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長按二維碼

weixin.qq.com/r/mEnH3z7 (二維碼自動識別)

(傅雷譯《希臘的雕塑》手稿)

對一個好的譯者來說,信達雅三者缺一不可。我們在拿到一篇文章時,能否懂其意,能否悟其美,在翻譯時又能否做到準確傳達其意義,生動再現其審美內涵,這些都是能否做好翻譯能否走向成功的關鍵。

要完成一個好的翻譯,譯者修養尤為重要。何為譯者修養?一是文學修養,二是語言修養,三是審美修養。而通過讀書來學習語言,能增強語言修養;通過讀書來體會文字之美,接受審美的薰陶;可以說沒有長期的讀書背景,沒有深厚的讀書基礎,很難成為一個好的譯者。因為,翻譯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一種寫作。

既然是寫作,那麼,不論是在閱讀還是翻譯的過程中,兩個基本方面都需要尤為重視。一是詞語搭配,二是句子組織。雖然在我們初學翻譯時,早已接觸過它的學習,但要想真正學好,我們仍需細細品味,品味中西方語言文字之美。

這裡推薦一本翻譯鑒賞書籍:《「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獎品與評析》。

愛好翻譯的你,想必對這個獎項都不太陌生。「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是由中國翻譯協會會刊《中國翻譯》雜誌發起創辦的,是目前中國翻譯界組織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翻譯大賽。

這本書主要收錄了第一屆至第十九屆(1989-2007)「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的競賽原文、參考譯文和翻譯評析,由英譯漢和漢譯英兩部分組成(其中漢譯英部分是自第八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開始增設的),各篇參考譯文後都有譯界名家和長期從事翻譯教學的資深教授所做的評析,文筆中肯,內容全面,既有對原文作家及寫作背景的介紹,也有對重點單詞、句子細緻入微的評析,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神髓,譯文的精妙,提高自身的欣賞水平和翻譯修養。

通過學習這本書,我們需要學會兩點。一是通過譯界名家和資深教授的評析學會拿到一篇文章時,應從哪些角度進行理解,進行思維、審美的訓練。二是養成一種習慣,拿到一篇文章並不等於僅僅作字面意思的翻譯,而是要對文章、作者的整個寫作背景和風格加以瞭解,而不是盲目的硬翻。

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本書的佈局和獨到之處。

一、漢譯英

以金克木先生的《老來樂》加以說明。(為了方便大家對原文的理解,故摘取整篇文章如下)

老來樂

六十整歲望七十歲如攀高山。不料七十歲居然過了。又想八十歲是難於上青天,可望不可即了。豈知八十歲又過了。老漢今年八十矣。這是照傳統演算法,務虛不務實。現在不是提倡尊重傳統嗎?

老年多半能悟道。孔子說「天下有道」。老子說「道可道」。《聖經》說「太初有道」。佛教說「邪魔外道」。我老了,不免胡思亂想,胡說八道,自覺悟出一條真理:老年是廣闊天地,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七十歲開始可以諸事不做而拿退休金,不愁沒有一碗飯喫,自由自在,自得其樂。要看書可以隨便亂翻。金庸、梁羽生、克里斯落、松本清張,從前哪能拜讀?現在可以了。隨看隨忘,便扔在一邊。無憂無慮,無人打擾、不必出門而自有天地。真是無限風光在老年。

偶爾有人來,不論男女老少認識不認識,天南地北,天上地下,天文地理,談天說地,百無禁忌。我的話匣子一開,激光磁碟便響個不停,滔滔不絕。無奈我閑人忙,聽眾逐漸稀少,終於門庭冷落,只剩一屋子廣闊天地,任我獨往獨來,隨意揮灑。

打開電視,又是一番新氣象。古今中外,赤道南極,變幻莫測。真能坐地日行八萬裏。忽而莊嚴說教,忽而插科打諢,忽而高歌一曲,忽而

舞步翩。帝王將相,牛鬼蛇神,無不具備,應有盡有,場面各有不同。主持人個個精神煥發。服裝表演件件花樣翻新。足球射門中的。籃球投籃不空。馬家軍颯爽英姿,大歌星真人假唱。忽然出現紅頂花翎,拖著辮子,彷彿我的一百四十歲的父親復活。他不辭辛苦跑到北京來對

宣統皇帝磕頭。我卻曾在大庭廣眾中對溥儀先生點頭問好。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一代勝過一代。正在得意之間,不料長袍馬褂已變成西裝革履。長髮長襪,飄來跳去,三點泳裝耀眼生輝。眼睛耳朵實在招架不住,那就下令暫停,閉目養神去也。

