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並標星電動星球News

  每天打卡閱讀

  更深刻理解汽車產業變革

  ————————

  上週三拿到了一臺小鵬 G3 紅色頂配版,距離今天超過了一百個小時。

  在過去一百個小時內,我當然不是每時每刻都開着它,但除了必要工作外,的確將時間都耗在了它上面。

  從充電、續航、動力、底盤、NVH 等傳統項目,再到自動泊車、召喚、小P 語音助手、ACC、開門迎賓等智能感受,除了撞車,凡是能摸能試的我都去嘗試了,並最終彙總爲下面 51 條報告。

  大致分爲三電、駕駛感受、外形內飾、智能體驗、娛樂體驗、OTA、隱藏應急方式等七個大類。

  在報告前,先說下這款車的基本情況:

  2019 款小鵬 G3 尊享版,全系頂配,3 月前版本(也就是還沒有 A 柱攝像頭與行車記錄儀,目前據說都有),綜合補貼後全國統一售價 19.98萬元。

  尺寸:4450 mm/ 1820 mm/ 1600 mm/

  軸距:2610 mm,緊湊型SUV

  動力:第二代永磁同步電機,最大輸出 145 kW( 197 PS)/ 300 N·m

  純電續航:351 km/ 365 km( NEDC 綜合工況)

  電池容量:47.1 kWh/ 47.6 kWh

  充電速率:快充 30 分鐘充至 80%

  電池類型:液冷恆溫三元鋰電池組

  風阻係數:0.3

  驅動方式:前置前驅

  0-100 KM/H 加速時間:8.2 s

  整備質量:1585 kg

  總行駛里程: 813 km(其中一半是我貢獻的。)

  完的總體感受是:

  一輛續航實、能耗低、導航準、可玩性高、駕駛體驗與非智能汽車區隔巨大的智能純電動汽車。

  第一大類:三電

  雖然 G3 與其他車的區隔主要在智能上。但三電領域的表現其實也不錯。

  測試顯示,它的表顯消耗里程與實際消耗里程的比值是 1.1:1。換句話說, 365 km NEDC 續航的 G3 在滿電情況下,廣深高速正常行駛,可以跑出 310+ km 的續航成績。

  說下三電測試的環境:

  往返點:廣州番禺祈福醫院——深圳龍崗信義嘉御山五期

  出發時表顯總續航:320 km (非滿電)

  空調:全程空調,四檔最大之後調整爲二檔,間或啓動空氣淨化

  駕駛模式:經濟模式+動能回收中+方向盤助力輕柔

  駕駛速度:全程 ACC 爲主,如限速 120 km/h,則定速 115;如限速 100 km/h,則定速 95km/h;但廣深間的高速公路車多擁堵,平均時速不高。

  路況:去程全程高速;回程高速 50%,城市快速路 50%。

  1、續航:

  續航情況做了個表。在廣深間高速正常行駛時,G3 的表顯消耗里程與實際續航里程的比值,大概在 1.14-1.16:1 區間。但再次提醒下,由於廣深間的高速公路車多擁堵,有大量緩行路段,因此平均時速不高。

  2、百公里能耗:

  詳情看圖。14 kwh百公里、 13 kwh百公里又或者是 15.9 kwh百公里,均是實際路測結果。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雖然一路壓着高速限速行駛(如前說明,120 定速 115),但廣深兩地的高速路線比較擁堵。因此,這並不代表 G3 在勻速 120 公里每小時的實際能耗。

  我是在週六下午到晚間進行測試的,屬於比較擁堵的時段。整體能耗會偏低。

  補充說明一個情況:有一段高速公路區間測速,大概 20 公里左右。G3 車載高德導航最後統計的平均時速是 93 km/h,當時表顯平均能耗是 14.7 kwh/百公里。

  與已提車早期車主交流,得到的高速公路能耗大致在 15 - 17 。

  3、時速誤差:

  儀表盤顯示時速與高德導航口播時速,誤差大概在 5 公里每小時左右。也就是儀表盤顯示 120 公里每小時,口播會是 115 公里每小時。

  4、充電功率:

