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一向都是古代封建社会皇帝所做的非常大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刘备两个儿子一个叫刘封一个叫刘禅,就会被很多人解读为刘备也有称帝的心思。虽然事实未必如此,但是毕竟这个巧合实在让人难免想多。而像是封禅这样的大事,如果皇帝要带人,想来应该也是自己看中的儿子之类的重要人物,可是汉武帝封禅的时候,带的却是霍去病的 儿子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这是为什么?

汉武帝封禅的时候为什么带霍去病的儿子,不带自己的儿子

泰山封禅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象征性。

「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出自汉班固《 白虎通义 》

「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出自汉刘向《五经通义》

汉武帝封禅的时候为什么带霍去病的儿子,不带自己的儿子

意思说帝王受命于天,每逢天下太平,向上天报告,感谢上天佑护。其实真正目的就是宣扬帝王的显赫政绩,向天下世人,甚至前人、后人宣告帝王的功勋举世无双,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

汉武帝在泰山封禅8次,平均不到三年一次,完全超出了「古者天子五年一巡狩,用事泰山」的古制。

汉武帝首次泰山封禅是在公元前110年,这年是即位后第30年,并该年号为「元封」。也就是这次,汉武帝独与已故将领霍去病的儿子霍嬗登泰山行登封礼。

那汉武帝为啥要带霍嬗封禅泰山,而不带自己的儿子?

汉武帝封禅的时候为什么带霍去病的儿子,不带自己的儿子

1.对霍去病功绩的肯定

霍去病三次远征匈奴,功绩卓著。十七岁首次出征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杀得四散逃窜,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并且俘虏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受封冠军侯。其后出征取得战绩就更加卓著。在漠北之战中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可惜英年早逝,去世时不到24岁,正值建功立业之际。汉武帝将霍去病修的坟墓修建祈连山的样子,并追谥为景桓侯,就是对这位爱将功绩的肯定;六年后首次封禅泰山带著爱将之子就是对其功绩的最大肯定。

包括汉武帝对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的培养及重用,也有霍去病爱屋及乌的原因。

汉武帝封禅的时候为什么带霍去病的儿子,不带自己的儿子

2.对霍嬗的深切期望

霍嬗在霍去病去世后袭冠军侯爵位,封为侍中,颇受汉武帝疼爱,并精心进行培养,有意等他长大以后继续霍去病的功业。

霍去病去世之时,霍嬗还在襁褓之中;泰山封禅之时,霍嬗也就七、八岁的样子。汉武帝带个孩子封禅泰山,既是对功臣功绩的肯定,也是对今后能够继续开疆拓土的希望。

可惜霍嬗比自己老子霍去病更加命薄,在封禅之后就夭折了;汉武帝特地做《思奉车子侯歌》表达对这个孩子的思念。

汉武帝封禅的时候为什么带霍去病的儿子,不带自己的儿子

3.自己的儿子带不得

此时太子为19岁的刘据,汉武帝要带儿子只能带太子,这位未来皇位继承人。因为封禅泰山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带著那个儿子也就意味著将来要继承其衣钵。

刘据性格「仁恕温谨」,汉武帝「嫌其材能少」,认为没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对其日渐疏远、关爱减少;此时汉武帝封禅泰山还有意开拓进取,当然不会带著认为没有远大志向的儿子了,可是其他儿子又带不得,否则众人都会以为汉武帝要换继承人了,何况此时卫青还在世。


首先要说明的是,尽管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话,但是霍去病实际上是有儿子的,尽管其妻子是谁正史里没有记载,但关于他的儿子有明确记载:他的儿子叫霍嬗。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

汉武帝到泰山封禅的时候,确实将霍去病之子霍嬗带在了身边,这在正史上也是有记载的。

《史记·封禅书》: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

但霍嬗陪同汉武帝到泰山封禅后不久,便暴毙身亡了,这件事在史书记载里也清清楚楚。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

从史书记载的时间上推断,霍嬗死的时候可能还不到十岁。

下面我们进入正题,汉武帝为什么会带霍嬗到泰山封禅呢?让我们先看看汉武帝泰山封禅究竟带了谁去,首先我们知道一个人肯定是没有去的,就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司马谈以此事为终身遗憾。所有能参加封禅大典的人,都是汉武帝极其看重的人。但陪汉武帝登上泰山之巅的却只有一个人:霍去病之子霍嬗。在我看来,汉武帝这样做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彰显霍去病的功绩。汉武帝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两个人:一个是大将军卫青,另一个就是冠军侯霍去病。卫青在与匈奴的战斗中建立优势,并巩固了这种优势,而霍去病则善于长途奔袭,像汉武帝手中的一柄利剑彻底击溃了匈奴。霍去病从小在宫闱之中,汉武帝亲眼看著霍去病成人,霍去病更像是汉武帝刘彻之子。和自己仁弱的儿子刘据相比,霍去病不知要强多少倍,只是他不姓刘而姓霍,这是汉武帝人生的最大的遗憾。爱屋及乌下,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儿子霍嬗格外偏爱。

