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针车2台(布边跟平车)、熨斗、烫马、烫凳、剪刀两把(裁衣跟剪线)、尺两把(直尺跟皮尺)、镊子两支(打扣子跟拆线)钻子、拆线器、糨刀、糨碗、线、针、顶针、刀片、喷水壶、粉线袋等一共是21种都是中装裁缝师不可或缺的工具


今天我整理出其中的14种需要特别介绍的工具,快来一起认识吧!

 

喷水壶:分成三种阶段,最ㄧ开始是拿碗装水,师傅的嘴就是喷水壶后来随著卫生观念的普及,更改成第二种,也就是Barber理发用的喷水壶(优点是能控制水量,喷洒较为均匀),第三种就是现在常见的喷水壶。之所以变成第三种的原因是因为第二种的工具已经买不到了。喷水壶的用途在整理布料与熨烫时居多。


 第二种喷水壶

  

第三种喷水壶

  

 



镊子:分成两种,一种头较圆的是用来打钮子用的,另一种则是用来捡线头、拆车线。

  左边是尖的镊子,右边是圆版的

 

 




剪刀:裁衣服用。大部分裁缝师都有两把以上,用来跟特殊面料交互使用(剪普通料子跟有珠片的料子时会分开),剪刀通常是学徒出师时,师傅赠予的礼物,听师傅说他出师时(大概民国57年)已经没有这项制度了。据说以前出师,会举办谢师宴,宴请同行的老板并昭告各家祺袍店,表示学徒已经学成出师。


以前的剪刀大多委托跑单帮 飞去香港、中国、日本购买。


早期的磨刀师傅都会将他的电话颗在客人的手机上(下图的「7136276」就是磨刀师傅的电话号码)

 

 


 

拆线器:我们工作室近年才开始使用,以前都是用镊子或钻子来拆线。由于拆线器多为塑胶材质,所以要记得避开熨斗。

 

  

 

刀片:拆暗扣及拉链,因为拉链是回针缝缝制,所以用刀片拆会比拆线器来的方便快速。

  

 


针:通常桌板上都是用一号针作为别针使用,而手缝针则是用八号针,有些师傅为讲究速度会使用更小的九号来缝制,还有一种特大的针,是做棉袄用的「行」针。

 

  

 

针车:我们都是用脚踩不插电的传统缝纫机,虽然速度慢,但在嵌、档、绲的制作上,却相对方便控制。

  

 

 

烫凳:就是早期的烫马,是用奶粉罐跟桌板布手作而成,是整烫时不可或缺的工具,即便现在有了烫马,烫凳在某些角度的使用上还是比烫马好用。

  

烫凳

 


烫马

  



粉线袋:宛如时装师傅的粉土与弯尺,中装师傅的手法能单用粉线画出袖口 、领口 等等线条,是打版做记号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也是中装裁缝工艺的代表,实际操作的时候,它的强大功能最让人觉得惊艳。

  

 

 




熨斗:这部份 上一篇有介绍过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 点我进入连结

 

 

糨糊刀:有铜制跟白铁制及塑胶三种,糨糊的使用,在中装制作中占比很高,所以前两种优越的弹性与耐用性就成了师傅的首选。

  

 

 




直尺与皮尺:有别于时装师傅及台湾布商惯用的日本尺与台尺,我们工作室使用的是较为罕见的广东尺,跟台尺比:台尺三尺=广东尺两尺四=台尺一码。而中装师傅不是用广东尺 就是上海尺为主。

  

上面的直尺是广东尺,下面是公分的皮尺

 

 




钻子:做记号及拆线用,用法有点类似拆线器,通常跟镊子搭配拆线使用,或是做为绲边跟口袋等细部工作时调整角度之用。

 

 

 

 

线:绵线分长芯短芯,长芯线较细,做车缝用,短芯线较粗做手缝用。“行”线是使用尼龙线,早期是使用丝线,比较不会让棉袄里的丝绵跟著线跑出来。

 

 

 

 

顶针:很像戒指的工具,用来避免手指因推针而受伤。

 

 

 

 

 

 

 

 喜欢的话,欢迎分享出去或去脸书专页(点我进入)按个赞 !给我鼓励一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