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喜欢的当代作家而言,有马原、莫言、王小波、余华,当然当代作家很多,我的阅读有限,所以就推荐这四位我喜欢的作家吧!

马原,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开拓者之一,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者。推荐《虚构》《冈底斯的诱惑》。

莫言,原名管谟业,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阐述的获奖理由是:「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实。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在中国,莫言是想像力一流的作家之一。推荐《檀香刑》《蛙》。

王小波,1952年5月生于北京,1997年4月突发心脏病死于北京郊区一个写作间,其后被人发现。与其孤单地死一样,他生前也是孤单的,辞去大学教职后成为自由撰稿人,他写随笔、杂文、剧本、小说,写了不少,勉强出了几本书,也不为人所知。他内心很清楚,「我写的东西一点不热门,不但挣不了钱,有时还要倒贴一些。」但他仍自信满满,「我相信我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他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文坛如果没有出现王小波,中国当代文坛有那么一点寂寞。推荐《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

余华,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感觉方式、风格在先锋派作家中独树一帜,在20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先锋作家之一。我喜欢先锋阶段的余华。 余华早期小说便在于他找到了一个不同于常人的观察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模式,那就是建立在残忍本性基础上的人性恶,而暴力则是人性恶的最好载体。他自己坦言:「暴力因其形式充满激情,他的力量源自于人内心的渴望,所以它使我心醉神迷。」所以,血腥而残酷的暴力景观成了余华早期小说的基本色调。 推荐《活著》《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

另外,还推荐残雪、阎连科、格非、毕飞宇这几位作家!


汪曾祺和史铁生。

觉得生活无聊看汪曾祺,觉得活不下去想死看史铁生。

作为以生活节奏快著称的上海人民的一员,生活中难以摆脱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压力,随之而来的也就是情绪的不稳定。总有那么一段时间脑子里不停的抱怨生活都是工作。天都是灰的,云都是重的,无一丝明快的色彩可言。这种时候我会选择把自己躲在汪老的书里,尤其是他人生后期的文章。汪老这一生并不顺利。曾因为京剧剧本《范进中举》被划定为右派,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劳动。文革时期又因此被关进牛棚。所以汪曾祺后期的作品字里行间都充溢著创伤痊愈后的释然与透彻。和许多经历过文革的作家相比,同样是云淡风轻,汪老的文章虽然温暖治愈却仍是留有当时伤口的疤痕。这也是我格外喜欢他的原因,我会在他的伤疤里看到我自己的伤,再通过他的文字让自己的伤痕慢慢结痂。

再说下史铁生,《我与地坛》相信大家都读过。文中母亲为儿子默默祈祷却又怕伤儿子的自尊不敢让他看见的场景总是一遍遍的在我脑海浮起。可能某个时候,你我都是史铁生吧,我们的父母则是那个只能用祈祷来自我安慰却又小心翼翼害怕伤害我们情感的妈妈。

「死是命中注定的,所以不著急死啊」,「先别去死,先试著活一活」史铁生瘫痪截肢后对于生命的体验与哲学试用于每一个有过轻生念头的人。很多人只爱母亲那篇,其实我反倒喜欢作者回忆童年,回忆舅舅的文字。正是曾经体验过的美好,才让如今的痛苦格外难以忍受。也正是这美好,让我们无论如何都愿意忍受下去。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靠著美好回忆取暖,靠著那些我们爱并爱著我们的人发电,支撑我们走向新的一轮日出。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史铁生。


我心目中中国作家的前三名是:余华、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莫言是候补。

1:莫言首先是作家,才是其他。作家,文章写的好,是本份,其他只是爱好。

2:当年一副《沁园春雪》拍的百万,现在跌到了几千块一副,当年是因为刚获诺贝尔文学奖,风头正劲,现在只不过是大众回归理性的过程罢了。

3:当年是当红炸子鸡,现在是过气老帮菜,从明星到作家,这个规律,概莫能外。

4:莫言获的诺贝尔文学奖,有人说他是顶级大师,这个说法是有待商榷的,我的理解是,他是优秀作家,但到不了我心目中的前三名,我心目中的前三名是:余华、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是候补。

5:正所谓,文无第一,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保持你自己的价值观就好。

6:莫言,能得诺贝尔,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是帮助过他的很多人努力的结果,其中有他的写作风格,有张艺谋的《红高粱》电影,有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有巩俐、姜文等的鼎力相助,这是个合力,机缘的结果。

7: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历史瑰宝,书法的流传跟有名的名胜古迹是一个道理,先是有文化,历史背景,然后有高山,大河,才称得上名胜。书法同理,先是你自己成为大咖,不管是文化上,还是政治上,还是旅行上,然后是你会写字,那你的字就是有市场,但恒不恒久,能不能传代,那得看你的机缘和自身的含金量了。

8:人有主业,有爱好,主业要精,爱好就是修身养性,所以我也要想莫言学习,可以适当培养一两个个人爱好。

9:文章千古事,下笔鬼神惊。不管是文章,还是书法,不下大功夫,是去不到真经,到不了彼岸的。


史铁生,他活得太睿智太通透了,这一生。

文字里面对人生意义思辨性的思考,可以说是我开启我人生观的启蒙。

《我与地坛》,史铁生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

我也开始试图去寻找自我生命的意义。

在这条路上,史铁生的文字陪伴了我很久很久。

你会不会时常有不想和别人分享一些事情的时候,譬如恋爱的细节?

