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繼去年媒體曝出“南京4家浩沙健身同時關門”後,北京的浩沙健身也出現了陸續撤店的情況,致使數百名消費者和工作人員蒙受損失。

健身房關店捲款跑路,已經是個讓公眾審醜疲勞的話題了。為了規避風險,消費者往往會選擇一些連鎖類的大品牌,但事實上這同樣無法避免財產損失。

剛辦了卡,健身房就跑路了 新聞 第1張

像此次事件中的浩沙健身,不僅是全國連鎖,還有着近30年的歷史,然而捲款跑路照樣發生。由此可見,這是一個系統性的行業亂象。

其實不只是健身房,一些美容機構同樣存在相關問題,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採用預付卡消費。消費者需要先充值辦理會員,商家則會提供各種優惠來吸引消費者辦理長期會員,有的會員年限甚至長達十年之久。

就是在這種模式下,一些健身房可能會採取薄利多銷的策略,推銷低價會員卡。甚至店還沒開張,就先行賣卡。但健身行業本身是成本相對比較高的,除去場地,還有設備的一次性投入,且市場有限。

一旦經營不善,就容易發生資金斷裂。甚至有些商家明知道資金維持不下去,還在跑路前瘋狂辦卡,誆騙消費者。像此次新聞中的浩沙健身,就是在場地租賃合同即將到期時不僅沒有告知消費者,反而在跑路前不斷推銷五年、十年卡。

剛辦了卡,健身房就跑路了 新聞 第2張

而對消費者來說,要維護自身權利卻比較困難。一方面是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對健身房背後的商業信息,如失信歷史等很難知曉;另一方面,由於單個案例所涉金額往往不大,因此在健身房跑路後進行維權相當困難,法律成本比回報要高很多。

健身房、美容機構的圈錢跑路策略,正是喫準了這種心理,才會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以至於行業亂象上升到非法吸儲和集資層面。

這類預付卡消費監管困難在於前置預付的消費並沒有前置的資金監管。商務部此前曾發布《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對發卡企業實行資金存管制度,以防中途跑路,但健身房並不在約束範疇,消費者交上去的會費,基本上沒有任何監督措施。

剛辦了卡,健身房就跑路了 新聞 第3張

雖然一些地方也開始努力,但全國性的立法規範依舊還未落地。如2019年《上海市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規定》開始實施,針對預付卡消費進行管理,不僅要求採集預收資金信息,還在全市建立單用途卡預收資金餘額風險警示制度,不過地域性也很明顯。

如今很多領域的商業模式,都是先付款付押金再消費,而平臺為了擴張,往往會將資金挪作它用。比如健身領域,用開新店收取新用戶會員費的方式來填補老店的資金虧損;共享單車領域,用戶押金被拿去造新車進行投放等等。

剛辦了卡,健身房就跑路了 新聞 第4張

當前,共享單車領域已經明確要推行押金監管政策,健身等領域雖然比較小眾,但考慮到亂象存在已久,預付卡的資金監管同樣得盡快升級。

而在此之前,既有的監管手段也得從嚴,不要讓有失信黑歷史的健身房以及投資人換個地方開店再圈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