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人們不是泡茶而是點茶?泡茶是什麼時候才出現的?


歡迎關注【懂茶帝】

現代的抹茶體系是由宋代的點茶進化而來的。

點茶法,大約從晚唐至五代時開始出現,由於陸羽《茶經》的理念和當時飲茶習慣的轉變給飲茶指明了一條方向,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茶本身的滋味和品飲藝術,越來越懂得享受飲茶。點茶也就應運而生了。

通俗講,唐代煎茶法是將茶末放到沸水裡煮,類似於這樣↓↓↓

宋代點茶法則是將沸水倒到茶末上進行攪拌,類似於這樣↓↓↓

開個玩笑,_(-ω?? 」∠)_兩者的區別就是一個將茶末倒入沸水,一個將沸水倒入茶末

在當時,點茶比煎茶更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感。增加了人與茶的互動,把喝茶當成了一種技術性遊戲。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玩點茶玩得不亦樂乎。

點茶的步驟

宋代的點茶步驟大致分下面六步:

1炙(zhì)茶

用茶夾夾住茶葉,在火上烤乾。其目的是讓茶葉中的水分充分散失,茶葉變干變脆,便於碾壓

2碾茶

將烤完的茶葉放在紙里包裹,搗碎後放入碾反覆碾壓,過程要快,不宜久,宋徽宗的《大觀茶論》中稱碾最好用銀器,鐵器容易讓茶末在碾的過程中變色。

▲唐代鍍銀茶碾(圖片來自網路)

3羅茶

將碾好的茶末用茶羅(絹)篩好,去除茶末中難以溶於水的大顆粒。

4候湯

掌握點茶用水的沸度,沸度一直以來都是沏茶的一大課題,毫釐之間最終呈現的口感都不一樣。

所以候湯在點茶法里是很關鍵的一步。由於茶的種類和做工的不同,沸度就沒有明確的規定了。

5熁(xié)盞

和現在的「溫杯」差不多,讓茶盞預熱。防止茶末和沸水不相融。

6調膏、點湯和擊拂

茶盞預熱後,將茶末置入,向其中注入少量沸水,用茶筅(xiǎn)加以攪動,使茶末和沸水呈現出膏狀。

然後一邊向盞中的茶末點湯,一邊用茶筅擊拂。最終要使其泛起湯花,且湯花多為好。這是點茶最重要的步驟。

▲茶筅

宋朝的點茶是中國末茶茶藝最輝煌的時期,但隨著明朝提倡散茶,點茶法也就越來越小眾,以至於後來失傳。

以上內容由懂茶帝(公眾號:hcyd321)提供,每天分享實用茶知識,邀請專業人士為你答疑,歡迎關注我們哦!


點茶是在唐宋時期文人鬥茶的比賽方式,是先打茶,後在茶上作畫,比誰畫的好停留的時間長等,之後才是飲茶

到了明清時代才有了現在我們喝茶用的清泡法

下面是我打的茶(古時候一般都是書童打茶,先生負責作畫,奈何我水平有限不會畫畫,看來只能當別人的書童了 )


並不完全是,唐以前不做細究,從唐代論起。唐代的飲茶法是煎茶法。當時並不是很習慣用極細類似於今天的茶末。《茶經》言:末之上者,其屑如細米。又說:碧粉縹塵非末也。

所以此時的茶跟今天的抹茶尚有區別,但到了晚唐,開始流行點茶法,直至宋代。點茶的普及,也就使得茶末越來越細,蘇軾就曾將其比作「飛雪輕「。所以很多人就將抹茶與宋代的點茶認為是一種東西,其實也不盡然。宋代最為著名的茶莫過於」北苑貢茶」,但是北苑貢茶的製法便極為考究,必須「微以龍腦和膏」,除了龍腦以及其他香料以外,還要加入澱粉。陸遊《入蜀記》曾說:建茶舊雜以米粉,復更以薯蕷。其實這般記載很多,而且從當時關於茶的詩文來看就能看出,當時的茶大多是乳濁狀的。而今天的抹茶無論你怎麼點也不可能是白乳濁狀。

上面有為答主所題茶上作畫並以此來評定點茶好壞的觀點實在不敢苟同,茶上作畫確實稱茶百戲,但那只是一種類似於今天的給菜品雕工類的行為。偏重娛樂居多,並不能以此作為點茶的好壞。而且書童打茶,先生作畫更是不知從何處得來依據,觀宋人詩文,不光點茶得親力親為「磨成不敢付僮僕」,更有「自臨釣石取深清」更有徽宗親手為大臣點茶,點茶在文人看來是一件雅事,是需親力親為的。

其次茶百戲是在點茶過程中形成的,碾茶為末,注之以湯,以筅擊拂。陶谷《荈茗錄》: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

下湯運匕,須臾即就散滅。

點茶的好壞是看茶與水的融合度,是否產生較強的內聚力,要「周迴旋而不動」,從而「著盞無水痕。要茶色不沾染碗幫,如果烹點不佳,就會茶懈末沉,湯花散退,雲腳渙亂,在盞壁上留下水痕,那便是次品了。


應該說,日本茶道中使用的「抹茶」是經過日本歷代茶人改良後採用「覆下」遮光種植的。日本「抹茶」經過擊拂後浮餑相對薄(相較於宋代末茶)泛青綠色,而宋朝時採用蒸青綠茶餅茶磨製而成的「末茶」浮餑厚而泛白。

「點茶」一詞只是描調製過程,日本茶道的點茶法沿襲的主要是宋朝禪寺茶禮(感興趣可了解一下「徑山茶宴」和「四頭茶會」)中的「點前」(專有名詞,指既定的點茶手法與儀軌),與宋朝宮廷中流行的、以宋徽宗《大觀茶論》中為典型的「七湯」點茶法有一定區別。

圖:建盞中的抹茶

盞:12公分口徑油滴束口盞 茶銘:日本京都一保堂 金毛之昔


謝邀。哈哈,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抹茶以日本為盛,日本的茶道是唐代由日本僧侶流傳過去的,之前以調飲為主,宋代開始推崇清飲。到明清,清飲就成為主流啦……


謝邀~

宋代人們喝茶的時候將磨細的茶粉放在碗里先用一點水調成濃稠的茶膏,再用沸水一邊沖點一邊擊打形成豐富的泡沫。這種飲茶方式被稱為「點茶法」,也叫「末茶法」。末茶的「末」指的是磨細的茶粉,茶末兒,所以是沒有提手旁的。不過這種飲法方式傳到日本後演變成了一整套帶有宗教意味的程序,並多了提手旁。這是大家比較熟知的抹茶道。

而現在使用的泡飲法則雛形於宋元時期,在明代廣泛流行起來。

該內容已發表於

鐵觀音竟然不是綠茶?大紅袍也不是紅茶?那它們是什麼茶??

mp.weixin.qq.com圖標

關於飲茶方式及茶類演變的更多內容歡迎觀看《茶葉分類及茶葉發展簡史》

荔枝微課?

m.weike.fm圖標

希望有幫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