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首先,要明确何为大师?对大师的概念要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和概念。一般我们认为大师是指的那些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特别影响力或者取得巨大成就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大师呢?

首先,要有改变世界的志向。

不管你是哪个领域行业的从业者,在那所在的行业都会出现大师级别的人物。因为时下的一些浮躁作风,似乎现在的大师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做。真的是这样吗?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为了列举的例子有说服性,我们这里选择历史上的人物,明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王阳明,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王守仁。通过了解他的成长轨迹,我们可以看出一代大师是怎样修成的。

王守仁在创立著名的心学思想之前,也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普通读书人。他原本就是书香门第,父亲又是当朝状元,按道理说这样的家室,只要他稍微努力就可以高官厚禄,衣食无忧。用不著要去创立什么新的学派和思想。但是,他的志向不在于此。在经历的无数次的思索和社会实践之后,他发现他的唯一爱好居然成为圣人,要去解决更多前人没有解决的思想和学术问题。

这叫树立志向。有了这个宏伟的志向之后,他访遍名山,和各种社会贤达认识,交流思想。甚至一度因为仗义执言,还得罪后当时的朝廷权贵。最终被流放的贵州。在偏远的大西南呆了数年。也就是在这几年里面,王守仁的思想境界有了质的飞跃。

再比如,华人一代功夫巨星,著名武术家李小龙。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他在电影领域的成绩,却忽视了他对于整个武术世界的贡献。上学时他的志向就是有朝一日将中华武学发扬光大,创立一门新的武学门派。在研究了中国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韩国跆拳道,西洋拳击,柔术等众多学派之后,创立了轰动世家的截拳道。

第二,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

这一点不难理解,还是依照之前的例子。王阳明在创立心学之前,他是深刻研究过前人的思想和理论的。研究到什么程度呢?他在院子里的竹子旁边一呆就是七天七夜天,家里人找到他,劝他进屋休息,他丝毫不为所动。甚至他的父亲前来劝他,他头也不回,只是对其嘘声言道:我在格竹呢。这就是历史上出名的守仁格竹。更出格的是,新婚之夜,他居然忘记了自己是新郎官的身份,跑到岳父家附近的一座庙里面,和老和尚探讨思想哲学问题,如痴如醉,夜不知归。就是在这样的执著之下,他把前人的思想进行的系统完整的学习和提升。后来,理论出来之后,对于他平定叛乱,建功立业有著巨大的指导意义。而,这些实践又丰富和完善了他的心学理论。

同样,李小龙的截拳道也是借鉴了众多拳术之精华。现存的影像资料显示,在创立截拳道之前,他参加过众多的武术比赛,通过实战去体味各种武术之长。最终借为自己所用,创立新的截拳道。截拳道是巨大成功的,他也是至今为止,美国陆军特战队指定学习教材。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第三,守住自我 淡薄名利

这个很难做到。一个功成名就的人,要想不再依靠自己的名声去获利,是很难的。许多的所谓大师,大家,成名之后,意气风发,相当一部分人会进行一些名利双收的活动。这个也无可厚非,世俗之人大都会如此。

然而,真正的大师都会与世俗保持距离,守住自我,淡泊名利。王守仁尤为如此,在他扫清西南叛乱,荡平南昌宁王叛乱,平定粤北叛乱之后,朝廷委以重任与他。他婉言谢绝,晚年隐居山野,潜心做学问,带学生。这份难得的宁静更加加持了他一代大师的声誉。

如今浮躁的世界,喧哗的人群,要成为众星捧月的所谓大师,可能很容易。但要成为真正的大师,做不到以上三点,难上加难。


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在当下,如果要问谁是大师?在网友的回答中,十有八九是当红炸子鸡,所谓的流浪大师沈巍。那么,流浪大师是不是大师?真正的大师又是怎样炼成的呢?下面我就来回答。

一、人造的不是大师。

沈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我的印象中,我认为他是正规大学毕业的,曾有份稳定的公务员工作,拿著病休的工资,对垃圾分类有自己的坚持,对国学有一定的基础,谈吐有一定的见解,为人比较沉稳谦和。总的来说,我给他的评价,就是一个有涵养的知识分子。

他算不算大师?当然不算。为什么?因为他还不够资格。大师不是造出来的,而是修炼出来的。沈巍他自己的学识功底离一个大师的标准还远,他的学术成就基本为零。这样的一个人,能称为大师吗?当然不算。

他的这个大师是怎样来的?是一些利益团体造出来的。说什么「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这是多么具有煽情意味的语言。在殿堂有许多小丑,但也还有大师。流血的不是大师,围绕的全是小人。这些小人只不过利用网路这个造神的平台,把沈巍捧出来。然后把沈巍当作商品,当作发财的机器,套利变现。你说沈巍是什么大师,他自己都不相信,他周围的人假装相信,但我们许多可爱的网友们真正相信。就如童话故事里,在骗子的忽悠下,沈巍赤身裸体穿著「皇帝的新装」,而他的臣民们在那里大声赞美。

二、大师是修炼出来的

大师从何而来,当然不是吹出来的。而是一步一个扎实的脚印,踏踏实实修炼出来的。那么什么才算达到大师的标准呢?我想有三个标准,那就是立言立德立功。这个标准不是我胡编乱造出来的,是自古以来读书人追求的标准,是自古以来圣贤的标准。在当下,我们肯定不能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大师,但必须以贤士的标准来要求大师。

