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长按二维码

weixin.qq.com/r/mEnH3z7 (二维码自动识别)

(傅雷译《希腊的雕塑》手稿)

对一个好的译者来说,信达雅三者缺一不可。我们在拿到一篇文章时,能否懂其意,能否悟其美,在翻译时又能否做到准确传达其意义,生动再现其审美内涵,这些都是能否做好翻译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

要完成一个好的翻译,译者修养尤为重要。何为译者修养?一是文学修养,二是语言修养,三是审美修养。而通过读书来学习语言,能增强语言修养;通过读书来体会文字之美,接受审美的熏陶;可以说没有长期的读书背景,没有深厚的读书基础,很难成为一个好的译者。因为,翻译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写作。

既然是写作,那么,不论是在阅读还是翻译的过程中,两个基本方面都需要尤为重视。一是词语搭配,二是句子组织。虽然在我们初学翻译时,早已接触过它的学习,但要想真正学好,我们仍需细细品味,品味中西方语言文字之美。

这里推荐一本翻译鉴赏书籍:《「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奖品与评析》。

爱好翻译的你,想必对这个奖项都不太陌生。「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是由中国翻译协会会刊《中国翻译》杂志发起创办的,是目前中国翻译界组织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翻译大赛。

这本书主要收录了第一届至第十九届(1989-2007)「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的竞赛原文、参考译文和翻译评析,由英译汉和汉译英两部分组成(其中汉译英部分是自第八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开始增设的),各篇参考译文后都有译界名家和长期从事翻译教学的资深教授所做的评析,文笔中肯,内容全面,既有对原文作家及写作背景的介绍,也有对重点单词、句子细致入微的评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神髓,译文的精妙,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和翻译修养。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需要学会两点。一是通过译界名家和资深教授的评析学会拿到一篇文章时,应从哪些角度进行理解,进行思维、审美的训练。二是养成一种习惯,拿到一篇文章并不等于仅仅作字面意思的翻译,而是要对文章、作者的整个写作背景和风格加以了解,而不是盲目的硬翻。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本书的布局和独到之处。

一、汉译英

以金克木先生的《老来乐》加以说明。(为了方便大家对原文的理解,故摘取整篇文章如下)

老来乐

六十整岁望七十岁如攀高山。不料七十岁居然过了。又想八十岁是难于上青天,可望不可即了。岂知八十岁又过了。老汉今年八十矣。这是照传统演算法,务虚不务实。现在不是提倡尊重传统吗?

老年多半能悟道。孔子说「天下有道」。老子说「道可道」。《圣经》说「太初有道」。佛教说「邪魔外道」。我老了,不免胡思乱想,胡说八道,自觉悟出一条真理:老年是广阔天地,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七十岁开始可以诸事不做而拿退休金,不愁没有一碗饭吃,自由自在,自得其乐。要看书可以随便乱翻。金庸、梁羽生、克里斯落、松本清张,从前哪能拜读?现在可以了。随看随忘,便扔在一边。无忧无虑,无人打扰、不必出门而自有天地。真是无限风光在老年。

偶尔有人来,不论男女老少认识不认识,天南地北,天上地下,天文地理,谈天说地,百无禁忌。我的话匣子一开,激光磁碟便响个不停,滔滔不绝。无奈我闲人忙,听众逐渐稀少,终于门庭冷落,只剩一屋子广阔天地,任我独往独来,随意挥洒。

打开电视,又是一番新气象。古今中外,赤道南极,变幻莫测。真能坐地日行八万里。忽而庄严说教,忽而插科打诨,忽而高歌一曲,忽而

舞步翩。帝王将相,牛鬼蛇神,无不具备,应有尽有,场面各有不同。主持人个个精神焕发。服装表演件件花样翻新。足球射门中的。篮球投篮不空。马家军飒爽英姿,大歌星真人假唱。忽然出现红顶花翎,拖著辫子,仿佛我的一百四十岁的父亲复活。他不辞辛苦跑到北京来对

宣统皇帝磕头。我却曾在大庭广众中对溥仪先生点头问好。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一代胜过一代。正在得意之间,不料长袍马褂已变成西装革履。长发长袜,飘来跳去,三点泳装耀眼生辉。眼睛耳朵实在招架不住,那就下令暂停,闭目养神去也。

