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上述是官方的正式注解。

其实庄子是位列四大真人之一的南华真人,别人都回答过的,我就不在这里重复了,要告诉大家的是庄子身为道家祖师之一的情况,庄子一直都很淡泊,喜欢宁静,和志同道合的道友从不隐瞒对道的理解,并积极帮助修炼者,总是用一些小故事启发智慧,阐述道理。

封神榜事件之后,天庭初定,但因法力高深的仙者不愿为神,所以缺少大法力、大神通、大境界者坐镇,于是庄子被封为南华真人和冲虚真人列子、通玄真人文子、洞灵真人庚桑子合称四大真人。

庄子是后天真灵的祖师级人物,平时声名与三清等先天真灵相比著实不显,但作为我们凡人他可以说是修真的代表了,但遗憾的是供奉南华真人的道场不多,最有名的是楼观台,位于秦岭北麓中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东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

总之,庄子代表著真正的凡人,你可以说他洒脱、逍遥、自在、真性情,但最主要的他是道者,是一步一步修炼而成的得道者,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得道者。

再讲一个小故事让大家体会一下庄子的诙谐

庄子的老同学曹商跟庄子说,我这个人呢,对住破房子、编草鞋、饿得形容枯槁这种事不擅长,我就只能做做代表宋国出使秦国、深得秦王欢心、得到上百乘车马的赏赐这些事啦。

面对如此直白的炫耀,庄子的故事瘾又发作了,他淡淡地说:「听说秦王有病,遍求天下名医。能治好他的脓疮的人,就可以得到一乘车马;能为他舔屁股缝里带脓的痔疮的,就可以得到五乘车马。给他治的病越猥琐,得到的车马就越多。曹商啊,你为秦王舔了很多次痔吧?不然怎么有这么多车马啊?」

曹商不明白,一个人擅长挨饿,并不妨碍他同时擅长重口味和耍刻薄呀!


庄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才极高,眼极冷,心极热」(南宋朱子语)。

庄子的才华,今天我们只要读到那些纵横捭阖,汪洋恣肆的文句自然不难看出;庄子的冷眼,体现在「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中,事事看的太透,却如一个过客冷眼旁观;前面两点,都不难体会,但心热这一点,却不为一般人所知。庄子评论天下学术,悲叹道术将为天下裂时的入世精神,一点不像道家。老子是内外皆冷,庄子外冷内热,很多大学者甚至认为庄子是儒家颜回的后学。庄子确实是一个「天真童趣」「游戏人间」的人,他和孔子代表了天真的两个面相,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个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历来的读书人,往往都在孔子与庄子之间,也可以说在道德精神与艺术精神之间。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如果真想了解庄子,建议还是去读《庄子》「内七篇」和「天下篇」,亲自走入庄子的世界。


如果用一个字勉强概括,那是:真。

一个人,首先得明白自己存于世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如何去实践。庄子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什么会影响到他的须求,所以毫不犹豫的推掉朝庭的招览,搓卖草鞋为生。最有意思的是,俗世外物丝毫影响不了他对生活的乐趣,把自己如花鸟虫鱼般当自然的一个细胞,所以才在妻子去逝后鼓盆而歌。他对我们大部分人在乎的什么功名利禄,什么福禄寿喜都没什么所求,仅管一生穷困潦倒,却在那个年代活到了八十岁。(看书囫囵吞枣,多望文生意,若有错误,多见谅)

附一篇当初看庄子后写的小文:

那年庄子梦蝴蝶

一只蝴蝶飞到庄周簪在鬓边挂著露水的杜若上,扇著小翅膀,看躺在茅草上睡得迷迷糊糊的庄周。庄周半睁开眼角,扫了它一眼,继续瞌睡。

昨天草鞋没买出去,粮缸也见底了,老妻发了大脾气,抬起笤帚就把自己扫出来了。数了一夜的星星,这才瞌上眼。

眼前的土地皲裂,池塘也干了,许多百姓在这大清早就在昨晚的已烧烬的柴灰上又升起火堆,围著跳起祭祀之舞,扬起的尘土都迷住了眼,可天上还是一丝云彩也没有。

几只笨飞蛾从身边飞过冲进火堆里,身体燃起的嗞喳声掩没在跳脚声中,没有人注意。

庄周看著自己娇弱的身体,再看看前面瘦骨嶙峋却用力蹬地求雨的百姓,扇了扇小翅膀,轻盈的飞走了。

他记得濮水里有一种草是可以充饥的,得赶紧采些回去给老妻。别看她昨天把笤帚舞得虎虎生风,她也有一昼夜没进食了。

怪自己前天找监河侯借粮应急,他说了许多好话,那舌头像上长了朵多瓣花,说一句就掉一片花瓣,待花瓣终于掉完,才说要等他收了税后。别说税后,就是这税他能不能收上来还两说。自己不过是借上一天的应急粮,凭得他绕舌。

