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做到客觀。

綠茶是我國品類最豐富、產量最多、也是我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茶類。古代上貢皇帝的茶,大多都是綠茶。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貢茶已經變得不太為人熟知了,其中受到了貢茶工藝的失傳、茶葉市場的發展等諸多原因的影響。目前人們喜歡和常提起的綠茶,大多是龍井、竹葉青、安吉白茶之類。

所以小懂覺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些過去綠茶當中的貢茶,豐富對綠茶的品類的認識。這些茶曾經可都是高大上的好東西啊,並且如今依然存在,如果各位在生活中碰到了這些茶,也可以帶著飽一飽當初皇帝才有的口福去品嘗它們了。

梵凈山貢茶

也被稱作「團龍貢茶」。是主要產自於貴州印江梵凈山永義茶場的直條形炒青綠茶。明代永樂年間就是貢茶,當時的《柴氏譜志》有記載:「永樂辛卯廣徵方物,土司以團龍茸茗而獻之,上大悅,恩為寵物。」

梵凈山貢茶採摘一芽一葉,經殺青、整形、炒干製成。挺直秀麗,翠綠顯毫,湯色碧綠清澈,清香濃郁持久,滋味鮮醇爽口。

江山綠牡丹

也叫做「仙霞茶」。產於浙江江山仙霞嶺一帶的烘青綠茶,1980年恢復研製。據《江山市志》記載,蘇軾在杭州任太守時,品嘗了從江山捎來的仙霞茶後,讚不絕口,稱之為「奇茗極精」。相傳明武宗朱厚照下江南訪察民情時,路過仙霞嶺,當地官吏進獻仙霞山茶。朱厚照見此茶碧湯綠葉,清香味甘,遂命名為「綠茗」,並觀看茶園,指其中生長健壯、樹勢婆娑者四叢為「御茶」,之後每年采焙進貢。

江山綠牡丹採摘一芽一二葉初展,經殺青、推涼、初烘、復烘製成。分為特級、一級和二級。條似花瓣,形態自然,猶如牡丹。白毫顯露,色澤翠綠,香氣清高,滋味鮮爽,湯色碧綠清澈,芽葉成朵,葉色嫩綠明亮。

顧渚紫筍

也叫「湖州紫筍」。是產於浙江長興顧渚山區的半烘炒型綠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上品貢茶。「紫筍」二字,源自唐代陸羽《茶經·一之源》:「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紫筍」就是指上乘的好茶。唐代宗曾於廣德年間命長興縣進獻紫筍貢茶,直到明洪武八年才結束進貢該茶,前後延續六百多年。顧渚紫筍是如今知名度最高的昔日貢茶之一。

顧渚紫筍採摘一芽一二葉初展,經攤青、殺青、理條(帶有輕揉捻作用)、攤晾、初烘、復烘製成。新制極品茶芽葉相抱似筍,上等茶形似蘭花,色澤翠綠,銀毫明顯,滋味甘醇,茶湯清澈晶亮,葉底細嫩成朵。分紫筍、旗芽、雀舌三級。

婺州舉岩

亦稱「金華舉岩茶」。是產於浙江金華北山鄉村的半烘炒綠茶。金華古稱婺州,該茶因此得名。婺州舉岩產地雨多,霧重,林茂,生態環境優越,茶樹健壯,芽葉肥厚。於1980年恢複試制。清光緒《金華縣誌》引《茶譜》有記載:「婺州有舉岩,片片方細,所出雖少,味極甘芳,煎如碧乳也。碧乳之名,以其茶之湯色如碧乳故也。」此茶在宋代就已聞名,明代被列為貢品,至清道光年間仍保持芽茶、葉茶兩種貢品。

