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这种烹饪技法始于宋代,当时就已经有了「爆肉」这种菜肴,到元代又衍生出了「汤爆法」,到了明朝还有「油爆」技法。

「爆菜」从字面上就能体会到其烹饪过程急速、火力刚猛的特点,成菜的特点就是脆嫩鲜爽。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将原材料经过改刀之后,经旺火沸水或者热油对原料进行初步的瞬间加热,然后再急火勾炒一个芡汁与主菜迅速合炒,或者浇淋在主菜上面,还以及配合蘸料食用这几种方式。

爆菜要想做的好吃,以下几个注意点是绕不过去:

1、食材必须新鲜。由于爆菜讲究的就是急火快烹,以求不失食材脆嫩鲜香。所以对食材的要求比较严苛,腌制类、腊制的食材是不适宜使用这种技法的。

2、刀工要细致。爆菜中常见的腰花、胗花、鱿鱼花等等都是进行了剞花刀的加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加快食材成熟的速度,与「爆」的技法近乎绝配。而且花刀处理过的食材可以增大与料汁的接触面积,入口时候觉得味道更足。牛羊肚儿这种形态类似天然就适宜的食材就不用改花刀了。

3、火候至关重要。爆菜中「爆」的过程讲究的是完全旺火,急速完成食材的加工,才能不失鲜嫩脆爽。烹饪过程快、狠、准,犹如之前《舌尖》系列介绍过的油爆河虾,对火力和烹饪时间的考究尤为严格。

4、芡汁(味汁)调味要恰到好处。一些爆菜的主菜本身几乎是没什么调味的,所有味道的来源几乎都是芡汁中来,所以芡汁的调味以及浓稠程度很重要。

5、爆菜是火候菜,所以可以使用些浓烈、辛辣的调味品,比如香菜、辣椒、生姜、蒜等等。但是要注意底油不能太多,如果成菜过于油腻就吃不出食材的鲜味了。

补充一点就是爆菜的原料基本上也分上浆的和不上浆处理的。一般上浆的有:牛羊肉片、河虾、猪腰花等;不上浆的有:鸡胗、鱿鱼花、鸭胗等等,可能并不绝对,但是基本上还是一些师傅们的经验之谈了。


爆菜的分类也有很多,比如:宫爆(鲁菜传统技法)、酱爆、油爆、水爆、汤爆、火爆(旺火爆炒)、葱爆、芫爆(用香菜)等等。题主所说的「爆肚儿」其实是个统称,爆肚儿分为羊爆肚和牛爆肚,技法一般就是水爆、汤爆和油爆。牛爆肚一般只做牛百叶和牛肚仁,羊爆肚则有羊肚领、蘑菇尖儿、食信儿、羊肚板等等9种位置。当然了如果如果考究、细分、吃的全的还有其他一些位置,只不过不太常见了。

爆肚儿要想做的好吃,最关键的就是食材要新鲜、预处理干净彻底以及火候精准了。其实不太建议在家自己做,如果没有很好的烹饪经验的话,还是很难驾驭的了的。如果是当作一个烹饪爱好,尝试下也无妨。关于爆菜的内容就上面这么多,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交流。

感谢阅读,记得帮我点关注和赞哦!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其实很多菜都是有相同之处的,学会一道菜就相当于很多道菜。火爆菜有一个特点,就是要快,快速炒好来达到肉质的美味,今天我以火爆猪肚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家常菜中如何做好一道火爆菜。

猪肚算是猪身上的一块宝,做猪肚排骨汤很补人,猪肚鸡美味可口,卤猪肚也是一盘美味的下酒菜。但是最简单的做法还是火爆猪肚,简单几步做出回味无穷的美味猪肚。

火爆猪肚材料:猪肚,青椒,红椒,蒜苗,姜,蒜,洋葱,芝麻油,料酒,盐,鸡精,洋葱。

焯水:猪肚我们一般选用整个猪肚开水下锅,猪肚要煮熟,煮的时候即可以加入一点八角,桂皮等香料来增加香味。怎么判断猪肚煮熟了呢?就是煮到后面猪肚变色后有明显的弹性。煮好的猪肚用开水冲洗干净,让猪肚自然冷却,冷却后切成小条备用。

