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从出生,开始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参加工作时至今日,你是否还记得,记忆里最吃过的最好吃,最有回忆,最有印象的哪个早餐是在哪里?有什么故事?是和初恋在校门口的那家面馆?还是高考后的那个清晨,母亲给你煮的那一碗蒸蛋?

是毕业工作后在异乡第一次吃到正宗家乡味?

还是远渡重洋在异国餐桌收获的意外惊喜?是在白色病房里久病初愈后的那一煲汤?还是……说说你心里的那段回忆吧说说那个你至今难忘的味道

(图片来源/网路)


一直忘不了小时候住在东北, 姥姥大早上去打的新鲜豆浆和现炸油条,一根有小手臂那么长,再配上她常备的花生米和凉拌菜

到了广东,楼下卖的拉肠, 加蛋加肉,能吃两盒.

现在我已经吃惯了美国的麦片和没味道的脱脂牛奶, 但是中国早餐是全世界最好吃的


说到早餐,除了自己从小到大吃惯的家乡米粉和品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州早茶,我印象最深的要算在梅州吃过的一次早餐了。梅州是客家人之乡,也是著名的侨乡,它的代表性食物就是一份简单又美味的早餐——梅州腌面。

一套正宗的梅州腌面,包括一碗面和一碗汤。腌面面色淡黄,爽口香滑,香味来自于炸得金黄的蒜蓉,还可以自己加点芝麻酱,图中的面我还没来得及第一时间拍照就被老公迫不及待地夹去了几筷子,蒜蓉和葱花都吃没了 配腌面的汤有几种选择,上图是老公配的鱼头汤,汤色奶白,鱼肉嫩得几乎入口即化却又不烂,鱼汤鲜中又有芽白的清甜,挑一口面喝一口汤,好吃到几乎要把舌头咬掉;下图是我配的三及第汤,猪心肺搭枸杞叶,以前从来没想过也没听说过新鲜枸杞叶可以做菜,带著淡淡的清苦味,适当冲淡了猪杂的腥臊感,两味食物搭在一起有种莫名的和谐感,那满满一碗汤都被我一扫而光! 一年多过去,老公还在对梅州腌面念念不忘,大概会在某天就为了这一面一汤而专门再去梅州走一走吧

作为一个弗兰人,首推的早餐当然是湖南米粉。

弗兰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绝不能一天不吃粉。

虽然湖南米粉没有柳州螺蛳粉臭得出位,也不如桂林米粉家喻户晓,但湖南米粉低调却自成一派,绝对是被严重低估了的米粉。

只要你恰(吃)过一碗正宗的湖南米粉,绝对终生难忘。

湖南人的一天是从早上嗦一碗米粉开始的。

准确讲,并不能用「湖南米粉」去形容或概括这碗粉,因为每一碗都应以地级市甚至是更小单位为区分,而不是以省为划分,在湖南一个县一种方言一种米粉。

对于长沙人,扁粉才是灵魂,洁白如玉,柔软顺滑,吸收汤汁更易入味;

对于常德人,圆粉才是王道,Q弹有嚼劲韧性足,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

左扁粉,右圆粉

吃货界的灵魂人物,因执导《舌尖上的中国》而被人熟知的导演陈晓卿说,「粉的形状对湖南人来说是关乎尊严的问题。」

所以并不存在去到粉店里老板会问你「七圆滴还系七扁滴」这句话,走到长沙粉店,默认就是扁的,去到常德粉店,默认就是圆粉。

不论是扁粉还是圆粉,在湖南人面前万不可问的是:那不就是米线、河粉吗?

