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喜歡的當代作家而言,有馬原、莫言、王小波、餘華,當然當代作家很多,我的閱讀有限,所以就推薦這四位我喜歡的作家吧!

馬原,中國當代「先鋒派」小說的開拓者之一,在當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其著名的「敘述圈套」開創了中國小說界「以形式為內容」的風氣,影響了一大批年輕作者。推薦《虛構》《岡底斯的誘惑》。

莫言,原名管謨業,2012年10月11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闡述的獲獎理由是:「莫言用魔幻現實主義融合了民間故事、歷史和現實。他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起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時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點。」在中國,莫言是想像力一流的作家之一。推薦《檀香刑》《蛙》。

王小波,1952年5月生於北京,1997年4月突發心臟病死於北京郊區一個寫作間,其後被人發現。與其孤單地死一樣,他生前也是孤單的,辭去大學教職後成為自由撰稿人,他寫隨筆、雜文、劇本、小說,寫了不少,勉強出了幾本書,也不為人所知。他內心很清楚,「我寫的東西一點不熱門,不但掙不了錢,有時還要倒貼一些。」但他仍自信滿滿,「我相信我自己有文學才能,我應該做這件事。」他說,「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事實上,20世紀90年代,文壇如果沒有出現王小波,中國當代文壇有那麼一點寂寞。推薦《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我的精神家園》《沉默的大多數》。

餘華,以其特有的思維方式、感覺方式、風格在先鋒派作家中獨樹一幟,在20世紀80年代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先鋒作家之一。我喜歡先鋒階段的餘華。 餘華早期小說便在於他找到了一個不同於常人的觀察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模式,那就是建立在殘忍本性基礎上的人性惡,而暴力則是人性惡的最好載體。他自己坦言:「暴力因其形式充滿激情,他的力量源自於人內心的渴望,所以它使我心醉神迷。」所以,血腥而殘酷的暴力景觀成了餘華早期小說的基本色調。 推薦《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

另外,還推薦殘雪、閻連科、格非、畢飛宇這幾位作家!


汪曾祺和史鐵生。

覺得生活無聊看汪曾祺,覺得活不下去想死看史鐵生。

作為以生活節奏快著稱的上海人民的一員,生活中難以擺脫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壓力,隨之而來的也就是情緒的不穩定。總有那麼一段時間腦子裡不停的抱怨生活都是工作。天都是灰的,雲都是重的,無一絲明快的色彩可言。這種時候我會選擇把自己躲在汪老的書裏,尤其是他人生後期的文章。汪老這一生並不順利。曾因為京劇劇本《範進中舉》被劃定為右派,下放張家口沙嶺子勞動。文革時期又因此被關進牛棚。所以汪曾祺後期的作品字裡行間都充溢著創傷痊癒後的釋然與透徹。和許多經歷過文革的作家相比,同樣是雲淡風輕,汪老的文章雖然溫暖治癒卻仍是留有當時傷口的疤痕。這也是我格外喜歡他的原因,我會在他的傷疤裏看到我自己的傷,再通過他的文字讓自己的傷痕慢慢結痂。

再說下史鐵生,《我與地壇》相信大家都讀過。文中母親為兒子默默祈禱卻又怕傷兒子的自尊不敢讓他看見的場景總是一遍遍的在我腦海浮起。可能某個時候,你我都是史鐵生吧,我們的父母則是那個只能用祈禱來自我安慰卻又小心翼翼害怕傷害我們情感的媽媽。

「死是命中註定的,所以不著急死啊」,「先別去死,先試著活一活」史鐵生癱瘓截肢後對於生命的體驗與哲學試用於每一個有過輕生念頭的人。很多人只愛母親那篇,其實我反倒喜歡作者回憶童年,回憶舅舅的文字。正是曾經體驗過的美好,才讓如今的痛苦格外難以忍受。也正是這美好,讓我們無論如何都願意忍受下去。其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靠著美好回憶取暖,靠著那些我們愛並愛著我們的人發電,支撐我們走向新的一輪日出。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史鐵生。


我心目中中國作家的前三名是:餘華、路遙、陳忠實,賈平凹、莫言是候補。

1:莫言首先是作家,纔是其他。作家,文章寫的好,是本份,其他只是愛好。

2:當年一副《沁園春雪》拍的百萬,現在跌到了幾千塊一副,當年是因為剛獲諾貝爾文學獎,風頭正勁,現在只不過是大眾回歸理性的過程罷了。

3:當年是當紅炸子雞,現在是過氣老幫菜,從明星到作家,這個規律,概莫能外。

4:莫言獲的諾貝爾文學獎,有人說他是頂級大師,這個說法是有待商榷的,我的理解是,他是優秀作家,但到不了我心目中的前三名,我心目中的前三名是:餘華、路遙、陳忠實,賈平凹是候補。

5:正所謂,文無第一,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保持你自己的價值觀就好。

6:莫言,能得諾貝爾,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是幫助過他的很多人努力的結果,其中有他的寫作風格,有張藝謀的《紅高粱》電影,有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有鞏俐、姜文等的鼎力相助,這是個合力,機緣的結果。

7: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歷史瑰寶,書法的流傳跟有名的名勝古蹟是一個道理,先是有文化,歷史背景,然後有高山,大河,才稱得上名勝。書法同理,先是你自己成為大咖,不管是文化上,還是政治上,還是旅行上,然後是你會寫字,那你的字就是有市場,但恆不恆久,能不能傳代,那得看你的機緣和自身的含金量了。

8:人有主業,有愛好,主業要精,愛好就是修身養性,所以我也要想莫言學習,可以適當培養一兩個個人愛好。

9:文章千古事,下筆鬼神驚。不管是文章,還是書法,不下大功夫,是去不到真經,到不了彼岸的。


史鐵生,他活得太睿智太通透了,這一生。

文字裡面對人生意義思辨性的思考,可以說是我開啟我人生觀的啟蒙。

《我與地壇》,史鐵生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的時候。

我也開始試圖去尋找自我生命的意義。

在這條路上,史鐵生的文字陪伴了我很久很久。

你會不會時常有不想和別人分享一些事情的時候,譬如戀愛的細節?

