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地处黄海之滨的连云港市赣榆区,是江苏的“北大门”,下辖15个镇42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96.89万人,辖区内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13家,其中直属医疗卫生机构6家,乡镇卫生院24家,村卫生室555家,民营医院等128家。近年来,赣榆区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聚焦能力提升,聚力改革创新,不断壮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公共卫生服务。

“四位一体”,构筑群众健康“防火墙”

不久前的一个清晨,青口中心卫生院里人头攒动,前来参加活动的群众络绎不绝,由该卫生院开展的党建助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扶贫义诊免费送药以及H型高血压免费筛查送药活动正在进行。“我们团队负责3个村卫生室,每个月开展一次义诊,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对高危人群还增加了血生化、尿常规等项目检查。”该院副主任医师程宏娟介绍。在赣榆区各个乡镇,这样的活动定期开展,在群众中广受好评。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为提升慢病管理、老年人体检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管理水平,2016年以来,赣榆区实施以H型高血压项目为突破口的“四位一体”工作,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H型高血压惠民项目和规范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统筹部署、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引领惠民工程、以惠民工程促进慢病管理的良好局面。

为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赣榆区出台了《H型高血压筛查与脑卒中防控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四位一体”和党建助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等方案,组建项目管理办公室,强化项目培训和指导。如今,在赣榆各村镇,经常可以看到基层医护人员走街串巷,为老年人量血压、测血糖,开展健康体检的情景。目前,该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40%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达70%以上,个性化签约率达19.2%。

多点发力,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现在瞧病比以前方便多啦,在乡卫生院就能抽血化验、拍片子,不用坐车去县城大医院。听大夫说,俺的血是送到县医院查,拍的片子也是县医院专家帮着瞧的,费用还能多报销,政策越来越好了。”说起到乡卫生院看病的变化,龙河东吴村的吴大爷满怀欣喜。龙河卫生院是赣榆区内一家非镇驻地卫生院,医疗设备、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以前如果遇到复杂的问题和检查,老百姓需要坐车近1个小时到区里医院看病,如今,这种情况已经改变。

2016年起,赣榆区卫生健康委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打造由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牵头,全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共同参与的两大医联体,使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共建、协同发展。依托两家龙头医院,建立了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心电超声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等“五大中心”,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实现一体化管理。2018年,连云港市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以赣榆区等为试点开展了“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基金管理方式改革,着力构建利益共享与分担机制。

目前,赣榆区已经相继成立了覆盖区、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等9个专科联盟,使患者在镇、村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科医生提供的健康咨询、治疗康复指导等服务。

强基固本,推动“大基层”体系建设

2016年春,异地新建、总投资2000余万元的塔山镇卫生院正式启用。崭新整洁的大楼、先进的设施设备、花园式的温馨环境,让诊疗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2018年,塔山镇卫生院被确认为区域性基层医疗卫生中心,并达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服务能力。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塔山镇卫生院的”华丽转身“,是近年来赣榆区推动“大基层”体系建设的侧影。近年来,赣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工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2015-2017年,该区基层卫生投入连续增长,累计投入4.84亿元。为进一步壮大基层卫生资源总量,区政府每年出资购买40个基层卫生岗位,按学历给予资金补助,每千人口执行协议工资的基层卫生骨干人才数为0.08人。

同时,为进一步激发基层卫生运行活力,赣榆区还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劳务补助、各级经费补助等单独核算机制;建立赣榆区医保药品服务费用谈判机制,开展医保组团集中谈判,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和药品、高值耗材等费用的激励约束作用。2018年,赣榆区门诊报销基金较2017年翻番,签约居民报销基金再增50元。

目前,赣榆区累计创成省示范卫生院14个、卫生室40个,创成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5个,全区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覆盖率达87.5%,基层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达81.5%。

责任编辑:屠海燕 吕萌萌

编辑:李旭 制作:张昕蕊

校对:祁晶 技术管理:李亚威

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25) 84407424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