二、泰山封禅本身,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因此,汉武帝带哪位皇子上泰山就代表了政治上的一些决策和导向。当时的太子刘据已经十九岁,被立为储君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事实上,带太子刘据随行并无不可。但汉武帝给刘据安排了另外一个任务,留守京城主持大局、决策大事。皇帝离开京城,自然要安排一个合适的人主持京中大事,而太子刘据就是最佳的人选,这么做合情合理,因此汉武帝不带刘据上泰山是合理的。三、不带其他皇子的原因。如果说汉武帝的心中确实没有更换储君的想法的话,那他在泰山封禅之行,不带其他皇子就说得过去了。因为事实上,如果汉武帝想带皇子和他一起登泰山封禅的话,就只能带太子刘据,而不能是其他皇子,否则会给人传递一种错误的信息。让那些手握权力存心投机的势力,打消以储君之争为名义,开始无休止纷争的念头。汉武帝末年所发生的巫蛊之祸,其本质就是储君之争。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泰山封禅是件大事,不是随便哪个皇帝都能去泰山上溜达一圈的。如果没有极大的政绩,去了泰山那自己就会成为历史上的一个笑话。在汉武帝以前敢去泰山封禅,只有秦始皇!所以这个泰山封禅是极为严肃的一件事。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在群臣的建议下,上泰山封禅。一切都准备妥当,汉武帝却做了个特别的举动,只带了霍去病的儿子霍嬗,不带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在这么严肃高大的场所,不带自己的儿子,却带其他人?

想知道这事得原因,就得猜测当时老刘的心里想法。

大概说一下霍去病这个人物。如果在汉朝,匈奴人听到这个名字,可以让他们脚后跟发软,可以在半夜制止小孩的哭声,可以让他们以为又要搬家了,就是这么凶残的一号人物!但是霍去病英年早逝,接著打匈奴这事就停在哪里了。

虽说上代厉害角色没了,但是还有后辈,那就是霍嬗。「虎父无犬子」嘛,老刘把打匈奴这事放在他身上了,希望他能和他父亲一样,为国家开疆扩土。所以泰山封禅带了霍嬗。

泰山封禅也是一件政治事情,如果皇帝带儿子去,那么这个儿子必定是未来的皇帝。当时老刘对太子不满意,觉得他太懦弱,没有王者风范。加上他自己也很年轻,就觉得这皇位传给谁,再看看,万一后面的儿子更满意呐,所以没有带自己的儿子。

历来皇帝赏赐有功之臣或者有功之后,都是有自己的手段的。霍去病是老刘手里的功臣,霍去病死后,这功自然就落在了霍嬗头上。其他群臣都看著的,老刘带著霍嬗去泰山封禅,就是想告诉天下,甚至是后世,他老刘是个赏罚分明,有功必赏的一代明君,同时也激励当时的年轻人,想他们为自己效力!


给臣子看,只要对我老刘家有功的,荣誉大大的。


问题:汉武帝到封禅泰山时,为何不带自己儿子却偏偏带霍去病的儿子?

回答:

霍去病是中国华夏史上千年难遇的少年英雄,霍去病十七岁便跟随卫青征战匈奴、而且一战成名。一战成名之后,霍去病河西之战助又成功收复河西走廊。逼的匈奴远离漠南,最终仓皇逃到漠北,出现了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的辉煌胜利局面。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否则或许还真能一鼓作气彻底灭了匈奴。

霍去病

泰山封禅之时,霍嬗也就七、八岁的样子。汉武帝带个功臣的孩子封禅泰山,这既是对功臣霍去病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其后代霍嬗能够继续开疆拓土的希望和寄托。因此泰山封禅汉武帝不带自己儿子、却偏偏带霍去病的儿子霍嬗去。当然,这只是其原因之一,而且还不能算是其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华夏五千年历史中,帝王的接班继承人选择问题一直是帝王最感觉困惑的问题,同样也是最为敏感的政治问题。汉武帝如果要带儿子去泰山封禅,只能带太子这位未来皇位继承人。因为泰山封禅大典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皇帝肯定有多个儿子,而带著哪个儿子去泰山封禅,也就意味著哪个儿子将来要继承其衣钵,成为王朝的下一位帝王。

