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趣闻:大家到新疆旅行,是否知道古西域有可以聆听的说法

西域亦可听,尤其古西域。说起西域,大家普遍认为就是今天的新疆,其实不然,它囊括的范围应该比如今的新疆更大一些,这一点,很多人是不知道的。

所谓的“古西域”,泛指当今的甘肃、内蒙古西部地区、新疆和中亚、西亚等地区。在古代,社会动荡不安,中原混战,各民族大量西迁,民族音乐文化以及中外音乐文化在古西域都得到了广泛的交流。

就拿今天我们知道的一些佛教遗址来说,比如甘肃的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新疆的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拜城克孜尔千佛洞等石窟中的伎乐人和伎乐天等都提供了形象的材料。

那时的古西域音乐,上承秦汉传统音乐,又融合了国内各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而获得新的发展,它为古西域音乐发展的高度成就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它位于祖国西部,总面积约数百万平方公里。同样有着数万年的人类活动史,区域内遍布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遗址。

至今考古工作者在其境内已发现自新、旧石器时期至清代的古文化遗址近万处,古墓葬数万座,出土文物数十万件。而且,古代西域的音乐文化从那些出土文物及民间村落的许多乐器中都有影子,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4000年前古西域地区的人们就建设起最为富饶的家园,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他们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旅行趣闻:大家到新疆旅行,是否知道古西域有可以聆听的说法

很多了解音乐历史的人也许知道,在西域古代民族中,龟兹人的音乐发展较快。这个民族能够广泛吸收汉族及其他各族的音乐,所以它突破了原来结构较为简单的“歌曲” “舞曲”或“解曲”的形式,而有了结构比较复杂的大型乐曲“大曲”。

“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开放的民族文化意识,自然滋生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华夷一家”,在唐朝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众所周知,唐朝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大融合,这种融合是随着宗教传播和商业贸易活动,而展开和实现的。

在汉族文学艺术中,西域也是用作“听”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再去细听中央乐团合唱团演奏的《阳关三叠》。惜别、伤感、苦盼之情,充盈于曲中,情真意切,听来不免令人生出对友人或恋人的思念之情,真有歌罢泪溅的韵味。

玉门关与阳关,之所以在古人眼里是那么的牵肠挂肚,在我看来,是因为自此往西便已走出中土,进入异域他乡,故土已渐行渐远,依稀模糊,只有梦里相忆,曲中寄思。

很多人都知道,西域是乐舞之乡,当然可以听。而对于中原人来说,西域可是离别之地,更应该“侧耳听”。由此我更加觉得,古西域应该仔细去聆听。

如果大家到新疆旅行,不妨试一试去聆听古西域,一定会有收获的哦。

旅行趣闻:大家到新疆旅行,是否知道古西域有可以聆听的说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