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嘉峪关圈子

嘉峪关,快要消失了......

随著城市的发展

一栋栋高楼大厦的崛起

嘉峪关,随著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变得熟悉又陌生

美丽嘉峪关

十几年的发展

嘉峪关给我们带来了很多

也带走了很多

曾经大街上那些习以为常的画面

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

如今何在?

◆ ◆

曾经大街上那些习以为常的画面

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

如今何在?

爆米花

黑色葫芦状的「炮筒」炉子在柴火上转,不一会儿就会听到「砰」的一声,白花花的米泡儿就哗啦啦出来了,香惨了!

糖人

过年的时候,一定要买一个,现在还有得卖,但越来越少了!

糖稀

焦糖色的糖浆在两根竹签之间拉出长长的丝,浓浓的麦芽香味慢慢散开,舌尖尝到的是丝滑润泽的香甜,吃拉丝糖的乐趣便在于此。口感香糯,入喉津甜,无限留念、无限回味。

棉花糖

竹签子悠悠地转啊转,竟然转出了一朵又一朵白云。甜甜的,软软的,好像幸福那么大。放学后买一根,香甜感觉满溢心田。现在也卖的形状颜色多了起来,但是再也没有童年的感觉!

那些年,家里东西破了喊师傅上门补、刀钝了有磨刀匠、屋漏了找捡瓦人……

剃头匠

一个煤炉子烧一锅开水,一根板凳,剃一个头两块钱,绝不多收,师傅手艺好,平头剪得那叫一个顺,如今已被各种高消费的理发店替代了。

弹棉花

小时候家家户户要做被褥都会去找弹棉花的工匠,随著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一堆棉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小时候有新被子盖也是很幸福的事!

磨刀匠

「磨剪~~刀,菜刀~~~~",长吆喝似乎总会或近或远的响起。老大爷扛著一条板凳,上面有磨刀石,齿轮什么的,看他拿著菜刀在磨刀石上哗哗哗的来回磨著,不一会儿菜刀就像新的一样了?

修表匠

放大镜、酒精灯、镊子,还有灵巧的手是他们的兵器。小作坊里凝固了他们的人生画卷,见证了时间的游走。现在大家都有手机了,戴表的也越来越少了!

补锅

以前谁家的铁锅烧穿了,又不舍得丢的话,就拿出来给师傅补一补。很多人家的锅都是补了再补,一用就是好几年。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锅破了就换新的,而补锅这个手艺就渐渐地消失了。

吆喝声最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穿梭于小巷中的买卖人,洪亮的吆喝声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冰棒冰棒

早年,街头巷尾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吆喝声。小时候,高一声低一声的吆喝,常常响起在街头巷尾,伴随著木块敲击木质冰棒箱子的「啪啪」声响。

磨剪子唉,炝菜刀」

吆喝声故意拉得很长,一声接一声从巷里传出,就像童谣一般,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那些与一代人记忆有关的地方消失了,有多少怀念和追忆,在以后的日子里逐渐模糊或者更加清晰!

火车站

多年前的嘉峪关车站长这样!只要是出远门的人都要从这里出发。

城楼

多年前的城楼依然那么巍峨!

文化宫

那时候的文化宫还长这样。

百货大楼

那时候,但当时也是独一无二的,绝对的地标。

酒钢职工游乐园

那时候,有个地方叫酒钢职工游乐园,是嘉峪关最大的公共游乐场所,也是嘉峪关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每天都会有老年人在那里唱戏、打牌、聊天。

越发展,越消失

很多熟悉的东西不见了

很多新奇的东西冒出来了

嘉峪关,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嘉峪关,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

为我们大嘉峪关点ZAN

关于我们:

发起人孙春光 学历: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保送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 。

现担任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EMBA联盟专委会秘书长;北京左右逢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中关村众筹联盟发起单位之一、监事长单位;爱投(ITOU)高管会创始发起人;IT高管会创始发起人;陈香梅公益基金会天使荣耀基金理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