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淡然述说的故事背后,都是一个巨浪滔天的人生!谁才是受害者?无从选择而犯的罪行,如何定罪?如果置身其中,你,会怎么做?

 (以上节录自博客来网路书店之罪行内容简介

 

醉心于《龙纹身的女孩》《告白》《恶人》的故事,喜欢读《正义》后的思考,绝对会对《罪行》的故事著迷,将在脑海停不住思索罪与人性!

长踞德国畅销书榜,热销50万册,电影将由《香水》制作公司出品,《当樱花盛开》导演执导
荣获「克莱斯特文学奖」、《慕尼黑晚报》「年度文学之星」高度肯定
明镜周刊、纽约时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重量级媒体惊艳报导
 

 


 

他是德国知名的辩护律师,他的工作就是维护「人之为人的尊严」。面对看似冰冷无情的案件,作者冯.席拉赫深入每桩罪行的原点,用11个有如纸上电影的故事,展现不同样貌的人性难题。

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离奇的情节让人感同身受,又对故事人物的处境不胜唏嘘。仔细看看他们,可以更了解我们自己。

(以上引用自博客来网路书店之罪行内容简介 

罪行《罪行》书册封面(图)

注:图来自诚品网路书店之图示

书名罪行

作者:费迪南‧冯‧席拉赫 / Ferdinand von Schirach 著

译者:薛文瑜 译

出版社:先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年6月30日

个人评价(满六)★★★★★☆

本书性质:动机。人性。犯罪。爱与罚

内容简介

 (以下引用自博客来网路书店之罪行内容简介

11个完全真实,如电影般的亲身案例,让德国最会说故事的辩护律师,撼动你对人性、罪行、爱与罚的一切判断!

很少有人会在早上起床的时候说:「好吧,我今天要犯罪。」但是,每个人都可能犯下罪行。

手刃发妻,却在法庭上让闻者无不落泪的老先生
出于爱,每天晚上为弟弟演奏大提琴的女孩,最后却犯下死罪
一成不变使人抓狂,博物馆看守员的压抑与规律逼迫出疯狂行径
社会边缘人离奇的身世,让参审员凑了机票送他回到挚爱身旁

 

章节目录

(以下引用自博客来网路书店之罪行目录

各界名人著迷推荐

前言
 费纳医师
 棚田先生的茶碗
 大提琴
 刺猬
 幸运
 夏令
 正当防卫
 绿色
 拔刺的男孩
 爱情
 衣索比亚人

推荐序 从「罪行」,认识与面对真实的人性    苏绚慧
推荐序 律师眼中的人性秘密    吴宜臻律师 

 

个人感想(剧透请慎入!)

  在许多名人及报纸争相推荐之下,岚黛败了它。没想到,是这么的爱不释手!

  11则真实案例,由作者费迪南先生-一位德国的律师所撰写,他不以死板的法律条文叙述、不以冰冷确凿的证据定案,他以一位旁观者却又参与其中之当事人角度,完完整整记录下每件犯罪的主角生平、犯罪过程、态度情绪等,无不刻画细致、清楚了解,对法庭审理程序无多加著墨,重在犯下每件罪行的主角身上,深入浅出地诉说著,当你游走于法律边缘时,法、理、情无法完全兼顾,在犯罪既遂后,是该为被害人伸张公平正义?亦或是为加害人作人性尊严做辩驳?

  【费纳医师】一位你会爱一辈子的人,当在一起生活后,每天对你以言语羞辱与施暴,这样的每日占掉了你人生的泰半,终于在某一天,冷静残酷地结束她的生命,但内心无悔意,只因为爱她至深;【棚田先生的茶碗】一群有前科的年轻小伙子计划行窃得手后,一只看似不起眼的古董茶碗,却引发一连串的暗暗杀机;【大提琴】在演奏完最后一首曲子后,一对姐弟挣脱了父亲的臂膀,以为从此可自由的飞翔,岂料因一颗苹果的摔车意外,从此也摔掉了他们一生的幸福;【刺猬】男孩出生于犯罪家庭,从小刻意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留隐藏,在一件对这个家庭习以为常的当舖抢案中,他出庭为哥哥们做证,一位演技派的天才少年将如何为自己、为哥哥完全脱罪?;【幸运】那天也是一如往常的接客,却接到莫名奇妙死在自己床上的男人,她害怕的与男友讨论,为了俩人幸福的将来,分尸似乎是最好的办法,但在分尸完埋好男人后,他们还是自首了;【夏令】女人陈尸在饭店内,嫌疑犯有两人,一是她的男友,二是与她发生一夜情却已有家室的男人,但他们都不承认犯行,当证据一一浮出台面,最后却仍然迫于有限时效,以证据不足而无法起诉嫌疑人成了玄案;【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可阻却违法,一位饱受挑衅的男子,以「正当防卫」之姿,在无聊男子几招虎弄之后,出手各给他们足以致命的掌力,身分背景全是个谜也无从查询的谜样男子,全程以保持缄默安然无事地度过-看似保卫自己实则却是活活致他人于死地的案件;【绿色】精神正常与不正常仅于一念之间,男孩所谓的「数字」、「颜色」,与《圣经》的预言是否真有关系?;【拔刺的男孩】一位平凡普通不过的博物馆管理员,却是个精神压力超乎于常人几千倍的人,一座男孩雕像与他共度分分秒秒的工作时刻,某天他却想要帮男孩拔刺让男孩成长;【爱情】爱的深度到多深,才会爱到想要吃掉身边深爱的她?一直想像著、感觉著吃掉她的味道,爱到无以复加;【衣索比亚人】世界之大不信没有容身之处,在这里不被任何人注视信任,于是下手抢银行之后,随便买张只要可以离开这里的机票,毫无目的逃亡,最后逃到了衣索比亚,而他的人生才真正要展开。