  我分別在三個不同快電站進行了充電。最高充電功率去到 62 kw。最大電壓去到 420V 以上,最低電流是 10A,大部分時候電流在 110 A 到 157 A 之間 。

  極限測試後(剩餘里程 21 公里,不足 10%),再次在一萬響的快充站充電,24 分鐘補電 144 Km。充電功率在 50 Kw 浮動。

  此外,G3 這款車大概在 90% 電量下都能有較好的充電功率。

  我的感覺是,充電超過 310 公里續航後會出現涓流模式,電壓雖然還在 400V 左右,但電流會下降到只有 10A,也就是 4 kw 的充電功率甚至更低。

  從 310 km 或者 90 %充滿到 365 km或者 100%,需要多消耗 1 小時 30 分鐘。我是不會等的。(沒有試過慢充。)

  5、專屬充電樁:

  62 kw 最高充電功率,我是在小鵬汽車廣州蘿崗優託邦商場地下車庫超充站錄到的。我還分別在勁客與一萬響充電站進行了充電。勁客的功率很低,大概只有不到 30 kw;一萬響最高可以去到 54 kw 左右。

  費用上小鵬專屬充電站的費用最低,大多在 1.6 元、1.5 元一度電,而且還送兩小時免費停車;一萬響是 1.8 元一度電(均包含服務費) ,不送免費停車。

  考慮到從 7 月 1 日起小鵬汽車專屬充電樁五折充電,小鵬汽車超充網絡的優勢會比現在更大。(關注微信公衆號「電動星球News」,後臺輸入5z,查看小鵬汽車5折充電的消息。)

  何況還有專屬權益;小鵬超充站現在有地鎖,車主通過 App 能解鎖。

  6、充電樁地圖:

  G3 在導航頁有「屏幕內充電站」的選項,App 「充電」也是一級菜單。

  App 搜索充電站,專屬充電站及部分合作充電站會顯示價格、充電樁狀態、現場圖片與詳細地址,其他的則沒有;車載導航頁內的「屏幕內充電站」,也都能顯示價格、充電樁狀態等等信息。

  7、充電停車:

  國產大部分純電動汽車,充電口都在車頭位置。小鵬 G3 也一樣,快充口位於車頭左側。由於超充站的充電線都不夠長,所以必須車頭朝內停進去。

  車頭朝裏的停車方式,大部分中國人都難以駕馭。譬如,小鵬汽車優託邦商場地下車庫超充站第四個樁位,就屬於極難停進去的樁位。希望有朋友能去試一試自己的駕駛技巧。

  8、隔夜掉電:

  這個簡單測試了下。

  週四夜間做了記錄,週五早上送小孩,間隔大概 9 個小時。啓動時續航跟前夜一樣是 253,但行駛 1.8 公里後,顯示續航減少到 250 。屬可接受範圍。

  G3 用戶手冊上有段提醒很重要。大意是如果長期停放,需確保電量保持在 30% - 35%,而且連續停放超過一個月,建議每 1 個月對動力電池進行一次充電。

  這樣看來,小鵬 G3 的 24 小時掉電率是小於 1% 的。否則,不到一個月就會徹底沒電。

  9、要不要裝家充樁:

  考慮到從 7 月起小鵬充電五折。如果原本就沒有固定停車位,就別折騰了,可以不裝家充。

  我自己的算盤如下:

  小區臨時停車位 150 元一個月,地下車庫停車位 450 元一個月,還需另交物業管理費。兩者差價在 300 元以上。按照小鵬超充站 1.5 元一度電算,相當於 200 度電;按照五折 0.75 元一度電計算,相當於 400 度電。

  而我一個月是用不到 400 度電的(按照G3電池容量,意味着充滿八次以上)。另外,我小區內還有其他家的超充站可以補充,廣州很多商場目前也都建有充電樁。所以,當銷售詢問我是否安裝家充時,我選擇了保留一年權益。

  蟹老闆

  第二大類:駕駛感受

  10、動力:

