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的书法虽然不可与王羲之、张旭相提并论,但也自有他的好妙之处。

实际上书法史上也很少把王羲之和张旭放在一起,王羲之是书圣,能和他相提并论的只有「楷书之祖」钟繇和他的儿子王献之,

另外王羲之也主要擅长小草,不写大草,如他的小草《十七帖》:

那么谁和张旭经常放一块讨论呢,无疑就是也同样以草书著称,同样也被称为「草圣」的怀素。

是的「草圣」有两个,张旭和怀素都曾经被称为「草圣」,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如图:

也因为他们二者好饮酒并且喜欢酒后作书,所以也被称为「颠张醉素」。

怀素比较著名的草书字帖就是《自叙帖》了,

如下图:

大草的发展路线并不复杂,唐代的张旭和怀素以后就是宋代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了,

他的草书因为融入他自己的独特的笔法而异于旁人,被载入史册。

他的草书据说是黄庭坚观察生活中的「船夫滑桨」所得,又融入他个人对于禅家的参悟,以意使笔,从容不迫,开创了草书的新局面。

黄庭坚草书《李白忆旧游诗》:

黄庭坚以后虽然也有不少书法家写草书,风格个性格调突出的也只有明末清初的王铎才算的上。

王铎的创新主要在于书写的幅式和用笔上,善于书写大字竖条幅草书,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王铎在用笔上,更是有自己的创新,他的「涨墨」笔法的运用增强了草书整体的变化和视觉冲击力,这是一个很大的创举。

另外,王铎在用笔上增加了草书中断的提按顿挫,丰富了草书的笔法。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论到林散之了,林散之被称为「当代草圣」是有道理的,

他在古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人的工具在章法和用笔上又做出了开创性的创新。

他使用长锋羊毫书写草书,利用宣纸写出了具有干、湿、浓、淡、焦的丰富用笔,拓宽了草书的表现力,丰富了草书笔法,

同时他善于使用水墨,将中国画的水墨元素融入书法,加上他深厚的古代法帖的功力,开创出自己独特的「林体」,自成一家。

林散之草书长条:

虽然不能和王羲之、张旭相提并论,也自有他的好妙和创新之处,影响了这个时代的草书发展,被称为当代草圣也不为过。


草圣历史上只有一位,那就是张旭。

王羲之虽贵为「书圣」,其主导的二王书风也成为书法史上的主流,但他的草书成就并不如他的行书成就大,其子王献之的草书要高于他。

所以说,虽为「书圣」,但王羲之尚不能称为「草圣」。

至于林散之,是个现象,大器成。先由日本人所推崇,后才在国内出名,被誉为「当代草圣」。

被日本人所推崇的还有王铎,认为他的水平超过了王羲之。此外被他们所推崇的还有张裕钊。王和张书法水平当然很高,但在国内尚无法与王羲之比肩吧。

林散之的出名,有一种说法,说是他的弟子中有一些能量很高的人,动用舆论机构,将之推上了神坛。所谓水涨船高,师傅有名了,徒弟当然也有名。

散老的水平肯定是很高了,但让他与张旭比,无论高度还是厚度,都是不够的。

最近,书坛又出了个「当代草圣」,此人便是河北王厚祥。别人说说也就罢了,听说他还在一些场合自己也这样说。突然想起一个词:欺师灭祖。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林老与羲献有一拼的就是这个之字了,余者九牛不足一毛。

林老唯一的成就是章法尚可,未见惊人之处,亦未有太多不好之处,除了有点刻板之外,疏散恬淡确实不错!

或许是与章法配合吧?林老的字看著就是慢,慢腾腾地真的是个老者的形象,看著是屋漏痕,可惜仔细推敲确实枯墨所致!

草书慢写不知道是不是林老的专利,我是不喜欢,再说林老看不出明显的提按,加之行笔也慢,这样的草书能有节奏吗?林老这样的书法能写出韵律来,我是不信啊!

咱们再看字,没有明显的败笔,可也了无精彩之笔!从牵丝呼应这一点看其笔力过弱,有是有没有功力。

别拿林老与古人比了!就是比沈鹏,刘洪彪也未见突出,虽然沈,刘也不甚高明!


