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針車2臺(布邊跟平車)、熨斗、燙馬、燙凳、剪刀兩把(裁衣跟剪線)、尺兩把(直尺跟皮尺)、鑷子兩支(打釦子跟拆線)鑽子、拆線器、糨刀、糨碗、線、針、頂針、刀片、噴水壺、粉線袋等一共是21種都是中裝裁縫師不可或缺的工具


今天我整理出其中的14種需要特別介紹的工具,快來一起認識吧!

 

噴水壺:分成三種階段,最ㄧ開始是拿碗裝水,師傅的嘴就是噴水壺後來隨著衛生觀唸的普及,更改成第二種,也就是Barber理髮用的噴水壺(優點是能控制水量,噴灑較為均勻),第三種就是現在常見的噴水壺。之所以變成第三種的原因是因為第二種的工具已經買不到了。噴水壺的用途在整理布料與熨燙時居多。


 第二種噴水壺

  

第三種噴水壺

  

 



鑷子:分成兩種,一種頭較圓的是用來打鈕子用的,另一種則是用來撿線頭、拆車線。

  左邊是尖的鑷子,右邊是圓版的

 

 




剪刀:裁衣服用。大部分裁縫師都有兩把以上,用來跟特殊面料交互使用(剪普通料子跟有珠片的料子時會分開),剪刀通常是學徒出師時,師傅贈予的禮物,聽師傅說他出師時(大概民國57年)已經沒有這項制度了。據說以前出師,會舉辦謝師宴,宴請同行的老闆並昭告各家祺袍店,表示學徒已經學成出師。


以前的剪刀大多委託跑單幫 飛去香港、中國、日本購買。


早期的磨刀師傅都會將他的電話顆在客人的手機上(下圖的「7136276」就是磨刀師傅的電話號碼)

 

 


 

拆線器:我們工作室近年才開始使用,以前都是用鑷子或鑽子來拆線。由於拆線器多為塑膠材質,所以要記得避開熨斗。

 

  

 

刀片:拆暗釦及拉鏈,因為拉鏈是回針縫縫製,所以用刀片拆會比拆線器來的方便快速。

  

 


針:通常桌板上都是用一號針作為別針使用,而手縫針則是用八號針,有些師傅為講究速度會使用更小的九號來縫製,還有一種特大的針,是做棉襖用的「行」針。

 

  

 

針車:我們都是用腳踩不插電的傳統縫紉機,雖然速度慢,但在嵌、檔、緄的製作上,卻相對方便控制。

  

 

 

燙凳:就是早期的燙馬,是用奶粉罐跟桌板布手作而成,是整燙時不可或缺的工具,即便現在有了燙馬,燙凳在某些角度的使用上還是比燙馬好用。

  

燙凳

 


燙馬

  



粉線袋:宛如時裝師傅的粉土與彎尺,中裝師傅的手法能單用粉線畫出袖口 、領口 等等線條,是打版做記號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也是中裝裁縫工藝的代表,實際操作的時候,它的強大功能最讓人覺得驚艷。

  

 

 




熨斗:這部份 上一篇有介紹過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 點我進入連結

 

 

糨糊刀:有銅製跟白鐵製及塑膠三種,糨糊的使用,在中裝製作中佔比很高,所以前兩種優越的彈性與耐用性就成了師傅的首選。

  

 

 




直尺與皮尺:有別於時裝師傅及臺灣布商慣用的日本尺與臺尺,我們工作室使用的是較為罕見的廣東尺,跟臺尺比:臺尺三尺=廣東尺兩尺四=臺尺一碼。而中裝師傅不是用廣東尺 就是上海尺為主。

  

上面的直尺是廣東尺,下面是公分的皮尺

 

 




鑽子:做記號及拆線用,用法有點類似拆線器,通常跟鑷子搭配拆線使用,或是做為緄邊跟口袋等細部工作時調整角度之用。

 

 

 

 

線:綿線分長芯短芯,長芯線較細,做車縫用,短芯線較粗做手縫用。“行”線是使用尼龍線,早期是使用絲線,比較不會讓棉襖裡的絲綿跟著線跑出來。

 

 

 

 

頂針:很像戒指的工具,用來避免手指因推針而受傷。

 

 

 

 

 

 

 

 喜歡的話,歡迎分享出去或去臉書專頁(點我進入)按個讚 !給我鼓勵一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