虽说救急不救穷,自己这又急又穷的,但自己好歹是一知识分子,会赖了他这点救急粮?不想借直说便是,拐弯抹角的让人生厌。没忍住就讽刺了他一顿。借粮是不成的了,可也不能让老妻总饿著。

趁濮水还没见底,多采些水草晒干备著也好。

他一路飞,一路躲著祈雨百姓的火堆和肆飘的尘土。呔,若能祈来雨水早祈来了,这都跳了五天了还不消停。

到一干涸的泉水畔时小翅膀扇累了,怎样都张不开,只好停下歇脚。看到两条小鱼交错著吐出自己的唾沫湿润对方的身体,定是有条鱼在溪水干前未顺溪水游入濮河,另一条也便留下陪它了。真傻,生命的逝世是必然之事,这样陪著它苟延残喘,还不如游到江湖,保全性命,时间久了便也忘了。

庄周摇了摇小翅膀,感觉力气又回来了,绕著那对小鱼舞了一圈作别,又继续往前飞。

路过一棵榆树时,听到一只蝉和斑鸠聊天,说它们飞行时遇到树枝就停,飞不上的就落地上,哪像那大鹏,想从北海到南海,借著翅膀拍击水面形成巨浪飞上九万里高空,再飞往南海。飞那么高做什么呢?

庄周又扇了扇自己的小翅膀,这两个小东西啊,根本不懂得积蓄的力量。若大鹏不如此蓄力,又如何能飞上九万里高空,如何六个月才一歇,借著云流之力一气飞到南海呢?

自己只想在春暖花开中翩舞,这对小翅膀倒是够用了。庄周得意的舞了舞翅膀,真轻盈啊。他飞到蝉和斑鸠面前,「你们只准备到郊野,怎么知道飞往南海需要什么呢?」说完便不再不理会它们,又向前飞。

再飞上三两里就到濮河了,他突然觉得饥饿感又袭来了,他都两天没吃东西了。头上的触须愰了愰,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香气。他就顺著那股香气飞了过去。

见一片泥污里长著稀稀落落的水草,东一朵西一朵的开著小白花。高兴的扇了扇翅膀,就停到了一朵刚开的白花上,吸允著花蜜。一阵淅淅索索的声音传来,他抬头看了看,好大一只龟。

「哇,你活了好久了吧。」

乌龟见一只蝴蝶同它搭讪,想它不过一秋的生命,便好言语道:「快有千岁了。」

「真好呢,我听说楚国养了只神龟活了三千多岁,死后还被放入竹匣珍藏在宗庙里,当祥瑞供呢。」

「切,一只傻龟,我在这烂泥里摆尾,才活得自由自在,活著的命才叫命。若也如它般被供养,却再无自由,活著和死了也没有区别。现今他死了也不得埋骨还地,也不知他如何想的。」乌龟说完,又在泥污里摆摆尾,刚啃了两口水草,再去找点小鱼虾去。

庄周看著缓缓离去的龟身,高兴得跳起了舞,边舞边唱:龟兮龟兮何知之知

                愚者何其愚

                知者何其知

                而已而已

                今之从汝者善

唱完歌他想起老妻还在家等著他,又急急飞向濮河。看到那鲜嫩的水草,又舞了一圈,伸出手就拔。

庄周睁开眼,看著自己伸手欲拔的动作,开心的笑了,抬手摸下鬓边的杜若,又抱起一把茅草,啍著歌儿一路往家去:

蝶兮周兮翩然若飞

周兮蝶兮梦若梦非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的思想主张总结起来就是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在战火纷飞的战国,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合称老庄。

庄子想像力极为丰富,而且文学修养很高,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所以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一生著书十万余言,名为《庄子》。由于他崇尚自由、追求自然,所以他的作品大多用寓言故事表明心志。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故事。

他的哲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也使道家真正成为学派。政治思想上,同样主张不尚贤,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总的来说,庄子在文学、哲学、政治方面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小编认为,庄子是一个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的人。他所具有的荣辱观,在追求金钱至上的现代社会有著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庄子极有可能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一个疏远的旁系子孙;庄子是以祖上谥号为姓!

