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一生坎坷,年少时研究《孙子兵法》,曾献计被采用,大获成功,23岁写成《阿房宫赋》,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大家应该知道他的那首著名的怀古诗《赤壁》,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游览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诗人借著赤壁遗物断戟追想当年周瑜的成功,是因为巧遇东风的侥幸,不然连二乔都将为曹操所有。杜牧这样看待周瑜,是一种自命不凡的表现,因为他自己也谙熟兵法,却空怀报负无处施展,在这里,以精巧的构思,含蓄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激和苦闷之情。诗人曾到过金陵,在秦淮河两岸,写下了著名的七绝《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通过描写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表现了晚唐社会沉溺声色的腐败世风,抒写了诗人对国事日非的关切和忧虑,本诗情感深沉,讽刺深刻,明为批判歌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是批判高官显贵不知忧国忧民,借用「后庭花」之典所指陈后主之事,映射权贵们的荒淫。这两句诗反映了晚唐社会昏暗,权贵们的空虚内心和腐朽灵魂,从而表达了以诗人为代表的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的忧虑。再有一首怀古诗《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这首诗本是诗人追忆扬州生活的抒情之作,从诗中看,他与扬州青楼女子来往甚密,诗酒风流,放浪不羁,但是,诗人做本诗的真意,在于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并非某些文学史所说诗人如此写诗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放荡不羁、轻佻庸俗,《唐人绝句精华》云:「才人不得见重于时之意,发为本诗,读来但见其兀傲不平之态,世称杜牧诗情豪迈,又谓其不为龊龊小谨,即此等待可见其概。」我想,这也是我为杜牧为何流连歌舞场的解释!

那么,为什么杜牧能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甚至能与杜甫齐名呢?且不说杜牧在赋、古文方面的成就,单看诗歌方面,他的古诗、绝句、七律造诣非浅,在此不便举例太多,请看古今大家如何评价的呢?

(有人这样以为「诗词歌赋 方面,唐代诗人杜牧:距离大唐操盘手,只差那么一点点!」)

林建略《晚唐诗人杜牧之》认为,杜牧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豪迈的,一是香艳的,前者「或为遣愁,或为吊古,或为感怀之作,多是用一种拗峭的笔调写成,立意奇特」;后者「大半是用一种清新的笔调来轻描淡写的,所以便不至满纸都脂粉气了」。王叔箱《诗人杜牧》认为,杜牧的「文是那样的陈厚奇变,诗又是那样的英姿雄发」,「他的诗辞旖旎动人,拗峭过甚,王西平《杜牧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综论》指出,杜牧在表现上多用率真直赋;寓理于诗;用拗折法,而反说(翻案法)和设问则是杜牧拗变的主要手段,从而形成了豪爽俊健的风格。吴在庆《杜牧诗歌表现手法初探》认为,「他的诗歌之所以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这与他采用比喻、拟人、寓情于景、以景表情、对比等手法有更密切的关系。而翻案法、掉尾一波、设问深入、应用典故等表现手法对于开拓他诗歌的新意境,深化思想内涵,也不无作用。」「直抒胸臆、语法句式的倒置改变,这对于他古诗的豪爽劲健,惆搅不羁的风格有直接影响」,「而含蓄婉转、掉尾一波、寓情于景,以景表情、设问深入等更明显地有助于他绝句的远韵远神、流情婉转风格特色。」

又有李商隐《杜司勋》中说:高楼风雨感斯文,刻意伤春复伤别,短翼差池不及群。人间惟有杜司勋。

还有以下诗评:

《唐才子传》: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

《宣和书谱》: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刘熙载:其诗「雄姿英发」。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11]

胡震亨:杜牧之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12]

陆游:勋业文章意已阑,暮年不足是看山。江南寺寺楼堪倚,安得身如杜牧闲。

杨万里: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豆范词工,和《琵琶仙》:十里扬州,三生杜牧,以及《鹧鸪天.十六夜出》: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看到这里,您是否也认同,曾经流连歌舞场的唐代诗人杜牧,完全可以与杜甫齐名呢?