  小鵬 G3 採用的是第二代永磁同步電機,最大輸出 145 kW/ 300 N·m。雖然百公里加速去到 8 秒、肯定不是暴力車,但起步時依然會有比較強的推背感。

  令我意外的是,其中後段的加速有明顯優化,感覺從 110 公里提升到 150 公里每小時的動力輸出沒有肉的感覺,動力輸出的後勁明顯增強了。

  我選擇的模式是「經濟+動能回收中」,沒有感覺到「暈」。部分原因,我覺得是 G3 的動能回收是與剎車綁定的,照顧到了燃油車的駕駛習慣。

  如果選擇標準或運動,動力會更加靈敏。不過,可能我年紀大了,感覺 ECO 模式已經足夠了。

  11、動能回收:

  動能回收有高中低三個選項。

  在模式選取經濟、能量回收中、方向盤助力輕柔的情況下,整輛車給人的感覺很像燃油車。

  雖然很多人推崇「黃金右腳」,選擇「高」能量回收、電門鬆緊來控制剎停。但必須說句,當 G3 剎車與動能回收聯動時,已經沒必要小心翼翼地去控制電門力度。

  而「高」能量回收的劣勢,是一旦完全鬆開電門、車輛突然減速會帶來的不適感。

  12、方向盤:

  G3 的方向盤是 Nappa 真皮的,大小比較合手。助力上則分爲「輕柔、標準、運動」三類。

  這三類我都試了下,「運動」、「標準」給我的感覺都覺得有點重,因此選擇了「輕柔」。在低速或者倒車時,輕柔模式下的方向盤的確容易轉動,但到高速行駛時,卻也會變得比較重。

  這個輕重拿捏,是比較犯難的。希望在後續 OTA 時,能帶來更優的調試手感。

  是的,「輕柔」模式開久了方向盤也有點重。

  方向盤除了控制方向,也集成了多種 G3 快捷操作。

  左邊是手動調整音量(滾輪)、切換音源、選擇歌曲。

  右邊是儀表盤內容選擇(通過滾輪)、手動喚醒語音助手、掛斷電話(通過滾輪)等。

  集成了奔馳的「懷檔結構」。上手非常容易的。覺得可以調整的是這個 ACC 啓動撥杆,稍微再上點會更順手。

  13、燈光:

  G3 裝配有光劍 LED 日間行車燈,平常已經夠亮,需要打遠光燈的時候較少。

  光線自感應的情況下,你默認配置就好。我基本上沒有動過燈光設置,覺得足夠用了。這也是智能汽車的一個特性。

  附帶一句,目前 G3 沒有自動雨刷功能。但看配置表,自動雨刷功能後續會通過 OTA 升級。

  14、視野:

  G3 擁有 1.889 平方米的全景式前擋風玻璃,整體視野非常通透,而且沒有全玻璃天窗常有的壓迫感。但有一點,它的 A 柱有點粗,在拐彎時需要留意下彎角位。

  15、玻璃天窗熱不熱:

  昨天中午暴曬了下,會覺得熱。開起來後之後還好。它的空調還是比較強。現在官方與淘寶都出了相應的配件,也就是遮擋前擋風玻璃的東東。廣州目前還算涼爽,如果去到酷暑.....建議提車後入手一個。圖片我就不貼了。

  16、懸架、濾震:

  G3 採取了前麥弗遜後扭力樑的懸架結構,經過英國米拉公司專業調校。

  調校整體方向是偏硬。好處是支撐力到位,開起來靈活;對細碎路段濾震到位。但是,這個懸架結構也決定了在過大坎時需要慢速緩過,否則會硬。尤其是後扭力樑的結構,對舒適性是有一定影響的。

  17、座椅:

  它家座椅的包裹性很好,運動感很強。雖然沒有座椅按摩,但可以調整腰部凸起位置。對於我這種腰部有勞損的人而言,這樣的貼合調整會非常實用。

  有車主說感覺填充物偏硬,但我覺得,「貼合」比「軟」更重要。任何座椅,坐久了都會覺得累。因此貼合、包裹,會比「軟」重要。再說了,G3 座椅再硬,有早期 Model X 的硬?