根据史料记载,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宋国蒙人,家里很穷,当过漆园吏,但是学问很高,文学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庄子》;楚威王还曾经派人请他去楚国为相,他拒绝了!

庄子是宋国人,为什么说他是流亡在外的楚国王族呢?

1.楚国的图腾是凤凰或鸟!

《庄子·外篇·秋水》里说庄子的好朋友惠施在魏国当相时,庄子去看望他,这时城里有许多谣言说庄子要取代惠施的位置;惠施就派人在城里搜索庄子,不久庄子见到惠施就讲「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息,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把惠施的相位比作猫头鹰得到死老鼠,而庄子自己比作从南方飞来的凤凰,预示著他的身份;因为楚人喜欢比作鸟;当年楚庄王不理政事时,伍举以「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让庄王来猜!

2.庄子的老婆丧葬习俗是楚国风俗!

《庄子·外篇·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其实这是一种「待尸歌」,惠子不明白;《楚辞·章句·九歌序》记载:「楚人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楚人认为人死魂还在,通过唱歌作舞等形式可以博得神灵的欢心,希望神灵能把死者带到天堂!这种「鼓盆而歌」的丧葬形式不是中原风俗!

3.庄子是个穷人,生活困顿,消极的思想并不能用来强国强兵,楚威王为什么要请他去楚国为相呢?要知道楚国的相绝大部分都是楚国王族担任的,而庄子见到使者却莫名其妙的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还说「子见夫牲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听著真是不可思议,让他去当官,他的反映倒想是去了好像有杀身之祸似得,庄子一个穷光蛋,牛什么牛?这个现象只能说明庄子的家族遭受过风险,联想到楚威王的祖父楚悼王曾用吴起变法强国,其中一条「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其爵禄」来削弱楚国贵族的特权,触动了王公贵族的利益,所以在楚悼王死后,这些人为了除掉吴起,射杀吴起也射中悼王尸体,楚肃王上台后杀了70多家受此牵连的贵族,其中有逃出去的王族可能就到了宋国,而庄子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四五十年的时间变换,国家领导人也换了,对于庄子这些人就有点平反昭雪落实政策的意味了,所以楚威王才会派使者来请庄子!


庄子梦蝶,扶摇九天。

怎一个逍遥了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灵安适,恬然自得。

逍遥不是盲目,不是任性,而是符合客观需要的约束,不屑于人所制定的规则,而是遵循自然的规律。

「游」是对这种「逍遥」状态的集中概括与升华。「游」不是身体的游,而是「心」的游,要求人从「心」上做工夫。为此,庄子提出了「心斋」、「坐忘」、「虚静」、「以明」等各种修养工夫,劝导人在这浊世保持心灵的平和、淡漠,去除是非得失的计较,克服生老病死的焦虑,甚至突破时空的界限,在精神的境域中任意翻飞。也正因为此,庄子思想被认为有隐逸情结、出世倾向。

肉体受制于社会又受制于生产力的年代,所以庄子就去追求心灵的自由。

《逍遥游》和《齐物论》

时隔千年,见字如面。


我想纠正很多人对庄子的误解:一个蔑视功名利禄的消极避世者。其实他也是想积极用世,只不过世事混乱,征伐不断,自己顺应天道,把握规律以治国的主张不能被采纳,而且他看到了凡功成名就者难有善终,不是被杀就是被逐或是被冷落,他就愤而绝世罢了。后来所有表现其实都是源于此。

其实庄子还是很有抱负的一个人。


庄子名庄周,战国人。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道家中于老子之后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著有《南华经》即《庄子》。是不求权势追求自由心灵的人。


庄子是真正读懂老子的人,得道之人。以自己的感悟,给后世留下了悟道的指引之文,散于各篇之中,待有缘人。


庄子是春秋战国文化集大成者。老庄的说法。庄子继承发扬了老子的学问。更精深博大,与后世佛家有很深的关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