  每则故事阅完都让岚黛沉思半晌,才又继续翻下页。每则故事,都不会只是故事,回头省思它们都是真正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真实案例。一个正常人不会时时想著等一下要去杀人,但在犯下罪行时,他并不是真的想要杀这个人,而是出于许多意料之外的因素,但在规范人民的冰冷法律面前,第三阶段的违法性认识及期待可能性下,又能挽救多少双手已沾满被害人鲜血、却又令人为之动容的「凶手」?

  人性,于费迪南先生的笔下,原形毕露、毫无保留、真实地完整体现于现实,无法隐藏。

 

附注-名人推荐

(以下引用自博客来网路书店之罪行名人推荐

破天荒!吴念真夫妇首度联手推荐! 「这才真的是『每一篇都是一部电影』!」

◎作家、导演、医师、律师、书虫、爱书人,一致拍案惊艳叫好

吴念真、小野、侯友宜、詹宏志、王浩威、李伟文、光禹、冬阳、戴立忍、冯光远、黄国华、苏绚慧、卢苏伟、张大鲁、李明璁、吴宜臻、林峰正、顾立雄、林永颂、程晓桂、蓝祖蔚、卢郁佳……著迷推荐!

各界名人著迷推荐

一本关于寻常犯罪的非凡著作,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辩护律师写成,笔调充满悬疑与洞见,并且优美而严谨。一部实实在在的惊悚作品。徐林克(《我愿意为你朗读》作者)

一件犯罪,从事后看都只是冰冷的书面资料,无法身历其境感受第一现场的惊悚震撼与凶手的冷酷无情。研读这本《罪行》,可以让人体会人性最深层、黑暗的一面,对于未来,就能有更多面向的思考与准备侯友宜(新北市副市长)

法律在人性的夹缝中其实显得微不足道。作者不用法匠的角度去讲故事,而是让故事自己去讲故事,每篇故事有如一道道酸甜苦辣的菜肴。作者在起锅前用了一丁点法律去调味,竟然就把人性烹调得如此入味。黄国华(总干事)

人类社会对其社群成员施加惩罚的目的与价值何在,始终不若其他动物社会来得简单明了,那是因为我们有人性。提升人性所特有的理性、关怀、许诺、信仰与自我想像,使我们能够超越生存与繁衍之外,赋与生命更深层的意义。谨推荐本书予所有对人性难题有兴趣的人们。顾立雄律师(万国法律事务所资深合伙人)

律师,常被认为唯利是图,满身铜臭。本书作者显然不是如此。他充满人道关怀,所作所为充分散发出法律人应有的智慧林峰正律师(民间司改会执行长)

出于爱情而从事的非法行为,无罪。如果法律多一点人性化的考量,这世界会更美好张大鲁 (这些人那些事  网路广播电台制作人)

费迪南.冯.席拉赫用平实简洁、不带煽情的文字,细腻写下犯罪、律政与人性三者交织而成的故事。每一则都有其神秘、紧张、惊愕或感人之处,甚至比小说更曲折离奇──只是这些情节并非虚构,而是来自你我可能会经历同样遭遇的真实世界。极为耐人寻味的阅读体验,诚心推荐一读。冬阳(推理小说评论人∕文字工作者)

倘若不是这般节制而冷静的叙事
  所有曲折细节将流于腥膻的窥奇
  如果没有那么同理而柔软的视角
  一切骇人听闻就只是待除的毒瘤

  于是他人的罪行之过
  也是自我的反思之镜
 
李明璁 (作家,台大社会系助理教授)

从文学角度而言,这十一篇短篇故事扣人心弦、高潮迭起,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作品。每一个案件,德国刑事辩护律师看到的不只是卷宗,重要的是当事人,不只是抽象的法律概念,而是当事人的真实处境及内心世界。作者并非用律师的眼光看当事人,是以当事人的角度,深入他们的阶层,了解他们内心的爱与痛,委屈与期望,真是有「人味」的正义律师

