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形上学与创造心理学

形上学早期中文译名「形而上学」是日本人井上哲次郎于明治时期根据英文metaphysic翻译而来,用词来源于《易经·系辞上传》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1]。目前学术界更倾向于使用「形上学」,对应于英文中的metaphysics;meta意为「之上或者之后」,physics意指自然[1]。

形上学毫无争议地占据现代文明(思想、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的中枢地位。形上空间可以说是创新的主要来源;按照庞加莱的观点[2],创造灵感产生于对形上空间的选择,选择的依据或者说准则当然是重要的,它像一个过滤网,把最简洁和最艺术的创造结果筛选出来。在科学研究领域,这个选择准则一般称之为科学美感知(sense of scientific beauty)。影响这个准则形成最大的是现实物理世界,因为如果从有神论者的观点看,现实物理世界是神精心设计和创造的,具备简洁的对称美。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微积分基本原理可作为这种观点的支持论据。

如果相信「神造世」,那么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就是神植根于每个人的原生特质,这一特质也可以阐释为理性认知能动性。当然许多无神论者也坚信人具有理性认知能动性,区别在于对世界有序和可知的信仰的坚定程度。在有神论者和怀疑论者之间历来存在著激烈的对抗甚至犀利的攻击,比如康托儿和克罗内克[4]。我们可以猜测怀疑论者主要依赖逻辑思维开展研究工作,如果他/她对自己认识足够且仍然坚持自己的哲学主义的话;直觉思维在怀疑论者的创造性活动中究竟是否起过作用或者起多大作用,是悬而未决的。在大部分有神论者这里则不存在这类疑问。逻辑让困难变得明显和明确,直觉思维实现创造,筛选出解决困难的新思想或者新方法(一般是简洁和漂亮的)[4]。

创造发生所依赖的最重要的要素是长期的潜意识工作,因为所有的筛选过程均在潜意识完成[2][3]。有意识工作的唯一意义似乎在于作为一个刺激打开潜意识活动开始的开关[2],其另一方面的意义大部分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人都能领会,那就是让困难变得明显和明确以帮助和促进潜意识实现筛选和创造[2],但仅仅是帮助而已。在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有意识活动的触发作用仅仅是引起长期潜意识活动发生的必要条件,有意识活动并不一定能够引起长期的潜意识活动。这进一步会涉及到第二个必要条件,所要被认识的客观问题或者现象契合意识主体的科学美感知[2][3]。科学美感知依赖于一个人的后天成长经历,同时依赖于一个人的先天素养,也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天赋、艺术感、审美能力等。对于相信神创世界的有神论者,科学美感知可等同于感受神的能力;对于谨慎的怀疑主义者,科学美感知是一种对世界有序性的欣赏、坚信和感受能力。

创造主体的品德在主体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主要原因在于品德的模糊性和笼统性。此处我们限定主流现代宗教和主流现代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两个基本特质:真和善。真和善对应于假和恶;真假、善恶是众多基督教著作中热情讨论的议题[6]。科学美感受力青睐天真和敏感。一个人如果麻木于对真假和善恶的分辨,比如中庸之道,那么一方面不会再受到假和恶的情感伤害,另一方面也丧失了科学美感知所需要的敏锐感受力。我们很少看到一个老于世故的研究者的杰出作品;那些在学术问题上温和的研究者正在逐渐丧失敏锐的科学美感知。另一方面,一个生活意义上的温和的人同时是一个杰出的学者却是可能的,因为对学术的专注往往会导致对生活问题的宽容和温和,牛顿可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有力论据[4]。但是学术领域的温和却往往难以成就一个顶级学者,特别是在他创作的巅峰期。在此我们简要提及一下个人私生活极其丰富多彩的薛定谔,在世俗婚姻观中,薛定谔似乎无任何值得赞颂的情感品德。薛定谔在其长久的创作巅峰期,私生活同样丰富多彩。这主要源于他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生命力[7]。无论如何评价薛定谔的情感道德,有一个观点是被普遍接受的,薛定谔非常「真实」,在对待感情上也是如此[7]。

参考文献

[1] 维基百科「形上学」,

zh.wikipedia.org/wiki/%

[2] Henri Poincare, Mathematical Creation, THE MONIST, Jul. 1910 (translated from French by George Bruce Halsted).

[3] Jacques Hadamard, The psychology of invention in the mathematical field,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54.

[4] E. T. Bell(徐源译), 数学大师: 从芝诺到庞加莱,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

[5] Henri Poincare (translated by George Bruce Halsted), Intuition and Logic in Mathematics, The Mathematics Teacher, pp. 205-212, Mar. 1969

[6] 布鲁斯?雪莱(刘平译), 基督教会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7] 厚宇德,薛定谔的情感世界, 知识分子, 2018年3月25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