史铁生有说过这样一段话。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是的呢,有些事仅仅是为了收藏。

你会不会有看到别人和自己的差距,感叹生命有三六九等的时候?

史铁生斩钉截铁的讲过:「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于对抗命运而言,会不会更有力量。

时常感到孤独的时候请你和史铁生的思想做朋友吧。

史铁生说过:「人生有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著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著恐惧。」

史铁生睿智在于有一套自己的思考体系,看透了人生的本质。所以哪怕没办法站立,他也能笑著坦荡的说「和我一同笑看。」


当代作家作品,就我个人的阅读视野而言,有这么几位:莫言、余华、王小波、贾平凹、王安忆、格非、迟子建、苏童、张炜、陈忠实、路遥等人。

最喜欢的就是前三个——莫言余华王小波,这三位写作者各有特点,他们的全集我也基本上都翻阅过,如果将这三个人做一对比的话,我觉得莫言是汪洋恣肆的语言狂欢;余华是简练干脆的世象白描;小波是智慧敦厚的理性关照。

这三个人的作品中,最喜欢莫言的《生死疲劳》、《丰乳肥臀》、《檀香刑》、《蛙》和《红高粱》,短篇则极喜欢他的《透明的红萝卜》;余华的作品则是喜欢《活著》、《许三观卖血记》和《在细语中呼喊》;王小波的散文是我的最爱,他的小说则看过那三本「时代」系列,但由于多种原因,没有看完。

在所有这些我读过的当代作家中,个人认为最好的,还想再次阅读的也有三部——莫言《生死疲劳》、余华《活著》和陈忠实《白鹿原》。

这三部作品如果只选一部,那么我选择《生死疲劳》,因为我从这部莫言小说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尤其是写作的技巧和构思故事、讲故事的技能,学到了作为一个写作者应该具备的原始的「洪荒之力」。也借此机会,向莫言老师致敬!

2017.11.25


余华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作家。他以白描的手法,以简约的语言,勾划出残酷的生活,深遂的人性,用轻喜剧化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小人物的生活窘困,不动声色地表达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批评态度。余华笔下的人物的描写基本靠人物语言来展现人物的个性,从个性再展开到人物的命运,自然自章。余华笔下的人物基本是以悲剧结局,看似跟人物的个性相关,其实也是跟时代的动荡相关。用平白无奇的语言撼动了读者的心灵。


我最喜欢的中国当代作家是王蒙、张洁、张炜、史铁生、迟子建。上述五位作家的文学创作水平和成就远超莫言、陈忠实之流。概括起来说,前五位是热衷于审美追求的作家,后二位则是迷醉于重口味的审丑趣味的...作家。


哈哈哈,韩寒、郭敬明之流也配?韩寒抛开代笔、郭抛开抄袭不谈,韩的文学素养就是个二流吧,郭敬明连文学的边都不沾。莫言就那样吧,虽然捧了个诺贝尔文学奖,抛开中国政府的努力不说,离开陈安娜,他就是中国文学流,国际不入流呀。莫言获奖,陈丹青第一个给陈安娜发去祝贺。余华的也看过,嗯,和莫言,贾平凹水平一样,他们风格有相似处。史铁生没看过,三毛只看过几篇文章,不评。张爱玲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排名前三没问题,从纯文学角度,比鲁迅强,与沈从文各有千秋。


中国当代作家很多,而且都在创作上独树一帜,成为赞美生活讴歌时代的先锋,但在众多的作家中,我很喜欢余秋雨的散文,他的《文化苦旅》语言流畅,结构清晰,主题深刻,感情真挚,让人读后好似喝了一杯柠檬汁,甘甜适口,润心清爽,不仅仅是一种散文唯美的欣赏,但在我读后的笔记里,留下的却是一种时代美好正能量的传播。,,这是我读余秋雨散文的点滴体会,不访大家去读一读,或许比我理解的深,体会的更有新意,喜欢佘秋雨的散文都来说几句吧,他的散文能给你精神上的力量,创作上的文字留香。,,,,,,秋水秋雨秋色美,余秋雨,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祟拜的偶像,我喜欢余秋雨。(作者,秋水)


好作家就一个标准:作品传世时间。一部文学作品和音乐一样,流传越久越好。流传1年?2年?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1000年?

可以对照。当代的作家1900后,鲁迅,沈从文,老舍等。1950后,2000前,陕西三杰,余华,王朔等。2000后,快餐作家一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