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 嘉峪關圈子

嘉峪關,快要消失了......

隨著城市的發展

一棟棟高樓大廈的崛起

嘉峪關,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

變得熟悉又陌生

美麗嘉峪關

十幾年的發展

嘉峪關給我們帶來了很多

也帶走了很多

曾經大街上那些習以為常的畫面

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

如今何在?

◆ ◆

曾經大街上那些習以為常的畫面

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

如今何在?

爆米花

黑色葫蘆狀的「炮筒」爐子在柴火上轉,不一會兒就會聽到「砰」的一聲,白花花的米泡兒就嘩啦啦出來了,香慘了!

糖人

過年的時候,一定要買一個,現在還有得賣,但越來越少了!

糖稀

焦糖色的糖漿在兩根竹籤之間拉出長長的絲,濃濃的麥芽香味慢慢散開,舌尖嘗到的是絲滑潤澤的香甜,喫拉絲糖的樂趣便在於此。口感香糯,入喉津甜,無限留念、無限回味。

棉花糖

竹籤子悠悠地轉啊轉,竟然轉出了一朵又一朵白雲。甜甜的,軟軟的,好像幸福那麼大。放學後買一根,香甜感覺滿溢心田。現在也賣的形狀顏色多了起來,但是再也沒有童年的感覺!

那些年,家裡東西破了喊師傅上門補、刀鈍了有磨刀匠、屋漏了找撿瓦人……

剃頭匠

一個煤爐子燒一鍋開水,一根板凳,剃一個頭兩塊錢,絕不多收,師傅手藝好,平頭剪得那叫一個順,如今已被各種高消費的理髮店替代了。

彈棉花

小時候家家戶戶要做被褥都會去找彈棉花的工匠,隨著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一堆棉花被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小時候有新被子蓋也是很幸福的事!

磨刀匠

「磨剪~~刀,菜刀~~~~",長吆喝似乎總會或近或遠的響起。老大爺扛著一條板凳,上面有磨刀石,齒輪什麼的,看他拿著菜刀在磨刀石上嘩嘩嘩的來回磨著,不一會兒菜刀就像新的一樣了?

修表匠

放大鏡、酒精燈、鑷子,還有靈巧的手是他們的兵器。小作坊裏凝固了他們的人生畫卷,見證了時間的遊走。現在大家都有手機了,戴錶的也越來越少了!

補鍋

以前誰家的鐵鍋燒穿了,又不捨得丟的話,就拿出來給師傅補一補。很多人家的鍋都是補了再補,一用就是好幾年。現在大家生活條件好了鍋破了就換新的,而補鍋這個手藝就漸漸地消失了。

吆喝聲最能反映當時人們的生活,穿梭於小巷中的買賣人,洪亮的吆喝聲成了一代人的記憶。

冰棒冰棒

早年,街頭巷尾時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吆喝聲。小時候,高一聲低一聲的吆喝,常常響起在街頭巷尾,伴隨著木塊敲擊木質冰棒箱子的「啪啪」聲響。

磨剪子唉,熗菜刀」

吆喝聲故意拉得很長,一聲接一聲從巷裡傳出,就像童謠一般,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

那些與一代人記憶有關的地方消失了,有多少懷念和追憶,在以後的日子裡逐漸模糊或者更加清晰!

火車站

多年前的嘉峪關車站長這樣!只要是出遠門的人都要從這裡出發。

城樓

多年前的城樓依然那麼巍峨!

文化宮

那時候的文化宮還長這樣。

百貨大樓

那時候,但當時也是獨一無二的,絕對的地標。

酒鋼職工遊樂園

那時候,有個地方叫酒鋼職工遊樂園,是嘉峪關最大的公共遊樂場所,也是嘉峪關人們休閑的好去處,每天都會有老年人在那裡唱戲、打牌、聊天。

越發展,越消失

很多熟悉的東西不見了

很多新奇的東西冒出來了

嘉峪關,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嘉峪關,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

為我們大嘉峪關點ZAN

關於我們:

發起人孫春光 學歷:天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本科、保送通信與信息系統碩士 。

現擔任全國工商聯民辦教育出資者商會EMBA聯盟專委會祕書長;北京左右逢源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夥人;中關村眾籌聯盟發起單位之一、監事長單位;愛投(ITOU)高管會創始發起人;IT高管會創始發起人;陳香梅公益基金會天使榮耀基金理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