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对于正被中共透过外交孤立、军事恫吓、政治打压步步逼上绝境的台湾而言,不啻为雪中送炭的政治加持。(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最近台美军事合作的议题再受瞩目。美国国会2019年度《国防授权法》草案,参众两院协商后的供院会表决的最后版本,要求美国防部针对台湾军队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建议,以提升台湾自卫能力。条文并要求五角大厦在与国务院协商后向国会报告评估结果、建议以及美方计划,包括扩大美台高阶军事交流与联合军事训练,以及支持美国对台军售,特别是发展非对称作战能力。同时,该草案也以国会意见方式,呼吁美国应大力支持台湾筹获防御武器(尤其非对称与水下作战能力),确保及时审查与回应台湾对国防之需求以提高对台军售的可预测性。

实际助战是可遇不可求

外交部长吴钊燮甚至还在日前接受CNN访问时表示,若无美国持续军事支持,台湾易被中共武力侵占。这又引发了妄想美军协防台湾的批评声音,但其实这并非持平之论。

以两岸整体国力之悬殊,兼之两岸军力失衡持续扩大,单凭台湾一己之力当然是很难抗阻中共全面军事进犯的。老实说,以台湾如此孤立的处境,就算换了以色列来也未见得独自扛得住。故某种形式与一定强度的外来协(援)助是必要的、正当的。是以,在美国国会推动有助增进我国防安全的法案之际,相关部会首长放话争取支持也是无可厚非的。

台湾军方与当局(无论哪一党执政)其实也都很清楚,在没有正式条约义务的前提下,美军实际来台助战是可遇不可求的,美国会否出兵干预顶多也只能视其当时之核心利益、战略考量与堪用实力而定。台湾历届政府都很明白维持自主防卫吓阻力量的重要性,虽然(碍于政治暨财政现实)它们不分蓝绿的也都同样吝于显著增加国防支出。

美法案附带向北京施压

也有看法认为即便这次《国防授权法》顺利通过,美国进一步扩大美台军事合作恐怕也不会容易。这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盖美台军事能否进一步台面化尚有视华府与北京战略竞合的持续发展,主动权并非完全由美国掌握。美中关系的走向不在此深入揣测,但美台军事合作的领域、范围、形式、深浅、频率、力度相当广泛,且行之多年的许多限制其实都非因美国法规禁止或不符双方利益,而是碍于长期以来的政策与观念惰惯。也就是说,实际上仍有相当弹性施展的空间可供美方运用。

《国防授权法》所提列美国应协助台湾改进的领域,从人事、指管通情(C3I)、后勤、采购、技术研发、后备动员到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几乎整一个囊括了我国防部所有主要一级单位 (司、局、室)的业务范畴。就算不能全部都做到,美国在可见未来得以发挥的涉台军事合作空间绝对大有余裕。

更何况,美军方对于跟台湾扩大合作非仅不排斥,其实原本就极有意愿,盖其认定台湾是唯一可能不慑于北京政经压力而在军事安全领域支持美国战略利益的国家。在美国 (不仅仅是常被看似粗糙暴进的川普政府)对中共战略态势逐渐转向的大趋势下,肯定更易于取得较积极性的政策支持推动与台湾军事合作反制在看见未来最显现的大国威胁。此次《国防授权法》所提条文只不过是这个趋向的部分体现 ,并在一定程度上附带著美国向北京运作施压的意味而已。

早已凌驾「准军事联盟」

就以联合演训来说好了。即便美国不直接邀请台湾参加美军 (或多国盟邦)演习,但在美受训的国军人员或单位仍可参与美军作战演练。事实上,我空军在亚利桑那州路克基地的训练部队就曾不只一次的与美军部队对抗演训,甚至还曾有其他在美受训的美国盟邦部队参与。

这也是国军历年来在重大军购案时均试图规划在美本土维持训练计划的重要考量。当年的P-3C反潜机(原预计在佛罗里达州北部美军基地训练)与AH-64阿帕契攻击直升机案(原预计在德州中部美军基地训练)都曾有相关规划,惟均因预算压力而不得不忍痛放弃。