史鐵生有說過這樣一段話。

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它們無法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們的領地只有兩處:心與墳墓。比如說郵票,有些是用於寄信的,有些僅僅是為了收藏。

是的呢,有些事僅僅是為了收藏。

你會不會有看到別人和自己的差距,感嘆生命有三六九等的時候?

史鐵生斬釘截鐵的講過:「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於對抗命運而言,會不會更有力量。

時常感到孤獨的時候請你和史鐵生的思想做朋友吧。

史鐵生說過:「人生有三種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來只能註定是自己,人生來註定是活在無數他人中間,並且無法與他人徹底溝通。這意味著孤獨。第二,人生來就有慾望,人實現慾望的能力,永遠趕不上他慾望的能力。這是一個永恆的距離。第三,人生來不想死,可人生來就是在走向死。這意味著恐懼。」

史鐵生睿智在於有一套自己的思考體系,看透了人生的本質。所以哪怕沒辦法站立,他也能笑著坦蕩的說「和我一同笑看。」


當代作家作品,就我個人的閱讀視野而言,有這麼幾位:莫言、餘華、王小波、賈平凹、王安憶、格非、遲子建、蘇童、張煒、陳忠實、路遙等人。

最喜歡的就是前三個——莫言餘華王小波,這三位寫作者各有特點,他們的全集我也基本上都翻閱過,如果將這三個人做一對比的話,我覺得莫言是汪洋恣肆的語言狂歡;餘華是簡練乾脆的世象白描;小波是智慧敦厚的理性關照。

這三個人的作品中,最喜歡莫言的《生死疲勞》、《豐乳肥臀》、《檀香刑》、《蛙》和《紅高粱》,短篇則極喜歡他的《透明的紅蘿蔔》;餘華的作品則是喜歡《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和《在細語中呼喊》;王小波的散文是我的最愛,他的小說則看過那三本「時代」系列,但由於多種原因,沒有看完。

在所有這些我讀過的當代作家中,個人認為最好的,還想再次閱讀的也有三部——莫言《生死疲勞》、餘華《活著》和陳忠實《白鹿原》。

這三部作品如果只選一部,那麼我選擇《生死疲勞》,因為我從這部莫言小說中學到了許多東西,尤其是寫作的技巧和構思故事、講故事的技能,學到了作為一個寫作者應該具備的原始的「洪荒之力」。也藉此機會,向莫言老師致敬!

2017.11.25


餘華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家。他以白描的手法,以簡約的語言,勾劃出殘酷的生活,深遂的人性,用輕喜劇化的藝術手法展現了小人物的生活窘困,不動聲色地表達了他對人性和社會的批評態度。餘華筆下的人物的描寫基本靠人物語言來展現人物的個性,從個性再展開到人物的命運,自然自章。餘華筆下的人物基本是以悲劇結局,看似跟人物的個性相關,其實也是跟時代的動蕩相關。用平白無奇的語言撼動了讀者的心靈。


我最喜歡的中國當代作家是王蒙、張潔、張煒、史鐵生、遲子建。上述五位作家的文學創作水平和成就遠超莫言、陳忠實之流。概括起來說,前五位是熱衷於審美追求的作家,後二位則是迷醉於重口味的審醜趣味的...作家。


哈哈哈,韓寒、郭敬明之流也配?韓寒拋開代筆、郭拋開抄襲不談,韓的文學素養就是個二流吧,郭敬明連文學的邊都不沾。莫言就那樣吧,雖然捧了個諾貝爾文學獎,拋開中國政府的努力不說,離開陳安娜,他就是中國文學流,國際不入流呀。莫言獲獎,陳丹青第一個給陳安娜發去祝賀。餘華的也看過,嗯,和莫言,賈平凹水平一樣,他們風格有相似處。史鐵生沒看過,三毛只看過幾篇文章,不評。張愛玲是中國最好的作家,排名前三沒問題,從純文學角度,比魯迅強,與沈從文各有千秋。


中國當代作家很多,而且都在創作上獨樹一幟,成為讚美生活謳歌時代的先鋒,但在眾多的作家中,我很喜歡餘秋雨的散文,他的《文化苦旅》語言流暢,結構清晰,主題深刻,感情真摯,讓人讀後好似喝了一杯檸檬汁,甘甜適口,潤心清爽,不僅僅是一種散文唯美的欣賞,但在我讀後的筆記裏,留下的卻是一種時代美好正能量的傳播。,,這是我讀餘秋雨散文的點滴體會,不訪大家去讀一讀,或許比我理解的深,體會的更有新意,喜歡佘秋雨的散文都來說幾句吧,他的散文能給你精神上的力量,創作上的文字留香。,,,,,,秋水秋雨秋色美,餘秋雨,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祟拜的偶像,我喜歡餘秋雨。(作者,秋水)


好作家就一個標準:作品傳世時間。一部文學作品和音樂一樣,流傳越久越好。流傳1年?2年?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1000年?

可以對照。當代的作家1900後,魯迅,沈從文,老舍等。1950後,2000前,陝西三傑,餘華,王朔等。2000後,快餐作家一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