其他配料:蒜苗切成小块儿,青椒滚刀切成小块儿,姜切丝,蒜切末,红椒切小块儿,洋葱切小块儿。

火爆猪肚炒的时候有两个讲究,第一个是油温高,第二个是快速翻炒,这是火爆菜的典型做法,也是川菜中的典型做法。

炒:锅烧热,下少量油,油温比较高,冒青烟的时候下姜丝和蒜末,还有洋葱下锅炒香,然后放入青椒和红椒还有蒜苗下锅翻炒。

加入一点盐还有鸡精调味,再把冷却好的猪肚倒进锅中,把猪肚倒在锅的另外一边,放入一些料酒去腥味,老抽调色调味芝麻油提香。大火翻炒,再把青红椒和猪肚炒到一块儿,大火翻两下即可出锅。

如果你不太喜欢麻辣口味的,那建议可以选用没有那么辣的青红椒,喜欢辣的可以放入一点小米辣,中间加入一点白糖可以提味,看个人爱好。

其实做菜和品人生也是一样儿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菜,喜欢的味道。哪怕是一桌盛宴,没有你喜欢吃的,那还不如外面的两根烤串。而若是喜欢吃的,管他路边摊还是什么,总是经受不住诱惑。

学会了这道菜,我们可以照著做火爆大肠,火爆腰花,但是有两点很重要,做大肠的时候一定要洗干净,然后大肠要先卤一遍,这样儿味道更好。而做腰花的时候最后要多一步勾芡,腰花先过一下油,而不是焯水。


所谓爆菜,就是主要采用「爆」这种烹饪技巧,最大特点就是肉质脆嫩爽口。

在宋代,用爆制作的菜肴可能已经出现,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卷九有:「肉咸豉、爆肉、双下驼峰角子」。宋代有一道菜「肉生」收录在《中馈录》:「用精肉切细薄片子,酱油洗净,入伙烧红锅,爆炒,去血水,微白即好。取出切丝,再加酱瓜、糟萝卜、大蒜、苹果、草果、花椒、橘丝、香油拌炒。」这和现代的炒肉片基本一样,当然「爆」的意思不能完全对照。不过在元代出现了及类似爆菜的「炮炒猪肚」(炮炒,是用酱和水炒的意思):猪肚生切,置于锅中,用紧火炒熟。

爆炒肉片

明代《宋氏养生部》中有「油爆猪」「油爆鹅」「油爆鸡」,方法和现在很接近,名称有区别:

油爆猪:取熟肉,细切脍,投热油中爆香,以少酱油、酒烧,加花椒、葱。宜和生竹笋丝、茭白丝同爆之。油爆鹅(两种):一种是用熟肉切脔,以盐、酒烦揉,加花椒、葱,投小香油中爆干香。另一种是烦揉以赤砂糖、盐、花椒、投油中爆之。

清代爆类菜肴发展更快,爆肚:切块,滚水焯过,挤干,再入油炸,加酒、酱油、葱、姜爆炒。爆肚片:生肚儿切片,入热锅炮炒,加酒、豆粉、酱油、青蒜、醋烹。爆羊肚儿: 生肚切骨牌块,滚水略炸,入热油锅,连翻数次,澄去油,加豆粉、葱段、蒜片、酱油。

油爆鸡

可以看出,这些「爆」和现在做法已经没啥区别了,将小块儿原料用旺火快速加热至熟,捞出后加辅料、调料急炒,按使用的调料差别分为酱爆、葱爆、芫爆、清爆。比起一般炒菜「爆」的加热油温更高,有些在「油爆」之前还放入沸水中氽烫一下,马上入油锅。

以前北京回民餐馆的「爆」菜名气很大,一种以羊肚制作的「汤爆肚」,生肚儿入沸锅中,吃起来相当脆嫩。山东馆子的爆菜技法更高超,名菜很多,如「油爆肚仁」、「汤爆双脆(猪肚和鸡胗)」、「酱爆鸡丁」、「葱爆羊肉丁」、「芫爆爆散丹」。

酱爆鸡丁

文/GSN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