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先生还是爱学习的,记得一个电视节目中,一口气把《离骚》背诵下来,而且非常熟练,那时候对范曾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八十年代他的一幅画2万左右,感觉天价,因为那时的万元户不多,今天再看一平方尺10万、20万不在话下,名人字画就是软黄金。范曾先生擅长人物画,尤其是老子出关、牧牛图、寿星、锺馗之类的古香古色画风,具有个性特征,因此也有模仿者赝品的出现。

但模仿者对他的蜣螂体的模仿似乎增加了难度,一不留神容易看出破绽,是不是范曾先生不想被模仿而创此体却不得而知,如果是这样大可不必,这种蜣螂体确实不养眼,每个笔画疙里疙瘩像健美运动员的肌肉,虽然健却不美,莎士比亚说」越简单越智慧」,难道范大师缺乏智慧吗。

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金农虽然说是怪的代表,但字却没有脱离了古法,几百年来经得起斟酌,再版图书仍然保证销量不减。

今天的书法家、书画家众如牛毛,却不知后世对此评价如何,因为现在评价并非能够做到客观,不是谄媚即是贬低。


范曾的字一方面说是杂家,一方面个性太强,再一方面是画家字,如果和我国二王一脉相承的书法来看,的确有些格格不入。

不过说起「蜣螂体」还有一分形象之处。

虽然范曾的书法有些另类,但和现代一些让人吐槽不已的「丑书」比较,似乎还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我觉得,能够把那么多的一节一节的筋骨连接的筋骨血肉气脉贯通,而不是散乱一堆,到是非常难得。但过犹不及,如果过度强调这种线条,就有些做作之感了。

在范曾的诸多书法作品中,有一部分过多强调那种骨节的字的确有些过犹不及了,但另外一部分作品不能说太「丑」。

不过就自题自署自己的画作的少字数看,还是和谐统一与一个画框之内的。

我也不太喜欢范曾的那种较多字数的书法作品。

如下面的作品,就没有那种过度强调大骨节的情况。毕竟是画家字,不是书法家的字,要一分为二的看到。从点画线条看,又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有些用笔不到的情况,还有就是捺画的写法,有些僵硬了。或许还有些魏碑书法的影子。又如下图作品中的「行」字的竖钩的写法明显用墨用笔和力度不够,同时形态方面也有些草率和力弱。还有「情」字的写法,也不够美观,似乎有些敷衍了事的意味。还有「道」字「首」部的点和撇的写法,没有点画的意味,给人感觉似乎是一根线,摆放在哪里,没有书法点画的意象。显然与临摹书法的功夫弱有关亦或说传统书法的临摹功夫有些欠缺,不够扎实。只是仅凭自己的粗浅理解而为之。??


据说范曾的字现在每字10——20万,我想,这是由于他的名气,而他的名气,由于他的天分和独创精神。艺术离开了创新和个性,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范曾的字,与所有书画家的字不一样,是独一份,所以值钱。相比之下,丑书本来很独特,可是一窝蜂一拥而上,成了大路货。

徐悲鸿先生曾经题字:「独持偏见,一意孤行」,对于美,对于艺术有著深刻的本质的认识的大师,对于自己的才华有著充分自信的大师,往往从心所欲不逾矩。

艺术家中,不乏狂徒,目空一切,自我作古。

颜真卿之前的字,主流是二王一路,中宫紧缩,是秀美的,就是北碑,也是结体紧密的,颜真卿以后很多人学他的内松外紧字势雄强,这是革命性的变法。

但是,王羲之永远是宗师,是根,颜真卿学褚遂良,而褚遂良是学王羲之的,所以依然是万变不离其宗。

写点画应该中锋,但苏东坡大量侧锋。

侧锋不是病笔,可以中侧并用,所以苏东坡依旧是万变不离其宗。

到范曾,几乎脱离了书法书写的本质,「画」起字来了。他那些点画,横不能平竖不能直,中途颤抖,点画像蜣螂的锯齿形瘦腿,结体肥胖像蜣螂的身体,却不是创新,不是万变不离其宗,而是因为没有基本功。

不管多大的天才,不管书画如何同源,书法必须有法度,戴著镣铐跳舞,字应该是写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的。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他的字,看看他的艺术独创或者说极度自信造成的失误。但是,先说一句,范曾的字真的过去没有人这样写过,一是不敢,二是没有足够的才气。

1.泼墨山水:

2.铁线描,且行气、章法全无:

3.折笔动作错误:

4.入笔错误,下笔就走,折笔提按失度:

5.游丝描,笔力不到,致有的地方中途颤抖,如「气」字:

6.结体不错,但笔法简单:

7.钉头鼠尾都有:

8.这幅大概写得最晚,比较有法度,但显得幼稚:


范曾书法是「蜣螂(qianglang)体」~~俗称就是屎壳郎呗?这个比喻确实挺逗,也挺形象。

当然,这不能算侮辱范大师,毕竟苏轼的书法也被黄庭坚嘲笑是「石圧蛤蟆」,也算是动物,苏轼不生气还挺高兴。

细看屎壳郎的爪,确实和范曾范大师早年书法的提按笔有些像,晚年也就改了。

因此范大师也被骂成「烂哆嗦」。

其实怎么说呢,范曾字好坏放一边,起码他的字一出来,学不学书法的人都知道「呦,写范曾的字」。

也难怪被说成「屎壳郎」,确实像。

当然,就字论字,不能给范大师带人身攻击。

范大师这字,也确实不太好模仿。

我也很佩服前段时间被抓的那位「造假者」,范大师的字画都能模仿,而且出售价都是五万,转手就卖十五万,要知道,范曾润格来的话,他的画真品也三四十万。

不能把「屎壳郎体」作为一种讽刺,毕竟只是人家的一种风格。

王铎写字的时候也被骂成「野路子」

虽然范大师书法没法跟王铎比,但是也成了一种个人风格。

现在范大师的字已经改了。

好坏放一边,起码不是「屎壳郎体」了。

我个人觉得,看人看全面,不要一拍子把人打死,范大师画是真不错,字以名贵也有人买单。

所谓「存在即合理」

范大师虽然字不行

但是屎壳郎卖高价,反正我没那本事,这点我服。


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的,蜣螂体也罢,屎壳郎体也罢,虽说不雅,但非常形象。

范曾对自己的书法非常自信,曾说「自信不轻让虞褚」,这已不是自信,而是狂妄。

范曾的第一任妻子是林岫女士,曾任中国书协副主席,现任中国书协顾问。与林岫相比,范的书法简单是小学生。

范曾本是一画家,善钻营,亦善挖墙角,现任妻子即是从好兄弟那挖来的。90年代初「慷慨」辞 国,后在国外混不下去,又痛哭流涕跑了回来。

但他的画价格出奇地高,有的甚至比古代大家书画还贵,初时我很是不懂其中道道,后有人指点,那是洗 钱的一个工具,一买一卖,黑 钱洗白了。

子系中山狼,得志变猖狂。这是其老师对他的评价。范先生,好自为之。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都说书如其人,但书法艺术水准往往与人品高下无关,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可能是奸恶之人自己不以为奸反而以正义自居的缘故吧。

严嵩,明代巨奸,大书法家。严嵩临死前咏叹「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他认为自己是个浩然正气的忠臣、君子。董其昌,明代著名的恶霸官僚地主,其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以至于发生了「民抄董宦」事件。北京大学李志敏教授评价其艺术:「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近代的例子如康生,货真价实的大才,其书法艺术能望其项背者屈指可数。

范增不仅是书画家,也是著名学者。其书比画好,文比书好。范增或许品德低劣,但因此就把其书法贬为「蟑螂体」是有失公允的。


自古以来,很多书法评论者都喜欢用具体的物像来形容书法。有用大山白云的,比如,形容点叫高峰坠石,横画叫千里阵云。

当然用动物的更多,因为动物会动,更加形象,比如说一个人写的很潇洒会说龙飞凤舞。

形容书法家风格,也有用动物的,如说王羲之书法如龙跳天门 虎卧凤阁。说李邕书法如狮子捉象。说苏东坡书法如石压蛤蟆,说黄庭坚书法如死蛇挂树。吴让之篆书的收笔叫螳螂肚。

写的很肥的我们叫墨猪,收笔太飘叫鼠尾,横画中间太细叫蜂腰。等等,不胜枚举。因为这样形容很贴切,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可以理解。


不错呀,能够自创一个字体,了不起!有些人就是妒忌,要不然你也自创一个蝴蝶体。凡是勇于自创的的人,首先必须底气十足,就是底盘硬气。

书法自创,谈何容易!没有深厚的功力,谁敢?

你看他的作品,有时稳如泰山,有时俏丽多姿,只是他在用笔上多了一些顿挫而已。看这幅作品,笔画对比强烈,人字写法特别,别出心裁。我敢说,为了这个字体,他把自己圈在一个房间里废寝忘食,头发都愁白了。艺术家的劳动,岂容怀疑!

当年齐白石坚持自己创作的风格,长时间不被人理解,甚至唾弃,现在怎样了?

时间,时间真是好东西!


如果这个比喻是借以说明他的字写得不好,那么我原则上同意这个比喻。

范曾的字确实写得不好,没有冤枉他。

他的字不好的地方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他运笔不稳。一笔下去,不能一以贯之,把笔画写完,而是在中途走走停停、抖抖嗦嗦(好像手在发抖),写出来的笔画断断续续,墨迹一点也不均匀整齐,也就是行话里讲的笔画里面有很多叫做「竹节」的这种病笔。笔画是写字的基础。基础都不过关,要把字写好就难了。

二是他写出来的字结构比例失调。他写字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结构上头重脚轻。从他写自己的名字「范曾」这两个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头重脚轻的特点非常明显。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的人,写其它的字就可想而知了。我不是故意黑他,实事求是。你们去观察他写的字,几乎都有上下或者左右结构比例不协调的问题。

我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范曾中国人物画画得蛮好,字却写不好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现象呢?画画和写字都要遵循相同的美学原理,在他这里为什么不能获得统一呢?我思考了很久,也没有想出个答案来。最后,我只能把问题归咎于一点:范曾有画画的天分,但是,他没有写字的天分。


范曾先生书法几十年来一脉相承,经过艰苦学习而呈现个人独特面目。虽遭众人贬逊,行楷书的成就仍是现代书协人士难以达到的。早年成就优于现在。

是启功先生之后另一高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