没!!!

差远了,林散之的字,惜墨,枯笔,这样的字,笔是直戳戳竖在纸上写出来的(没看过林老写字,不知道说的对不对),这样写字相对比较容易和随意,字的结构也比较简单,笔划也较单一,章法布局留白I也并无奇绝之处,有时候,有些名人的作品,真的有些勉强,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而张芝怀素之流的大家,运笔、走笔、中锋、侧锋、点划、提转都是很讲究的,这也和古时候做学问的严谨态度有关!

现代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相较古人,缺了认真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少了敬畏,多了随意!

古人写字就写字,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现代人哪有不带功利心做一件事的?

就凭这一点,不及!

一个不会临帖的人用秃笔枯笔烂笔鸡毛笔写了些字,大家看看就好,别当真……


不知道题主是在有意侮辱林散之,还是刻意打压传统文化的根脉基源,这样的提法你让九泉之下的两个杰出书法代表情何以堪?

总是有人喜欢卖个关子弄个噱头,动辄搞一个什么所谓的古今大战媲美,你这是在抬高今人打压古人呢?还是有意误导时代传媒大众,给人以混淆视听、浑水摸鱼的方便感即视感?

林散之是谁?没练过几天书法的人还真的不一定知道这个所谓的当代草圣。而就林散之留下的几件墨宝来说,仅凭几笔枯笔扭曲就说是当代草圣,那你这草圣的头衔也太过简略容易了,你又把王羲之和张旭的草书当做什么来看?

不容置疑的是,人家王羲之那可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敬仰和追随的法书大家,被尊为千古书圣,你以为是当今那几个浪得虚名的几头烂蒜就能迎头赶上的吗?这里不是说林散之的草书有多烂,而是和王羲之的草书比起来,林散之的所谓书法简直不忍直视,更不忍卒读,怎么还敢和书圣相提并论呢?

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张旭被称为草圣,都是享誉当代功遗千秋的人文精粹代表符号,早已根深蒂固的在人们心里扎了根发了芽,也代表了这个书法的至高境界。你让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是谁的当代人去和他们并驾齐驱,你这也是没谁了,敢问,你这是在颠覆千年文化的基因根脉吗?你是想推翻古人先贤的特立丰碑吗?

只能说,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其心不古,其心可诛。


林散之的草书和王羲之、张旭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目前也没有听说过什么「草圣三大家」。不过要说林散之能否入圣,至少不可否认的是确实被划入了书法艺术的「圣」者之门内,这个「圣」是带有仙气的圣。因为人们因其草书的风格而被评为「散仙」,入了仙班,自然可以称之为「圣」。

据说,赵朴初、启功等皆称其诗、书、画为「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因此有了「草圣」之誉。为什么呢?主要因为林散之的书法居有别具一格的飘逸之美。评者认为林散之的草书,蕴含之气、韵、意、趣,「使之能达超凡的极高境界」。

是否确实如此呢?至少我读了林散之的书法作品之后,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可惜,在大约十五六年前吧,《中国书法》杂志上的邮购书法专业书的广告专栏,推介有一本《林散之作品全集》(大概名称),那是开始对林散之的书法逐步有所关注。可惜的是,那本书价格不低,最终没有拥有。

究竟林散之的书法和绘画能否入仙入圣呢?在我们研究过其作品后,自然能够做出自己的论断,注意是研究之后,不是凭借一时的好勿和肤浅的感觉。


说个小事。

有一个书法群,里面多是在上学的书法研究生,或者是还在考的,当然也有我这样没事潜水,打打酱油的。

昨天,一个书友发了一张弘一法师的字,下面附带了一句话:「弘一的字,谁还敢喷?」

我一看消息是上午九点多发的,现在是下午五点了,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有点不太正常,于是我说了一句:「写得好不好,和名气无关。」

然后,然后我就被踢出来了,尴尬不!

林老的字,我不便评论。

怎么说呢,大王小王赵子昂,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你喜欢就好!