這正是:

小屋之中天地闊,

老年無事是忙人。

接下來我們重點看一下翻譯評析這一部分。(這部分內容摘自原書)

1、關於對原文主題思想的理解。

本篇漢譯英原文《老來樂》是我國著名學者金克木先生的一篇散文。金克木(1912-2000先生是北京大學教授,梵文研究專家和翻譯家;他早年曾是「現代派」的重要詩人之一。他的散文主要是思想隨筆、涉及讀書札記、文化漫談,往往是針對某一議題生髮開來,融進豐富的知識,思維活躍、充滿智慧而又詼諧從容。我國文學界將這類散文稱為「學者散文」或「文化散文」。《老來樂》就是其中一個範例。

從全文來看,《老來樂》體現了作者對待人生的積極態度。這裡主要是指一個人應當如何看待自己的晚年。作者以樂觀的態度對待這種自然規律。古今中外的不少學者,對人生的感悟也達到了這種境界,例如杜牧在《山行》一詩中所表達的意境和英國現代哲學家羅素在「 How to Grow Old」一文中所表達的哲理,都反映出他們積極上進的人生觀。金克木先生是以當今社會現實和個人體驗來談晚年的,所以筆下之言更貼近生活,更感人肺腑。

2.關於對原文主題思想的譯語表達。

《老來樂》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個自然段講述作者自己年滿六十之後的期盼及其實現。到第二個自然段,作者點出文章的主題:「老年是廣闊天地,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以下幾個自然段列舉具體事實加以佐證,包括物質待遇和精神生活、社交活動和文娛活動,最後做出結論:「小屋之中天地闊,老年無事是忙人。」譯者若能以主題思想為線索,理順文章結構和內容,從宏觀著眼,微觀入手、就能在表達過程中顧理成章,一氣呵成。

因篇幅限制,在這裡不對具體的內容翻譯作講解(具體可詳見書本),主要看體現主題思想的兩個要點的翻譯,即標題的翻譯和結論句的翻譯。

1、確定標題翻譯。從較好的譯文中,我們看到如下的標題英譯:

「 A Blissful Retirement」;

「 Bliss in Old Age」;

「 Pleasures of the Old Age」;

「 Happiness of My Old Age";

「 The Joy of Old Age";

「 Old in Age But Cheerful in Spirit」;

「 The Joy of Getting Old";

「 The Delights of Growing old」。

我們認為,除最後兩種譯法外,其他譯法都是一種靜態的表達,不太切合原作者動態感悟的活躍思想。而且原作者在第一段就說明瞭自己從六十歲到八十多歲這二十多年的體驗,而不只是退休後的感受,所以取動態表達為宜。再聯想到羅素的散文「 How to Grow Old」,我們認為最好取最後兩種譯法。原文實際列舉了作者的多種樂趣,英語名詞用複數形式為佳,因此,譯為 「Delights in Growing Old」似乎更切合主題。

2、結論句的翻譯。文章的結尾在形式上是對聯,保持原文的形式對應是可以做到的,英語散文、故事和逸事等文體也有用雙偶體( couplet)來結尾的。當然,更重要的是翻譯內容。我們認為,關鍵是對最後一句的把握。譯者對「無事」和「忙人」的理解尤為關鍵。原作者所謂的「無事」不是「無所事事」所隱含的「無事」,也不是「閑得無事」所表達的「無事」,而是指原來的在職工作,是就自己分內的事務而言的。這跟文章第三個自然段提到的「諸事不做」是前後呼應的。那麼「諸事不做」而又是「忙人」的邏輯關係是什麼呢?原作者所說的忙人有兩類。一類是那些為了自己的生存,為了養家餬口而疲於奔命的「忙人」。可以說,這是一種「苦忙」。一類是「自由自在,自得其樂」的人。原作者當然屬於後一類,這也正好反映出我國老年人的現狀。只要看看央視《夕陽》節目,就可以瞭解老年人的生活片段。再看我國大中城市早晨的生活風貌,也可以感觸到老年人的生活脈搏。在市井的廣場、社區的空地退休人員的扇舞、劍舞、秧歌舞、腰鼓舞等等,比比皆是,其自覺性和積極性遠遠超過億萬在校學生。可以說,這是一種「樂忙」。有的譯者沒有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在翻譯中就難以做到形式和內容的對等,譯文往往顧此失彼。

例如:

A vast space in my small room

I am busy at old age as an idler.