  51、剎車與 Autohold:

  (補充到這裏,是實在不想去改編號了,大家見諒)先說 Autohold ,G3 的 Autohold 非常好用。很多時候,在停車線前我不知不覺就啓動了。

  後來專門研究了下,發現 G3 的 Autohold 不像其他車,譬如奔馳那樣需要輕重腳。在剎停車輛後,只需要輕輕一踩就能激發。

  剎車時的整體感受是前端偏硬、中端偏軟,希望能後續調校改進。

  18、NVH:

  靜謐性個人感覺不一樣。譬如,我就覺得 G3 低速時的行人提示音,比高速時的路噪難。但有人特別喜歡,我也只能留着。

  至於 G3 整體的 NVH 表現,我覺得是中規中矩。

  中低速時比較靜謐,高速時聲音感覺是從底盤傳出來的,相對會比較大。這個「相對比較大」,跟同級別燃油車比起來,還是優勝的。

  當然,還是要指出來。批評有助於進步。

  19、後排空間:

  G3 的後排空間,兩個人富裕三個人擠。就 2610 的軸距而言,利用得已經比較好。不足的地方是,沒有後排中央座枕。

  在長途路程中,誰坐中間位置誰知道不足在哪裏。

  20、車內異味與空氣淨化:

  可以語音啓動「空氣淨化」

  沒專門拿設備去測甲醛,但作爲一名老鼻炎可以說說感受。

  我對空氣中的有害物質非常敏感。七八年前買了一輛合資品牌的主流 B 級車。前半年,每次上車開半個小時,我都感覺頭疼,不舒服。前兩天朋友裝修,屋子味道大,我一進去五分鐘也頭疼。

  這次開的 G3,到手時里程三百公里左右。新車味道實事求是地說比較大。剛開始,我蠻擔心會引發頭疼。但 100 個小時下來,並沒有出現頭疼的情況。

  有味道不頭疼,除了用料之外,可能也與車輛本身搭載了空氣淨化系統有關,主要是 PM2.5 檢測與淨化、花粉過濾等等。否則,我一定頭疼。

  21、通風模式:

  特別介紹下通風模式。這是我最喜歡的功能之一,也最能體現 G3 的本地適配。

  我甚至懷疑,設計這一功能的工程師跟我一樣,也有抽菸的習慣。這個模式是讓四個車窗同時打開一條縫。可以點擊手工操作,也可以通過語音來控制。

  在高速行車時,這是一大利器。不用擔心車窗開得太大,又能夠更快地更換車內空氣。否則,抽菸後,車內空氣質量一定紅得發紫。

  第三大類: 外形與內飾

  22、外形:

  有關 G3 的外形,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一種來自傳統汽車工程師,他們會覺得很怪,尤其是對於車頂攝像頭吐槽很多;第二種來自路人。我在進入小區大門、地下車庫拍照、路邊充電時,都吸引了路人靠近張望,並給出「好看」評價。

  於是,我決定不寫什麼腰線、鯊魚鰭、光劍燈啥啥啥的,就談感受:開着它出去,回頭率很高!行了,就這樣。至於特別突出,也沒有的。

  此外,對車頂攝像頭多說兩句。我選擇頂配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爲有車頂攝像頭。至於之後它的穩定性、可用性如何?還需要進一步觀察。我鐘意的是特殊性。

  23、內飾:

  這個級別的車,該有的都有了。

  各種 USB 接口、Nappa 真皮座椅、四門電動車窗帶一鍵升級、第二排空調可調、手機無線充電、按壓式閱讀燈、各種鍍鉻件等等,你說還要啥?就我而言,這個價位這樣的內飾,已經 OK 了。

  話說,國產品牌大多比國外品牌在內飾上願意花功夫。在智能電動汽車上,也一樣。「又不是不能開」這句話,你懂的。

  提個意見,手套箱可以適當增加點阻尼感。

  24、後備箱空間:

  圖是臨時補的,沒拍好。後備箱空間其實挺大的,尤其是拉起隔板後,下面還有個大槽,可以放下兩個小行李箱或者兩個標準揹包。對於家庭出遊是足夠的。另外,後備箱掀背式的開啓方式,加上第二排座椅可以放倒,也非常適合去宜家購物。(吐個槽,宜家的物流費真得太貴了,而且很不靈活。)

