,生生凭空变出个六耳弥猴顶缸了事。真是大神过招,六角俱全啊。


没什么,孙悟空改变了信仰: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信仰的是武力;在保唐僧西天取经时信的是佛教。

可能有些人误认为孙悟空怕唐僧,是因为唐僧会念紧箍咒。大家想想,在《西游记》中唐僧总共念过几回紧箍咒?第一次念紧箍咒是《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这一次是唐僧念紧箍咒只是试用而已,事实上在孙悟空在没有被骗带紧箍咒之前,已经诚心向佛了。

后来几次念紧箍咒:《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这就是所谓的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里面念了三次;《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因为打死杨老的儿子,念了一次。《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念了一次是为了鉴定真假猴王。

从上面我列举的念紧箍咒的地方可以看到,每次念紧箍咒,都是唐僧主动。因此唐僧治孙悟空治得服服帖帖的根本原因不在紧箍咒,而在于孙悟空一步步皈依了佛教。故治人管人首先是管住心。


为何天王老子(玉帝)都不怕的孙悟空,却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心悦诚服,道理很简单:压不压得住他,而已。

刚从「大学」里拿得毕业证出来,用刚学来的七十二般变化,试探著走了几步,便感到自己天下无敌手,再上天入地钻海搅几道事情,居然都赢了,没一个人(神)压得住他。此时,孙悟空自我感觉好得不得了。不仅觉得「一览众山小」,更是认为「天高不为高」。

「我有这么大的本事(你没一个人压得住我),凭什么我却要受你管制!」

所以,膨胀了的孙悟空,自然敢在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面前喊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所以,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小石猴,左一个」玉帝老儿」,右一个「玉帝老儿」地说话,把一个威严无比的最高领导,耍得团团转,吓得语无伦次,六神无主。

小小石猴,把个天庭皇宫,打得鸡飞狗跳,打得兴起,砸烂牌匾,掀翻玉案,敲碎坛坛罐罐,把玉帝逼得钻到办公桌下面发抖。

事实证明,天庭内确实没人压得住他。

那个跟他本事旗鼓相当的二郎神,玉皇大帝的外甥,不是天庭的编制(他也没降住石猴)。

那个如来佛祖,最后降住石猴的人(神)物,住「西牛贺洲天竺灵山大雷音寺」一一更非天宫的编制。

一一所以,天宫里没人压得住他孙悟空,刀劈斧剁,炉火薰烧,俱不起作用。那么,这种情况下,要猴子俯首称臣,要他「怕」玉帝,这不扯吗?

」谁能压住这泼猴?」就两人也,一佛祖,一唐僧(至于观音,并未与悟空过招过,故不算)。

如来佛祖一巴掌把石猴掀翻,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风霜雨雪,猴子吃尽了苦头,此时方才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对唯一能压得住他的人,如来佛祖,焉敢不怕!

那个唐僧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一样能把桀骜不驯的孙悟空压得服服贴贴,」紧箍咒」比什么都管用,胜过任何「报恩」,「感恩」,胜过任何「思想工作」。

总之一句话,压不压得住与怕不怕,正相关。压得住,一切好说,压不住,一切免谈。这个道理,适用于」取经团队」,也适用于今日职场,马云再会说,也逃不开这个「基本原理」。

(图片源于百度)


当初大闹天宫,要夺玉帝之位。上号「齐天大圣」,喊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后来被玉帝请来如来佛镇压。心理还是非常不服气的,所以取经路上历次去天庭搬救兵,都呼「玉帝老儿」,还是当年的怨气未竭。看不出对玉帝有啥尊重的意思。

而唐僧对悟空有「再造之恩」,五百年被压在五行山下。空虚,寂寞,不甘,沮丧等等,可以说500年的轮回,让悟空真的悟空了。从唐僧揭开符咒,放出猴子的那一刻。悟空对唐僧真的是非常感激的。

而后唐僧对悟空的一路细心照顾,让悟空感受了母爱般的温暖,都知道猴子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无父无母,没有天伦之乐。唐僧的关心,照顾,让悟空感受到师父的慈爱。

但是当唐僧数落悟空胡乱杀人时,野性未驯的悟空暴怒了,后来观世音菩萨教唐僧用紧箍加紧箍咒制服了武艺高强,法力通天的孙大圣。从此不得不听从师父的吩咐。再难有二心。

如果刚开始是用亲情,恩情来感化悟空的话,但是日子久了,还是有矛盾的,最后用紧箍咒来彻底驯服,是王道与霸道的结合。

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多少兴衰事。不说别的,历朝历代各路帝王都想对手下大臣能有紧箍咒,防范手下的谋反。只可惜,防不胜防,没有真正的紧箍咒。靠权术,靠谋略,还是一代代谋反的示例举不胜举。

或许,紧箍咒只是神话故事中才有的美好愿望吧!


