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咱们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些本事厉害的君主打天下,身边总有本事厉害的"智多星",也就是正史上所说的"谋主",评书演义中所说的"军师"。诸如商汤之伊尹、周武之姜尚、刘邦之张良、刘备之孔明……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好些还都能亲自领兵征伐呢。在现代军事史上,也有这类"智多星",即全军的"总参谋长"。今天就给大伙说说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几位"军师"。打赢二战的苏美英三巨头,大伙不会陌生,那都是玩政治好战略的绝顶高手呀,而"三巨头"的身边,都有"军师",自然也都是军界翘楚。那么"三巨头"的"军师"都是谁呢?他们又是怎么辅佐"老大"打赢二战的呢?

"三巨头"中,英国首相丘吉尔是最早和希特勒单挑的,也是第一个重创德军的,即1940—1941年人类史上最大的空战——不列颠之战。咱就先说说丘吉尔的"军师"。他就是北爱尔兰人阿兰·布鲁克(Alan Francis Brooke,1883—1963)子爵。这位老兄身材消瘦,但肌肉发达,自幼生长在法国,19岁才回到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后参加炮兵,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勇敢地使用大炮猛轰敌军。布鲁克坚韧果敢,处事精明,深通军事战略。他的业余爱好是跑到大自然中去拍摄鸟类,还遍翻大量鸟类图书进行专业研究。二战爆发后,热爱鸟儿的布鲁克担任英国远征军第二军军长,他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协调军队在海滩阻挡德军,亲自冒着炮火到前线看望下属,让大部分部队从希特勒魔爪下顺利撤退,由此受到丘吉尔的青睐。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后,总觉得他的"军师"即帝国总参谋长迪尔将军太老实了,于是丘吉尔便于1941年12月任命激情四射的布鲁克担当帝国总参谋长。

二战三巨头的

阿兰·布鲁克

布鲁克当上"军师"后领导制定了英国在二战中所有的作战计划,那位打败"沙漠之狐"隆美尔的蒙哥马利元帅,就是由于他的力挺才得脱颖而出的。大战中,布鲁克经常和丘吉尔吵架,因为他们的观点有时差异太大!尽管布鲁克认为丘吉尔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伟大的人",但也在日记里骂这位老板是"他这辈子所遇到的最难相处的人",还说丘吉尔对军事的看法"纯属胡扯八道"。每当丘吉尔坚持己见时,布鲁克都会气得半死。别看布鲁克经常和自己老板吵架,但他和别国领导的关系好着呢,无论是斯大林还是罗斯福,都挺喜欢这位他。布鲁克凭借自己的魅力和才华运筹帷幄,对协调英国和美苏的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在军事战略上,布鲁克一直对丘吉尔这位提拔他的领导抱有成见,丘吉尔也经常对这位"军师"发脾气,但他们的合作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1944年,布鲁克获得了英国陆军的最高军衔——陆军元帅。不久,又被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授予最高勋章。

二战三巨头的

阿兰·布鲁克

战后的布鲁克辞去了帝国总参谋长之职,当上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宫廷总管,退休后担任好几家大公司的董事,直到1963年6月病逝,终年80岁。虽然名气不大(还不如他的下属蒙哥马利),但布鲁克为对英国军事的影响实在太大,如今英国国防部的门口,就树立着他的雕像。

再说说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军师"。稍熟悉二战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斯大林麾下第一战将就是那位"胜利的象征"朱可夫元帅,而斯大林的"军师"是谁呢?此君既是朱可夫的亲密战友,也是朱可夫的儿女亲家(他的儿子娶了朱可夫的女儿),他就是华西列夫斯基(Aleksander Mikhailovich Vasilevski,1895—1977))元帅,这位性格温柔、却深通韬略的军事家小时候的梦想是当农学家,不过命运之神却把他变成了一代名将。自1942年被斯大林任命为苏联红军总参谋长之后,他就主持策划、制定和实施了几乎苏军在二战中的所有重大战役的计划(但不包括莫斯科会战,因为当时华西列夫斯基还不是总长),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库会战、顿巴斯战役、白俄罗斯战役……不过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最后一役——柏林战役,华西列夫斯基没有参加。因为1945年他被斯大林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成功指挥了秒杀日本关东军并解放中国东北及朝鲜北部的远东战役。苏德战争期间最先获得苏联元帅军衔的有两位高手,就是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战后,华西列夫斯基继续担任苏军高级领导职务,大力推动苏军的改革和训练,直到1977年12月病逝,终年82岁。