此外,历年来,国军都有派员(如特战人员)来美受训或移地训练,去年媒体更曾报导我陆战队排级单位应邀赴夏威夷与美军混合编组进行协同作战训练。这些都基本上已符合准联合军事演习的定义。而有此类前例可援,即便短期内不开放台湾参加环太平洋演习(RIMPAC)等易受瞩目的大规模多国演习,美国政府也绝对可低调的进一步放松美台实兵操演与联合训练的形式、规模、频率暨或复杂程度。

当然,还有比联合演训更具准盟邦象征意义的军事合作领域。相关的细节就不足为外人道了,但简单举例来说,无论美国是否有意协防台湾 (事实上目前也无定论,且为保持最大战略弹性与策略运用裕度,美国更有诱因维持相当程度之公开政策模糊),但其台海应急处置方案的规划却早已缜密进行多年,备而不用。

所谓应急方案其实就是作战计划的纲本,非但定期修订以反映两岸局势暨国际状况之实际发展,据了解在某些方面也有参考我方意见。 而国军的一些作战构想也都有与美方适度沟通。双方合作之密切与互信,可见一斑。

至于相关的兵推、模拟、评估与情报交流亦已行之多年,并开通双边军方高层「热线」。甚至在高度敏感的战情分享方面也有可观的成就: 台湾早在十多年前就已获得美方同意提供飞弹预警卫星(近)即时情资、双方后来还签订了战术链路等通联所需之「通讯相容与安全协定」(CISMOA),近年来台湾更完成启用了西太平洋地区首座长程预警雷逹(SRP),有助掌握该区域之联合防空。纵观前述,台美其实早已凌驾了「准军事联盟」的层次。在此前提下,更进一步的军事合作应系「为不为也」,而非「能不能也」。

常态化军售有政治意义

最后谈谈军售。这虽然其实只是美台军事合作较(最?)浮面的体现,但也不无较深层的意喻。就以近来常被提出的 「军售常态化」来说吧。对台军售以正常规定的程序处理的主张,严格来说只不过是落实小布希政府第一任初期便已宣布的决定(后因多方种种原因而被搁置迄今),并非新的政策突破。(譬如说:收到LOR邀价书一定时间内就得提出正式报价或否决或做出其他明确回复;并于购买方行文表示接受报价后一定时间内通告国会)

但实践军售程序的常态化的确会对台湾的国防规划与建军工作有积极助益。不仅可助国军较按规划期程获得武器装备以执行兵力整建与更新,对国防预算资源的编列、运用与执行效率亦均可提升。 最起码也可大幅减少过去长期以来常出现(因美方一再延宕军售通告而导致已编列之军购预算闲置、甚至必须回缴国库)的无谓困扰。

事实上,借由向美国施压阻挠、延窒对台军售,让原本每年都可依我实际国防需要而批准、并按部就班执行的军事采购案经常被打乱、甚至变成基本上几年才能获得一次,严重影响我建军期程,甚至还会因错过原报价/预期采购窗期而使成本增加,迫使军方减量减项。 因此,这不仅是中共削弱我国防的重要手段之一,北京更配合其宣传(暨同路)体系借此离间台美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常态化处理军售也有一定的政治意义。一位对美国国安界有深入了解,并对现行政策有一定影响力的华府友人月前曾对笔者表示,美国处理台湾军售所祭出(连卖几枚训练用飞弹都需要美国总统亲自批准)的做法是绝无仅有、甚至濒临荒诞的!

因为与美国有正常外交关系、甚至有条约关系的盟邦都是依照正常程序执行军购的。同时,他也认为美方可能会逐渐修正其过去约10年来动辄对台湾的建军规划或军购内容下指导棋的僭越作法,回归为2000年代初期较尊重台湾需求意愿、并协助台方评估规划的原则。这些做法都将更进一步凸显台湾是个「正常」主权独立国家的事实。而这对于正被中共透过外交孤立、军事恫吓、政治打压步步逼上绝境的台湾而言,不啻为雪中送炭的政治加持。

好文推荐

梅复兴/海军也用海盗旗 英国趣味小传统

梅复兴/M1A2战车案的前世今生

梅复兴/潜舰战斗系统输出许可的意义

梅复兴/空军汰幻象机向美国筹购战机的评析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梅复兴,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长期钻研国防,娴熟美台安全关系,曾创办并主编《 台海军情》电子期刊。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