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禄(左一)在法律扶助基金会陪同下,到司法院前请求召开宪法法庭。(图/记者吴铭峰摄)

▲王光禄(左一)在法律扶助基金会陪同下,到司法院前请求召开宪法法庭。(图/记者吴铭峰摄)

记者吴铭峰/台北报导

布农族猎人王光禄,因使用猎枪狩猎遭判刑3年6月定谳,但本案也引发原住民狩猎文化与现有法制冲突问题。检察总长为此提出非常上诉,最高法院审理后,首度以最高法院名义声请司法院大法官解释。而人权团体与王光禄在1日到司法院前陈情,除递交理由书外,也请求大法官召开宪法法庭,公开辩论本案。

王光禄表示,他自己的案件事小,但牵涉的法律上意义重大,希望不要再有下一个王光禄出现。

至于法律扶助基金会律师谢孟羽也指出,《宪法增修条文》第10条第11项及第12项明定中华民国肯定原住民族的多元文化,并应积极维护发展之。然而什么是原住民族文化,应该要由原住民族自己定义。原住民族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泛黄的历史文献,大法官仅从法律文件是无法得知原住民族文化的全貌的,因此我们希望大法官释宪会议能开庭,亲自听听猎人的声音,给部落族人一个陈述的机会,真正落实宪法肯定原住民族文化的价值。

而这次王光禄等人除释宪案理由书以外,也希望司法院大法官会议声请召开宪法法庭行言词辩论,期盼透过大法官与原住民猎人的对话,能真正理解并尊重原住民族之传统习俗、文化及价值观,进而保障原住民的权益。此外,也希望借由本次记者会让社会各界能够了解本次声请开庭的诉求,并建立起社会对原住民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共感。

本案发生于2013年7月,当时54岁的王光禄因年迈母亲想吃肉,便在台东山区狩猎,猎到一头台湾长鬃山羊与一头山羌后,被警方以持有非自制猎枪及猎杀保育类动物逮捕,最后被检方以违反《枪砲弹药刀械管制条例》和《野生动物保育法》起诉。最高法院最后将他判刑3年6月,并科罚金7万元定谳。但前检察总长颜大和认为本案有法律上疑义,因此提出非常上诉,最高法院受理后,也公开召开言词辩论庭审理,并在去年9月底作出裁定,认为本案有违宪之虞,因此首度以最高法院名义,向司法院大法官声请释宪。

▼王光禄希望不要有下一个王光禄出现。(图/记者吴铭峰摄)

▲▼王光禄。(图/记者吴铭峰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