表面上看,是「县官不如现管」,是唐僧有紧箍咒可念,能够制约住孙悟空,让他痛不欲生。

实际是孙悟空心有所求,想要成佛,必须要保护唐僧去西天取到真经。

从五个方面可以体现孙悟空甘受唐僧驱策的心路历程。

一、孙悟空是个妖,可称为大妖,战力值爆表,本性倨傲,不服管束,从大闹天宫,号称齐天大圣就可见一斑。

以一己之力大战十万天兵天将,如果不是被如来镇压到五指山下,都有可能把玉帝揪下龙椅。吃铁丸喝铜汁,艰难度日五百年,心中极度渴望自由,直到解救出困,桀骜不驯如孙悟空,其实很感恩唐僧。

二、感恩有很多方式,最直观的就是回报恩人所需,那就是去西天取经。这时孙悟空已经感受到体制的可怕,心中向往的是获得更大的力量,那就是混入体制内,成佛。

三、同时孙悟空被唐僧所救,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本身就是一种交换,背后有如来、菩萨、菩提等的算计,开始时孙悟空不服气,甚至有打杀唐僧的恶念,这时菩萨送给唐僧一个小玩具:金箍圈。孙悟空暂时就勉强老实了。

四、唐僧虽然肉眼凡胎,迂腐老实,也很执拗,本是如来座前二弟子金蝉子,不听话被如来贬斥凡尘修炼,转世十世才成为唐僧,但是慈悲为怀,佛法精深。

孙悟空虽然受唐僧气不少,但是多被重用,自尊心也得到了很大满足,慢慢的,磨难多了,相依为命久了,两人也就慢慢有了师徒之情。

即便途中孙悟空被唐僧赶走三次,最后还是回来救了唐僧。他与唐僧同病相怜,可以说是一根绳上两蚂蚱,都需要成佛来解脱。

五、以孙悟空的性情和处境,其实已经没有了回头路,花果山被毁掉,众猴从四万七千凋零到千余,结拜的众妖也分崩离析,自己也吃了大亏,什么里子面子都没了。

孙悟空不怕玉帝,却对如来敬畏有加,骄傲如他,既不想再次被镇压,也不可能甘心被人神妖看不起,修成正果成佛是必须的,因此孙悟空后来对于取经已经志在必得,维护唐僧同时,对于两位师弟也爱护有加。

西游记表面体现的是孙悟空向往自由,挣破枷锁,努力拚搏,终成正果。

实际内涵恰恰相反,野狐禅终究不如正统体制的神仙,不想被收编而同光和尘,就只有灭亡,而唐僧恰恰就是体制的意志体现的终端管制,孙悟空听唐僧的话理所当然。


孙悟空对唐僧服服帖帖,不是怕而是敬佩和拜服,唐僧身上所具有的一些特点正是孙悟空所缺乏的。否则以悟空的法力和聪明,能随时结果了唐僧。在三打白骨精时,悟空忍者紧箍咒的剧痛依然打死了白骨精,何况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唐僧。退一万步说,唐僧被妖怪捉住袖手旁观不就可以了,何必管他死活。可见紧箍咒只不过是给唐僧壮胆的心理安慰罢了。那唐僧身上有哪些宝贵的品质呢?

坚定的信仰。佛法无边,唐僧坚定的信仰佛教,普度众生。到西天取经也是为了自己的佛法修为更进一步。面对女儿国王的诱惑和蝎子精的威胁,不改初衷,信仰如一。悟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了信仰的他才不在乎凡人为师,为凡人牵马坠蹬,降妖除魔,反而很快乐,得到世人的称颂,这都是信仰的力量。而反观在天庭时,信马由缰,自己都不知道奔向何方。玉帝给了「齐天大圣」的官职都栓不住猴子的心,反而要做玉帝大闹天宫。