这问题一定会被吃辣长大的湖南人用一句「莫逗霸啦,招呼老子发宝气」(别逗了,小心我发飙)怼回去,因为米粉就是米粉,可不是什么米线、河粉。

老板从盖著湿纱布的塑料筐里抓出一把米粉,抖落一下,正好二两,下入滚开的汤锅里,只需烫数十秒便迅速捞起。

陈晓卿形容这米粉「冰清玉洁」,在汤里的姿势可谓「玉体横陈」。

说起湖南的米粉,永远舌尖汤水汹涌。

米粉本身没有味道,需要吸收汤的滋味,所以汤头是一碗米粉的关键。

长沙米粉的汤由猪肉、猪大骨、鸡骨混合熬制通宵,讲究「清澈」二字,清而不淡,汤鲜而味不寡,原汁原味。

这一口汤,等同于女生最爱的奶茶、男生的肥宅快乐水,是唯一能让长沙人早起的动力。

衡阳鱼粉的鱼汤,要用猪筒子骨加黄豆熬一夜,再加入清早现杀的鱼,熬成浓稠黏嘴、鲜掉眉毛的乳白色鱼汤。

鱼骨里胶原蛋白带来的胶质感,是衡阳盛产美女的秘密。

各地的米粉汤底不同,猪骨汤、牛骨汤、海带汤、土鸡汤、乌鸡汤、鱼汤、猪手汤、猪肚汤……甚至还有甲鱼王八汤。

湖南人脾气火爆、性子急,但在为米粉熬汤这件事上,却意外的「耐得烦」。

「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是贴在湖南人身上的标签,他们聪明、勤奋、好学,有实干精神和闯劲儿,勇于攻克难关。

在全国的水系里,大多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然而「湘江北去」的湖南人,如汪涵所言,从来就不是循规蹈矩地活著,他们天生朝著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坚定前行。

因此成就了岳麓书院门前那句「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千古名言。

王夫之、曾国藩、毛泽东、齐白石、左宗棠……喝著湘江水、吃著洞庭米长大的湖湘人才,就像湖南的米粉一样,柔中有韧劲,又如小火慢熬的汤,熬得住岁月的苦与难。

仅就码子来说,湖南米粉的码子品种和数量就足以让其他三十多个省份目瞪口呆。↓↓↓


谢邀;2014年冬天 那时候跟对象同在一座城市。我们每天早上七点约定一起去吃早饭;(主要是她烦我睡懒觉)吃的就是下面这个

这个叫麻糊;(咸偏微辣)冬天喝这个在搭配油条或芝麻饼特别好吃;虽然看著不太入眼;但是能在寒冷的冬天很快暖和起来;跟河南的糊辣汤有一拼;配上我们老家特有的油条吃法就是豆皮(也叫千张)裹著油条;

里面可以配点辣椒丁或榨菜或豇豆;咬一口豆皮卷油条喝一口麻糊简直幸福满满…

这是麻糊高配版本!! 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早餐;没有因为故乡情结 没有因为恋情加分 就是单纯的觉得好吃;是我吃过的早餐中最好吃的!!

谢邀

当然是日日为你早起 一天不落的为你准备早餐的妈妈

变著花样来

今天腊肉咸味粥 明天海鲜粥 后天青菜粥 外天红薯配粉蒸羊肉...

最近新买了榨汁机

每天多了一例果汁 热苹果汁 海南芒果汁 猕猴桃汁...

家里宝宝太多 不再接受租客:-)

最好吃的早饭

嗯嗯嗯嗯...脑中第一反应就是寒冷的冬天高三的早餐冻得瑟瑟发抖的我在学校门口急著买的饭团虽然之后吃过更贵的 更精致饿但是仍然不及这三两分钟制成的吃下去是饭剩下的是青春吧三年了。好久没吃了吧寒假回家一定 要早起吃一次

谢邀。

最好吃在家里。

那一碗白水点一点酱油煮的汤面,漂浮著几片油菜叶。

是的,没有鸡蛋。

自从我妈开始信佛之后,我的早餐就是这样了,持续了整个高中。

但那的确是我觉得最好吃的早餐。

谁都做不出来。
最好吃的早餐……有好多种吧 比如面茶我就很喜欢 之前旅游时酒店的自助早餐里的面线?也很不错……主要还是看当时身体情况吧


最好吃的是东北任意一个街头的早餐。比如豆浆豆腐脑油条都好好吃呀喜欢的不得了。
坐标洛阳来过洛阳的都知道洛阳水席哈哈哈哈~~~全都是汤菜所以基本上街上的早饭都是各种汤啦~驴肉汤