有的譯者能透過字面領悟更深層的含義,因此譯文基本做到了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例如:

The world is vast though in the house very small

The old be come jobless, yet now the busiest of all

由此可見,在翻譯時,尤其是對於文章主旨的把握尤為重要。譯者一方面要體會作者的真實意圖,理解文字的真正含義;一方面要善於聯想,找出最合適的表達。

二、英譯漢

以下摘取幾個典型的錯誤案例加以說明。

1、不究語法,錯會原意。

You can』t pursue the laws of nature very long without bumping into beauty.

not…without… 明顯是一個雙重否定結構,相當於漢語中的「如果不……就不能……」、「只要……就……」,但仍有不少譯者將它譯為「你要是沒有與美邂逅的話,就不能更進一步探索自然規律,顛倒了因果關係,歪曲了原意。正確的譯文是:只要去探尋自然法則,不用多久,必然有與美邂逅的一天。

2、行文獃滯

Why should nature conform to theories we find theories?

有人譯為:「為什麼大自然非要遵循我們人類認為美的理論呢?」單獨看來,這種譯法似乎說得過去,但仔細看來確是有問題的。大自然法則與人類行為,到底是「誰」遵循「誰」?二者關係不可本末倒置。可以譯為:「大自然為何與我們所見之『美的理論』這般吻合?」

3、對語法結構的理解不當。譯者必須充分重視原文的語法成分和結構才能準確理解原文。字、詞、句總是按照特定的語法結構組織在一起,表達特定的含義。

如 Let us imagine a humanism that is a way of seeing.

不少譯者將這句話譯為:「我們假定人文主義是一種觀察方式。」這種譯法未嘗不可,但仔細推敲後,將參考譯文定為:「我們假定有一種人文主義,它只是一種觀察方式。」因為「Let us imagine a humanism that is a way of seeing.」和「Let us imagine that humanism is a way of seeing.」畢竟是不同的。前一句中,imagine的賓語是a humanism,that is a way of seeing作定語成分;第二句中,imagine的賓語是一個主謂句,兩句話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原文humanism前有一個冠詞a,強調這是一種全新的人文主義。

4、用詞不當,言過其實。

「…,his face still moist with the sweat of battle」

有的人譯成「臉上流淌著戰鬥的汗水」、「臉上汗水淋漓」,而原文用的是moist一詞,「流淌」、「淋漓」都過頭了。

因此,參考譯文處理為:「臉上仍有從戰場上帶來的濕漉漉的汗水。」

5、未能正確理解英文中的固定搭配。

如這樣一句話:「Not many would bother with your toothache」

有不少譯者譯成這樣的句子:

不會再有牙痛的麻煩來打擾你的;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為牙痛所困擾;

不應該讓牙疼擾亂你的生活;

你的牙再也不會給你找麻煩了;

以上翻譯均屬於誤譯,反映出譯者對to bother with 這一結構不正確。to bother with的意思是to cause inconvenience to oneself或trouble oneself,相當於「自找麻煩」或「為……而操心」的意思。因此,正確的譯文是「沒有多少人會為你的牙痛操心的。」或「沒有多少人關心你的牙疼的」。

在這本韓素音競賽作品賞析中你還能看到許許多多類似的例子,每一篇文章都很經典,無論是漢語原文還是英文譯文都值得認真記憶。翻譯練習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對翻譯評析的學習。不僅學習其中具體的語法、句子知識,更重要的是,從中學到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待一個句子的解讀與翻譯。最後希望你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啟發。


已經1584人加入!500元100天衝刺班課程廣告(CATTI和MTI)

100天衝刺班招生:CATTI和MTI,以及任何想學翻譯或英語的看過來!除了視頻課程,工作日的100字左右的翻譯練習(兩周漢譯英和兩周英譯漢)也有word或視頻講解,學員也在積極地討論學習,羣裏的提問在講解的時候基本都會答疑,所以這個500元的課程真心很系統,只要認真學完,再加大翻譯練習,CATTI和MTI翻譯考試都問題不大。具體購買流程:掃下圖二維碼,看課程具體介紹和更新目錄,如果想跟著學,點擊訂閱專欄,然後付款,最後按購買流程加裡面的QQ羣!

st.h5.xiaoe-tech.com/st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一 關於創始人 努力的Joy 一

CATTI和MTI課程諮詢, 請加

個人微信:gaozhai88

免費提問答疑平臺:知乎@Joy雒金鳳

新浪微博@高齋翻碩

CATTI+MTI翻譯培訓老師,每年3000多學員!

985/211蘭大畢業,專八

CATTI二級筆譯,韓素音翻譯大賽漢譯英第十四名

高齋翻譯學堂創始人,上海高齋翻譯公司負責人

西安遇見金鳳科技公司經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