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就業率造假背後 新聞 第1張

很多應屆畢業生在微博上吐槽學校以不給畢業證、不讓答辯等理由強迫學生簽署就業協議。 資料圖

高校一味追捧就業率,歸根結底是由於單一的高校教育質量評價方式

連續3年就業率不達標,教育部會給其黃牌警告,多年就業率不達標,教育部會直接摘牌不再讓學校這個專業招生

法治週末記者 孟偉

“這學期一開學,輔導員就開始找我們談話,請我們支持他的工作,在畢業前把三方協議簽了。”遼寧省某醫學院即將畢業的大五學生周巖感覺這一學期輔導員的主要工作似乎變成了催促他們就業,每天想盡辦法讓學生把簽了的三方協議書交給學校。

三方協議書指“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畢業研究生就業協議書”,“三方”即畢業生、用人單位和學校,協議約定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權利和義務。三方協議一旦簽署,意味着大學生第一份工作已經基本確定。學生在畢業前簽署三方協議的數量與學校的就業率直接掛鉤。

近年來,幾乎每年都被稱為“最難就業年”。法治週末記者查閱各高校2018年發布的就業質量報告後發現,幾乎所有高校的就業率都能保持在90%以上。

5月10日,教育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統計覈查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高校要嚴格執行“四不準”規定,其中明確提出,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

不過,法治週末記者近日採訪發現,盡管上有政策,但學校還是會想盡辦法向學生施壓,“鼓勵”學生簽訂相關就業協議。

三方協議成噩夢,不簽檔案就會丟?

“我們班的輔導員幾乎每週都會在班級羣裏催同學們交三方協議或靈活就業協議(以下統稱為“就業協議”),前兩天還給我們拍照說很多同學都交了,讓沒交的同學抓緊。”周巖說,目前正是實習期,在學校的同學不多,大多數同學都在各地實習或者在家備戰考研。

周巖並不想隨隨便便就交一份就業協議應付學校,他認為找到工作可以正常簽就業協議,但沒找到工作就不應該簽。周巖的父母已經在老家幫他找好了一個單位,但是現在還在考試、面試階段,無法簽約,他也擔心如果隨便找個地方簽了就業協議不知道對將來畢業後找工作會不會有影響,所以也不願意先簽。

但讓周巖糾結的是,輔導員曾向他表示沒有簽就業協議的學生的檔案容易在派回生源地的過程中遺失。“當時輔導員給我舉了一個2013級學生的例子,因為沒有簽就業協議,檔案被打回原籍,但以打回原籍的形式派送檔案會出現檔案遺失的情況。”

當法治週末記者以學生家長的身份向周巖的輔導員張希諮詢不簽就業協議對學生的影響時,張希同樣向法治週末記者提到了未簽署就業協議學生的檔案在派回生源地的過程中出現了丟失的現象:“如果簽訂了工作單位,檔案的去向是非常明確的,不會發生遺失的情況。”

如果學生畢業後還需要報考公務員或研究生,是否可以不簽就業協議時,張希表示,這種情況可以不簽三方協議,建議簽靈活就業協議,因為正式三方協議是與簽署的單位有合約關系,但靈活就業協議說明學生是以打零工的形式暫時就業,單位並沒有對其進行錄取,不會對學生後續考試有影響。

對於簽署三方協議和靈活就業協議的區別,北京燕郊某本科學院的教師陳陽向法治週末記者介紹:“無論是三方協議還是靈活就業協議,只要學生與單位簽了並上交學校,都算就業。”他透露,學校為了保證就業率會用各種手段催促學生簽署就業協議。

不過張希並沒有正面回答法治週末記者提出的學校是否存在強迫學生簽署就業協議的問題,她只說:“我和同學們相處了5年,都是為了學生着想……”

除了日常向學生灌輸不簽署就業協議會讓檔案遺失外,影響報到證的派發也成為了威脅學生簽定就業協議的新說辭。

報到證即就業報到證,是應屆畢業生到求職單位報到的證明,用人單位憑報到證為畢業生辦理入職手續。

周巖向法治週末記者展示了班級學習委員向他們轉發的一段輔導員發給他的文字,截圖顯示:“請大家抓緊準備上交(就業協議),以免最後數據堆積量過大,輸入不進系統,影響報到證的派發。”雖然沒有明指,但是周巖和同學王蒙都理解為“如果不交就業協議,就不給發報到證”。

而據法治週末記者瞭解,全日制本科畢業的學生只要順利畢業都會拿到報到證,報到證的派發與是否簽署就業協議並無關系。

花式“鼓勵”簽協議,衍生新行業

“我拜託實習單位幫我在三方協議上蓋了章,但我並沒有找到工作,而且有很多簽了就業協議的同學其實都還沒有找到工作。”準備為考研二戰的王蒙坦言,自己寢室的同學都向輔導員交了就業協議,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真正找到了工作,她就是其中一個。

王蒙的輔導員一直勸說,希望同學們能配合她的工作,如果實在找不到工作,可以到自己家樓下找一個有工商資質的小診所讓他們幫忙蓋一個章。“我當時正在實習期,為避免日後麻煩,就趁着實習期直接請實習單位幫忙蓋一個章。”

王蒙班裡有一個家裡做生意的同學並沒有找到工作,他問輔導員非醫療類的、自己家開的公司是否可以代簽就業協議時,輔導員稱“如果自己家裡的買賣,且有工商資質的話是可以簽的,但最好是醫療相關企業”。