羊肉汤

牛肉汤

豆腐汤

丸子汤

胡辣汤

一般洛阳的汤出锅的口味都淡,桌子上放有盐瓶子,醋瓶子,辣椒盒子等。咸淡皆宜,口味随君。大冬天的早晨,哈著团团白雾一头钻进汤馆里,端上汤的一瞬间整个人都满足了。浓白的汤上面飘著翠绿的香菜葱花,再点上些微的红辣椒油,相映成趣煞是好看。一口气吹开,嫩绿的葱花和鲜红的辣椒油拥抱著奔向远方,露出奶白的汤水。喝上一口感觉胃里心里都是暖暖的。冬天似乎又多了个起床的理由呢~(部分图片来自网路,侵删)
难道不应该是在早自习课堂上吗?在上学路上的早饭摊儿买个煎饼肉夹馍鸡蛋灌饼或者汉堡鸡肉卷之类的 晃悠著进学校大门 非要等到上课才吃在老师声音提高两个度的时候偷偷打开塑料袋 听著稀里哗啦的声音甚至内心还暗爽两眼盯著老师的动向 老师转身下口就是满嘴的饭香 甭提多爽

在南京,芳婆糕团店。

我是慕名已久的,那天五点半起床,六点过出门,一个人撑著伞,瓢泼大雨。但心情很好,跟著耳机里的导航声在巷子里穿行

导航说目的地已到达。

我的裤腿已经打湿了,来的挺早,没什么人排队,要了乌饭团,一碗南瓜汁,一个卤蛋。

乌饭团超级好吃!!!乌饭是我从未感受过的清香干爽,老油条香脆,咸口的。卤蛋很入味很美味。最棒的还是南瓜汁,我乌饭吃到一半时来了一个类似旅游团的队伍,小店瞬间被塞满了,有一队母女和我拼桌,我向她们强烈安利了南瓜汁

享受完这顿美味的早餐,又打著伞又原路返回啦!路上意外发现了另一家记在小本本上的鸭子店,特别开心。

太为难吃货了……

小时候只有爸爸回家才能吃到的蒸蒸糕,依稀记得我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前杠上,被他抱下来,放在小凳子上坐好,眼里只有圆圆的蒸蒸糕不停被做出来,鼻端也只有蒸蒸糕甜腻的香味,然后怎么去幼儿园的不记得了,到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吃午饭了,我还在啃蒸蒸糕………

再大一点,老爸调职回家了,每到周日我就背上背篓和他去菜场,买上半斤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看他跑到别人铺子里亲手剁成细细的肉馅,再交给师傅打成烧饼,那是盼了一周才能吃到一次的早餐。

每次外婆来我家,我妈才会让我去小食堂买面条。面条是加了鸡蛋手擀的,先炸成半熟的金黄色,吃的时候下锅煮熟,加上浓汤,铺上厚厚一层好看的哨子,卖得也很贵。其实我外婆特别不喜欢我爸,但是她喜欢我,于是因为我想吃这碗昂贵的面条,每次周日一大早就步行一个小时来我家,买鸡蛋面给我吃,再带我去她那里疯一天。

上初中了才有自己的零花钱,一周五块,于是周一最奢侈,买一碗三块五的肥肠面。米黄色的面条上铺满用辣油烧过红通通的肥肠,再点缀一撮翠绿的芫须末末,冬天的时候喝一口汤下去,浑身都是暖的。当然,剩下的五天时间就只能吃土了……

再然后离开家,外出求学,工作,做旅游的,吃遍大江南北,酒店小摊,却觉得外面的早餐都没那么合口味。反倒是回到家里,把前一天晚餐的剩菜热一热,煮碗面条进去,配上我爸自己腌制的小萝卜,一口一个香。

原来我也到了吃情怀的年纪了……

本人是株洲天元区人

那天偶然路过珠江花园221号上海小笼包 真的好吃!!!好吃好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是个从来不吃面食的人 那里的小笼包真的好吃 然后接下来的每一个都看得见我的身影 那里的老板也十分有爱 希望同在株洲的我们可以相约去吃早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