我认为现在的知识分子要当大师,必达到贤士的标准,否则就是欺世盗名。具体的标准我认为就是:立言方面,在通过自己的学习感悟,在某一特定领域,有独到的思想见解,所谓达到一家之言。这一家之言还必须通过著书和其他作品体现出来。立德方面,自己修养要好,私德要没有瑕疵,并且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周围的人向善向美向好,而后达到众望所归。立功方面,那就是在某一领域有卓越的贡献,对国家和社会有很大的贡献。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沈巍又够得上哪条?立言方面够得上吗?他是对国学有一定的见解,那水平有多高呢?可能比你我这些普通人高些。要说有很高的造诣,那真还差得远。

立德方面够得上吗?有的人怎么够不上啊?沈巍一出,谁与争峰?他的出现让多少人加强了对国学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啊?这些当然不够,远远不够。一个大师本身有要好的德行。沈巍如果真有德行,能够真正沉下身出做做学问,那就不会甘心受利益团体的摆布。仍会乐于清贫,做一个干净开心逍遥的自己。一个大师的德行对周围人和社会的影响要足够宽广和长远。沈巍在当下是当红炸子鸡,影响力当然是蛮大的,就连跟他半毛钱关系的恬不知耻的所谓师娘都有几十万的粉丝,何况沈巍呢?沈巍当下的影响是足够大,但这影响是建在沙滩上,风一吹完,啥都剩不下。更别说影响力的能够足够长远的事了。

立功够得上吗?他的忠实粉丝肯定说够得上。你看,沈巍这一现象级的人物出来对社会作出多大的贡献啊。大家对国学的重视提高了吧,大家对垃圾分类等环保的意识提高了吧,大家对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了吧。由于沈巍的出现,对社会确实有些有益的影响,这点我认可。但是这点贡献还不足够。而且,由于沈巍现象的出现,对社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许多小丑跟著沈巍在那耍猴子戏一样的各种丑态表演。贴上去做师娘的有,贴上去做儿子的有,贴上去做学生徒弟的更多。许多人不务正业,从全国各地赶过去,拍视频啊,作各种秀啊,蹭各种热点啊,看了真让人恶心。这些是对社会有贡献呢?还是对美好社会的一种破坏呢?各自去判断吧。

从上面三条来看,沈巍这个流浪大师在我看来就是个笑话。更可笑的是他那些忠实的粉丝,把沈巍当作神话。更可恶的是沈巍后面的利益集团,在那兴高采烈地吹嘘他们是造神的人。更可悲的是这些病态的粉丝,不允许任何人去捅破「皇帝的新衣」。他们情愿随著赤裸裸的「皇帝」起舞狂欢,也不愿意清醒过来。

三、时代呼唤真正的大师

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把沈巍造成大师?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缺少真正的大师。现在许多所谓的大师,尽是欺世盗名之徒。什么阿猫阿狗都当作大师,到处作著各种丑态的表演。连针管作画这类人都被当成大师,还有那么多人鼓掌叫好,这些人也是有病。

这些人群魔乱舞也就算了,反正自嗨么。关键还有人德行不行,什么抄袭的,造假的,搞女学生的,啥都有。听说四川还有个书画大师,一幅作品拍卖要上千万,结果前不久被曝抄袭国外同行的,真是丢脸丢到国外去了。这个所谓的大师还死不认错,这人品真是没得谁了。

小丑在殿堂,指这些人还是有些道理。那么,我们有没有大师呢?还是有的,我举几个在世的出来,谁也挑不出毛病。第一个是农学大师袁隆平,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没得说的了,造福了亿万人类,不仅是对中国的贡献,对东南亚许多国家也作出了贡献,说对全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都不为过。第二个是医学大师屠呦呦,她和团队发现的青蒿素,对全世界治疗疟疾作出了巨大贡献,还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第三个文学大师莫言,他的文学在世界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实在是实至名归。这几个,才是真正的大师,那些所谓的大师给这几个真正的大师真是提鞋都不配。

真正的大师是非常稀缺的,他们是靠自己一步步踏踏实实修练出来的。那些象沈巍这样造出来的大师,那些用针管作画自嗨出来的大师,只是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一些搞笑的表演大师。繁华落幕,只余小丑!


想修炼成大师级的人物,应该是这样的,饱读史书,出口成章,落笔两行,天文地理及人文无所不晓,成竹在胸,好像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三气周公瑾,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七放孟获,这样才能成为大师.想要修炼成大师,你光勤奋是不可以的,要有一颗像孔明一样的脑袋,孔明那样的智慧,存有一个玲珑的心,还需要有钢铁一样硬的意志与气吞山河的决心.我想大师真的不是我们普通人可睥睨的.


脑中有万卷,胸中有丘壑,脚踏万里路,心中存正气。


存悲天悯人之心,具洞查古今之识,握经世致用之能,行济世拯民之事者,可谓大师。


真正的大师为了自己的理想,遭受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寂寞与困难,锲而不舍,最终才在某一领域有所造诣,成为一代大师。


小人造就了大师


真正的大师是怎么炼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只有一个答案,而且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两个字「学习」,如果非要再补充的话那就是「努力学习」。因为人类所有的进步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改变,在学习中成长,活到老学到老。


精益求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爱国情怀,信念笃定,衣带渐宽终不悔!

工匠精神,守正创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