这正是:

小屋之中天地阔,

老年无事是忙人。

接下来我们重点看一下翻译评析这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摘自原书)

1、关于对原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本篇汉译英原文《老来乐》是我国著名学者金克木先生的一篇散文。金克木(1912-2000先生是北京大学教授,梵文研究专家和翻译家;他早年曾是「现代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散文主要是思想随笔、涉及读书札记、文化漫谈,往往是针对某一议题生发开来,融进丰富的知识,思维活跃、充满智慧而又诙谐从容。我国文学界将这类散文称为「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老来乐》就是其中一个范例。

从全文来看,《老来乐》体现了作者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这里主要是指一个人应当如何看待自己的晚年。作者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这种自然规律。古今中外的不少学者,对人生的感悟也达到了这种境界,例如杜牧在《山行》一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和英国现代哲学家罗素在「 How to Grow Old」一文中所表达的哲理,都反映出他们积极上进的人生观。金克木先生是以当今社会现实和个人体验来谈晚年的,所以笔下之言更贴近生活,更感人肺腑。

2.关于对原文主题思想的译语表达。

《老来乐》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讲述作者自己年满六十之后的期盼及其实现。到第二个自然段,作者点出文章的主题:「老年是广阔天地,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以下几个自然段列举具体事实加以佐证,包括物质待遇和精神生活、社交活动和文娱活动,最后做出结论:「小屋之中天地阔,老年无事是忙人。」译者若能以主题思想为线索,理顺文章结构和内容,从宏观著眼,微观入手、就能在表达过程中顾理成章,一气呵成。

因篇幅限制,在这里不对具体的内容翻译作讲解(具体可详见书本),主要看体现主题思想的两个要点的翻译,即标题的翻译和结论句的翻译。

1、确定标题翻译。从较好的译文中,我们看到如下的标题英译:

「 A Blissful Retirement」;

「 Bliss in Old Age」;

「 Pleasures of the Old Age」;

「 Happiness of My Old Age";

「 The Joy of Old Age";

「 Old in Age But Cheerful in Spirit」;

「 The Joy of Getting Old";

「 The Delights of Growing old」。

我们认为,除最后两种译法外,其他译法都是一种静态的表达,不太切合原作者动态感悟的活跃思想。而且原作者在第一段就说明了自己从六十岁到八十多岁这二十多年的体验,而不只是退休后的感受,所以取动态表达为宜。再联想到罗素的散文「 How to Grow Old」,我们认为最好取最后两种译法。原文实际列举了作者的多种乐趣,英语名词用复数形式为佳,因此,译为 「Delights in Growing Old」似乎更切合主题。

2、结论句的翻译。文章的结尾在形式上是对联,保持原文的形式对应是可以做到的,英语散文、故事和逸事等文体也有用双偶体( couplet)来结尾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翻译内容。我们认为,关键是对最后一句的把握。译者对「无事」和「忙人」的理解尤为关键。原作者所谓的「无事」不是「无所事事」所隐含的「无事」,也不是「闲得无事」所表达的「无事」,而是指原来的在职工作,是就自己分内的事务而言的。这跟文章第三个自然段提到的「诸事不做」是前后呼应的。那么「诸事不做」而又是「忙人」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呢?原作者所说的忙人有两类。一类是那些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的「忙人」。可以说,这是一种「苦忙」。一类是「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人。原作者当然属于后一类,这也正好反映出我国老年人的现状。只要看看央视《夕阳》节目,就可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片段。再看我国大中城市早晨的生活风貌,也可以感触到老年人的生活脉搏。在市井的广场、社区的空地退休人员的扇舞、剑舞、秧歌舞、腰鼓舞等等,比比皆是,其自觉性和积极性远远超过亿万在校学生。可以说,这是一种「乐忙」。有的译者没有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在翻译中就难以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对等,译文往往顾此失彼。

例如:

A vast space in my small room

I am busy at old age as an idler.