  第四大類: 智能體驗

  終於來到最鐘意的智能體驗環節。開頭我就說過,G3 是一輛與非智能汽車區隔巨大的新時代汽車。而很多東西看賬面數據是感受不到的。以下這些點,都是我認爲具有極高實用性的功能點。

  25、ACC:

  這是在行車途中拍攝的 ACC 狀態。G3 目前已經將它裝在了量產車上。在廣深往返以及在廣州新光快速路上,我都會開啓。整體感受不錯,甚至某些地方比特斯拉家的要好。

  以下四個方面是我滿意的。

  1、加減速更柔和,彎道跟隨很線性,更像老司機;

  2、安全距離比較適中,尤其在高速行駛時,沒有出現失誤情況;

  3、啓動方式簡單,撥下 ACC 撥杆就可以。

  4、可以識別前方左右三條車道的車輛。

  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如下:

  1、目前加減速都是 5 km 起,可以考慮短撥 1 公里,長撥 5 公里;

  2、遇到路口要及時接管。這是自適應續航,不是自動駕駛。

  3、小鵬家的美工或者說渲染不及格。可以識別前方、左右三條車道的車輛,也能實時做出反應,但渲染的車輛圖形難看。

  4、摩托車已經可以識別,建議增加相關圖形,目前統一識別成轎車。

  5、建議增加距離標識,也就是與前車距離用圖形來表示,類似於 WIFI 信號強弱那種。

  最後補充點。 G3 的 ACC 是可以在城市街道,甚至小區道路啓用的。實測發現,即使時速低於 30 公里/小時、前方無車,也可以啓動 ACC 。但啓動後的最低時速是 30 公里/小時。

  26、小P語音助手:

  「你好小P」是小鵬的智能語音助手。過去 100 個小時,它成爲我與 G3 的主要溝通方式。

  強烈建議點開「Oneshot」,然後就可以說「你好小P,幫我播放道道道。」倩女幽魂的主題曲接着就會響起。

  我本人說話比較快,然後會有點結巴和口音。但小 P 的識別還是很準。從通風開窗、導航聽歌,再到開啓空氣淨化、給人打電話,都沒有問題。

  100 小時後,我已經不想通過觸碰方式去啓動任何功能。「工作基本靠嘴」。

  需要注意的是,小 P 對信號的信賴很大。如果在地下車庫無信號,它就無能爲力。

  27、4G 信號:

  G3 的 4G 信號很穩定,沒有出現有信號但車輛卻離線的情況。這也是我比較滿意的一點。實在沒有 4G 信號,G3 也沒辦法;但只要有信號,就能啓動依託 4G 信號的雲服務,譬如語音助手和導航實時路況。

  28、自動泊車:

  視頻說明一切。自動泊車,我試過很多次。在地下車庫的成功率目前是百分百。但在有障礙的側方停車位,出現了主動退出的情況。總體上,沒有出現撞車等意外情況。

  29、召喚功能:

  繼續視頻。這個功能在狹窄的商場停車位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30、車載導航:

  小鵬 G3 的高德導航,是我用過最好用的車載導航。開 G3 ,已經完全不需要手機支架。

  輸入導航地址後,車載導航會進入探路模式,提供三條路線備選,而且交通信息是實時在線的。

  很多細節做了特別的適配。譬如上面的屏幕內充電站。

  建議將路線雷達開啓。車機默認是關閉的。

  默認關閉的原因,感覺是還在優化,以便將道路選擇信息更好呈現在屏幕內。

  31、續航預估:

  將這一點單獨提出來,是因爲極限測試時它給了很大幫助。這個功能點,可能目前只有特斯拉與小鵬有。而且是準的。

  注意看儀表盤,續航里程已經顯示不出來了。說實話,當時挺擔心虛電倒在最後兩公里,全靠「到達後剩餘20公里」來打氣,結果也沒讓我失望。

  32、冥想模式:

  本來有個視頻的,但微信一篇文章只能放三個視頻。所以只能割愛了,大家可以在我們家後臺輸入「SP」,獲取總計 6 個測試視頻。

  這個模式適用於午休。通過語音模式喚起後,主駕座椅會慢慢放倒,然後出現鳥鳴與空靈音樂,空調會相對進行調整。具體的,大家看看視頻吧。

  33、座椅調整:

  G3 的座椅調整除了是全電動之外,還能根據身高、體重自動調節座椅高低與靠背角度。嘗試後,我覺得調整得不錯,蠻符合中國人或者說亞洲人的體型特點。

  而且,每次調整後,G3 都會自動記憶座椅角度等數據。

  34、迎賓模式:

  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功能。簡單說,就是你下車時,主駕座椅會自動退後,方便下車;上車時,則會自動調整到你早前設定的位置。很人性化。

  35、安全帶預警:

  G3 行駛在虎門大橋上

  G3 的安全帶是預緊式的,也就是上車系好安全帶後,會拉緊一下適配體型。而這次試駕,我發現 G3 的安全帶被用在車道偏離預警上。也就是說你如果壓到旁邊車道了,安全帶會拉緊一下進行提醒。

  這種提醒方式,比常見的方向盤抖動預警,其實更安全。

  需要補充一點的是,不要老是不打燈變道,否則多次預警後肩膀會疼。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絕不是因爲胖。(對某厚顏無恥的早期車主說的。)

  36、充電接口:

  作爲一臺智能車,G3 上的 USB 接口很多。需要提醒的是,前排有電池標誌的充電功率明顯要大,儘量選擇這個。你也可以備一個點菸器充電頭,接入 12V 的接口來轉換。這個功率也大。

  37、遠程監控:

  看視頻,請忽略胖手指。消息說,G3 會在五月份升級哨兵模式。很好奇這個模式到底會怎樣?

  目前的遠程監控應該會進一步優化。目前在退出視頻監控時,需要給出下降車頂攝像頭的指令。如果能在退出時自動下降,體驗會更好。

  38、360全景與倒車影像:

  G3 配置了 12 個超聲波、5個攝像頭、3個毫米波雷達。目前量產車上已經有 360 全景等功能。在倒車時提供實時影像。我多次操作,發現準確度很高、沒有延遲,不足之處是周邊車輛成像效果不佳。

  39、近場開門自動啓動:

  你帶着車鑰匙,靠近 G3 一拉門把手,車門就會開。門拉開後,系統會立即自動啓動。上車後,只需掛 D 檔就可以開走了。這個體驗,很像特斯拉。

  但目前的這個版本,已經關閉了離開四米、車輛自動鎖車的功能點。需要手工按鎖車鍵,車輛纔會自動熄火關窗關車門。

  是的,就算你停車時打開了窗戶也沒關係,系統不僅會關閉動力系統,也會關閉所有窗戶。

  我不清楚離開四米自動關門熄火這個功能是否還會開放。但感覺強制要求手工按鍵鎖車有一定的合理性,不復雜,也是一個自我確認的過程。車輛則會鳴笛閃光作爲迴應。相關視頻,可以在後臺輸入 SP ,獲取百度雲盤地址。

  附帶說一句,跟特斯拉車友聊。他們還比較羨慕 G3 鎖車時會自動關窗。但同時也說特斯拉不開放這個功能,是因爲美國強制要求不得自動關窗。

  40、倒後鏡自動下翻:

  G3 在倒車時,右側後視鏡會自動下翻,防止倒車時撞到馬路牙子。

  倒翻的後視鏡在停穩後會自動上翻。但是,這個上翻回不到用戶設定位置,而是回到 G3 的預設位置。我跟一些早期車主聊,他們說這是通病,小鵬的工程師已經知道了,計劃下一次 OTA 時解決。

  41、無縫導航:

  具體怎麼用就不展開了,G3 有——高德地圖、微信、小鵬 App 三種位置分享方式。非常好用。尤其是有人通過微信分享地理位置時。

  第五大類: 娛樂體驗

  42、中控屏:

  看看指紋痕跡

  G3 的車載中控屏是 15.6 英寸的懸浮觸屏。屏幕的順滑度不錯,流暢度可以再優化。整體 UI 學習成本很低,我七歲的兒子不用教,點點點已經學會怎麼操作調出抖音來。