推荐这本书给关心正义的人,相信这本书可以让您以不同的角度了解「罪犯」。我也推荐这本书给从事司法工作者,包括法官、检察官及律师,我们常常忙碌于卷宗堆里,而忘了当事人,相信这本书会提醒我们重视当事人,更深入了解他们。林永颂律师

重量级媒体惊艳报导

「《罪行》是一部异常迷人的短篇故事集。」 《泰晤士报》

「这些故事之所以引人注目,不是因为主角人物的极端特质,而是叙事者的笔调:不滥情,讽刺而幽默……却从不失却人性。如果说《罪行》揭露了司法反复无常的本质,那么文中也支持了弱势的一方。」 金融时报》

「像《罪行》这样的一本书,很容易沦为如同嘉年华会的怪物秀那样哗众取宠的作品。不过,冯.席拉赫晓畅俐落的文字却为其赋予了一股简洁的权威性。除了极少数的暗示之外,他几乎从不诉诸鉴识心理学。每一则故事都进展得非常明快,每个转折都会带来出人意料的发展,就像一头眼睛火红的野兽在夜里的森林小径上喘息奔行。除了审理程序的叙述之外,这本书其实充满了德文童话故事的精神:令人毛骨悚然的古怪故事,就像霍夫曼、克莱斯特、格林兄弟乃至卡夫卡的作品一样。」 独立报》

迷人不已……一本篇幅轻薄的合集,收录了十一则令人读来欲罢不能的故事……以冷静而和缓的笔调写成,吸引著读者步步深入。冯.席拉赫引导我们探究难以预测的事件后果,这种后果能够将不完美的普通人逼到无可忍受的处境,促使他们做出令人发指的行为……」 〈纽约时报书评〉

一本篇幅轻薄的合集,收录了十一则令人读来欲罢不能的故事,全都取自于作者的执业生涯,并且以冷静而和缓的笔调写成,吸引著读者步步深入 〈纽约时报书评〉

费迪南.冯.席拉赫从他的档案中挑出了几件谋杀与犯罪谜案,并以受书评赞誉为可比瑞蒙.卡佛的沉稳笔调将这些故事转化为文学瑰宝 〈泰晤士报书评〉

这些故事——想必是出自作者自身的经验——撰写得细腻纤柔,而且发人深省 《泰晤士报》

在冯.席拉赫笔下,风格、写作型态与主题都调和一致,共同描绘出一幅犯罪图像,明快俐落又高潮迭起,同时也深富可信度 《坎培拉时报》

《罪行》的每一则故事都各自有其魅力,各自有其神秘与张力,但费迪南.冯.席拉赫撰写这部杰作的目的,无疑是要让我们知道盗窃不一定是盗窃,苹果不一定是苹果,而且一个人的行为不论乍看之下有多么残忍野蛮,他终究还是人 《解放报》

冯.席拉赫以魔鬼般的精确性,解释了什么样的力量足以逼使人犯下无可弥补的罪行。同时,读者也在他的邀请下,不由自主地反思起正义的议题 《费加洛日报》

这些短篇故事具有无可否认的小说结构。作者对自己的文字具有充分掌握,每一则故事的叙述也都弃绝煽情的手法,但不是因为他采用法庭辩论的语调,而是因为他事实的单纯叙述 《图书周刊》

这些令人陶醉的文字之所以迷人,原因就在于故事本身;也因为其精确的风格与细腻的心理分析相互结合,为这本呈现出司汤达尔所钟爱的「令人信服的小细节」的著作更添魅力。 《论坛与我》

冯.席拉赫笔下的人物比一般黑色小说的人物更显生动,也许是因为他的人物较为真实,而且描写的手法又简单而鲜活,没有不必要的把戏:只是单纯触动人心 《共和国报》

这本书中呈现出来的,而且最后缭绕不去的,乃是一位货真价实的作家表达出来的声音,以及他赖以看待真实与虚构世界的明白又确切的眼光 《D》

他的风格紧凑,而且具有深刻洞见。冯.席拉赫拥有与生俱来的文学敏感度,他的这本书已成为近代欧洲文学的重要作品。 《未来报》

一部杰作!对作家最大的赞美,就是将他与杜伦马特(Friedrich Derrenmatt)相提并论。在本书中的许多部分,冯.席拉赫都令我联想起那位崇高出众的大师笔下的氛围和故事。 《米兰晚邮报》

席拉赫的文字简明晓畅,对主题的掌握精准到位,仿佛他向来就是作家。他说故事的技巧极佳,完全仰赖他笔下的人物与他们的命运。 《明镜周刊》

一本绝佳的处女作,从第一页开始就令人欲罢不能,而且笔调总是切合题旨 《星期日法兰克福汇报》

他对犯罪行为的繁复深感兴趣,描写的笔触清明简练,而且总是让读者对罪犯产生理解,甚至近乎同情 《世界报》

费迪南.冯.席拉赫律师令人屏息的处女作只探究真相——除了真相,别无其他 《法兰克福汇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