有的译者能透过字面领悟更深层的含义,因此译文基本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例如:

The world is vast though in the house very small

The old be come jobless, yet now the busiest of all

由此可见,在翻译时,尤其是对于文章主旨的把握尤为重要。译者一方面要体会作者的真实意图,理解文字的真正含义;一方面要善于联想,找出最合适的表达。

二、英译汉

以下摘取几个典型的错误案例加以说明。

1、不究语法,错会原意。

You can』t pursue the laws of nature very long without bumping into beauty.

not…without… 明显是一个双重否定结构,相当于汉语中的「如果不……就不能……」、「只要……就……」,但仍有不少译者将它译为「你要是没有与美邂逅的话,就不能更进一步探索自然规律,颠倒了因果关系,歪曲了原意。正确的译文是:只要去探寻自然法则,不用多久,必然有与美邂逅的一天。

2、行文呆滞

Why should nature conform to theories we find theories?

有人译为:「为什么大自然非要遵循我们人类认为美的理论呢?」单独看来,这种译法似乎说得过去,但仔细看来确是有问题的。大自然法则与人类行为,到底是「谁」遵循「谁」?二者关系不可本末倒置。可以译为:「大自然为何与我们所见之『美的理论』这般吻合?」

3、对语法结构的理解不当。译者必须充分重视原文的语法成分和结构才能准确理解原文。字、词、句总是按照特定的语法结构组织在一起,表达特定的含义。

如 Let us imagine a humanism that is a way of seeing.

不少译者将这句话译为:「我们假定人文主义是一种观察方式。」这种译法未尝不可,但仔细推敲后,将参考译文定为:「我们假定有一种人文主义,它只是一种观察方式。」因为「Let us imagine a humanism that is a way of seeing.」和「Let us imagine that humanism is a way of seeing.」毕竟是不同的。前一句中,imagine的宾语是a humanism,that is a way of seeing作定语成分;第二句中,imagine的宾语是一个主谓句,两句话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原文humanism前有一个冠词a,强调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文主义。

4、用词不当,言过其实。

「…,his face still moist with the sweat of battle」

有的人译成「脸上流淌著战斗的汗水」、「脸上汗水淋漓」,而原文用的是moist一词,「流淌」、「淋漓」都过头了。

因此,参考译文处理为:「脸上仍有从战场上带来的湿漉漉的汗水。」

5、未能正确理解英文中的固定搭配。

如这样一句话:「Not many would bother with your toothache」

有不少译者译成这样的句子:

不会再有牙痛的麻烦来打扰你的;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为牙痛所困扰;

不应该让牙疼扰乱你的生活;

你的牙再也不会给你找麻烦了;

以上翻译均属于误译,反映出译者对to bother with 这一结构不正确。to bother with的意思是to cause inconvenience to oneself或trouble oneself,相当于「自找麻烦」或「为……而操心」的意思。因此,正确的译文是「没有多少人会为你的牙痛操心的。」或「没有多少人关心你的牙疼的」。

在这本韩素音竞赛作品赏析中你还能看到许许多多类似的例子,每一篇文章都很经典,无论是汉语原文还是英文译文都值得认真记忆。翻译练习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对翻译评析的学习。不仅学习其中具体的语法、句子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学到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一个句子的解读与翻译。最后希望你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


已经1584人加入!500元100天冲刺班课程广告(CATTI和MTI)

100天冲刺班招生:CATTI和MTI,以及任何想学翻译或英语的看过来!除了视频课程,工作日的100字左右的翻译练习(两周汉译英和两周英译汉)也有word或视频讲解,学员也在积极地讨论学习,群里的提问在讲解的时候基本都会答疑,所以这个500元的课程真心很系统,只要认真学完,再加大翻译练习,CATTI和MTI翻译考试都问题不大。具体购买流程:扫下图二维码,看课程具体介绍和更新目录,如果想跟著学,点击订阅专栏,然后付款,最后按购买流程加里面的QQ群!

st.h5.xiaoe-tech.com/st (二维码自动识别)

一 关于创始人 努力的Joy 一

CATTI和MTI课程咨询, 请加

个人微信:gaozhai88

免费提问答疑平台:知乎@Joy雒金凤

新浪微博@高斋翻硕

CATTI+MTI翻译培训老师,每年3000多学员!

985/211兰大毕业,专八

CATTI二级笔译,韩素音翻译大赛汉译英第十四名

高斋翻译学堂创始人,上海高斋翻译公司负责人

西安遇见金凤科技公司经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