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才•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别样师生情

道光二十五年,在北京碾儿胡同,身为翰林院学士的曾国藩第一次见到了玉树临风的李鸿章。此时李鸿章科举考试落榜,按照父亲的安排,以“年家子”的身份跟从曾国藩学习,拜为门生。原来,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会试中相识,是同年进士,这种关系称作“同年”,李鸿章作为李文安的儿子,自然也就成了“年家子”。

话说曾国藩第一眼见到李鸿章就眼放精光,看出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年轻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非常高兴地收他做了自己的学生。这个时候的曾国藩正在编纂《经史百家杂钞》,李鸿章也就参与其中。在编书的过程中,李鸿章的才华逐渐显露,这令曾国藩高兴不已,对李鸿章愈加器重,夸赞李鸿章才堪大用。

惜才•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别样师生情

然而,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没过多久就遭遇了第一次大的考验,李鸿章叛离师门!原来,朝廷鼓励各地大臣办团练,此时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组建湘军,李鸿章作为学生本应跟随老师,但他不甘附于人后,就回到老家安徽,在当地官员的支持下自己办团练。曾国藩对于李鸿章的行为并未恼火,他知道这个学生年轻气傲,让他吃些苦头也好,权当是对他的磨练了。几年以后,曾国藩办团练办得如火如荼,而李鸿章的团练却毫无起色。这时李鸿章认识到自己远不如老师,于是问曾国藩自己能不能重回师门。没想到曾国藩哈哈一笑,说:“你走任你走,你来任你来!我这里当然欢迎你回来!”就这样,李鸿章再次回到了曾国藩门下。

曾国藩确实很欣赏李鸿章的才华,只是李鸿章有个坏毛病让他很是不满。原来,曾国藩的这个宝贝学生特别懒,落拓不羁,贪睡懒散。曾国藩决定要好好整整学生的这个坏毛病。一天,曾国藩跟幕僚们一起吃早饭,见李鸿章又没到,就吩咐下人去叫。没想到李鸿章撒谎说自己头痛,就是不起床,曾国藩派了三拨人去催都没用。曾国藩气得火冒三丈,拍着桌子说:“今天非得人都到齐了才吃饭!”李鸿章一听说老师发火了,急忙披上衣服就跑来吃饭,以为这次肯定得被老师好一顿骂。没想到,曾国藩见李鸿章来了,就闷头吃饭,整个过程一言不发。直到早饭结束,他才对李鸿章说:“你既然入我门下,就要知道我这里有个规矩,那就是不能撒谎!”曾国藩说完就拂袖而去。李鸿章听了以后很是惭愧,从此以后不敢再懒散。

惜才•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别样师生情

师生二人就这样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直到咸丰十年,李鸿章又一次叛离师门!这一年,太平军李世贤率军攻打安徽,而曾国藩的湘军老营就设在安徽祁门!曾国藩的幕僚李元度主动请缨去守安徽徽州,曾国藩便让他当主将守住祁门的门户徽州,没想到,李元度没坚持到一天就弃城逃跑了!徽州一失,祁门就成了绝地,被太平军十万人马围得水泄不通。李鸿章要挥泪斩马谡,上表弹劾李元度,让李鸿章拟稿,李鸿章坚决不拟,说:“老师,李元度是您最重要的心腹,您处罚他会让大家寒心的。”曾国藩淡淡地说:“好!你不写,我自己写!”曾国藩作为老师已经让步了,没想到学生又逼近一步:“老师,您要是写奏章,那我就离开这里!”曾国藩冷冷地看了李鸿章一眼,指着门外说:“你想走,我不拦着,随便!”话刚说完,李鸿章就带着行李头也不回地走了。后来,有人问曾国藩为什么要放李鸿章走,曾国藩淡然一笑,说:“李鸿章为李元度求情只是借口而已,他是想借此摆脱危局。这个人啊,只能与他同富贵,不能与他共患难。”李鸿章走后没多久,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拼死救援曾国藩,终于解了祁门之危。李鸿章听说此事后,又向老师表决心想要回来,曾国藩爱惜李鸿章之才,于是再次接纳他。

惜才•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别样师生情

师生相悦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到了1861年,李秀成率太平军攻破江北大营,兵锋直指上海,上海危急,请求曾国藩派兵驰援。据当时的情势,增援上海并不是件难事,而谁保住上海,谁就可以成为上海一方大员。这等美差,曾国藩又给了李鸿章。因为李鸿章是曾国藩帐下幕僚,未出幕就不能作为主将率军打仗。于是,李鸿章彻底出幕,回安徽招募新兵组建淮军。然而,李鸿章招兵的情况很糟糕,算上土匪也不过两千多人。曾国藩此次又不遗余力地帮自己的学生,不仅给钱、给武器,他还拨了两个自己的亲兵营,又从曾国荃等部调出一些人马,共组成13个营的兵力支持李鸿章,还经常给李鸿章写信指导他作战。最终,李鸿章在上海滩一战成名,开始了自己个人的辉煌征程,也开启了晚清的李鸿章时代!

惜才•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别样师生情

李鸿章

曾国藩惜才、用才,名满天下,包括左宗棠等人也是经过曾国藩的推荐才走上人生巅峰。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来评价曾国藩的惜才美名:“天下督抚,半出曾幕!”

惜才•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别样师生情

(【文章声明】本文转自微头条“风”,是《人文天下》编辑“风”根据真实历史故事改编,故事素材来自《曾国藩家书》。)

惜才•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别样师生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