二战三巨头的

华西列夫斯基

华西列夫斯基沉着坚定,胆大心细,思维敏捷,判断准确,而且性格特别好,总是谦逊低调,斯大林曾开玩笑地说他"连苍蝇都没欺负过"。相比于性情暴躁又自负的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的性格就太招人喜欢了。在二战期间,只有三人两次获得了苏军最高级别的"胜利勋章",即——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最高副帅朱可夫、"军师"华西列夫斯基。

最后说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军师"。其实这位轮椅上的巨人拥有两位"军师",颇有些"卧龙凤雏"的味道。这两位本事都够大,只不过一位名闻全球,一位默默无闻。名闻全球的那位就是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959)将军,他被誉为"美国史上最庞大军队的缔造者"。马歇尔小时候并不优秀,成绩很糟,还常受欺负,但他奋发努力,各种拼搏,终于脱颖而出。在陆军参谋部工作时,马歇尔为了扩军当面顶撞了罗斯福总统,但罗斯福果然是了不起的大政治家,他在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入侵波兰的几小时后,任命马歇尔为陆军参谋长。顺便说一下,美军的"总参谋长",具体名称叫"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但当时的美国还没有这个头衔(1949年才设置),所以马歇尔的陆军参谋长就当于"总参谋长"。马歇尔上任后逼着总统向国会要了九亿美元给他扩军,打造了美军史上规模最庞大的军队,他把还这支庞大的军队配备了最出色的将领,如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巴顿等。同时,马歇尔还陪同罗斯福总统到处参加国际重要会议,参与美国的"全球战略"。罗斯福曾说,离开马歇尔,他连睡觉都不踏实。

二战三巨头的

马歇尔

1943年,罗斯福打算授予马歇尔元帅军衔,不过马歇尔坚决反对,表面上原因是"元帅"一词(marshal)和他的名字( Marshall)发音一样,称呼起来太别扭。而实质原因是马歇尔打死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军衔高于他的恩师、美国骨灰级名将"黑杰克"潘兴。于是,美国也就一直没有元帅军衔,马歇尔自然也没当上元帅,但他光荣地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陆军五星上将,这也和别国的元帅差不多了。

战后的马歇尔并没闲着,他还干了一件影响世界历史的大事。1947年,他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国务卿,不久,他提出了帮助战后稀巴烂的欧洲迅速脱贫的"马歇尔计划",因为他成史上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职业军人。辞去国务卿职务后,杜鲁门又让他担任国防部长参加朝鲜战争中美军战略的制定,但马歇尔对这场郁闷的战争没啥兴趣。1951年,他正式退休。1959年10月,马歇尔病逝,享年79岁。按照其遗嘱,他的葬礼非常简朴。

罗斯福的另一位"军师"也是五星上将,不过是海军五星上将。他就是罗斯福的好哥们莱希(William Daniel Leahy,1875-1959),此人智商极高,能力超强,但总是低调。如果说二战期间美国陆军实力那么牛是马歇尔的功劳,那么二战时美国海军实力那么牛,就是莱希的功劳。前面咱们不是说二战期间美国还没有"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个头衔嘛,但是,莱希就相当于当时事实上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因为罗斯福为了协调各大军种,搞了个叫"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机构,让莱希来当主持人和协调人以及各军种首脑和总统的联络人。只不过当时莱希的正式头衔,并不叫"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而是总统私人的军事顾问和参谋长。和马歇尔一样,莱希也是不离总统左右的。但是和马歇尔不同的是,莱希参与的军事策划要少些,处理的乱七八糟的"杂务"要多些。而且马歇尔管不着海军(当时美国海军总掌门是欧内斯特·金,职务叫"海军作战部长",军衔也是海军五星上将),莱希呢,美国陆海空三军(当时美国空军尚未正式独立,空军叫"陆军航空兵")的事儿,他都能掺合点。罗斯福去世后,莱希继续协助杜鲁门总统策划战略。1949年退休,1959年7月病逝,终年84岁。1986年代表美国海军第一次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一艘巡洋舰,就是以这位海军牛人的名字命名的——"莱希"级。

本文为李萌独家撰写,喜欢的,记得订阅本头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