婺州舉岩採摘一芽一二葉,經殺青、理條整形、烘乾製成。茶條稍緊略扁,茸毫依稀可見,銀翠交輝,茶香持久,滋味鮮醇甘美,湯色淺黃清明,葉底嫩黃。

紫霞貢茶

主產安徽黃山市徽州區潛口紫霞山一帶的直條形烘青綠茶。據《徽州府志》載,紫霞茶創於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清乾隆元年(1736年)的《江南通志》有「紫霞茶,出歙縣紫霞山,色香清幽如蘭,新安家家制茶,以此品為最」的記載。紫霞山位於歙之北源(今屬徽州區),因仿松蘿製法,又叫「北源松蘿」,不過後來失傳了。直到1991年才恢復生產。

紫霞貢茶採制技術與黃山毛峰類似,但鮮葉嫩度更好。成品茶為芽茶,芽壯披毫,色澤鮮潤,毫香高長,滋味甘醇。

雞鳴貢茶

這是主產於重慶城口雞鳴寺一帶的扁形炒青綠茶。據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城口廳志》記載:「古茶園,在八保雞鳴寺後。茶樹皆明時植。所產之茶,較他處諸茶細嫩,又獨早,其味清香,愈於凡品。」雞鳴茶是由雞鳴寺方丈廣隆和尚創製並奉詔進貢的茶。有「雞鳴院內茶,白鶴井中水」之說。

雞鳴貢茶採摘一芽一二葉初展,經攤放、青鍋、攤晾、篩分、輝鍋製成。扁平滑直,色澤翠綠,湯色碧綠明亮,栗香持久,滋味甘醇。

官莊毛尖

該茶是產於湖南沅陵官莊的條形烘炒綠茶。《沅陵縣誌》記載:「官莊介亭毛尖,唐代盛行,清乾隆時期,作為貢品。」

官莊毛尖過去的工藝為曬青,1927年改為烘青,50年代後又改為半烘半炒,經殺青、初揉、初干、做條、提毫、烘乾製成。條索緊細微曲,鋒苗秀麗,白毫顯露,綠潤帶翠,嫩香高長,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爽回味好,耐沖泡,葉底黃綠勻凈。

岳北大白

衡山茶唐代即被定為貢茶。岳北大白是產於湖南衡山北面貫塘茶場的條形烘炒綠茶。它是在清明前後2-3天採摘一芽一葉初展,經攤青、殺青、清風、初揉、初烘、揉炒做條、提毫、烘乾製成。

岳北大白的特點是:肥壯勻直,白毫滿披、銀白隱翠,香氣鮮嫩持久,湯色清澈明凈,滋味鮮醇爽口,葉底嫩亮成朵。

石門牛抵茶

這是來自湖南石門二都鄉八坪峪的條形炒青綠茶。因為外形扁曲鋒利似牛角,泡入杯中,芽芽相碰,狀似牛抵角而得名。宋代被列為貢品。採制技術年久失傳,1978年重新恢復。

石門牛抵茶在清明前後採摘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經攤青、殺青、初揉、炒坯、復揉、初干、攤涼、烘乾製成。芽頭肥壯帶扁似牛角,多毫綠潤,香氣高長,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醇爽口,葉底黃綠明亮。

青岩茗翠

青岩茗翠原名「大庸毛尖」,是產自湖南大庸張家界山區的條形烘炒綠茶。大庸是歷史產茶區。明天啟年間,還叫「天崇毛尖」的它就被列為貢茶,後來也失傳了。到了1979年又重新研製,1982年改為現在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

青岩茗翠採制細嫩芽葉,經攤放、殺青、清風初揉、初干、清風復揉、復干做形、攤涼、烘焙製成。條索圓緊均直多白毫,色澤翠綠,香氣芬芳持久,湯色清亮,滋味醇爽回甘,葉底嫩綠鮮活。

以上就是小懂選取的十種曾經作為過貢茶的綠茶。當然了,中國茶文化悠悠幾千年,貢茶的品類也是不一而足,以上只是冰山一角,也歡迎各位茶友補充。小懂拋磚引玉,希望茶友們在今後不要小瞧了這些貢茶喲。

註: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參考資料:

《中國茶葉詞典》,陳宗懋、楊亞軍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7月版。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眾號(hcyd321),或小懂個人號(hyn361),隨時隨地提問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