在與該同學聊天時輔導員還提到,這是省裏對學校就業的要求,“基本上沒有不簽的,能簽的都簽了”。張希也向法治週末記者提到,這並不是他們一所學校的要求。

雖對學校換着花樣“鼓勵”學生簽就業協議頗有微詞,但王蒙敢怒不敢言:“我們學校讓同學們簽就業協議屬於半強制性的,但我也不想惹麻煩。我們在畢業前還有結業考試沒有考,如果不交就業協議,怕學校卡我們的考試成績,考試通不過拿不到畢業證就得不償失了。”她說,為了順利畢業能找人簽就簽了,讀了5年書不想最後再惹上麻煩。

面臨畢業季,學校強迫學生簽定三方協議的話題在網絡上也被炒的沸沸揚揚,很多應屆畢業生在微博上吐槽學校以不給畢業證、不讓答辯等理由強迫學生簽署就業協議。

網友“葉葉想要幼馴染”在微博上吐槽,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對她和同學表示,全班只剩下她們兩個沒有簽定三方協議了,讓她們為了班級的利益隨便找個地方簽一下,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向她透露,“百分百就業率全班有3000元的獎金”。

很多學生無法承受來自校方的壓力,應付簽署了就業協議,隨着這類需求的產生,現實中就衍生出了一個新的行業。

法治週末記者在淘寶搜索“三方協議”後發現,有很多提供“畢業生就業協議書、大學生就業諮詢指導服務”商品的商家。記者聯繫了其中一家代簽三方協議服務的成交記錄為月銷22筆的店家進行諮詢,該店代簽三方協議業務的收費為一份50元,買家只需要將三方協議郵寄給賣家即可,而且賣家表示,可以按照客戶的需求選擇行業並能確保公司的真實合法性。

馬上面臨畢業季,各高校花式“鼓勵”學生簽定就業協議的氣氛越發高漲。

面對這一現象,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任職多年的張帆向法治週末記者痛斥:“學校明知學生無法簽定就業協議還強迫學生,甚至壓着學生的畢業證不發,是違法的行為。”他強調,學校應該有底線,清楚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首先,校方不應逼迫學生作假;其次,校方不能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

張帆還提出,這不僅是學校的責任,社會也應當承擔責任,這其中涉及到企業的誠信問題,許多公司幫助學生簽定虛假就業協議,學生不在這個公司工作就不應該幫忙簽假協議。

教育評價標準下的無奈

學校為何如此重視就業協議的簽訂率呢?

從事高校教育10年之久的陳陽表示,這是學校在現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下的無奈之舉:“從學校辦學角度來講,專業的就業率過低會被取消,也會影響學校下一年度的招生計劃。”

畢業季,就業率造假背後 新聞 第2張

高校畢業生及畢業研究生就業協議書。

陳陽介紹,如果學校某一專業連續3年就業率不達標,教育部會給其黃牌警告,多年就業率不達標,教育部會直接摘牌不再讓學校這個專業招生。“學校設置專業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優質的人才,但如果4年之後學生的就業率不高,會讓社會、教育部門認為專業的設置或培養機制存在問題。如果某專業連續多年就業率過低的話,教育部就會取消該專業。”陳陽說,就是因為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對學校的要求,使得學校想方設法讓學生簽就業協議,導致現在高校就業率幾乎都能達到90%以上。

法治週末記者查詢發現,教育部確實有對於就業率不達標的學校採取減招或停招的規定。2011年年底,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1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規定:“對就業率連續兩年低於60%的專業,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

陳陽表示,在如此高壓下,就業協議造假現象並不少見。“就算是211學校也有這樣的情況,大家心知肚明”。但他提出,對高就業率需求最為迫切的當屬三本院校,因為一流高校很多都是有財政撥款的,但是民辦三本學校完全自負盈虧,只能靠提高就業率來保證學校的生存。

張帆在其走訪調研期間也發現:“越是地方的、非重點的院校越強調就業率和考研率,以此來證明自己學校的教育質量。”

張帆也承認,高校一味追捧就業率,歸根結底是由於單一的高校教育質量評價方式:“這不僅包括政府對高校的評價體系,還包括學校自己如何看待教育質量評估和社會如何看待高等教育質量的問題。各高校間相互競爭過於注重排名,高考後家長和學生單純以就業率為標準選擇學校,這種對教育質量的單一評價方式是造成就業率造假的主要原因。”

“現在學生個人選擇越來越多樣化,很多學生畢業後並不想馬上就業,還有很多家裡有條件的學生家長支持其創業。而用就業率來綁架學生並不是好事。”張帆認為,高校教育質量的評價不能過於注重就業率,“學校培養人才應該向內涵發展,提供好的課程、學習條件和機會”。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稱,統計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初衷是好的,在過去20多年中,統計就業率是一項促進高校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舉措。目的是通過把就業率作為評價高校辦學質量與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指標,讓學校重視提高辦學質量,抓好就業工作。

但熊丙奇提出,從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具體情況來看,只強調初次就業率,對學生的就業有不良影響:“學校督促學生簽定就業協議讓部分同學急於就業,甚至學校還教育學生“先就業,再擇業”,使得學生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導致後期跳槽率極高,約有30%的學生在畢業半年內換工作。”

針對統計初次就業率存在的問題,熊丙奇呼籲,取消初次就業率統計,調整為統計中長期就業率,且由第三方機構進行獨立的統計。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周巖、張希、陳陽、王蒙、張帆均為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