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之所以能和李白和杜甫的大李杜齐名

也并非浪得虚名

毕竟他们都有留传千古的诗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杜牧的七律,数百年来

就在各个朝代传颂

即便是现在,连黄口小儿

也能脱口而出

可见其影响力

而且,杜牧除诗名之外

其散文也是大家

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

杜牧特立洒脱,风流不羁的个性

在古代这样的个性不但不会让人诟病

反而是让人艳羡的

有一个千古独有的风流韵事

主角就是杜牧

唐朝有向名仕赠送家妓笼络感情

表示友情的做法

但通常都是主人有意为之

作为客人直接

向主人索要的事还是少有的

有一次,杜牧受邀请参加

尚书李愿举行家庭宴会

酒过三巡

杜牧垂涎主人的歌姬

崔紫云的美貌和才华

当场就向主人索要

当时大家都被他这个唐突的要求

逗笑了,看到他色眯眯猴急的样子

大家哄堂大笑之余,也为他捏一把汗

杜牧不愧是大才子

连忙口占一首诗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华堂今日绮筵开

谁召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坐

三重粉面一时回

吟罢立刻辞别,自己也觉得鲁莽

不好意思了

不过,李尚书见小杜大庭广众之下

求其赏赐美女,足见心诚

回头也把崔紫云送给了他

这样色胆包天的事,杜牧不止做过一次

当然,不是每次都成功

不过这些事迹

使得他的名气更大

和大李杜齐名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小李杜『』分别指中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杜牧。杜牧生于公元803,死于公元853年(寿命不长,仅50岁,可能与留恋花丛有关)。杜牧是晚唐诗人,字牧之,别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也就是西安人。杜牧的出身很好,生于唐朝显赫的官宦世家京兆杜氏,为西晋军事家杜预的十六世孙。

杜牧虽然与杜甫同为杜预之后,但是支派相去甚远。杜甫是杜预长子杜耽的后人;而杜牧却是杜预少子杜尹之后。杜牧的祖父是宰相,历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标准的世家子弟,杜牧对他的家世非常自豪,他曾经写诗说:「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大和二年得中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先后辗转各地任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在当官这方面可比杜甫强得不是一星半点儿。杜牧在诗歌散文方面都非常棒,还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还进入了高中语文课本。不仅如此,他还懂兵法,虽然没有上过战场,杀过鬼子,却写有军事论文,给《孙子兵法》作释,这个就比较厉害了。诗写的好,个人又比较全面,如果和杜甫同时代,估计要辗压了!

之所以称其为『小李杜』,主要是为了曲分『大李杜』。杜牧童年生活是很快乐的,父、祖去世后才稍微差一点儿。26岁高中进士,同年又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从此以后辗转各地当地方官,譬如团练`推官`刺史、知制诰,最终官至中书舍人。大概相当于中央办公厅级别的!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

杜牧很有才华,艺术上的成就很高,一篇《阿房宫赋》就足以傲视古今,诗文水平在当时也数一数二,就是今天依然小儿能诵,《清明》《赤壁》等诗流传千古。杜牧政治上也很有水平,当了一辈子地方官,还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只可惜杜牧生不逢时,正值晚唐江河日下,宦官当政,党派倾轧之下,杜牧的才能,被淹没了,看透时世地大才子在湖洲,扬州刺史任上开始纵情声色,同时也写下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名句。

回过头来看看杜甫,杜甫出世时,家世已经败落,可谓一生孤苦,半世凌落,就像是在逃难一般,经历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各处飘泊。但其在诗文创作上首屈一指,在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文学水平了得,一生忠君爱国,诗文中儒家思想贯穿一生!

二人在诗歌水平上各有千秋,杜甫或更胜一筹,但其它方面杜牧又不遑多让,所以『小李杜』之称并非浪得虚名,与杜甫并驾齐驱似乎也让人信服!文无第一,所以两个人都能代表各自那个时代诗歌水平!


首先更正下标题,「小李杜」是指两人,李商隐和杜牧,「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这里「李杜」是并称,所以「小李杜」之称的唐代诗人杜牧这句话有待商榷。

「小李杜」「大李杜」身评回答里讲的很多了,这里不在累述。按当时朝代「大李杜」名望确实比「小李杜」大,但是,拿杜牧来说,作品不能超越杜甫,也还是有独到之处,你非要说杜甫强,我还就是喜欢杜牧呢。

至于说杜牧流连歌舞场,为何能与杜甫齐名,这是个伪命题,你说他沉迷风月,酒醉青楼,但不能否定他的才情,怎么不说李白酒喝的浑天黑暗,还能写出诗呢?我想你是说他不务正业,但你知不知道,你正业一辈子不会赶上杜牧一半,这就是人跟人的差距。

非要问为何能与杜甫齐名,简单直白名了,杜牧有才,还不够吗?这跟去不去风月舞场没直接关系,被抓进监狱坐牢的人,有才的人多的是,这个咱也不做累述,大家都有听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诗还不够吗?太耳熟能详了,有时候,人的本事并不是你看到的表面。

谢谢邀请回答!


