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斯.霍夫曼《勇者不惧:拯救福特,企业梦幻CEO穆拉利》.jpg 译自:American Icon:Alan Mulally and the Fight to Save Ford Motor Company

 作者:布莱斯.霍夫曼〔Bryce G. Hoffman〕

 译者:许瀞予

 类型:商业│企管

 出版:宝鼎│2014年02月03日

连结:博客来读册生活

总结:书很厚,将企业的失落与成功过程描述的巨细靡遗,看时要有点耐心。

不负责任の私人评分表:「逢人推荐」★★★★☆

 

 

文/起司贝果

如欲转载、引用请先告知且注明出处和作者。严禁凿盗图文,违者必究。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 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由亨利.福特于美国密西根州迪尔伯恩创立,是一间生产汽车的跨国企业,早期以高效率、高工资及低售价的结合成功打入市场,此产业观念在后来被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 , 1891-1937〕称为福特主义。

 

感谢宝鼎提供试读机会

 

※ 灰白色处即涉及重大剧情内容,其余皆可安心观看服用 ※

「底特律」是美国密西根州最大的城市,也是重工业制造中心,尤其在最景气蓬勃发展之际,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以及克莱斯勒──总部更设立于此。不过,昔日象征繁荣、显贵的汽车产业好景不在,早已于一波又一波的经济衰退中,被高油波动和金融风暴等各种危机击溃,步向日落西山。

如今,曾统治著这块大饼的跨国企业纷纷挂冠求去,最后不是落魄地向政府请求金援,不然就是得连国家挹助都没有的情况下,带著被并吞抑或收购的屈辱,被清算总资产,但为何在一片哀鸿遍野里,曾被最不看好的「福特汽车」最终能杀出重围?从信用等级降为垃圾债券跌宕中,与破产边缘的谷底翻盘,一举跃上舞台,开出一季优于一季的财务红单?勇者不惧:拯救福特,企业梦幻CEO穆拉利》描述的正是这样一个东山再起,又激励人心、深富鞭策效力的真实故事。

作者布莱斯.霍夫曼身为一位获奖无数的记者,相当懂得罗织重点,不仅条理分明的从创办人亨利.福特一手创立王国开始讲起,也带出了陈腐、守旧的企业文化,是如何让这道烂疮变成恶瘤:为了保证权力在握,所以众加高阶主管玩著双面游戏,在本该据实以告、研讨未来行进方针的会议里,每个人都想尽办法作假、推卸责任。但是,无孔不入的遗毒不只是内部互揭疮疤的诡异状态而已,包含董事会的介入、劳资纠纷、裁员,乃至外部诉讼、顾客对产品失去信心等种种因素,都是对这品牌一次又一次无情的沉重打击。

书里,曾经不只一次提起复杂的人事角力与政治斗争,由作者的许多访谈资料中,看得出扎实的情报搜集和查证工夫,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体会绝地逢生的阵痛过程,是多么不容易。

从初始「福特汽车」研发新车款的品质不彰、设计平庸、控管失当等缘由,到后来贾克.纳瑟失败的多角化策略等,我们越深入了解,就越觉得改造这头伤痕累累的野兽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虽然在此期间,执行长历经转手,不是没人兴起过力挽狂澜的念头,或想拯救越渐沉沦的福特企业,但面对根深柢固的陋习、弊端,大家还是选择裹足不前,无奈停滞在自己的小圈圈里,不然,就是魄力不够遭到重重阻碍,这点从不同以往的福特家族成员──比尔.福特──的负隅顽抗中,最能道尽一切。

顶著「波音救星」头衔,艾伦.穆拉利这位带领「福特汽车」转亏为盈的角色,首先也是和前人一样遭到许多质疑,这庞大声浪不仅是来自福特家族背后的压力,还有公司上下同仁的疑虑。诚如书里所说的,在以阳刚为风气的产业里,你必须够强悍才能在这股污浊中幸存,然而,这位厉害的领导人,显然也跟许多引领龙头的CEO相同,不断做出旁人深感讶异的决策,包括重新整顿萎靡不实风气、合并资产、将众多车款淘汰,做出顾客想要的产品等等......,这由上到下的一连串改革计划,让穆拉利证明自己并非只是口说无凭的空降兵,纵然没有实际在汽车产业经过任何磨练,但走马上任的他却以自身胆识和独到剖析,显现出执行长宏远的眼光,一一看出弊病并具体执行了整合,大刀阔斧地展现决心。

也许我们没有主角擅用团队合作的技巧,也没机会做出动辄牵动数亿美元的重大决定,但穆拉利令人激赏的地方,不仅是他在旁人看不出危机时就可遏止灾难的才能,或是让彼此勾心斗角的力量消灭,最后齐心协力为公司整体福祉的化腐朽为神奇之力量,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在现实窒碍难行时,却能不畏困境的勇气,而那正是每个人不用靠先天,倚恃后天训练就能拥有的。这是我学到最为宝贵的一课。

 

「我们在家里的每件事都具有高度竞争性,」比尔回忆道。他描述纸牌或其他小游戏在他家如何变成竞赛。「即使是晚餐后简单的游戏也会转变成一场割喉战。在我们家不会有优雅的胜利者,也不会会风度翩翩的失败者。」

 

延伸阅读



 

雪柔.桑德伯格《挺身而进》 挺身而进/雪柔.桑德伯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