霍嬗

古人是以二十岁作为成年的,而此时卫子夫所生的太子刘据已经十九岁,接近其成年年龄。根据史书所记载,刘据性格「仁恕温谨」、汉武帝「嫌其材能少」,认为刘据没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因此对其日渐疏远、关爱减少。然而此时封禅泰山的汉武帝正值壮年,还有意开拓进取,所以当然不会带著自己不看好的儿子一起来泰山封禅了。可是其他儿子又带不得,否则众人都会以为汉武帝要废掉太子换继承人了。何况此时一代战神卫青还在世,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也就是太子刘据的舅舅。

汉武帝刘彻

既然太子刘据和其他儿子都不能带,再结合汉武帝肯定功臣霍去病的功勋、并希望霍嬗能够继承父亲「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志向的原因,所以汉武帝不带自己儿子、却偏偏带霍去病的儿子霍嬗去泰山封禅了。


泰山封禅大典作为古代封建社会最高最隆重的祭祀典礼,自从秦始皇在之后再没有帝王敢贸然尝试。沧海桑田,历史的长河在岁月中不停流淌,在历经秦末农民起义运动、楚汉之争、大汉王朝一统天下之后,中国历史终于来到了汉武帝时代。汉武帝在文景之治积累的国力基础上,一雪之前被匈奴压制的屈辱,对外北破匈奴、南收闽越、西扩西域、成功奠定了四百年大汉王朝版图;对内严重削弱诸侯国势力、实行盐铁专营、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整个大汉王朝在汉武帝的治理下达到辉煌盛世。凭借文治武功都取得如此不俗成绩的资本,汉武帝最终决定来泰山进行封禅大典。

就在公元前110年,一切前期准备妥当之后,汉武帝终于声势浩大的东巡泰山、准备举办泰山封禅大典。然而就在最后一步举行登封礼时,汉武帝做出了一个特别的举动,让周围的群臣都感觉震惊不已,即只与霍去病的儿子霍嬗两个人,来一起登泰山进行封禅大典。这样的殊荣连汉武帝的儿子都不能享受,为何汉武帝独独只让霍去病的儿子和自己一起完成呢?汉武帝这样一个特别的举动,也被千年巍巍泰山永久的记载了下来,成为后世一直不停讨论的不解历史谜团。

熟悉大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霍去病是中国华夏史上千年难遇的少年英雄,霍去病十七岁便跟随卫青征战匈奴、而且一战成名。一战成名之后,霍去病河西之战助又成功收复河西走廊。逼的匈奴远离漠南,最终仓皇逃到漠北,出现了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的辉煌胜利局面。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否则或许还真能一鼓作气彻底灭了匈奴。

说完父亲霍去病,咱们还是把眼光重新回到儿子霍嬗身上。话说霍嬗作为霍去病的儿子,汉武帝一直希望霍嬗长大以后、也能像父亲霍去病那样为国建功,再现封狼居胥的辉煌战果。泰山封禅之时,霍嬗也就七、八岁的样子。汉武帝带个功臣的孩子封禅泰山,这既是对功臣霍去病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其后代霍嬗能够继续开疆拓土的希望和寄托。因此泰山封禅汉武帝不带自己儿子、却偏偏带霍去病的儿子霍嬗去。当然,这只是其原因之一,而且还不能算是其主要原因。下面,小编给大家揭秘其主要原因看看。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华夏五千年历史中,帝王的接班继承人选择问题一直是帝王最感觉困惑的问题,同样也是最为敏感的政治问题。汉武帝如果要带儿子去泰山封禅,只能带太子这位未来皇位继承人。因为泰山封禅大典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皇帝肯定有多个儿子,而带著哪个儿子去泰山封禅,也就意味著哪个儿子将来要继承其衣钵,成为王朝的下一位帝王。

古人是以二十岁作为成年的,而此时卫子夫所生的太子刘据已经十九岁,接近其成年年龄。根据史书所记载,刘据性格「仁恕温谨」、汉武帝「嫌其材能少」,认为刘据没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因此对其日渐疏远、关爱减少。然而此时封禅泰山的汉武帝正值壮年,还有意开拓进取,所以当然不会带著自己不看好的儿子一起来泰山封禅了。可是其他儿子又带不得,否则众人都会以为汉武帝要废掉太子换继承人了。何况此时一代战神卫青还在世,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也就是太子刘据的舅舅。

既然太子刘据和其他儿子都不能带,再结合汉武帝肯定功臣霍去病的功勋、并希望霍嬗能够继承父亲「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志向的原因,所以汉武帝不带自己儿子、却偏偏带霍去病的儿子霍嬗去泰山封禅了。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泰山封禅大典回来没多久,霍嬗便病逝而亡。霍嬗死后,汉武帝悲痛不已,特地作《思奉车子侯歌》来怀念他。


说明了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器重,对功臣后代鼓舞寄托和希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