杜牧,字牧之,著有《樊川文集》故称杜樊川。唐代杰出诗人,晚唐成就颇高。以别于杜甫世人称杜牧为「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李杜流传下来的诗句有很多对后人所做贡献很大(当然还不包括诗人自己所焚烧的诗稿)所以可与杜甫相比。

杜牧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收录课本的《清明》妇孺皆知,广为流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少年得志,本应是状元之名却因官场所谓内幕名列第五也是啼笑皆非。祖上是官宦之家然并非一直处于强势中人微言轻遇到深爱的女子最后却嫁做他妾。年少有为,并非一直有为。仕途上几经辗转多次被贬,情场上并非所愿,反而在文学上做出了许多贡献。其实杜牧并非留恋风月场所,只能说让自己受伤的心灵沉沦下去给自己一个宣泄的出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柳永亦是如此。

临终前,诗人还焚烧了许多诗稿。诗人把自己内心对爱情,仕途,生活的孤独和苦闷寄情于诗书可最后「便纵有千种风情,又与何人言」

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最为出色,其内容多以咏史抒怀为主,蕴藏著诗人以古说今,以想像映照现实的渴望,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各藩镇相继发生叛乱,国家虽然相对稳定,但已经进入多事之秋,故杜牧的诗以指陈时政为主,表现其人的济世安民的抱负,但杜牧的一生虽然仕途通顺,但却并不稳定,时常发生变动,这让难以发挥自己的抱负。

其在文学上的成就成果斐然,其胜在融各家之所长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诗作上他受杜甫和韩愈的影响较大,题材广阔,笔触俊健,但又不拘一格,风格多变,既有清丽生动,也有豪放深沉的气概。

●现实主义的豪放和旷达

杜牧的许多诗都包含著对时政的批判,故杜牧的诗有著其历史性的一面,这后后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在这种现实主义的风格下又往往蕴藏他一些自身的个人思想,较为生动细致的刻画出杜牧生活的时代下的社会面貌。在《过勤政楼》中,他写「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空」,勤政楼是一个典故,当年唐玄宗为了庆贺自己的生日,在勤政楼大办宴席,热络非常,杜牧以古说今,以勤政楼的荒凉寂寞暗指朝政疏于治理,下文又写「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更是道出了唐王朝日落河山的颓势。

不过,以古说今在唐代诗人中向来有之,倒也并非杜牧个人的独创,然似只有杜牧喜以政史作为自己诗作的内容,而少有写景抒情的小诗,因而形成了其文学创作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风格上杜牧虽时有表现出对唐王朝日渐衰败的痛苦,但诗作中更多表现的是自己旷达豪放的心态,这和他喜爱老庄之学的缘故有所关联。

但杜牧的诗总体来说除了针砭时政以外,往往还蕴藏著对个人命运的忧郁,这种现实主义之外掺杂著对命运与世道的一些悲情思想,虽然在诗作中杜牧力求表现出个人的豪放和旷达的一面,但又因为现实的残酷而又常常表现一种落寞的气息。

杜牧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毫情,在抑郁上表现为「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切绵转,愁情始终拂之不去,拂之又来的风格。

●华丽辞采下的悲情

晚唐诗歌创作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其诗歌难免也注重辞采的一面,而这种辞采则更倾向于对他个人的情感抒发,其风格表现为流美构丽又神韵清朗,豪放旷达但又精致婉约。在诗歌的主旨在于针砭时政,抒发个人抱负,其间又注重辞采的运用和建构,又加以注入个人情感的渲染。

虽是针砭时政,但又不局限于现实的残酷和朴素,诗人在反映朝政和官场生活的同时也注重为诗歌增添一种「半遮琵琶半遮面」的疏远感,其总以「咏史」的创作方法明说暗喻,虽是说古,但总是以巧妙的衔接宣泄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在风格上总以「以古道今」为主要的手法。

正因如此,对杜牧的研究便增添了许多复杂和乐趣,但也表现出诗人在对空间的构架上体现出来的深远辽阔,其正符合他豪放旷达的心性和诗歌气息,但这种旷达和豪放难免像是一种虚张声势,其空间的深远辽阔倒也透露著一种空虚和落寞之感,而这些则又恰恰展示了晚唐时期国家慢慢的衰败,这种衰败的气息漫延著诗人的身上则又照应了整个时代的主题。

文学艺术要不断创新,因成袭旧总是没有出路的,杜牧虽与绝大多数唐代诗人在创作主题上表现出一致,总是以家国与个人抱负为潮流,但胜在个人风格和创作方法的迥异于其他诗人,故在唐代诗歌研究和文学价值上占有一席之地。


他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证明后世对他的诗的肯定。杜牧是中规中矩的科考出身,得以在朝庭谋官位,而且仕途顺畅,虽生活在晚唐,但他的诗却以清新秀丽著称。文无第一,有别于李白的大气潇洒,杜甫的深沉厚重,李商隐的俊逸哲理。

远看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月红于二月花。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甫和杜牧的关系是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是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为初唐诗人「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审言。

杜牧,803-852,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而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作区别。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