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究竟向张旭讨教了什么笔法?张旭又向颜真卿具体讲了哪些笔法秘诀?这个问题,真是个千古之谜。历代都有关于神秘笔法的流传故事,但真正的笔法是什么,遍翻古代书论,好像说的全是,又全不是。

颜真卿向张旭请教笔法的故事,有点小说家的编故事感觉。先是年轻时的颜真卿曾「停薪留职」追随张旭学习过一段书法,但张旭什么也不教,只是让他看自己写字、临写。颜真卿学了一段感觉学不到什么,就回去工作了。中年之后,又找张旭学习。张旭住到一学生裴儆家里。颜真卿问过裴儆:「老师教你笔法秘诀了吗?」裴苦笑摇头:「一点儿没教啊!老师只是说玩命练,书法就自悟了。」

一天晚上,师徒在院中聊完天,老张说:「天不早了,都洗洗睡吧!」老实人裴儆听话,马上回屋睡觉觉去了。颜真卿心眼多,转了一圈又回来了,肯求老师传授笔法秘诀。老张一瞪眼:「鬼扯,书法哪有什么秘诀?洗洗睡吧!」颜真卿就是站著不走,这是要逼宫吗?老张气半天没吭声,左顾右看一下,走身就走。颜真卿马上紧跟,一副死磕到底的架式。张旭回到屋里,颜真卿跟到屋里,张旭坐下,才说道:「笔法太难了,没法传授,跟傻子说了也白说,根本听不懂。今天可以和你说说,但你得认真思考,能合上拍才行。

于是,张旭问了十二个问题:

1,夫平谓横,子知之乎?

2,夫直谓纵,子知之乎?

3,均谓间,子知之乎?

4,密谓际,子知之乎?

5,锋谓末,子知之乎?

6,力谓骨体,子知之乎?

7,转轻谓屈折,子知之乎?

8,决谓牵掣,子知之乎?

9,补谓不足,子知之乎?

10,损谓有余,子知之乎?

11,巧谓布置,子知之乎?

12,称谓大小,子知之乎?

颜真卿,咣咣咣,对答如流。张旭很满意。如果这十二意代表笔法,那颜真卿早通了,还找张旭学个毛啊。因此,这十二意不能算高深笔法。考完试后,颜真卿反问张旭:「冒昧问老师一下,擅长书法之妙,怎么才能齐于古人呢?」张旭说:「妙在执笔,其次了解法则,再次在于安排,再次纸笔俱佳,再次变通适意。五者备了,就可以和古人平起平坐了。」

颜真卿又追问执笔的道理。张旭说出「如印印泥」、「锥划沙」两个概念。

说心里话,如果这篇文字把张旭的绝招都说出来,后世还不得出现一百多个颜真卿啊。这不过是讲了一个不知道存不存在的段子,最关键的秘诀,似乎什么都没说。

其实,这篇载于很多古代书论集中的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是由梁武帝《观钟繇书法十二笔意》而来,只是表述得更清楚了一些罢了。

回到问题上,颜真卿究竟向张旭讨教了什么笔法?鬼才知道。


颜真卿向张旭学习过书法,这一历史事实应该是确切无疑,张旭是千古草圣,其实楷书也自成一家,独步天下。那时慕名拜访,求师问道的也不止颜真卿。

颜真卿两次求学张旭,第一次张旭并未给出正面回答,只不过写了几张纸,作为言传身教,可能颜真卿并未看出端倪,也没得到什么有用的笔法。第二次求教,张旭从五个方面详细讲解了学书之道,原文如下。

幸蒙长史授用笔法,敢问攻书之妙,何以得齐古人,曰:妙在执笔,令得圆转,勿使拘挛,其次在识笔法,谓囗传授之诀,勿使无度,可谓笔法在也,其次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便合宜,其次纸笔精佳,其次变通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矩,五者备也,然后齐于古人也。

从执笔到布局,到纸笔的讲究到人书合一,颜真卿也是老谋深算,五个方面,独有用笔,用口传授之诀代而过之,绝口不提,可见笔法之珍贵。要想知道颜真卿所得笔法,敬请穿越。

鄙人猜测,很可能不过是古人卖了个关子而己,笔法还得靠勤学苦练,及悟性揣摩。张旭笔法从何而来?还不是看公孙大娘舞剑领会到的。张旭也会后人,相信张旭亲传弟子也绝非颜真卿一人,为何独颜体名动天下,便是明证。

本人也是书法爱好者,下附临写,敬请指正。


唐天宝年间(公元746年),颜真卿已辞官回到洛阳,时年36岁了,已经有了扎实的书法功底,为求上进,求教于张旭书法精髓。

张旭被颜真卿所感动,并视其必为大才,于是口传笔授,传书法之要诀,颜真卿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之后,颜真卿根据记忆,将张旭口授之精华整理出一份「书法精要」之类的札记,这就是著名的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以问答的形式,并且融入的个人学书数年的体会,并以钟繇笔意为基础,提炼了书法创作方法及审美实践。

简单来说,就是「平、直、均、密、锋、力、转、次、补、损、巧、称」这12字诀,

阐明了学习书法中遇到的用笔、笔画、布局、章法、审美等各个角度,并且对「何以得齐古人、锥画少」等经典的问题一一解答。

颜真卿不仅在张旭那里学到了学书方法,更是学到了从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对书法及生活的巨大作用。


谢邀请。

张旭面授颜真卿十二法

一;「横」不拖笔有弹性。

二;「竖」防无力巧支撑。

三;「均」是疏密不犯争。

四;「密」是连接不放松。

五;「锋」为末笔如挽弓。

六;「力」乃点画筋骨雄。

七;「转」是勾折要调锋。

八;「次」指游丝意从容。

九;「补」是左洞填右空。

十;「损」为锋弱人无情。

十一;「巧」是意料之外惊。

十二;「称」不担忧千面同。

上是张旭十二法,

表述较差多批评。

照片作品,龙门尹爱姜造像记。选自杨半书撰(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


颜讨教张的笔法,前面三位老师?????回答得很清楚了……这里聊聊书法大师的轶事,N年前,俺拿惨不忍睹的习作请教一位大师,传说此大师题写了一万块招牌、匾额;看了俺的作品后,大师说,"不错??,我的学习方法是多看别人的东西,看也是学习,哪怕整篇只有一个字好,或者一笔好,都值得学习……"大师不是调侃,是真诚。听了后,俺为自己未下苦工而惭愧的同时,学会了多学别人长处的境界。另,也开始下苦功了,现在已把《灵飞经》碑刻本抄了三遍,墨迹本抄了三十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