我是不太赞成学艺人之间的攀比,也颇有点反感。

一块学篆刻的有个小菇凉,每次刻完都会问老师,她刻的有没有碾压某某某!

文无第一,何况还要学习呢?

「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看好自己的脚下,别人的风景不属于你。

若是非要争个高下,实在是索然无味!


林散之先生自己认为他的字达到了明朝的书法家书的水平,但是比不上宋朝书法家,更比不上唐朝的。

我个人觉得林老的这话说的实在,林老的草书和明朝的祝枝山、文征明等人比,的确毫不逊色,但是和明朝的王铎、徐渭比,林老的草书不管从结字到章法布局都显得简单、无奇、少了功底、缺了神韵。。。。。。

和明朝的董其昌的草书比,林老少了意趣和散淡。

林老的草书在近现代的确是有个性的佼佼者,但是比他厉害的不是没有。和毛、于的草书比,林明显功底不够,太平庸。

林的草书和宋代的黄庭坚没法比,林老也有自知之明,自称自己的字到不了宋。

和草书张旭、书圣王羲之、僧皇怀素比书法,林散之自己也没有这个胆子,毕竟他还是有头脑的正常人。

(文中图片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吴海萍先生临摹的张旭《古诗四贴》和怀素《自叙贴》局分)


公议是不能的,私议完全可以。就是认为他就是古今天下第一人,也是没问题。

评议自己喜欢的书法家,并无「一定要这样」的硬性规定。才会有了产生林散之与王羲之、张旭并列的问题。

王羲之虽然称为书圣,但并不以草见长。王羲之是综合实力称圣。他诸体兼善。而草书称为圣人的,是张芝。唐代张旭、怀素,后人也有把他们二人称为草圣的。

草书的三大圣人,张芝、张旭、怀素,在书法史上的影响深远。是公论的草圣。林散之是近代的书法家,其影响力仅只限于知道的人群中。闻其名不见过他书法的人,还有很大一部分。见过他的书法,却并不懂书法的人,又有很大一部分。林散之对自己的书法评价,是达到了明代,尚不及宋代。他的这个自评,并不被人认可。大家的认识是,当代称雄,不出民国,更遑论明宋。明代一帮帮名声如雷贯耳,以草见长的书法家:祝允明,文征明,解缙,董其昌,王铎,随便哪一个都甩林散之几十个街区。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城市。自评中虽未提元,但很明确的表示不及宋。不及宋便是在元代了。元代的最著名书法家,赵孟𫖯,鲜于枢,康里夔夔,不知道林散之把自己和他们安排在一个什么位置?

当代的人,要在现代与古人较量,是要吃大亏的。大要以为写的好,就单纯的以技能去挑战古人。他们的影响力,早早的领先于现代人。随便一个人,都有很多的知名大家为他们助阵呐喊。要想与古人同列,则要靠后世名家为他们作评。


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张旭被称草圣,这是后人对古人前贤为书法所作出的贡献和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的肯定和推崇,相信王羲之,张旭在有生之年也并未以圣自居。那时候应该是皇上才可称圣,又不是活的腻歪了!对吧!

强拉死拽把当代人与古代人作纵向比较,也不问人愿意与否,也不讲究公平公正,鄙人觉得意义不大啊!

王羲之书法是诸体皆善,被称书圣,不仅仅是书法的修为高,最大的功勋是开创了流便妍美的今体书法,是继往开来的开拓者。张旭加快了草书的书写速度,简化了今草的书写符号,使草书更加流畅,张狂,奔蛇走虺,游龙惊凤,急风骤雨,更加怡情悦性,张旭完成了今草从狂草的蜕变,而确立了其书法史上的地位,被尊草圣,亦理所应当。

林散之书法,以草书著称,其书笔法苍劲中有润泽,用墨浓淡枯湿相得宜彰,书法很有风格,在近现代中草书的确是翘楚,但也不能与王张二圣比肩,怀素狂草,其颠逸狂放不下张颠,尚不能称圣,何论林散之,即林老自己也会惶惶吧!

本人也写毛笔字,下附临书,抛砖引玉,敬请指正。谢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