  一個對 UI 的期望是後續能通過 OTA 升級,支持分屏。G3 的攝像頭清晰度不錯,完全可以替代後視鏡。但目前如果選擇了攝像頭,導航地圖就會消失。15.6 英寸的屏幕夠大了,完全可以一分爲二。

  一個提醒是,這塊屏幕是指紋殺手。大家提車後,第一件事應該就是貼膜。

  43、抖音和微視:

  G3 後續大概率會支持 Appstore,目前也內置了不少車載娛樂在線內容。其中,我兒子最喜歡的是抖音。看完全沒問題,但當我想登錄操作時,卻彈出需要系統升級才能發送手機驗證碼的消息,感覺像是抖音方面的問題。

  想登錄的原因,是想通過車頂攝像頭拍一段視頻上傳抖音,算是一種新玩法。另外,行車記錄儀記錄的視頻,如果能夠上傳也是很好玩的。

  44、卡拉OK:

  「唱吧」針對小鵬做了專門適配,可惜沒有話筒,沒法嘗試下卡拉OK。G3 官方有配件,我預訂時已經下單了。回頭給大家測試唱一段。

  45、車載語音內容:

  G3 自帶語音內容非常豐富。我開車時一般都會打開。譬如華語流行音樂、熱歌榜,以及兩章玄幻小說「將夜」等等。

  在南沙服務區,看到圖一的音樂驛站。突然想說,G3 這類智能汽車的出現,會讓這些在高速公路賣音樂 CD 的店很快倒閉吧。這就跟新媒體出現後,首先失業的是印刷廠工人一樣。

  技術變革浪潮下,改變突如其來又不可阻擋。

  第六大類: 應急方式

  這裏說三個實用小貼士。

  46、長按語音鍵十秒:

  長按語音鍵十秒,可以重啓語音助手。

  47、重啓中控屏:

  重啓大屏操作如圖。

  48、手動關機:

  長按紅色圈中位置,手動關閉全車系統,但不是全車斷電,感覺是「關閉鍵」。重啓車輛後,所有的個人信息都不會丟失。

  這個應用場景是長時間待在車上等人。關閉系統可以節省能耗。

  OTA相關

  49、版本號:

  本次試駕的這輛量產版 G3 系統版本號是 V1.1.5(測試版)、MCU版本號 1.1.5.6(測試版)。作爲對比,我去年 12 月時記錄的版本號如上面三張圖,當時最新的版本號是 V 1.0.1,MCU版本號是 1.0.0.5。小鵬的迭代速度可以,雖然不是大版本更新,但小步快跑也很好。

  50、再升級:

  放張圖,小鵬 G3 碳粉羣車友們的分享。自己感受。小鵬纔剛開始大規模交付。

  結語:G3 是一輛智能汽車

  何小鵬在此前有過多次「驚世駭俗」的發言。譬如:

  「智能汽車纔是下一個賽道」

  「小鵬汽車自動泊車成功率達 70%,特斯拉只有 13%」

  「智能汽車的核心在運營」

  「(關鍵是)將單點的有用和能用的功能和內容,提升到多點的好用和要用功能」

  何小鵬

  在較長時間體驗 G3 後,我對何小鵬這些話有認同,並對於後續的 E28 車型充滿期待。一些坊間傳聞,會讓人覺得 E28 的產品力會爆棚。

  就 G3 而言,這是一輛與非智能汽車區隔巨大的新汽車它有自己的不足,譬如續航里程在 2019年 已經不是最前排的。

  而當「多點的好用和要用」出現在 G3 上時,我很好奇大家的選擇是怎樣?智能手機一天一充時,也曾被諾基亞、飛利浦等嘲笑過。

  今天跟人聊,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隨着電池技術的進步,續航將不會是主要的競爭點。各家 2019 年推出的新車,續航都不會低。

  但是,智能會是,會是主要區隔,會是核心的產品力。各家的智能能力,未來不是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大。

  G3 計劃下一步通過 OTA 升級「車道居中保持」、「彎道保持」等特性。能否也做到「好用和要用」?屆時,我會帶來另一次全面評測。

  (完)

  PS:這篇寫的很累,煩請大家點個贊,覺得好轉發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