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坐落于东京的「茑」(niǎo)拉面馆登上米其林榜单,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家米其林星级拉面店。一股日本拉面风席卷开来。今天就来说说日本拉面的历史。日本拉面的具体起源仍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研究拉面的日本学者小菅桂子曾总结了关于日本拉面起源的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日本拉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1665年,而水户藩的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guó)最先品尝到了日本拉面。德川光圀能吃得上日本拉面还要归功于为了逃避满清而逃往日本的晚明学者朱舜水。在日本朱舜水受到了德川光圀的重任。一次,德川光圀在吃日本传统的清汤乌冬面,正好被朱舜水看见了,朱舜水向德川光圀建议在乌冬面中加入中国面条类常用的葱、蒜、姜等调料。德川光圀吃了这种加了调料之后的乌冬面后对它赞不绝口,并将其推广到全国。第二种说法认为拉面是明治维新前后出现的。1853年,美国将军佩里的黑船来航强行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许多中国劳工涌入到了日本,他们同时带来了中国人习惯食用的面条。此后,面条渐渐渗透到日本人的生活中。第三种说法把日本拉面起源于1910年。1910年,一家名叫Rai-Rai Ken的商店在东京的浅草区开业,店主事尾崎贯一在横滨中华街招聘了12名广东出身的大厨,推出了加入了酱油、品,鱼糕、煮菠菜和海带等新材料的拉面,这也就是正宗东京风格的拉面雏形。很难说清楚这三种说法孰是孰非,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日本拉面与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关系。20世纪初是日本拉面的初步成熟期。当时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收入有所提高。另一方拉面正好符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二战后,日本的物资极其匮乏,稻米极其稀缺,从美国进口的小麦粉代替稻米,在人们生活中占了重要地位。用小麦制成的拉面、饺子、炒面等都很流行。与此同时,日本的街头巷尾出现了很多黑市,其中就有很多出售售拉面的小摊,虽然这是被禁止的,但在那个年代这种小摊无疑温暖了很多人。到了1954年,日本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期,而这一时期持续了近20年。这一时期同样是日本拉面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方面,人们生活愈加繁忙,在面馆里点上一碗面既可以填饱肚子又节约时间。另一方面,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小麦含有比稻米更多的营养价值,更多人以小麦代替了稻米。日本拉面由此进一步流行开来。到了80年代,高配版精致的拉面店开始出现。这些拉面店都有自己独特的烹饪方法,谁也取代谁。吃拉面已经对于很多人来说成为了一种饮食爱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拉面也慢慢地分出了北海道味噌拉面、东京酱油拉面、九州豚骨拉面这三大流派。然而不管拉面怎么分派,构成拉面的五中要素,汤底、面、配菜、调味和著味是不曾改变的。浓厚的汤、劲道的苗条还有应季的配菜总是满足吃货的胃,温暖吃货的心。参考资料:徐静波:《日本「拉面」杂说》李静:《日本的拉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