纯粹的善良。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刹罩灯,是唐僧挂在口头上的话。原著中虽有替人超度,安详太平的善举,但更多是通过妖怪的所为衬托出唐僧的善良。比如金角大王化作受伤的道士,红孩儿变作被劫的孩童,老鼠精装作被绑的妇人引唐僧来救,顺便捉住他。遇到此唐僧无一例外的被骗,但是下一次还是会去救,不管被骗不被骗,气的悟空抓耳挠腮。这是一份由内而外的善良,这是一份纯粹无私的善良。而这也正是所有人希望看到的社会本来的样子。

不屈的执著。唐僧虽是一凡人,取经之心却异常执著,他不同于悟空的天不怕地不怕,他是见了妖怪哆嗦,一顿不吃饭就饿的要命的普通人。他只要出了妖洞就坚定的上路,面对妖怪哭著也要取经。不管何灾何难,都不能使他屈服,要知道他只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凡人罢了,这就更加难能可贵。

珍贵的师徒情义。唐僧和悟空名为师徒,却亲如兄弟,唐僧为悟空亲手缝制虎皮裙,被悟空穿了整整一路。唐僧还把饭菜经常让给八戒,对沙僧和白龙也是关爱有加。唐僧还和徒弟们经常开玩笑,叫悟空猴头,叫八戒蠢货,徒弟们也叫唐僧老和尚,唐僧也不恼。一路上师徒有说有笑,仿佛家人一般,这正是悟空这块顽石所缺乏的。

由以上可以看出,悟空不是怕唐僧,而是唐僧宝贵的品质将悟空身上的善良、执著、情义和信仰激发出来了,有情有义的美猴王才能更加完美。


如果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这个问题会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答案。

我们观察社会中各色人等会发现,一个自私而又野蛮的人,对迂腐的人、善良的人、柔弱的人,是瞧不起的,甚至乐于欺负他们。但他偶尔也会心生怜悯之心,这时根据他思想的运作,会有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他对自己的怜悯之心感到羞愧,这时他会对自己心生恼怒,因而用更残忍的方式欺负人。或者他怜悯之心发作时,他让这种感觉自然地展现出来了,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对,因而并未感觉羞愧,这时他虽然心里仍然瞧不起对方,但他的怜悯之心会让他开始善待对方。

孙悟空是野蛮的,但总体来说却非自私之人,而是一个心怀善念和正义的人,因此他属于后一种类型,一个野蛮但心存善念和怜悯的人,这样的人是羞于欺负弱小的,唐僧是他师傅,在他眼里也是迂腐和弱小的代名词。他不愿欺负师傅,欺负弱小,又身负使命要跟随在侧,于是弱小绑架了正义和善念,孙悟空在稍做反抗后,终于屈服在弱小面前,屈服在尊师重道的大义面前。


因为唐僧会念紧箍咒啊。紧箍咒一念就会缩紧,孙悟空脑瓜疼得厉害。而且带上紧箍咒的人无法自己将紧箍咒摘下来,所以孙悟空就只能听唐僧的话喽。

紧箍咒只是一开始用来克制他的野性的。等到悟空的野性磨得差不多了并每天和唐僧朝夕相处,呆长了就会处出感情。那时他不是怕而是关心,要不唐僧被妖怪抓住时,悟空为什么还要拼死拼活的救他。唐僧被吃了他就不用受紧箍咒的束缚了吗!从唐僧给孙悟空缝虎皮裙开始慢慢处出师徒情意。这是其二。

再说唐僧那可是唐朝第一高僧,不是法术有多高,而是「点化」和教导,如果连一个野猴子都搞不定那不就妄为大唐第一高僧了吗?

其三,唐僧把孙悟空从五行山下救出来,有救命之恩,孙悟空也算欠唐僧一个人情了。以上个人观点,请大神们赐教。


有所敬畏,有所珍惜,才会有所怕。曾经的悟空,初出岩石,心无多少挂碍,只把水帘洞当家,而不仰视其他威严之物。但是,大闹天宫碰壁后,才知道这个时空的错综复杂,法力高强的如来又不是他的神童能比拟的,所以,心气下降,经过大山底下五百年的风霜雪雨,更期待大自然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唐僧救了他,并且唐僧的那份善良尽管在悟空看来很愚蠢,但是,确实是真炙之极,除了紧箍咒,不会伤及自己生命,可以说是世间难寻的好师友,所以,心灵灵光的悟空,当然珍惜,尽管赌气撒娇,最终还是不离不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